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決定處境

心境決定處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遇

心境決定處境

蘇轍的《黃州快哉亭記》的末段是這樣說的:

在世假使內心惶惑不寧,那麼不管遭遇什麼,都是難過的;如果內心坦蕩安詳,那麼不管遭遇什麼,也都能從中找到快樂。張君不因為被貶謫而難過悲傷,利用公餘,在山水中怡然自得,這份涵養非常人所能及。即使窮困潦倒,他都能從中找到幸福。何況還可以利用長江來洗滌心胸,可以邀約西山白雲來調劑心情,有看不完的美景,有聽不盡的音律,可以自我陶醉呢。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只因為政見不同就被發配到偏僻荒涼,人煙稀少,粗俗落後的陌生地方,所學專長付諸流水,未來也看不到什麼希望,外界的明月清風,絕壑古木,帶來的將只有悲傷憔悴的感受而已,又有什麼快樂可言呢?

原文為

使其中自得使其中坦然不以不以會計山水其中過人蓬戶甕牖不快而況長江清流西白雲耳目自適不然絕壑長林清風明月騷人所以悲傷憔悴不能一月朔日蘇轍

說明

初,張懷民蘇軾都被貶謫到黃州,寓居在承天寺;之後,在寓所西南臨江處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亭成,請蘇軾命名,蘇軾以「快哉」名之(該名取自宋玉的<風賦>)。蘇轍當時亦被貶在筠州,得知後,寫了一篇文章來寄託感慨,即《黃州快哉亭記》。

討論

山水景物沒有所謂的喜怒哀樂,有喜怒哀樂的是會眼看、耳聽,從而有所感觸、感傷的人。此文在文中讚揚張夢得隨緣自適,豁然達觀,認為士應該「不以物傷性」,也佩服並慰藉其兄蘇軾與張氏;似也有以此自勉之意。(貶謫對以天下為己任的宋朝士大夫來說,是不可承受的重,是難以承受的痛。)

看法

全文「快哉」出現七次之多,蘇轍大聲疾呼,大口稱讚張君的隨緣自適,要豁然達觀,可他自己做到了嗎?個人看法是:並沒有,否則就不必大聲疾呼,否則就不必長篇累牘的大力描繪、形容,所用詞彙都如此的用力,都如此的誇張。這就跟前文的「幸與不幸都是福」一樣;做到了,做熟了,做慣了,你根本不會去意識到什麼幸或不幸的。你意識到此,所以幸與不幸對你還是有影響,你還是在做比較和批判,你只是提醒或鼓舞自己:不要受此影響,一切都要往好的方向看……如果真的「快哉」,需要屢次三番的提到七次之多嗎?

小結

話說回來,處逆境,遇惡運,不鼓舞、振奮一下自己,又當如何?

avatar-img
退休教授:慕鐸的沙龍
69會員
924內容數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前言 「美國之行有何感觸?」是回國後數度被問起的問題,我稍稍整理了一下印象較深的幾個節點—但必須說明的是那僅僅是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其他人,因為,因為同件事(或人,或物,或景),不同人看法多少不同,甚至大相逕庭—。 觀感 房價便宜,利息很高:我,內人,同行的親家母,大女兒,二女兒,二女婿等所
出外越遠,離己越近 為何旅遊 旅遊其實是透過不熟悉的環境來跟自己對話,透過自問自答的流程,來了解、認識真正的自己。熟悉的環境,固定的生活,你已經習以為常,你已經可以不加思索的應付了,沒有朋友有什麼關係?沒有結婚有什麼關係?我是獨立自主的,不必依靠別人……你嫌棄這個,你批評那個…沒有一樣東西在你看
前言 天還濛濛亮就已經盥洗好,收拾最後的行李,準備出發了。八點多的飛機,因此六點多就要到。旅館的早餐七點才開始,小兒準備載我們去之後,再回來吃個早餐並再睡一會,中午去吃台灣菜,再回朱比特的家。 黯然銷魂 有點涼,有點雨,車子的窗戶濕濕的,小兒要我把後照鏡和後窗擦拭一下,並提到在明尼蘇達時有時零
前言 「美國之行有何感觸?」是回國後數度被問起的問題,我稍稍整理了一下印象較深的幾個節點—但必須說明的是那僅僅是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其他人,因為,因為同件事(或人,或物,或景),不同人看法多少不同,甚至大相逕庭—。 觀感 房價便宜,利息很高:我,內人,同行的親家母,大女兒,二女兒,二女婿等所
出外越遠,離己越近 為何旅遊 旅遊其實是透過不熟悉的環境來跟自己對話,透過自問自答的流程,來了解、認識真正的自己。熟悉的環境,固定的生活,你已經習以為常,你已經可以不加思索的應付了,沒有朋友有什麼關係?沒有結婚有什麼關係?我是獨立自主的,不必依靠別人……你嫌棄這個,你批評那個…沒有一樣東西在你看
前言 天還濛濛亮就已經盥洗好,收拾最後的行李,準備出發了。八點多的飛機,因此六點多就要到。旅館的早餐七點才開始,小兒準備載我們去之後,再回來吃個早餐並再睡一會,中午去吃台灣菜,再回朱比特的家。 黯然銷魂 有點涼,有點雨,車子的窗戶濕濕的,小兒要我把後照鏡和後窗擦拭一下,並提到在明尼蘇達時有時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