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台灣邁入超高齡化世代,長照工作成為一種顯學,而健康照護工作更是全球大缺工。
在台灣,第一線的長照工作-居家照顧服務員(簡稱 居服員)。一般民眾無須護理背景,僅需要接受1個月政府補助受訓,就能上工的超低門檻,吸引了不少人準備轉職。
我自己從辦公室職員轉職居服員之後,體驗到以下幾點特色,不知道對你來說,這是優點還是缺點呢?
居服員的整體待遇比起一般行政或服務業薪水來的高,甚至可能比居服員督導的薪水更高。(在非營利組織,督導是管理居服員的主管,多為社工、長照相關系所畢業)
許多居服員也會主動配合加班,或在週末、連假加班服務,薪水均可以依勞基法加乘。
居服員的服務對象,可稱為「案主」。
案主多為高齡長者,很容易因為住院等原因請假,這是月薪起伏不穩定的主因,也因此居服員多會主動配合案主需求加班,在能賺的時候多賺一點。再加上,居服員因法令規定受訓,勢必會因訓練而有無法上班的情形。
所以在面試時要確認,公司有什麼補貼機制,自己要如何請假等等。
工時也比一般工作長,撇除加班因素,因為居服員的一天中,會有空班、或在不同的案家之間移動。所以若是時薪制計價,要拿到8小時的薪水,實際在外面跑的時間可能為10小時。
這是一份需要體力(腰力)的工作。
除了要幫忙臥床、行動不便的案主,夏天工作也特別辛苦。一旦去沒冷氣的家裡打掃、幫忙洗澡,汗是不用錢的流。若一天幫忙洗5次澡,自己就換5套衣服。
再加上外勤工作,沒有固定的廁所、座位、飲水機,這些生理需求要自己處理。還有日曬雨淋的麻煩,可能剛淋了一陣午後雷雨,全身濕著好不容易抵達案主家裡,卻發現他們家冷氣只開20度。
以前坐辦公室總覺得像是關在籠子裡,但出了”籠子”,才發現籠子裡面其實蠻舒適的。外勤也有過去享受不到的自由,能在空檔去辦自己的事,或去公園走走享受一日的陽光。
具體地說,這份工作會接觸人的體液,再加上案家的衛生狀況不一,還要長期與"老、病"等生命議題共處,自己要能調適身心。
抽象地說,這份工作是被我父母、身邊朋友看不起的,他們會認為OOO是不會讀書才去做的工作。我一開始內心也有矛盾,畢竟自己讀書好像一路贏過不少人,也曾考上了公務員,「卻」做一些會「被人看不起」的事。
我曾經對他們的說法不以為然,但又隱隱作痛,所以乾脆就承認自己也有歧視的眼光。
這個心結真的是慢慢走,但我很感謝自己勇於經歷被看不起的,自我懷疑的時光,因為自己做過,才懂的這份工作不是局外人看得那樣簡單,若要評比,人人都有不同的標準,我們有時候只是拿對自己有利的那道尺,享受把別人比下去的優越感。經歷過我才懂「尊重專業」、「感謝每個認真工作的人」與「看淡他人的評價」,然後才會理解人想要「向上爬」、過更好的日子,並不是為了跟別人比較。
這是一份很實用的工作,有不少同學受訓是為了學習更多照顧家人的技巧,也有同學從父母病痛中畢業後,想運用照顧父母的經驗,重新開啟事業的第二春。
雖然人人都會老,但每個人的資源背景大相逕庭,在工作中我體會的是,照護方式還是取決於每個家庭的狀況、個案與照顧者的故事,居服員是「在案主家」工作,而非「案主去醫院/老人機構」養老,所以比起學習一套SOP,更需要累積各種經驗去臨機應變,有彈性地配合案主調整作業方式。
舉例來說,培訓時教的器材是醫院病床,床的高度可以升降、旁邊有握桿、頭部還可升高;但大部分的家裡並不會有這些設備。或是以沐浴為例,熱水要多熱?擦臉、擦身體要用幾條毛巾?洗完澡後浴室怎麼清理?每位案主都不一樣,所以這份工作技術除了有實用,也有「專業」,能以服務別人為出發點。
經營居家服務照顧的公司不只有一般營利事業,也有許多非營利事業。過去我待過的營利公司會強調業績與制度,讓服務更有效率。而非營利的組織會更關心不同社福資源的整合,更鼓勵居服員主動與主管討論。
除了選擇適合、喜歡的組織,也可以看個人有沒有退出第一線後的職業規劃,若要往社工,可先選擇非營利組織,先接觸社工作業的內容;若要創業,做業務開發,可以去有自費模式的公司,接觸管理制度及商機。
另外個人的思考、溝通能力還是很重要,因為居服員通常是獨自面對一些服務上的灰色地帶。譬如案主先跟主管講好只要1小時沐浴的服務,但居服員30分鐘就幫忙洗完了,案主很可能就會說 那順便幫忙打掃吧,反正浴室地板也拖乾了,乾脆就全家的地板都拖一拖。
就如同以前內勤工作,同事也會互相拜託幫忙,或是突然有一些沒被主管交代的事。這時候要怎麼應對就看個人選擇,但如果希望人際互動再更單純,可以去醫院或是長照機構當照顧員,這些醫療院所更有SOP的制度,多少能免除溝通上的精力。
「人人會老」,但跟老年人有關的議題不只是「長期照護」,儘管不可否認地台灣的臥床年數比世界平均來得高。如果以商機、工作穩定性來看,居服員是很不錯的職業。
我雖然最後離職了,但我因為接觸到不同生命議題的案主,他們讓我從帶著刺的社運青年,漸漸放下許多內心的不滿,學習腳踏實地的快樂。這是我在居服員工作中最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