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心得】North and South 北與南 by伊莉莎白.蓋斯凱爾 |工業時代的《傲慢與偏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封面

封面

今天就來小說簡單分享下北與南影集的原著小說吧。

榮獲2004年BBC年度最佳戲劇獎〈北與南〉影集,原著小說為伊莉莎白,凱斯蓋爾所寫,

她是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小說家,擅長描寫當時工業工廠的生活百態及當時的社會,

這本【北與南】剛好是她的對照,她生於倫敦,婚後居住在曼徹斯特,

而【北與南】書中的米爾頓虛構工業城市,正是藉鏡當時的曼徹斯特這個城市為背景。

由於她的作品不僅僅寫維多利亞時代的社會議題、道德問題等元素,

也有包含當時的中產階級女性感情生活,因此也有工業派小說家的美譽。

甚至跟當時的其他小說家狄更斯、夏綠蒂伯朗特都是好朋友。

 

北與南】簡介:


女主角瑪格麗特.海爾為英國牧師的女兒,因為父親對於信教質疑遂離開教會,放棄牧師職位。

全家只好從原本的南部鄉村舉家搬遷到工業繁忙的虛構城市米爾頓(原型城市為曼徹斯特),

在那裡海爾先生以教書維生,也因此全家認識了當地赫赫有名的年輕工廠老闆-約翰桑頓先生,

桑頓先生不僅僅向海爾先生學習古典文學,也成為了他的朋友。

因為米爾頓跟昔日南部鄉村生活迴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瑪格麗特很同情工廠辛苦的勞工階層,

因此多次跟老闆的桑頓先生產生觀念上的衝突。

但這樣衝突的過程中,也讓她漸漸地了解桑頓先生的為人,

直到被他撞見深夜她隻身單獨跟一名男子在火車站而被誤會,

她內心開始掙扎糾結,兩人誤會愈來愈多,好在兩邊最後經歷時間沉澱,終於化解誤會。

 

你能想見海爾先生當時已經五十幾歲了,女兒才十九歲,在這樣的情況下放棄多年的工作轉行風險很大,

老婆女兒對於海爾先生突然想要轉行,內心非常沒有安全感,因為他實際上對於未來該做什麼沒有很明確規範,

只是為了避開原本的圈子重新開始,因此冒險帶家人到了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城市,從住慣的鄉村立刻轉換到工業環境,

海爾先生的想法在現在仍是非常冒險的。好在他在米爾頓有朋友幫他忙,讓他有了住所和工作。

海爾太太則是在原本的鄉村時期,疾病就纏繞多年,只是到了米爾頓,這個病就如同未爆彈引爆,

讓全家措手不及。

瑪格麗特則是看過很多生活百態,經歷過很多的噩耗,到頭來還得強作鎮定繼續活下去。

海爾一家的大搬家決定,在一兩年時間,就物事人飛了。

 

由於我這邊只有看小說,對於影集部分劇情不太清楚,不過看完後有好奇去看【北與南】影集段落,

結尾桑頓瑪格麗特的場景跟小說不一樣,

小說兩人傾訴坦白的場景在伊迪絲倫敦房子的客廳,影集改成火車站,影集的感情表現比較露骨較戲劇性,

小說的理性又保有英倫式含蓄。但小說描寫的人物心境內心獨白,是電影很難辦的到的,

尤其桑頓先生很多內心糾結都是在腦內想想,影集應該大多只能呈現他的行為,所以可能會覺得男女主感情會很突兀?

不過能體會它的劇情為何有被一些人稱作工業時代的《傲慢與偏見》,因為男主桑頓先生的確是個感情悶騷,

女主瑪格麗特起初的確是一個帶有偏見驕傲視角的女人,只是由於背景在工業城市,

桑頓先生是工廠老闆,瑪格麗特認識的朋友又多是勞工階層,

在這樣困苦烏煙瘴氣的環境下只能說很難有什麼浪漫元素,

所以這本書起初被歸類為「社會議題」小說,畢竟內容大量牽扯到當時的勞資對立,

老闆與勞工兩邊的對立衝突與互相諒解才是這本書最核心的主軸,

相對於同時期「傲慢與偏見」、「咆哮山莊」、「簡愛」等作品,

北與南】這部在經歷這麼多年終於得以不再被埋沒。

 

老實說裡面的老闆與勞工的恩怨情仇,勞工之間的紛爭,到現在仍在真實上演,

只是現在的工作環境更複雜了,觀念上也跟那時期有所不同,更趨人性化,老闆與勞工有時已經說可以是工作上的夥伴。

這本書由於連困苦的勞工平常生活、及有錢人是怎麼奢侈玩樂、鄉下人務農生活純樸但賺得很少,

進工業城工作賺得多卻犧牲生活品質,這些人性的描寫,在書本都一一描述出來了,

可以想見這本書闡述的那年代和生活是多麼的現實與不公平。

雖然這一切放到現在仍是一樣😢。

看完會覺得除了男女主最後終於修成正果外,令人開心的地方是,桑頓先生身為老闆,

與勞工首次互相諒解帶來新的曙光、新的嘗試。

總體【北與南】看完會給人感覺內心很沉重、好像從地獄走一遭,苦盡甘來,昨日種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當然在經歷這麼多事,也會感嘆世事的無常和人生的無奈。

