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開示:「超渡祖先是不能中斷的,每年還是要請出家眾為他們做超渡及布施,即使他們都已轉世,投生各道,都能因你的超渡獲得利益;相對的你們現世者也能得到事業順利、閤家平安。」
內容摘要:
因為死亡,並不是終點,而是靈識會再輪迴於六道中,只有讓先人離苦得樂了,我們現世者才能夠平安順利。我們歷代先亡祖先,在世時,鮮少是有在修行、布施行善的,由於生前沒有聽聞過佛法,又造下了不少惡業,幾乎都轉生三惡道受苦;即使轉生善道,也會因往昔少造善業福報,處於較貧窮、弱勢的一群。
鬼道眾生和人的世界一樣,也有福報大小的差別。如果是福報稀少的鬼就非常可憐,衣食受用都有問題,而且常常會被大鬼欺負,所以為了幫助這些眾生,我們經常迴向給這些孤魂野鬼,因為他們沒有衣服穿、沒有東西吃,也沒有地方住,過得非常艱難。
慈悲利益他們是希望以三寶的加持力來超拔他們,讓他們能夠離苦得樂,脫離鬼身,投生人道、天道,或者去求生極樂世界。就算沒有獲得超渡法益的眾生,他們也能夠飽餐一頓,解決一時的飢渴之苦,結下佛緣,甚至在鬼道開始學佛修行。
《法苑珠林》典籍中有記載,鬼道眾生依他們的罪福因緣,有三十六種品類。而無形的鬼道眾生,也包含我們家中祭拜的祖先,雖然美其名稱做家神,實際上就是家鬼。因為是我們的祖上長輩,所以對他們必須心存恭敬與追思感念。
慈悲的 龍德上師曾經開示過:「什麼是冤親債主?顧名思義就是與我們有仇怨之對象。」佛家語講:「無緣不聚,無債不來。」
由於我們喜愛美食,於是天天跟雞、鴨、魚…結下殺生害命的血債,自己的肉體被人吃了,必定對傷害牠肉體的人有著無比的怨恨!
每一個被殺死的動物都是有靈性的,肉身被你吃了,那試想,牠的靈體不跟著你,又當如何?正因為如此,那些被我們刻意殺來吃的,不經意間因我們而死的,都會變成冤親債主來索報,牠們的怨念之氣會讓你身體生病、家宅不安、工作不順…等。
那如果墮胎呢?試想本來一個可以出生在這世界上的生命,做人享受生活、美食的機會,被你硬生生給剝奪了!那他能不恨嗎?因為你扼殺的是一個人。今生他沒有出世當人,還要飄蕩無依,四處流浪,甚至被大鬼給欺負,受盡種種的痛苦,試問,倘若這個被剝奪出生機會的換作是你,你受了這麼多的苦!你會怎麼做呢?
很多女生在墮胎後,身體機能出現問題,感情不美;很多男性為什麼事業不順?那也是因為墮胎的緣故,這並不是女方一個人要承擔的罪業,這是男、女雙方的共業。
如果經由聽聞佛法,了解到自己所作所為是錯誤的,那就要盡力的求彌補,讓這些被我們傷害的眾生可以早日脫離痛苦。這也是為什麼觀音山每月都會舉辦超渡法會的原因,藉由法會的功德來超薦這些苦難眾生,懺悔自己所造的罪業,與冤親債主解冤釋結;現世者也能得到利益,吉祥順遂。
阿彌陀佛,又名無量光佛、無量壽佛。其西方極樂淨土,國土無量、眷屬無量,壽命福報亦無量,乃是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大願所成就的殊勝淨土。
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淨土,只要具足信願行、恆隨師學、發願往生,唯除五無間罪、捨法謗法之罪無法投生之外,任何其他的罪業,皆阻擋不了阿彌陀佛大悲願力的攝受,接引無數眾生離苦得樂,修行直至成佛,無有任何的違緣障礙。
對現今煩惱深重、生活忙碌的眾生有極大的攝受力,只要依教奉行,決定往生極樂世界無疑,再也不受輪迴諸苦相逼。
臺灣薩迦寺僧團修持金剛乘密法《阿彌陀佛超渡儀軌》,十方善信法友線上同步恭誦《佛說阿彌陀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在顯、密佛法加持下,建立雙重功德迴向超渡對象,功德無量。
行者藉修此法迴向在世父母及眷屬,可增其福德、智慧二資糧,清淨累劫以來無明所造的諸多業障,不僅利益亡魂,並且對參贊之功德主亦可淨除病魔及冤親債主之障礙,增益福慧,一切圓滿吉祥如意。
可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阿彌陀佛超渡法是藏傳佛教最殊勝的度亡大法之一,此法之特殊珍貴處在於眾生一聞此法名稱,將來便可出離下三惡道,往生三善道。
憑藉阿彌陀佛之不可思議大願力、大神通力,及出家眾清淨持戒之修持力,召引臨終中陰之眾生、先亡祖先親眷、累世冤親債主及墮胎之嬰靈前來淨罪,斷除亡者之障礙。
一、能使亡者迅速獲得加持,特別是處於中陰身痛苦的眾生,以此加持力救度而速獲解脫。
二、除能使亡者迅速獲得救度而解脫,對已再生、墮入三惡道之眾生,亦可經由此度亡殊勝之法益與加持,助其減輕痛苦,進而達到解脫。
三、現世修行者,如受到過去冤親債主諸般障礙干擾,致諸事不順,亦可由此度亡法門加持利益他們,使冤親債主脫離痛苦,使行者修行道上或日常生活障礙得以逐漸祛除。
12月24日~12月25日 冬季密法超渡──極樂淨土 阿彌陀佛超拔解脫道法會
|超薦蓮位 ▸ https://bit.ly/40FZL11
觀音山法藏YouTube與官方Facebook同步直播
一場您也可以親自參與超渡,建立功德的法會!歡迎廣傳分享,邀約親友參加,同霑法益。
資料來源: 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