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於作品中談論包含女性成長、家庭問題、校園霸凌、宗教信仰、自我探索等議題的美國作家茱蒂布倫,是美國當代備受推崇的青少年小說作家,有著「青少年小說第一把交椅」,其於1970所出版的小說《神啊,你在嗎?》(Are You There God? It's Me, Margaret.)不僅榮獲《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評選為年度最佳圖書、入選《時代雜誌》(Time)百大不朽小說,世界上最大的兒童書籍出版公司《學樂出版集團》(Scholastic Corporation)亦將之選為100本最偉大的兒童讀物。直至今日《神啊,你在嗎?》仍是全球暢銷書籍,連台灣都能找到其中文譯本,雖然後續陸續出版許多同樣廣受好評的小說,如大膽描寫青少年性與愛的《Forever》、改從男孩角度關注與《神啊,你在嗎?》相似主題的《Then Again, Maybe I Won't》等,不過《神啊,你在嗎?》依然是茱蒂布倫最成功的作品。
《神啊,你在嗎?》曾於2017年改編為電視影集,由Carlie Casey自製自演,而在隔年茱蒂布倫將電影版權賣給了知名製片人詹姆士勞倫斯布魯克,並交由合作過《最佳閨蜜》的凱莉弗萊蒙克雷格擔任編劇與執導電影版,找來艾比萊德福特森飾演女主角瑪格麗特,瑞秋麥亞當斯與班尼沙夫戴則分飾信奉基督教的母親與身為猶太人的父親。電影於今年在舊金山影展舉行首映且獲得廣泛好評,正式上映後不論在影評或者觀眾間均獲正面評價,而在已經開跑的好萊塢獎季中,《神啊,你在嗎?》也在許多入圍甚至得獎名單中出現,特別是瑞秋麥亞當斯才剛接連在聖地牙哥影評人協會與佛羅里達影評人協會中擊敗大熱門達芬喬伊藍道夫奪下最佳女配角,電影更於前者斬獲最佳影片殊榮,儘管《神啊,你在嗎?》未於奧斯卡風向球之一的金球獎提名任何獎項,但我樂見電影成為奧斯卡的一匹黑馬。
看完《神啊,你在嗎?》後似乎稍微能夠理解原著小說之所以這麼受歡迎的原因。劇情相當細膩的描繪著青春期少女的各種煩惱,來自於同儕之間的比較壓力,從胸部大小、罩杯多少再到月經誰先來到都能是比賽項目,少女們不願成為最後的那一個被人嘲笑,可又擔憂自己跑得太快成為異類,而在這荳蔻年華本該各自精采,卻偏要收好自己避免跟別人不一樣,連喜歡的男生都得因此是同一個,彷彿這個階段所追求的就是一種一致性,當被別人說和誰誰誰好像,不知道到底該哭還是該生氣。回到家裡,少女心事無法開口告訴父母,求買內衣已是極限,還得和朋友手牽手壯膽買衛生棉回家自己練習,困擾已經夠多了,想不到說好長大後讓自己決定的信仰宗教都能成為大人們的角力戰,奶奶要她信奉猶太教、外公外婆想她是基督教徒,但怎麼沒想過也許她想要信仰的是天主教?意見太多讓腦袋快要爆炸,身邊的人原來都是僅只參考,自己到底想成為怎樣的人?
