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歐洲中世紀的重裝坦克 - 騎士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謙卑(Humility)、誠實(Honesty)、憐憫(Compassion)、英勇(Valor)、公正(Justice)、犧牲(Sacrifice)、榮譽(Honor)、靈魂(Spirituality)——騎士八大美德,騎士精神的代表

關於歐洲中世紀

是美麗的公主還是雄偉的城堡?還是勇士與邪惡對抗的故事?不管是什麼,歐洲中世紀的騎士文化,都是一個不可磨滅的印記。

這些戰士身穿精美華麗的鎧甲,手持長劍與盾牌,捍衛著騎士的榮耀與教條。如今騎士文化依舊盛行,更是成為了一個特有的文化符號。

但真實的騎士與小說與影視中的形象,卻相距勝遠。

中世紀騎士們的真實情況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騎士信條

騎士的八大美德一直被人們所稱讚,但事實上這八條美德只是國王或者領主為了保證手下騎士忠誠提出的美好設想,中世紀初期的歐洲騎士們根本做不到這八點,但注意,這裡說的是歐洲中世紀前期。

在歐洲中世紀中期與後期,大部分騎士們是嚴格執行著騎士八大美德的。

因為中世紀中期與後期,騎士精神已經得到發展與肯定,這就像武俠裡的『俠義』,已經成為一種精神信仰。

有人說:「所有人都有一個武俠夢,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

所以俠義已經成為了一種精神與信仰,是所有人心中渴望的美德,歐洲中、後期的騎士精神也是如此,它也成為了歐洲人的一種精神上的追求。

可以說騎士對於騎士精神的信仰,要高過宗教的信仰。

就像一個俠客如果沒有了「俠義」他就不配稱為俠客,騎士如果沒有騎士精神也不配稱為騎士。

至於騎士發展的初期,並沒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他們同樣屠殺平民,姦淫婦女,劫掠城市,開始的騎士們,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好。

raw-image

騎士鎧甲

騎士之所以迷人,不止是它的精神與信仰。還有那些鋼鐵盔甲,以及刀劍盾牌。

這些「鐵罐頭」對男人有著致命吸引力,就像跑車與美女。然後歷史中的騎士盔甲可沒看上去那麼好。

在中世紀初期,騎士所穿的都是鏈甲。鏈甲對於劈砍有一定防禦力,但對箭簇效果不大。當時一般都是穿一件內襯,然後著裝鏈甲,接著在外面套上一件罩衫。如果有效忠的領主,騎士們則會在罩衫上繡上領主徽章,如果有自己的封地,則會擁有自己的徽章。

這些騎士,慢慢就形成了中世紀最早的軍事貴族階級。

隨著發展,鍛造技術得到發展,鏈甲向著札甲發展。

此時的板甲並非是單獨穿著的盔甲,而是將鏈甲穿在裡面,外面在穿一件札甲。像我們經常在電視劇裡看到的華夏棉甲,其實在裡面也穿一件鏈甲,然後在穿一件札甲或者棉甲(布面甲)。

棉甲看上去就是一件布衣服,上面布滿鉚釘,但其實布面甲下面都鐵片相連,防護力也極為不錯。像電視劇裡一般的箭簇對這種鎧甲根本沒辦法,而且這樣穿起來重量已經達到了四十斤左右,穿這種鎧甲已經能算重裝鎧甲了。

到了歐洲中後期,米蘭工匠率先以整塊的鋼來鍛造鎧甲,這時候防護力最強的板甲也就誕生了,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米蘭板甲』、『哥特板甲』等。

此時的騎士們也達到自己的巔峰,穿著整套板甲的騎士完全就是戰場上的人型坦克,箭簇完全射不動板甲,弩在一定距離可以造成傷害。面對刀劍劈砍根本就沒有反應,所以當時歐洲戰爭面對穿著板甲的騎士,更多使用鈍器與斧頭。