博客來書封

博客來書封

網路上它的小說有很多版本,我讀的是2018年推出的精裝版版本,封面剛好是BBC影集【北與男】男主角桑頓。

書本上有磚塊書厚度,內容算滿詳細的,有六百頁厚度可以包你讀得過癮,感覺比較沒有刪減部分,

目前看博客來評論對這本翻譯是不錯的,我自己讀是沒有什麼障礙,

頂多一開始對於當時的社會環境、出現的一大堆人物,會需要腦內消化。

 

喜歡的可以逛逛博客來看看

博客來: https://www1.gamepark.com.tw/2zsEu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ydia涵的沙龍
4會員
11內容數
Lydia涵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24
博客來書局 https://shoppingfun.co/2W4DW 這本書,是訪問多名成功又極富創造力的丹麥企業及個人,藉由他們的言談得知創造力的奧秘   在這裡對創造力做了個筆記 1.恐懼能激發創造力 2.每個人都具備創作力 3.【沿著已知的的邊界向未知探索】這是丹麥創新的核心,
Thumbnail
2024/03/24
博客來書局 https://shoppingfun.co/2W4DW 這本書,是訪問多名成功又極富創造力的丹麥企業及個人,藉由他們的言談得知創造力的奧秘   在這裡對創造力做了個筆記 1.恐懼能激發創造力 2.每個人都具備創作力 3.【沿著已知的的邊界向未知探索】這是丹麥創新的核心,
Thumbnail
2024/02/22
▌#華山基金會公益活動 #公益活動分享 ► 馬上捐款 👉 點擊 〔華山基金會 2024常年服務 「愛老人 愛團圓」公益行動〕 頁面連結。 這次過年前網路上逛逛,滑到華山基金會分享的 2024年的愛心捐款公益活動, 看到華山基金會的處境艱難,想說過年前就來做個公益吧。想想這幾年萬物飛漲
Thumbnail
2024/02/22
▌#華山基金會公益活動 #公益活動分享 ► 馬上捐款 👉 點擊 〔華山基金會 2024常年服務 「愛老人 愛團圓」公益行動〕 頁面連結。 這次過年前網路上逛逛,滑到華山基金會分享的 2024年的愛心捐款公益活動, 看到華山基金會的處境艱難,想說過年前就來做個公益吧。想想這幾年萬物飛漲
Thumbnail
2023/11/23
之前講過 珍·奧斯汀 的早期書信作品蘇珊夫人及晚年最後一本小說勸導後, 這次要介紹一本專門介紹作者本人的書,還有那時的時代背景介紹,算是一本非常完善的百科全書。 它的書名叫做:「珍‧奧斯汀的世界:英國最受歡迎小說家的生活和時代」, 書本全本為彩色印刷,書本的版面較大,不過內頁沒有那麼厚,內頁大
Thumbnail
2023/11/23
之前講過 珍·奧斯汀 的早期書信作品蘇珊夫人及晚年最後一本小說勸導後, 這次要介紹一本專門介紹作者本人的書,還有那時的時代背景介紹,算是一本非常完善的百科全書。 它的書名叫做:「珍‧奧斯汀的世界:英國最受歡迎小說家的生活和時代」, 書本全本為彩色印刷,書本的版面較大,不過內頁沒有那麼厚,內頁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今天就來小說簡單分享下北與南影集的原著小說吧。 榮獲2004年BBC年度最佳戲劇獎〈北與南〉影集,原著小說為伊莉莎白,凱斯蓋爾所寫, 她是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小說家,擅長描寫當時工業工廠的生活百態及當時的社會, 這本【北與南】剛好是她的對照,她生於倫敦,婚後居住在曼徹斯特, 而【北與南】書中的
Thumbnail
今天就來小說簡單分享下北與南影集的原著小說吧。 榮獲2004年BBC年度最佳戲劇獎〈北與南〉影集,原著小說為伊莉莎白,凱斯蓋爾所寫, 她是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小說家,擅長描寫當時工業工廠的生活百態及當時的社會, 這本【北與南】剛好是她的對照,她生於倫敦,婚後居住在曼徹斯特, 而【北與南】書中的
Thumbnail
有種有志難伸的一部英國電影,欣賞女主角沈著冷靜的內心,感受任何時代都倡導閱讀的風氣,體驗住在老屋整理後的書店裡,感受一下英國海邊小鎮偶爾下雨的味道。片中的歌曲也令人著迷,令人想反覆多聽數次。
Thumbnail
