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出舒適圈冒險,你會發現一切很值得。」這是我參加完後,心裡浮出的話。
首先,說說~為何我會參加太魯閣的族語詩歌分享會。
我其實不是太魯閣族,我是來自桃園復興的泰雅族,父母皆是桃園復興的泰雅族,從小跟著阿嬤一起到部落的長老教會做禮拜,直到國中到了台北求學後,就再也沒有穩定聚會了。直到今年7月,才在因工作居住在花蓮三年多時,到家裡附近,最近的原住民長老教會,又因為語言與文化較相近,主動到太魯閣長老教會-斯達岸教會聚會。
起初,也沒有想到自己與這教會的緣分,只想著「若感覺對了,在外有個穩定聚會所在,更好!」若沒有緣分,也沒關係。
直到10月時,受到溫牧師邀請:「一起唱唱詩歌!」我也沒有多想,很快答應;直到第一次練習時,杜老師嚴格又專業的帶領,我才意識到-這也要用點心力喔!
好在我的弟弟很認真,他每天回家都會拿著歌譜念歌詞、聽發音,而我跟著弟弟一起練習。練習過程中,才發現泰雅語的羅馬拼音發音與太魯閣羅馬拼音發音不同,且發音的聲調也不太相同,只有少數單字很像。不過因為答應要一起上台詩歌分享,我也只好加快自己腳步,跟上詩歌班。又因為杜老師的鼓勵,自然而然也將詞背起來了!
族語詩歌分享當天,唱完後,心裡滿是喜悅,很開心自己當時沒有因為不熟悉太魯閣族語而放棄,反而因為詩歌練唱,自然地學到了幾個太魯閣單字!也跟斯達岸教會的姊妹們多了一份連結與回憶,當時聽到很感動的話,沐恩執事對我們說:「你們也是斯達岸的孩子唷!」謝謝斯達岸的家人們,給我們從北東漂的孩子,有了歸屬感,以及不一樣的生活經驗!
斯達岸教會的家人們對我們說「你們就像是上帝派來的天使。」我跟弟弟,還有一位朋友,大學畢業後,就直接從桃園、台北到花東來工作,簡單來說,就只是三位的「東漂青年」,跟花東地區的青年北漂或西漂一樣,我們也是離開自己的家鄉,到外縣市打拼,我們現在也沒有在自己部落(或教會)服務,如同許多花東的青年都在外縣市。因此,並不覺得自己有多麼特別。能被稱「天使」,實在有些「受寵若驚」。
直到牧師向我們說:「很多年輕人到外縣市打拼,也不一定願意花時間在教會,或是跟我們老人一起互動啊!這就是你們特別的地方!」我也才肯定了自己。
我曾經也是,難得不用工作的週末,只想待在家裡睡到飽,或是只想著出去玩,我認為去教會對青春年華的階段沒有益處。直到今年,在外打拼了三年多,工作也有些成就或挫折,累積了小小的經驗,反思到人生的方向除了工作上的成就與挫敗,應該有更核心與長遠的精神可讓我追尋吧?於是,我才又進入教會,從自己熟悉的信仰當中,探索人生中最重要的價值是甚麼。也讓我在花蓮的生活,除了家裡與工作地點,多了一個生活圈,也從教會圈子獲得能量,帶到工作與自己的生活中。
文章的最後,還是要來個小彩蛋,連結是我們當天分享的實紀唷:
https://fb.watch/oD0DlxVV2s/
照片、影片,皆來自杜英麟老師的FB:https://www.facebook.com/TuYing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