並且這些鎧甲穿著極為繁瑣,通常需要一個乃至幾個騎士僕從幫忙穿戴。

raw-image

如何成為騎士

騎士首先是一個兵種,最早所說的騎士是騎馬的士兵,後來分封制盛行,大批優秀戰士獲得封地,有了自己的采邑後也有了更好武裝自己的資本,這與華夏實行的府兵制差不多。

後來騎士有了自己的騎士精神與信仰,騎士更成為了一種特殊稱號。

每位騎士都需要經歷大量訓練,這種訓練是從小時候開始,嚴苛程度堪比斯巴達訓練戰士,大量的訓練使得騎士有用豐富的對戰經驗,已經算得上是精銳士兵。

而且大家要明白一點,騎士不等同於貴族,而貴族也不代表就都是騎士。每位騎士都要需要受到冊封,才能成為一位騎士,沒有受到冊封的騎士被稱為『野騎士』、『流浪騎士』,冊封也意味著騎士與領主的相互選擇。

騎士的忠誠誓言是一代代騎士堅守而來的,對於一位領主來說,對宣誓效忠自己的騎士是非常信任的。當其實宣誓效忠一位領主之後,才有基本的財富來源,當然除了那些家境本來就殷實的貴族騎士來說,流浪騎士可以說通常都很窮。

不過要是一位領主願意,他也可以冊封一位農民做騎士,但這種行為如果沒有極為合理的解釋,這位領主絕對會被其它領主與自己手下的效忠騎士所唾棄。

騎士不從事生產,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磨練自己的戰鬥技藝,這些訓練都很耗費金錢,得到騎士封號以後,騎士還可以收騎士學徒,來獲得金錢和得到一個免費傭人,等騎士覺得手下的騎士學徒差不多了,就會推薦給上層領主。

至於騎士學徒能不能成為騎士,那就得看運氣了。

raw-image

騎士的戰鬥力

由於裝備越來越精良,所以騎士的防護也越來越強,騎士已經相當於重裝兵種,配上可以衝鋒的戰馬,能夠騎馬衝鋒的騎士完全就是中世紀的坦克。

他們首先用騎槍衝鋒,然後又用近戰武器進行搏殺,因為鎧甲重量與馬匹鎧甲重量,所以他們一般只能衝鋒一次。其實騎士在戰場上的作用,就是重裝衝擊騎兵而已。


當然騎士不止可以在馬上作戰,下馬之後他們同樣戰力卓群,在歐洲的中世紀,騎士完全就是精銳中的精銳士兵,而且這些精銳士兵自己負責武器與盔甲,作戰能力又強,在騎士精神之下對於領主非常忠誠,一個騎士之下還有同樣非常精銳,只是裝備差了一些的騎士僕從。

所以不管哪個方面,騎士在歐洲中世紀是領主與貴族們極為喜歡的士兵,想要讓這些精銳士兵進行效忠,土地必不可少。

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乃至後面火器發展以後,騎士慢慢轉變為鄉紳貴族,戰爭上也漸漸失去了他們的地位,但是騎士的精神卻在歐洲一代代的傳承了下來!


