[讀書心得] Output 最高學以致用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原先看到書名以為這也是一本千篇一律的工具書,但認真讀完後才發現這本跟以往的大道理工具書不太一樣,一般類似書籍可能比較多在於用一個作者遇到的故事情境(可能還是掰的)套入他所教導的公式回應/執行,但這本書比較特別的是他是""工具書,把每種主題各自拆成一小節,當你要用的時候回去翻目錄就能很快地找到。

Output的作者是日本的一名精神科醫師,他以往每個月的平均閱讀量都有20本書以上,但到了某一天他突然發現不管看再多的書成長卻越來越少,因此便開始刻意的加強他的輸入,直到現在仍是。他以自身在腦學科的專業能力告訴我們倘若只會死背一大堆知識,這種輸入方式的學習,對活用在現實生活中,並沒有任何幫助,透過實際「運用」知識,大腦才會將其視為「重要情報」轉為長期記憶並活用

作者認為只有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才能真正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知識,而要做到前述那點最重要的就是【輸出】,輸出和輸入的平衡可以讓學習和自我成長的速發揮到最大的限度。

人生,是靠輸出達到轉變

作者在這本書上整理了輸出的各種面向共五個章節,其中有三個章節以不同輸出的角度【TALK】、【WRITE】及【DO】,介紹80個輸出的實踐方法;另外兩個章節則在詳細的介紹輸出【法則】及【訓練】,描述了四種法則及七種訓練方法。以下我挑出六個書內讓我感到印象深刻的觀念和技巧。

【TALK】

  • 拒絕 - 把時間優先留給「真正想做的事情」

不懂拒絕的人,會越來越沒有體力和時間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並一步一步 地被不合理的工作分配給吞噬。

  • 說明 - 用充滿自信的態度加上根據

不擅長說明的人,從他的聲音和態度上,就能看出缺乏自信,這樣一來,無 論內容說的再有道理,對聽者來說,就會對內容充滿不信任感。所以,就算 只有態度和語調也好,記得說話要帶有自信

【WRITE】

  • 寫下來 -

輸入做得再好,如果沒有輸出,很快就會隨著時間遺忘。例如看電影,只有看電影看完的瞬間,腦中留下的記憶最多。經過三個小時後,一些瑣碎的台詞大多已忘記。再過一個晚上之後,可能就連一些細微的描述也變得模糊不清了。

各位一定也會有深感激動的體驗,像是看完舞台劇或音樂劇之後,觸動了內心感受。或是讀完一本精彩的書、看完一部動人的電影。或是透過出國旅行,經歷改變人生的體驗等。

但無論是多麼寶貴、精彩的體驗,充其量都只是輸入,會隨著時間淡化、變質、變得模糊不清。這實在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

不過,藉著這種寫下來的過程,當下瞬間的感動,會和腦內的狀況結合,變成像一張照片一樣留下記憶。

  • 摘要 -

很多人應該都對整理重點,也就是對做摘要感到不擅長。擅長掌握對方想法或想說的意思,進行統整,並換個方式進行表達--這樣的人,通常溝通能力都很強,做起事來也相當迅速。

而各位可以看完書或電影之後,把內容或感想做成摘要,貼到SNS上。透過每天這麼做,摘要能力將大大地提昇。

【DO】

  • 開始行動 -

很多人總是無法順利進入工作或學習狀態。如果想等到有動力才開始做事或學習,無論等再久,動力都不會出現。

如果有方法可以瞬間進入工作或學習狀態,做起事來或唸書肯定會非常順利。這種像作夢一樣的方法,實際上還真的有。

那就是先開始做了再說

以提出克雷佩琳心理測驗而聞名得精神科醫師克雷佩琳,他將一旦開始做事,心情就會越來越興奮,漸漸產生動力的現象,稱為「勞動興奮」。

  • 嘗試 -

如果人生的遊戲規則中,只要獲得一定犯錯的硬幣,就能往下一關前進,那麼想要獲得自我成長、往下一關前進,其實非常容易。只要不斷嘗試,收集犯錯硬幣就行了。

但在現實世界中,很多人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挑戰新事物,所以完全累積犯錯硬幣,於是,這些人只能保持現狀,不僅沒有成長,也不會有快樂的事情發生。

在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甚麼失敗,所有的不順利和出乎意料,都不是失敗,而是犯錯。

【讀後感】

從小我們就被教導只要多看書,卻沒有跟我們說輸出的重要性,尤其在【TALK】的部分是亞洲教育最缺乏的;在職場時我們常因不懂適時拒絕同事或主管的請求,而導致自己因而需要額外加班或影響到自己份內工作的品質;或在會議時當第一個提問人從而主導會議方向;亦或是在一些重要場合自我介紹時能非常流暢自信的展現自己的優點,這些都是在傳統亞洲教育下長大的我們,或多或少所欠缺的。

而在【DO】的部份,是整本書裡面我讀起來最有感覺得,常常設定了一堆目標,但在年底檢視時才發現執行進度少的可憐,常常每天早上起來都覺得今天的FU不對,所以不執行計畫,導致一拖再拖;或是對於一些較具有挑戰的事情,還沒做就覺得自己不行畫地自限,而不敢去嘗試,導致自己一直在原地踏步。

