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因守無常心,佛說有常性

2023/12/17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六祖壇經.頓漸品第八》有則公案,行昌常覽《涅槃經》,困於「常」以及「無常」之名相而問法於六祖惠能大師。關於這則公案有諸多不同的分析解釋,筆者僅提出自己的見解分享如下。

《經文一》: 

「弟子常覽《涅槃經》,未曉常、無常義。乞和尚慈悲,略為解說。」師曰:「無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惡諸法分別心也。」曰:「和尚所說,大違經文。」師曰:「吾傳佛心印,安敢違於佛經?」曰:「經說佛性是常,和尚卻言無常;善惡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無常,和尚卻言是常。此即相違。令學人轉加疑惑。」師曰:「《涅槃經》,吾昔聽尼無盡藏讀誦一遍,便為講說,無一字一義不合經文,乃至為汝終無二說。」曰:「學人識量淺昧,願和尚委曲開示。」

◇導讀:  

【常、無常義】:一切事物皆是因緣而生,有生滅遷流,終將變異,漸而敗壞,不可常住,故曰無常;唯有佛性無生無滅,無去無來,故曰常。 

【無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惡諸法分別心也】:惠能大師的解說明顯和《涅槃經》完全相反。還記得〈機緣品第七〉,志道比丘向惠能大師請益《涅槃經》關於「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的真實義。志道在言談間透露出了他處處執著於「誰當受樂」、「何樂之有」,實是「執吝生死,耽著世樂」,已是入了斷常邪見。故六祖當頭棒喝,強言而說:「吾今強言說,令汝捨邪見」。今天行昌亦是針對《涅槃經》提出了疑問,行昌的情形並非是落入邪見的執著樂受,而是困於文字相中,所以惠能大師反其道而行,故意說看似自相矛盾的反話,以打破行昌困於文字相的既有思維。而這種以自相矛盾的反話做開示,正是禪宗獨有的特色,饒富「諸佛妙理,非關文字」的義趣。 

【佛心印】:達摩西來,不立文字,以心為印,心是佛心,印是印可,單傳心印,以心印心,心心不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經文二》:師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說什麼善惡諸法,乃至窮劫,無有一人發菩提心者,故吾說無常,正是佛說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諸法若無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處,故吾說常者,正是佛說真無常義。佛比為凡夫外道執於邪常,諸二乘人於常計無常,共成八倒。故於涅槃了義教中,破彼偏見,而顯說真常、真樂、真我、真淨。汝今依言背義,以斷滅無常,及確定死常,而錯解佛之圓妙最後微言,縱覽千遍,有何所益?」行昌忽然大悟,說偈曰:「因守無常心,佛說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猶春池拾礫。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現前。非師相授與,我亦無所得。」師曰:汝今徹也,宜名志徹。徹禮謝而退。

raw-image

◇導讀:  

同前所述,行昌言:「未曉常、無常義」,困於文字相中,在常以及無常之中起了對待分別,於是六祖故意說反話,予以破相。佛法講的是不二,菩提與煩惱不二,空與有不二、定與慧不二,乃至於性相如如、體用如如。常跟無常也是一樣,是一法不是二法,常即無常,無常即常,就好比《心經》所說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若於常和無常之中起了對待分別,那麼再怎麼解釋,都還是無法體悟「常」的真實義。  

大乘大般涅槃具有四德,常、樂、我、淨。其中的「常德」是:「涅槃之體恆不變而無生滅,是名為常。又隨緣化用而常不絕。」這裡講到的就是佛性的體和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佛性的本體本來就是恆不變而無生滅,而佛性的「用」則非如此。什麼是佛性的用呢?「一切善惡諸法分別心也」,也就是定慧品第四所說的:「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起念的念心就是無常,菩提心亦是。以菩提心為例,我現在後念離境,發了菩提心,但也許下一刻,或是過了幾天,著了境、入了迷,「後念忽絕一世休」,那菩提心是常還是無常呢?無常。那菩提心是怎麼來的呢?佛性生出來的,是佛性起的作用。那佛性是常還是無常呢?佛性的本體和佛性的作用是一不是二,要一起看待,不可分割,常即無常,無常即常,就好像定和慧,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定慧一體不是二。〈懺悔品第六〉云:「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為變化,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這「一念思量」就是佛性本體的「隨念化用」,是無常,但這個無常是「常不絕」。什麼是「常不絕」?凡夫的常不絕是真如起念,念念成妄,見性之人的常不絕則是淨念相繼,念念菩提。總的來說,於無生滅的常中生起變化的無常,而這個無常本身卻又是常而不絕,常即無常,無常即常。六祖將「常」和「無常」反過來說,就是要闡述這個道理。  