(部分資料參考網路資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異世界冒險者 傑洛斯
11.3K會員
1.3K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2023/12/22
隨著歷史的發展,中世紀的歐洲社會發生了重要變化。10世紀左右,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把許多古代東方文明的精華帶到西歐。阿拉伯人在西班牙興辦學校,講授《古蘭經》,學習文學、數學、醫學和天文學等自然科學,並建立了圖書館。西班牙成為當時歐洲的文化中心,它的學校曾吸引了大批歐洲青年。
Thumbnail
2023/12/22
隨著歷史的發展,中世紀的歐洲社會發生了重要變化。10世紀左右,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把許多古代東方文明的精華帶到西歐。阿拉伯人在西班牙興辦學校,講授《古蘭經》,學習文學、數學、醫學和天文學等自然科學,並建立了圖書館。西班牙成為當時歐洲的文化中心,它的學校曾吸引了大批歐洲青年。
Thumbnail
2023/12/21
中世紀(Middle Ages)(約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時代(主要是西歐),自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到東羅馬帝國滅亡(公元1453年)的這段時期。另有說法認為中世紀結束於文藝復興和大航海時代。「中世紀」一詞是15世紀後期的義大利人文主義者比昂多開始使用的。
Thumbnail
2023/12/21
中世紀(Middle Ages)(約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時代(主要是西歐),自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到東羅馬帝國滅亡(公元1453年)的這段時期。另有說法認為中世紀結束於文藝復興和大航海時代。「中世紀」一詞是15世紀後期的義大利人文主義者比昂多開始使用的。
Thumbnail
2023/12/17
《權力遊戲》中傭兵出身的波隆(Ser Bronn)就因為妻子洛麗斯(Lady Lollys)的關係成為了史鐸克渥斯(Stakeworth)的主人。《權力遊戲》的故事以歐洲中世紀為藍本,而在歐洲歷史上的確充滿這些夫憑妻貴的例子。 波隆的故事並不單純是創作,實際上相當有根有據。
Thumbnail
2023/12/17
《權力遊戲》中傭兵出身的波隆(Ser Bronn)就因為妻子洛麗斯(Lady Lollys)的關係成為了史鐸克渥斯(Stakeworth)的主人。《權力遊戲》的故事以歐洲中世紀為藍本,而在歐洲歷史上的確充滿這些夫憑妻貴的例子。 波隆的故事並不單純是創作,實際上相當有根有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蒙古騎兵也稱為蒙古鐵騎,是中世紀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術靈活、智勇兼備、令人生畏的旋風部隊。13世紀由成吉思汗創建並由他的繼承者保持了一支騎兵部隊,蒙古騎兵沒有歐洲傳統軍事思想的束縛,建立了宏偉的蒙古帝國。
Thumbnail
蒙古騎兵也稱為蒙古鐵騎,是中世紀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術靈活、智勇兼備、令人生畏的旋風部隊。13世紀由成吉思汗創建並由他的繼承者保持了一支騎兵部隊,蒙古騎兵沒有歐洲傳統軍事思想的束縛,建立了宏偉的蒙古帝國。
Thumbnail
Cataphract(Κατάφρακτος),在希臘語中,意思是「全覆裝甲騎兵」。顧名思義,這種重型騎兵全身披掛,完全由鱗甲、鎖子甲包裹,連坐騎也不例外。在古典時代,這些重騎兵揮舞長矛,朝著步兵陣列衝鋒的場面,真可說是死亡代名詞。 不過,這種騎兵並非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獨有。古典時代以來,「全
Thumbnail
