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差裡的真實:《青春(春)》背後的觀看角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陣子看了《青春(春)》,也一併聽了導演李家驊和影評人黃曦的講座,起初是被坎城主競賽的頭銜和金馬預告裡兩位青年的關係吸引,但觀影後腦袋卻丟出更大的命題:我該以什麼角度去觀看這部電影?


以觀眾的角度去看,這部電影並非是「好吞嚥」的作品:三個小時半的長度、拋棄形式美學、無配樂和角色張力的編排。單一的場景配上縫紉機的聲響,無不是催眠的咒語;以人物作為分段,只要一恍神臉盲的人劇情就會開始交錯。除了由心智未開的青年談論愛和墮胎,格外顯得殘酷以外,其實觀察式紀錄片很難拍出起承轉合,因此我放下「必須好看的成見」,思考王兵是如何做到隱藏攝影機,拍下既是綻放,也是殘破的青春。


以影視工作者的角度去看,王兵達到了教科書寫的「牆壁上的蒼蠅」,將攝影機融入青年的生活。要拍的如此自然有兩個雙向條件:

一、被攝者得習慣鏡頭:除了王兵長達五年的拍攝和被攝者磨合以外,我推斷被攝者未受過高等教育,對於隱私的劃分未有深度認知,自然也覺得旁邊有個攝影機拍沒什麼大不了,甚至還覺得「我是明星,我能替他人簽名。」

二、導演得冷血:面對衝突和生死攸關情節,王兵能冷酷地拿起攝影機不發一語,拒絕和被攝者建立信任關係。其實這挺違背紀錄片的邏輯:不跟被攝者變熟,何以拍攝親密的生活?


李家驊導演也說,王兵對於距離的掌握度,或許就是奪下金馬的原因。中景的距離不近不遠,他盡力達到主觀的客觀,讓觀眾化身幽魂,吊掛在工廠窺探織裏鎮的青年。


聽完講座後,我卻對「距離的拿捏」感到存疑:根據家驊導演和王兵的訪談,我能感受到王兵毫不遮掩的自信與傲氣。王兵長年旅居法國,據他所說他只是剛好回國經過織裏鎮,覺得有趣便開始拍攝。那他的有趣基於什麼標準?有色眼鏡?上對下?實質平等?


拍紀錄片最難的不是過程多辛苦、打破心防多難;而是為何要拿起攝影機,以及為何放下。王兵因拍攝中國不為人知的角落備受矚目,但得知他的背景後,我必須逆風的說,他對題材、距離的選擇,除了客觀以外,或許也夾雜著英雄主義,甚至種族歧視。


電影本是有一定經濟水準的人才能選擇的休閒娛樂,拍電影也是一項資本門檻高的行業。織裏鎮的青年只會知道抖音不知道電影。《青春(春)》究竟是替青年們伸張不公,還是消費他們的隱私我們無從得知,老實說作者沒有責任去做到齊頭式平等,但對於觀者(至少我)就會有道德瑕疵的疑慮。


諷刺的是《青春(春)》在國際影展大鳴大放。但能夠在國際影展入圍的電影,評審絕對是無意識的帶著些許種族歧視的眼光,因為見識到了異世界的生活與奇觀。所以近幾年第三世界的電影頻頻獲獎,也成為影視圈茶餘飯後的黑色笑話。我們都是從作者無意識的偏見去認識作品,而作品也是從評審眼裡的偏差被選出,像拉岡所說:鏡像經過反射後真實就會消失。所以我們從未能觸碰「真實」。


