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歡存股這個說法。特別是「存」這個字,很多KOL會提倡把資金重壓一檔金融股,像是合庫金或兆豐金等股票,好像是某種神秘信仰,認為公司可以歷久不衰,只要長期持有,買股票像存錢一樣是無風險的
可是你存錢的銀行都會倒了,何況是買股票呢?
再來,你怎麼能保證你買的公司能夠永久屹立不搖?如果你存到的是民國七十幾年的國泰金怎麼辦?那時候是2,000塊高點一路往下掉呀
為何要買指數?我比較推崇的是存指數,特別是國家大盤的指數,例如追蹤台灣50的006208,或者美國全市場的VTI。拿6208做舉例,他買進台灣依照市值排名前50的公司,只要你看好台灣未來的發展,相信科技進步會帶來經濟持續繁榮,那你應該持續買進並持有6208,它能確保你買的股票在50年後依然是台灣最強50間公司 (基本上是跟台灣國運綁在一起了,阿共打來我就跟他拚了!!!)
可是你也許會說,6208的殖利率低,股利配發上不如金融股呀!只要持續領息,我的成本就會一直降,總有一天,成本會降到0...首先我們討論報酬率,會考慮到"總"報酬,也就是資本利得加上股息,很多金融股配息漂亮沒有錯,但是加計資本利得後,年化報酬跑下去,基本上都沒有打贏指數,要知道配息就是左手換右手,一旦除息,股價也會跟著掉的。某些銀行為了穩住股價,即使今年持有美債受OCI影響淨值甚鉅,也不惜動用資本公積配發股息,我真的是白眼翻到後腦勺了。
另外,股利能降低持股成本這個說法,其實大大錯誤,其中就隱含以下兩個盲點,我這邊節錄富果的文章,連結留言供參:
投入標的所付出的成本,同時也會包括其機會成本及時間成本,用未來的息降過去的本,未免太不過實際,而很多券商軟體,會將成本扣除股利,這種做法很容易引導投資人過度高估報酬率,報酬率計算應還是須以IRR計算較為允當。
故買指數的優點可以歸類為以下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