Cataphract(Κατάφρακτος),在希臘語中,意思是「全覆裝甲騎兵」。顧名思義,這種重型騎兵全身披掛,完全由鱗甲、鎖子甲包裹,連坐騎也不例外。在古典時代,這些重騎兵揮舞長矛,朝著步兵陣列衝鋒的場面,真可說是死亡代名詞。 不過,這種騎兵並非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獨有。古典時代以來,「全
Thumbnail
古時歐洲的騎士精神, 身先士卒,濟弱扶貧,因此有其地位榮耀。 而今, 尸位素餐的權貴逃兵仔、 技術性逃兵仔、雙重國籍逃兵仔, 恬不知恥地享用國家的血汗果實, 逍遙法外,不盡基本之權利義務, 讓無數安份盡責、 奉獻生命時間服役的人民,情何以堪? 因此,『兵役翻轉署』..
Thumbnail
古時歐洲的騎士精神, 身先士卒,濟弱扶貧,因此有其地位榮耀。 而今, 尸位素餐的權貴逃兵仔、 技術性逃兵仔、雙重國籍逃兵仔, 恬不知恥地享用國家的血汗果實, 逍遙法外,不盡基本之權利義務, 讓無數安份盡責、 奉獻生命時間服役的人民,情何以堪? 因此,『兵役翻轉署』..
Thumbnail
可能跟我們想像有所不同,在中世紀戰爭中,參加作戰的騎士,其實不用特別擔心自己會命喪沙場,馬革裹屍而還,因為在中世紀之時,戰爭雖然經常發生,可是對於騎士階層來說,死亡卻未必是一件經常發生的事,也就是說,騎士在中世紀的時候的傷亡率一度驚人地低,低到我們今天都難以想像的程度。
Thumbnail
可能跟我們想像有所不同,在中世紀戰爭中,參加作戰的騎士,其實不用特別擔心自己會命喪沙場,馬革裹屍而還,因為在中世紀之時,戰爭雖然經常發生,可是對於騎士階層來說,死亡卻未必是一件經常發生的事,也就是說,騎士在中世紀的時候的傷亡率一度驚人地低,低到我們今天都難以想像的程度。
Thumbnail
十四世紀初,騎士與上世紀末區別很小。到了約1325-30年,增加板甲的使用變得常見。這是重建的williamFitzRalf爵士的穿戴,甲冑在許多方面都與上世紀末相像,主要的防禦是鎖子甲hauberk,但現在他在胳膊上有了邊溝形狀的板甲,肩上還有個圓盤狀物,另一個在護肘上,股甲保護著大腿。
Thumbnail
十四世紀初,騎士與上世紀末區別很小。到了約1325-30年,增加板甲的使用變得常見。這是重建的williamFitzRalf爵士的穿戴,甲冑在許多方面都與上世紀末相像,主要的防禦是鎖子甲hauberk,但現在他在胳膊上有了邊溝形狀的板甲,肩上還有個圓盤狀物,另一個在護肘上,股甲保護著大腿。
Thumbnail
謙卑(Humility)、誠實(Honesty)、憐憫(Compassion)、英勇(Valor)、公正(Justice)、犧牲(Sacrifice)、榮譽(Honor)、靈魂(Spirituality)——騎士八大美德,騎士精神的代表。
Thumbnail
謙卑(Humility)、誠實(Honesty)、憐憫(Compassion)、英勇(Valor)、公正(Justice)、犧牲(Sacrifice)、榮譽(Honor)、靈魂(Spirituality)——騎士八大美德,騎士精神的代表。
Thumbnail
我們常聽到的歐洲中世紀,故事大多是這樣: 雄偉壯麗的城堡、美麗窈窕的金髮公主、勇敢果決的英雄騎士。它們都是眾多歐洲中世紀故事中的登場角色,城堡作為故事的發生地,公主與騎士是故事的主角。 在城堡中,一次又一次的上演公主與騎士的愛恨情仇。這些故事讓許多人都都對三者產生了一個印象,城堡都是雄偉的,公主
Thumbnail
我們常聽到的歐洲中世紀,故事大多是這樣: 雄偉壯麗的城堡、美麗窈窕的金髮公主、勇敢果決的英雄騎士。它們都是眾多歐洲中世紀故事中的登場角色,城堡作為故事的發生地,公主與騎士是故事的主角。 在城堡中,一次又一次的上演公主與騎士的愛恨情仇。這些故事讓許多人都都對三者產生了一個印象,城堡都是雄偉的,公主
Thumbnail
相信大家已經知道維京人頭盔上沒有角,也像流行影視娛樂作品中那樣,乾脆不戴頭盔;任何時代,頭盔都是戰場上最重要的防具之一(首要防具不外乎盾牌);再無腦還是會想辦法顧腦袋,至少別讓敵人發現自己無腦吧。那麼,維京人的頭盔長什麼樣子呢?
Thumbnail
相信大家已經知道維京人頭盔上沒有角,也像流行影視娛樂作品中那樣,乾脆不戴頭盔;任何時代,頭盔都是戰場上最重要的防具之一(首要防具不外乎盾牌);再無腦還是會想辦法顧腦袋,至少別讓敵人發現自己無腦吧。那麼,維京人的頭盔長什麼樣子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