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需要被隱藏嗎?

無糖綠茶
發佈於自我意識 個房間
2023/11/2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問自己,為什麼他人一句「這很正常,你以後都會遇到」,會讓我如此生氣呢,我努力釐清自己內心被隱藏起來的想法。

我想要擁有控制的感覺,當有他人隨意對我的未來下了定論,我失去了對自我控制的行為,尤其當對方是我的長輩,我的長者時,我選擇將要說出口的話鱉回心底。

我真正想要的是甚麼,這時選擇忽略,不說出自己的想法。

我問自己,第一次有這個感覺甚麼時候呢,在我們出生時,我們就有了萬全的情緒感知能力,那時的情緒感知比現在還豐富,在兒時我們便藉著周遭的環境學著認知情緒,學習著如何應對那些情緒,因此長大成人的我們也還是用著那套方式應對著我們感受到的情緒。

但許多家庭並不喜歡負面情緒的出現,因此可以發現許多成年人(包括我自己),經常性或是偶爾的,並不理解自己現在的情緒是什麼,認為自己沒有在生氣,因為從小便把憤怒的情緒藏起來,但我知道現在我開始承認這些,代表開啟了一些開端,我也發現,當我內心生氣,卻裝作心平氣和與人溝通時,我不舒服,對方也和我反應,他寧願我直接對他生氣,也不願處在很悶的氣氛當中。

發現,只有當我自己內心真的平靜下來所以用平靜的語氣溝通時,對方體驗到的也才會是平靜的感受,而不是不斷被壓抑的氣氛。當下只是因為我希望自己看起來是溫柔又堅定的,因此為了符合自己對自己的期待,我說服自己沒有在生氣,但這不也在向自己承認,生氣是不對的了嗎?與我自己一直相信的,情緒是中性的,互相打臉了。

因此我認為溫柔又堅定可以是我一方面的模樣,但我同時也擁有憤怒的模樣,我不該堅守著自己隨時處都是溫柔的規範,使自己只認識自己溫柔的樣子,卻與其他情緒的自己不熟悉,若是如此,該如何談論完整呢?待帶其他情緒出現時,我只能任其擺佈嗎?

認識自己的各種樣貌,是成長的過程,也是使自己完整的途徑之一

憤怒,對我來說就是一種,拳頭充滿力量,全身緊繃,頭腦轟轟作響,如果這時候逼他冷靜,偶爾還會給我頭痛,令我更憤怒的無法思考。

在兒時如果憤怒或生氣我會甩門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但多次因為甩門被罵的經驗,讓我不敢再甩門,到現在,只要我生氣時,我依然全身緊繃,拳頭充滿力量,但我學會亂丟或狂揍柔軟的東西,因為這樣既可以發洩情緒,也不會傷害到自己或別人,這是我國小安親班老師偷偷告訴我的妙招,到現在,我生氣時還是會這麼做。

對於自己,憤怒是絕對可以被釋放出的,更甚我們還要更深入憤怒的底層,是因為恐懼,或是喚起兒時的記憶,引發了當時無力、受傷的憤怒?將好不容易的憤怒情緒轉換為對自己認識更深的契機,當我們對自己認識的更深,越能投其所好的使自己喜悅的生活著。

對於他人,我視場合而定,但會逼自己忍住不說出或做出傷害對方的詞,越是這種時刻,越是要有意識地說話,確保這是在表達我真正要表達的想法,而不是為了逞一時之快說出的話語,因為情緒是必然的,但要不要傷害對方或是破壞彼此之間的關係是可以自己決定的,在情緒激動時,做出的決定通常也是受情緒所控制。

但最後還是會問自己,為什麼這樣的事情會使自己生氣


11會員
37內容數
在一路上最幸運的就是開始閱讀,而我主要就是想分享我所閱讀到的內容,還有自己的經驗。 志在讓不喜歡閱讀的人也可以稍微接觸到書本的內容,以及成為推幣機的其中一枚硬幣。 雖然只是一點,但依舊是使他人開啟自己轉變之路的一臂之力。 當然最終受益的還是我自己,在書寫的過程中理清自己的思緒,接觸更多,反思更多。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