【佛性若常】:這裡是指行昌以分別對待所認知的常,這樣的常是「死常」,是不生起變化,不起作用的常,並非是常的真實義。意思就是:「如果佛性是你認為的那種常的話」。 

【善惡諸法】:一般的說法多解釋為佛陀所說的教法,也就是三藏十二部經。筆者以為這樣的解釋並不正確。「師曰:『無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惡諸法分別心也。』」連貫前文,則這裡說的善惡諸法就是指真如起念的善心、惡心、分別心,當然也包括了菩提心,也就是行昌說的:「善惡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無常。」以及接下六祖說的:「乃至窮劫,無有一人發菩提心者。」  

【佛性若常,更說什麼善惡諸法,乃至窮劫,無有一人發菩提心者】:「如果佛性是你認為的那種常的話,這樣的常是不會生起無常的隨緣化用的,更別說會生起善惡諸法等念心了。若是如此,乃至於歷經無數劫,也都不會有人生起菩提心了。」這段話是六祖以行昌「認為的那種常」,也就是「死常」,所進行的推論來反問行昌,行昌,你認為這樣的解釋正確嗎?顯然不正確。窮劫以來,怎麼會無有一人發菩提心呢?如果不正確,那佛性就應該是無常,對嗎?好像也不正確。那答案是什麼?  

【故吾說無常,正是佛說真常之道也】:答案是,不偏常、不偏無常,不落兩邊,常即無常,故吾說無常,體用如如,一法不二,不二中道,即是真常之道。  

【又一切諸法若無常者】:這裡是指行昌以分別對待所認知的無常,這樣的無常是「斷滅無常」。諸法因果各別,故非為常,因果相續,故非為斷,撥無此因果相續之理,謂之斷滅之見,即斷見也,屬於邪見中之極惡者。  

【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物物指的是萬物。萬物的色身相為四大假合而成,假名為心的自心相是六塵緣影而成,身心二法,皆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這就是「容受生死」,又因果相續,故輪迴不止。底下六祖乃以萬物的身心二法,以及生死輪迴,來解釋一切諸法。  

【又一切諸法若無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處】:「如果一切諸法是你認為的那種無常的話,這樣的無常是斷滅一切的,那麼一切萬物都有自性,受著生死輪迴,生了又死,死了又生,這樣生滅相續不斷的有常的現象應該也是要斷滅的,亦即不應該存在,如此真常之性就有所不週遍之處。」這段話是六祖以行昌「認為的那種無常」,也就是「斷滅無常」,所進行的推論來反問行昌,行昌你認為這樣的解釋正確嗎?顯然不正確。生死輪迴本來就是存在的,並且真常性本來就應該是遍及一切處的呀。如果不正確,那一切諸法就應該是常,對嗎?好像也不正確。那答案是什麼?  

【故吾說常者,正是佛說真無常義】:答案是,不偏無常、不偏常,不落兩邊,無常即常,故吾說常,性相如如,一法不二,不二中道,即是真無常義。亦即萬物變化雖然無常,但這一切諸法的變化皆是佛性所起的作用,是佛性的體現,此為常態。  

【凡夫外道執於邪常】:「邪」是邪見,偏差、不正確的意思,「執於邪常」就是「顛倒執著無常為常」。世俗凡夫以及外道執著一切「諸行無常」的「有為法」為常、樂、我、淨,也就是所謂的「凡夫四倒」:無常計常,苦計為樂,無我計我,不淨計淨。常顛倒,於世間無常之法起常見;樂顛倒,世間五欲之樂皆是招苦之因,凡夫不明此理,妄計為樂;我顛倒,此身皆因四大假合而成,本無有我,凡夫不明此理,於自身中強生主宰,妄計為我;淨顛倒,己身他身,具有五種不淨,凡夫不明此理,妄生貪著,執以為淨。  