透過這本書也讓我真正正視自己的短版以及未來該如何練習增長該領域,雖然有些過於公式化缺乏一些創造性,但仍可以透過輸出時發現許多原本不曾思考過的問題,以及原本自己還缺乏的知識,在此過程中,不斷地思考跟尋找答案,進而能從中不斷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enny Lee的沙龍
10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原先看到書名以為這也是一本千篇一律的工具書,但認真讀完後才發現這本跟以往的大道理工具書不太一樣,一般類似書籍可能比較多在於用一個作者遇到的故事情境(可能還是掰的)套入他所教導的公式回應/執行,但這本書比較特別的是他是"真"工具書,把每種主題各自拆成一小節,當你要用的時候回去翻目錄就能很快地找到。
Thumbnail
原先看到書名以為這也是一本千篇一律的工具書,但認真讀完後才發現這本跟以往的大道理工具書不太一樣,一般類似書籍可能比較多在於用一個作者遇到的故事情境(可能還是掰的)套入他所教導的公式回應/執行,但這本書比較特別的是他是"真"工具書,把每種主題各自拆成一小節,當你要用的時候回去翻目錄就能很快地找到。
Thumbnail
作者是日本的樺澤紫苑醫生,主要講如何汲取知識(input)與用書寫、說話等方式傳達知識或資訊給其他人(output)。 另外自己實踐獲得的知識想法也算是種output,就像我讀了這兩本書後做了心得筆記發表在方格子這裡,一方面在統整獲得的知識一方面也和旅人分享。
Thumbnail
作者是日本的樺澤紫苑醫生,主要講如何汲取知識(input)與用書寫、說話等方式傳達知識或資訊給其他人(output)。 另外自己實踐獲得的知識想法也算是種output,就像我讀了這兩本書後做了心得筆記發表在方格子這裡,一方面在統整獲得的知識一方面也和旅人分享。
Thumbnail
如果有一個人,每天發行電子報,持續 13 年;每天更新 Facebook,持續 8 年;每天更新 YouTube,持續 5 年;每天寫作 3 小時以上,持續 11 年;每年平均出版 2~3 本書,連續 9年。 那麼,你應該會認為這個人是工作狂,每天勤奮不懈甚至熬夜產出吧?
Thumbnail
如果有一個人,每天發行電子報,持續 13 年;每天更新 Facebook,持續 8 年;每天更新 YouTube,持續 5 年;每天寫作 3 小時以上,持續 11 年;每年平均出版 2~3 本書,連續 9年。 那麼,你應該會認為這個人是工作狂,每天勤奮不懈甚至熬夜產出吧?
Thumbnail
最近重新閱讀了一本書-《OUTPUT 最高學以致用法》,這本書前前後後看了幾次,直到最近這一次的閱讀,才可以算是發掘到書中奧妙。 1.留下記憶。 2.改變行動。 3.改變現實狀況 4.獲得自我成長。 5.變快樂。 6.獲得壓倒性正面結果。 以下是我個人的想法:
Thumbnail
最近重新閱讀了一本書-《OUTPUT 最高學以致用法》,這本書前前後後看了幾次,直到最近這一次的閱讀,才可以算是發掘到書中奧妙。 1.留下記憶。 2.改變行動。 3.改變現實狀況 4.獲得自我成長。 5.變快樂。 6.獲得壓倒性正面結果。 以下是我個人的想法:
Thumbnail
緣起:這是一段我努力咀嚼文獻、整理資料/分析、遇到問題/解決、最後產出成學術論文的時間,在我漸漸感到學術耕耘的樂趣的同時,也很想要囫圇吞棗、用最快速度擺脫這一切,看到這一套兩本的《INPUT》和《OUTPUT》,不免被書封的廣告語暗示了,在想、在這in & out的過程裡,會不會是我邁向人生高點,
Thumbnail
緣起:這是一段我努力咀嚼文獻、整理資料/分析、遇到問題/解決、最後產出成學術論文的時間,在我漸漸感到學術耕耘的樂趣的同時,也很想要囫圇吞棗、用最快速度擺脫這一切,看到這一套兩本的《INPUT》和《OUTPUT》,不免被書封的廣告語暗示了,在想、在這in & out的過程裡,會不會是我邁向人生高點,
Thumbnail
以科學的方式,加速自我成長,使人生變得更美好。- 樺澤紫苑 腦科學出發的最速成長法則 《OUTPUT》,是一本日本精神科醫師 樺澤紫苑 所撰寫的「輸出」實踐法則,結合腦科學、心理學與精神醫學為基礎,並由作者親身實踐的一本工具書,而作者也建議 輸入和輸出「3:7」黃金比,為最佳的學習成長比,雖然被歸納
Thumbnail
以科學的方式,加速自我成長,使人生變得更美好。- 樺澤紫苑 腦科學出發的最速成長法則 《OUTPUT》,是一本日本精神科醫師 樺澤紫苑 所撰寫的「輸出」實踐法則,結合腦科學、心理學與精神醫學為基礎,並由作者親身實踐的一本工具書,而作者也建議 輸入和輸出「3:7」黃金比,為最佳的學習成長比,雖然被歸納
Thumbnail
What's output? 輸出的基本法則!  身為一名精神科醫師的作者樺澤紫苑,在每天忙碌的看診之外還要撥時間看書、寫部落格、寫新書和做其它個人交際活動,那麼他究竟是怎麼做到在醫學系畢業多年之後仍然保持每天吸取新知並持續創作的呢?最大的秘訣就是持續不斷的input(輸入)和output(輸出)!
Thumbnail
What's output? 輸出的基本法則!  身為一名精神科醫師的作者樺澤紫苑,在每天忙碌的看診之外還要撥時間看書、寫部落格、寫新書和做其它個人交際活動,那麼他究竟是怎麼做到在醫學系畢業多年之後仍然保持每天吸取新知並持續創作的呢?最大的秘訣就是持續不斷的input(輸入)和output(輸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