但這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唯一方式,

人只能從偏差去認識和靠近真實。



單論作品來看,這是一部不可能在台灣發生的電影,所以不管是否「好看」都值得進戲院看,或許你可以從某位青年窺探到部分的自己;但將作者和作品綜觀來看,作者的動機、觀看作品的角度,是紀錄片工作者要不斷叩問自己的課題。如果只是美化醜陋與不堪,消費孤獨和隱私的話,何必拍紀錄片?我認為紀錄片工作者更有背負社會的使命,這是電影人的責任,也是電影存在的理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威爾登的沙龍
1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王兵成功讓這電影,成為一個不像電影的電影。比起電影,導演更想尋求一種錄影。把越繁鎖的日常,原封不動的搬上大螢幕,沒什麼劇情。為了讓他更接近真實,所以讓他片長3小半。這部電影閉著眼睛也能看,只要聽裁縫機的聲音就是重點了。雖然聚焦在日常的電影很多,但很少有電影像這部是這麼完全的
Thumbnail
王兵成功讓這電影,成為一個不像電影的電影。比起電影,導演更想尋求一種錄影。把越繁鎖的日常,原封不動的搬上大螢幕,沒什麼劇情。為了讓他更接近真實,所以讓他片長3小半。這部電影閉著眼睛也能看,只要聽裁縫機的聲音就是重點了。雖然聚焦在日常的電影很多,但很少有電影像這部是這麼完全的
Thumbnail
不只是以有陰影的孩子和成人作為視角,某部分也是以旁觀的角度來看待有陰影的孩子。他們是真的值得同情嗎?
Thumbnail
不只是以有陰影的孩子和成人作為視角,某部分也是以旁觀的角度來看待有陰影的孩子。他們是真的值得同情嗎?
Thumbnail
所有的創作,都是人與他的時代及際遇的化合。說到底我們只是媒介,試著說出降臨在我們身上的故事。每個創作者都靠他手上的筆,或眼前的鍵盤,或操作自如的攝影機,搭造出一個世界,但那其中仍然有一半的成敗,端看老天給你什麼天色,讓你經歷什麼故事,或靈感什麼時候會掉下來。
Thumbnail
所有的創作,都是人與他的時代及際遇的化合。說到底我們只是媒介,試著說出降臨在我們身上的故事。每個創作者都靠他手上的筆,或眼前的鍵盤,或操作自如的攝影機,搭造出一個世界,但那其中仍然有一半的成敗,端看老天給你什麼天色,讓你經歷什麼故事,或靈感什麼時候會掉下來。
Thumbnail
如果要一句話表達為什麼去看《少年吔》?那句話就是「想看顏正國。」吧!
Thumbnail
如果要一句話表達為什麼去看《少年吔》?那句話就是「想看顏正國。」吧!
Thumbnail
本片是越南影史首部奪下韓國釜山影展新浪潮大獎的電影作品,也是越南新導演陳清輝的第一部劇情長片;不論是劇本的編排,幕後技術,還是場面調度、角色人物一舉一動的紀錄,都再再說明了這位新導演極具潛力和爆發力的特質,表現十分出色。
Thumbnail
本片是越南影史首部奪下韓國釜山影展新浪潮大獎的電影作品,也是越南新導演陳清輝的第一部劇情長片;不論是劇本的編排,幕後技術,還是場面調度、角色人物一舉一動的紀錄,都再再說明了這位新導演極具潛力和爆發力的特質,表現十分出色。
Thumbnail
《你是豬》散發出的是強烈批判性,不管是在台詞上的髒話連篇、劇情上各個種族對彼此的指控、或是針對社會制度毫不保留的針貶,雖然片長只有60分鐘,但裡頭要批判的事情可能比一般劇情電影還要來的多,野心很大,也都能有所論述。
Thumbnail
《你是豬》散發出的是強烈批判性,不管是在台詞上的髒話連篇、劇情上各個種族對彼此的指控、或是針對社會制度毫不保留的針貶,雖然片長只有60分鐘,但裡頭要批判的事情可能比一般劇情電影還要來的多,野心很大,也都能有所論述。
Thumbnail
我對於近期國片的表現可說是失望透頂。直到我今天看了《返校》。我可以斬釘截鐵的說:我覺得非常非常的好看。
Thumbnail
我對於近期國片的表現可說是失望透頂。直到我今天看了《返校》。我可以斬釘截鐵的說:我覺得非常非常的好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