有種有志難伸的一部英國電影,欣賞女主角沈著冷靜的內心,感受任何時代都倡導閱讀的風氣,體驗住在老屋整理後的書店裡,感受一下英國海邊小鎮偶爾下雨的味道。片中的歌曲也令人著迷,令人想反覆多聽數次。
Thumbnail
《仕女圖》更像是哀悼女性的輓歌,見證一個女人生命的淪落,沒有救贖、沒有希望,確實難以打動普羅大眾的心。然而,筆者肯定珍・康萍挑戰大眾期望視角的勇氣,另闢蹊徑,關懷蘊藉地將一個世代女性群體的悲涼命運呈現在觀眾眼前,加之以精緻華服這殺人不見血的短刀,重新帶領觀眾思考羸弱女性如何被呈現、如何再現女性主體。
Thumbnail
《仕女圖》更像是哀悼女性的輓歌,見證一個女人生命的淪落,沒有救贖、沒有希望,確實難以打動普羅大眾的心。然而,筆者肯定珍・康萍挑戰大眾期望視角的勇氣,另闢蹊徑,關懷蘊藉地將一個世代女性群體的悲涼命運呈現在觀眾眼前,加之以精緻華服這殺人不見血的短刀,重新帶領觀眾思考羸弱女性如何被呈現、如何再現女性主體。
Thumbnail
★知名女作家們的生平交織成女性文學史,也順勢地展現了極為特殊的時代風貌。
Thumbnail
★知名女作家們的生平交織成女性文學史,也順勢地展現了極為特殊的時代風貌。
Thumbnail
主角伊莉莎白.馬許真的就是一個小人物,你讀過的歷史課本上不曾出現過她的名字,然而她卻能經由海路,足跡遍及四大洲,走得比那個時代的女性都還要遠。 她的一生,也正是動亂世界史的縮影。
Thumbnail
主角伊莉莎白.馬許真的就是一個小人物,你讀過的歷史課本上不曾出現過她的名字,然而她卻能經由海路,足跡遍及四大洲,走得比那個時代的女性都還要遠。 她的一生,也正是動亂世界史的縮影。
Thumbnail
重回閱讀習慣的懷抱之後,比起滑著永遠滑不完的臉書動態,內心充實了不少。近期借到兩本頁數比較多的的小說,花了不少時間把他們看完了。雖然厚,但真的是會讓人讀到忘記時間地精彩。以下介紹無雷,敬請放心閱讀~
Thumbnail
重回閱讀習慣的懷抱之後,比起滑著永遠滑不完的臉書動態,內心充實了不少。近期借到兩本頁數比較多的的小說,花了不少時間把他們看完了。雖然厚,但真的是會讓人讀到忘記時間地精彩。以下介紹無雷,敬請放心閱讀~
Thumbnail
對於《她們》的觀眾來說,愛默生與梭羅這兩位作家還有另一種意義——這兩位作家是勞利.勞倫斯的原型。這兩位超驗主義派的詩人哲學家,不僅是美國浪漫主義的核心人物,也是《她們》的原著作者(奧爾柯特小姐)一生中最難忘的兩位男性(或說曾經愛過的兩個男人)。
Thumbnail
對於《她們》的觀眾來說,愛默生與梭羅這兩位作家還有另一種意義——這兩位作家是勞利.勞倫斯的原型。這兩位超驗主義派的詩人哲學家,不僅是美國浪漫主義的核心人物,也是《她們》的原著作者(奧爾柯特小姐)一生中最難忘的兩位男性(或說曾經愛過的兩個男人)。
Thumbnail
就跟《秘密河流》一樣,《葉子做的房間》也是滿載殖民反省的小說,不過正如一篇書評的標題〈看進殖民之眼〉所指出,再用力的反省也是墾殖者的反省,墾殖者的過去,墾殖者試圖和過去和解的努力。我們還是不能將這類作品輕率的認定為是原住民族角度的反思。
Thumbnail
就跟《秘密河流》一樣,《葉子做的房間》也是滿載殖民反省的小說,不過正如一篇書評的標題〈看進殖民之眼〉所指出,再用力的反省也是墾殖者的反省,墾殖者的過去,墾殖者試圖和過去和解的努力。我們還是不能將這類作品輕率的認定為是原住民族角度的反思。
Thumbnail
閱讀一個半世紀前西洋女性對臺書寫,其實映照著 19 世紀末以後女性的覺醒帶動女權伸張起步,到 20 世紀以後開花結果的趨勢。她們顯然是以女性、母親或賢內助的角色,突顯慈愛、幫手、具同理心的形象,細繹其文字,其實已充分傳達她們本身不附屬於誰的自我主張。
Thumbnail
閱讀一個半世紀前西洋女性對臺書寫,其實映照著 19 世紀末以後女性的覺醒帶動女權伸張起步,到 20 世紀以後開花結果的趨勢。她們顯然是以女性、母親或賢內助的角色,突顯慈愛、幫手、具同理心的形象,細繹其文字,其實已充分傳達她們本身不附屬於誰的自我主張。
Thumbnail
「學會寬恕放下,莫要含忿到日落。」--- 母親「我也許不會都是對的,但我從來沒錯過! 」---- 姑媽「女人有天賦能思考、有才能與美貌,可以獨立自主...
Thumbnail
「學會寬恕放下,莫要含忿到日落。」--- 母親「我也許不會都是對的,但我從來沒錯過! 」---- 姑媽「女人有天賦能思考、有才能與美貌,可以獨立自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