【諸二乘人於常計無常】:聲聞、緣覺二乘人於涅槃「無為法」的常、樂、我、淨起了四種妄見,執為無常、無樂、無我、無淨,也就是所謂的「二乘四倒」:常計無常,樂計為苦,我計無我,淨計不淨。無常顛倒,於如來常住法身,妄計有生滅變異之相;無樂顛倒,於涅槃清淨之樂而計無樂;無我顛倒,於佛性真我之中,妄計無我;無淨顛倒,如來常住之身,非雜食身,非煩惱身,非血肉身,非筋骨纏裏之身,二乘不明此理,故計為不淨。二乘聖人為什麼會有這四種顛倒見呢?「四念處」是佛弟子必須修行的功課,即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用以對治「凡夫四倒」,如實覺知五蘊本空,六塵非有,以證涅槃,斷除所有煩惱,脫離輪迴。二乘人依照「四念處」的修行,將「凡夫四倒」視為牛鬼蛇神,即使證入了涅槃境界,對於「真常、真樂、真我、真淨」依舊抱持著「無常、無樂、無我、無淨」的態度,避而遠之,如此認真為假,落入著空的邊見,即是顛倒。《頓悟入道要門論》云:「如何得大涅槃?師曰:『不造生死業。』對曰:『如何是生死業?』師曰:『求大涅槃是生死業,捨垢取淨是生死業,有得有證是生死業,不脫對治門是生死業。』」其中「不脫對治門是生死業」,恰恰說明了「四念處」對治「凡夫四倒」,二乘聖人因執著「四念處」,所以「於常計無常」,雖入涅槃,仍究是小乘涅槃,並非是無上大涅槃。  

【八倒】:上述的凡夫四倒加上二乘四倒,就是八倒。凡夫認假為真,執著有,二乘人認真為假,執著空,皆是顛倒見。  

【涅槃了義教】:顯了分明,說示究竟之實義,謂之了義,是大乘經;未了未盡之說,隱蔽實義之方便說,謂之不了義,是小乘經。《寶積經》曰:「若諸經中,有所宣說,厭背生死,欣樂涅槃,是不了義。若有宣說生死涅槃二無差別,是名了義。」《大集經》曰:「了義經者,生死涅槃一相無二。」《涅槃經》云:「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破彼偏見】:偏見就是偏執一方之見。破彼偏見就是不落兩邊。聲聞緣覺二乘聖人等小乘的教法是隱蔽實義之方便說,是不了義。因不了義故,所以二乘人執著空,也就有了「二乘四倒」。故佛陀於涅槃了義教中,顯了分明,說示究竟之實義,以破彼偏見。  

【真常、真樂、真我、真淨】:「真」就是一真、一如、一實,不偏有無,不落兩邊,一法不二。《涅槃經》云:「不遷名常,安穩名樂,自在名我,無我名淨。」常、樂、我、淨是大乘大般涅槃所具之四德。前文有介紹到「常德」,這裡總結歸納涅槃四德:「一、常德,涅槃之體恆不變而無生滅,是名為常,又隨緣化用而不絕,名之為常。二、樂德,涅槃之體,寂滅而永安,名之為樂,又運用自在,所為適心,名之為樂。三、我德,『我』解有二種,一者就體,自實名我,二者就用,自在名我。四、淨德,涅槃之體,解脫一切之垢染,名之為淨,又隨緣而處,未嘗有汙,名之為淨。」涅槃四德正是體用一如。  

【斷滅無常】:行昌依言背義,認為無常就是斷滅一切。  

【確定死常】:行昌依言背義,認為常就是不起作用變化的死寂狀態。  

【圓妙】:不可思、議,名為圓妙。  

【最後微言】:《佛教遺經》云:「是我最後之所教誨。」微言,深妙之意旨。  【因守無常心,佛說有常性】:《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又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世人卻是認假為真,執著身心二法,攀緣一切緣起性空的塵相,糾結著無常的一切事物,這就是「守無常心」,妄心執著一切無常的有為法。佛陀是「大醫王」,佛陀以佛性的有常性來教導開示,對症下藥,破除眾生無常的妄心執著於無常的有為法。然而吾人卻不知這一切都是佛陀的方便權說,就像是在春池側畔撿拾瓦礫,不去體會佛法的妙義,卻執著撿拾這如瓦石般的文字詞句。《涅槃經》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世間一切物質與精神現象都不具有恆常之性,無時不在生住異滅之中,是生滅法。把這個生滅法止息了,達到不生不滅,寂滅現前的涅槃境界,才能永恆的喜樂自在,這就是「佛說有常性」。同理,若是依言背義,落於邊見,不守無常心,而是守有常心,認為佛性是呆板的「死常」,那就成了本篇的:「行昌因守有常心,六祖開示無常性。」《法華玄義》云:「常樂我淨名為佛性顯」。真常、真樂、真我、真淨,自性本自具足,只是眾生迷失本性,為無明所障蔽,不能顯現罷了。〈坐禪品第四〉云:「《菩薩戒經》云:『我本性元自清淨』。善知識,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故吾人應當識自本心,去假歸真,即心即佛,佛性顯,是為常樂我淨的真實義。  

