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30
張登及(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中時新聞網 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30930002858-262104?chdtv
大選目前呈現四方競逐的態勢。若是至少有三方參選到最後,結局已定,執政黨將繼續執政。雖然賴副總統當選後,仍需刷新內閣與政策,黨內還會有一番折衝樽俎,但不影響未來綠營獨大的局面。
執政黨領先下,三組或四組競爭最為有利。其支持者也會主動鼓舞民調最後一組的聲勢。因在野集團必敗,投票率降低,且其多數支持者開票前就會把政黨輪替失敗的責任,歸咎於第四組被利用。所以第四組除了應自己加油,也要有在大局當關鍵者的智慧。
前三組合縱連橫的情況,頗類似魏、蜀、吳的不對稱三角。魏在糧草與兵力上居於優勢,就像目前執政黨在眾多民調穩居35%~40%,也在中央行政與全國多數傳媒占上風。筆者認為,如同過去許多選舉,不表態的未必是「中間選民」,卻還是民進黨支持者居多。則三方對戰時,綠營仍有可能贏得近45%選票順利當選。與古三國不同之處是,勝選不代表殲滅對手。由於白營政黨青睞度不錯,國會不分區席次較前屆可望增長不少,即便區域席次斬獲少,只要總統票排位第二,短期仍為小勝。總統票落居第三的國民黨,選後會陷入究責爭議,若無法整隊,還有各級民代考慮投白的可能。則白營只要努力使總統票居次,行情似乎看漲。也就是曹魏繼續做莊,劉蜀失敗萎縮後出現「投吳」者。魏吳共治,好像值得民眾黨期待,也呼應李前總統鑄造「本土兩黨制」,為台灣「終極方案」做準備的方略。
然而再仔細評估又會發現,儘管綠、白曾在「本土價值」有諸多親近,但三連勝的執政黨怎可能樂見浪漫的「本土兩黨制」?除了勝選有功者亟需勉勵,白營蠶食鯨吞年輕板塊選票,更使綠營基層「苦柯久矣」。當此兩岸緊張之際,除非柯主席願宣示與綠合作,對「一家親」等疑似協力者自當「剩勇追窮寇」。但就算吳王輸誠,曹魏會這樣任東吳坐大?還是不合常理。
再說綠大、白中、藍小的格局還有兩個風險。首先,藍營若迅速衰敗,其他新興的親綠政黨與民間義勇,必轉向集中攻擊白軍各部與其主帥,潰敗下的藍軍也只能坐視綠白惡鬥。西瓜效應與腹背受敵之下,東吳即便吸納部分蜀漢貳臣,也難逃當年橘營興衰教訓。其次,三黨競逐、參選到底的「立於不敗」,僅是考慮奪荊滅蜀、魏吳並立、賴柯共治的局面。但台灣的局勢是螳螂捕蟬,黃雀與彈丸如影隨形。且不說華府是否充分理解與信任新興的白軍,北京恐怕也不會容忍推動兩國論的綠營持續獨大。藍營若迅速邊緣化,民眾黨能否單獨承擔維持兩岸對話的重任?能否孤軍牽制以抗中保台為國策三度執政的綠營?考量分擔在野責任與緩和兩岸危機,答案應該很淺顯。
既然三方混戰到底對白營並非真正長期有利,白營應慎重思考有意義的聯蜀拒魏,未來能穩扎穩打的策略。目前傳言非綠各方於適當的時間點以民調決定聯軍形式。要找到雙方能接受的「準決賽」比分方法,工程艱鉅。除了掛帥出戰人選,更重要的是「蜀吳聯合」有無充分的伐魏「義理」去說服選民。須知藍白兩軍仍各有相當多排他的支持者。沒有義理的聯軍如同六國抗秦聯盟,很容易就被對手分化瓦解,結果就是掉入「一加一小於二」的陷阱。
筆者認為,「比分舉帥」與「聯軍義理」兩項,對在野整合缺一不可。三方混戰,對白軍而言,短多長空;對藍軍而言,最多在決賽勉強勝過白軍,兩次決賽連敗的未來也極凶險。無論藍白,都應為選民、為台灣有一場「真正的選舉」,努力到最後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