幾年前《我的少女時代》告訴觀眾,別讓世俗評價來否定自己,也別執著於滿足別人對於自己的期待,只有我們自己才可以決定自己的樣子,《神啊,你在嗎?》所講的其實近似。只是在這樣敏感的年紀裡,不夠成熟的瑪格麗特自然無法像林真心那樣的起身捍衛自己,甚至勇敢的去反抗與衝撞體制,她就只是亦步亦趨的跟著其他人,努力的讓自己跟著她們,跟著討厭怪同學諾曼費雪、跟著嘲笑發育太快的蘿拉丹克、跟著喜歡班上萬人迷菲利浦,即使她明明喜歡的是鄰居莫斯。某方面來看,這個小團體都讓我想起《辣妹過招》裡的塑膠一族,瑪格麗特與南西的關係就是沒那麼嚴重的凱蒂與瑞吉娜,而瑪格麗特也和凱蒂一樣,隨著相處也開始把自己變成另一個南西(瑞吉娜),直到蘿拉丹克直指自己就像南西一樣討人厭,瑪格麗特這才意識到「成為南西」並不是她想要的,但她卻也不知道要如何才能「成為瑪格麗特」。
「但妳現在覺得自己長大了嗎?更成熟了?」
「對,我不知道該怎麼解釋,妳們來之前是不會懂的,但我覺得一切都變了。」
不過就像母親芭芭拉對月經還沒來感到焦慮的瑪格麗特說的,每個人初經來的時間不會相同,要女兒放寬心的等待就好。《神啊,你在嗎?》用著溫柔語調安撫著這些焦急長大的少女們,所有人的成長步調有快有慢,不論是誰都會有註定好的時間,不需要去羨慕別人比自己更快長大,雖然為此煩惱是件好事,代表著自己是有意識著關於長大、並且正在經歷這個過程,但有時候若是過於著急,是很容易在這過程中迷失自己,與其每天精神喊話「我們一定要有大胸部」或者催促月經趕快報到,不如讓一切順其自然,感受著成長帶給自己的喜悅與美好。同樣的,認識自己、探索自我的過程漫長,誰不是跌跌撞撞、懵懵懂懂的找到自己?即使瑪格麗特還不曉得自己想要什麼、想成為怎樣的人,拿起了筆卻畫不出自己的輪廓也無妨,至少現在的她已經知道自己不想成為誰誰誰,至於要如何成為她自己,那就是之後的成長課題了。
「神啊,如果你能給我一點提示就好了,我從來沒有這麼徬徨過,我應該信什麼宗教,有時我真希望自己出生時就已經做出決定。」
《神啊,你在嗎?》是部相當討喜的青少年成長電影,自然而又生動的談論著名為「自己」的議題,就連嚴肅的宗教信仰都描寫的輕巧可愛。喜歡電影從來不給女主角瑪格麗特正確答案,包含大人們你一言我一語的信仰歸屬,不去特意批判或者比較猶太教、基督教信誰更好,而是將選擇權完全交給瑪格麗特、由她自己決定,即使過程中陷入混亂、歷經徬徨,最後還是沒辦法給出決定,然電影也未強迫瑪格麗特選邊站,而是教會她「成長總會伴隨著迷惘,但是不用過於驚慌,慢慢讓那些迷惘帶領妳去更加認識自己、找到自己並且成為妳自己。」,給足主角成長、正確來說是更多的探索自我的空間,讓電影更緊密貼合著「成長」的主題,讓《神啊,你在嗎?》觀賞起來就宛如在讀一本寫滿少女心事的日記,可愛莫名。
飾演瑪格麗特的艾比萊德福特森表演很好,完全表現出青春期少女的不安與焦躁,和飾演南西的艾兒葛蘭因是互相牽制的關係而產生微妙的化學反應。另外,雖然南西並非主角,但她也呈現出了不同於瑪格麗特的另一種對於成長的焦慮,看似主導一切、是四人團體的領頭,可她顯然多用傲氣去掩飾不安,當葛蕾琴的月經搶先眾人先來,不服輸的南西很快接著炫耀她的也來報到,豈料月經真的來向她招手,馬上嚇得聲淚俱下急著找母親,謊言不攻自破的難堪讓她與瑪格麗特有些尷尬。性格與表現像是對照,卻不約而同的映出青春的模樣,有些倔強的、羞恥的、無助的,《神啊,你在嗎?》細膩刻劃出了青春期少女內心狀態與外在表現,是近年同類型電影中表現最好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