【不知方便者,猶春池拾礫】:凡夫外道執於邪常,所以佛陀開示常和無常的義理,直教眾生莫再認假為真,流轉生死。凡夫依此權說方便修行「四念處」,不再「執於邪常」,修證成了二乘聖人,但卻還是錯解方便,即便證得了涅槃,仍舊執著對治的法門,「於常計無常」。那麼行昌呢?行昌是處在一開始的凡夫階段,他想知道到底什麼是常,什麼是無常,以避免「執於邪常」,殊不知這樣的執取分別已是深陷於文字相的泥沼中,也是錯解了方便。我們再回到文章的一開始,大家也許會想,行昌就只是不明白常和無常的意思,解釋一下不就得了,為什麼要繞一大圈,說個反話,來破文字相呢?其實這就是六祖的慈悲啊!如果不在一開始的這個時候破除行昌的文字相,行昌就會一直錯解方便下去,那麼行昌的修為最多也只能到二乘聖人的境界,無法再更上一層樓了。「猶春池拾礫」,就像是在春天的池塘側畔撿捨瓦礫。春池是指佛法妙義,拾礫是指撿拾如瓦石般的文字詞句。意思就是不去體會佛法的妙義,卻執著撿拾這如瓦石般的文字詞句,依言背義。  

【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現前】:六祖糾正了行昌,莫再依言背義,錯解方便,行昌大悟,不再執著於文字相,常樂我淨,自性本具,識自本心,佛性自然現前。《證道歌》云:「覺即了,不施功」,忽得見性,本不假功用,頓然開悟,一覺即了。  

【非師相授與,我亦無所得】:有很多人會將這句話解釋成「若不是六祖大師您的傳授,我也不會有今天的所得。」這種純粹感謝的話,不太像是開悟後所上呈的心得報告,宜解釋為「今天我識自本心,佛性現前,並非是六祖大師您給予我的,也不是因為我開悟了,就有得到了什麼,因為真如自性本自具足,實無所得。」也就是《金剛經》所說的:「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同時這個「無所得」亦是《心經》所說的:「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是跳脫了二乘人所修習的四聖諦,來到了菩薩乘的境界了。

◇白話文:  

六祖說:「你知道嗎?如果佛性是你認為的那種常的話,這樣的常是不會生起無常的隨緣化用的,更別說會生起善惡諸法等念心了。若是如此,乃至於歷經無數劫,也都不會有人生起菩提心了,所以我說佛性無常,正是佛所說的真常道理。再說,如果一切諸法是你認為的那種無常的話,這樣的無常是斷滅一切的,那麼一切萬物都有自性,受著生死輪迴,生了又死,死了又生,這樣生滅相續不斷的有常的現象應該也是要斷滅的,不應該存在這種現象,如此真常之性就有所不週遍之處,所以我說一切善惡諸法都是常,正是佛所說的無常義理。佛陀全都是為了凡夫外道執著邪見,將無常視為常,諸二乘聖人將常視為無常,一共成為了八種顛倒錯誤的見解。所以佛陀在說究竟義的涅槃教義中,特地破除各種偏見,而顯了分明,說示究竟之實義,闡明真常、真樂、真我、真淨。你今天抱泥於經文上的文字言辭,違背了佛說的義理,用二乘人的斷滅無常,以及世俗的僵死常見,來錯誤地理解佛祖於涅槃之前最後所開示的最圓滿精妙的意旨。那麼縱使你將《涅槃經》讀上一千遍,又能有什麼益處呢?行昌聽罷,言下大悟,自呈一偈曰:「妄心執著一切無常的有為法,所以佛陀以佛性的有常性來教導開示,破除眾生無常的妄心執著於無常的有為法。然而卻不知這這一切都是佛陀的方便權說,就像是在春池側畔撿拾瓦礫,不去體會佛法的妙義,卻執著撿拾這如瓦石般的文字詞句。我今不執著於文字相上的方便之說,不刻意用功,自身佛性當下即顯現眼前。這現前的佛性尊不是六祖大師您所傳授給予的,也不是因為我開悟了,就有得到什麼,真如自性一直都在。」六祖說:「你今天已經徹底領悟了經文義理,宜改名叫志徹了。」志徹比丘於是向六祖頂禮拜謝而退。

母娘慈悲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

8會員
9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