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中華民國為取代F-86戰機,向美國要求提供替代的新戰機。1965年透過軍援計畫(MAP)與海外軍售(FMS),中華民國空軍以代號:玉山計畫換裝92架F-5A與38架F-5B戰機。第一個換裝單位是台南空軍基地的443戰術戰鬥機聯隊(現稱1聯隊),後續桃園401聯隊(現稱5聯隊)也緊接換裝。1968年美國國際戰鬥機計畫定案後,中華民國也開始與美國討論引進F-5E/F。
根據空軍飛行員的回饋,F-5A/B的操控感與F-86接近,但在機動操作時的剩餘推力大,操作更得心應手。1967年,在443聯隊全面換裝F-5A/B後,雷虎小組的表演機也更換為F-5A/B。
1972年在美國的要求下,以MAP方式引進的48架F-5A轉移給越南。為填補戰力空隙,美國空軍增派兩個中隊F-4協助台灣空防,並租借28架T-38A給中華民國空軍以維持飛行員訓練。同時加快F-5E/F的導入中華民國空軍的速度。
1973年,中華民國與美國簽訂協議,由航空工業發展中心(AIDC,後改組為漢翔)在諾斯洛普授權下生產100架F-5E,計畫代號:虎安。1974年10月30日,第一架由航發中心生產的F-5E出廠,為慶祝當時總統蔣中正88歲生日,將F-5E/F命名為"中正"。1975年6月2日台南的443聯隊以代號:"嵩山計畫"開始換裝F-5E/F,之後桃園的401聯隊與嘉義的455聯隊(現稱4聯隊)也陸續換裝。
在空軍開始換裝F-5E/F後,1977年F-5A/B移交到台東737聯隊(現稱7聯隊),取代F-86擔任部訓隊的訓練任務。737聯隊換裝F-5E/F後,再移編花蓮給剛擴編的828聯隊(現已裁撤),擔任臺灣東部空防任務。雖然F-5A的系統陽春,但828聯隊還曾經用她攔截過日本航空自衛隊的F-15J。
1978年美國拒絕出售F-4戰機給中華民國,但同意增加F-5E/F的數量。虎安計畫一直進行到1980年代中期,總共生產242架F-5E與66架F-5F。中華民國空軍是F-5E/F的最大使用國,數量占總產量的1/4。另外諾斯洛普也在工業合作的計畫中,回購航發中心生產的F-5E前機身共66組,用在其生產給其他國家的F-5E戰機。
1986年828聯隊也開始換裝F-5E/F,1987年6月30日F-5A全部除役,部分F-5A曾改裝成靶機,在天劍計畫中貢獻最後價值;F-5B到1996年6月30日才除役。中華民國曾將部分F-5A/B和比利時交換來用作拆零機的F-104;和菲律賓換了用來陳展的P-51。
航發中心生產的F-5E/F分6批,時間從1974~1986年,生產過程中諾斯洛普不斷推出改進方案。因此不同批次的F-5E/F從外型到內部配備都有差別,版本有K、Ba、C、假C等四種構型:
K構型(E1、E2):基本型,裝備AN/APQ-153雷達、AN/ASG-29前置光學瞄準器、KB-26A照相槍、LN-33慣性導航系統、AN/ARN-18戰術導航系統;未裝備雷達警示器、熱焰彈/干擾絲散佈器;有風擋雨刷,雷達罩為黑色圓錐形與早期型的翼前緣延伸面。這批戰機在後續翻修時加裝與Ba構型相同的雷達預警器與干擾絲散布器。
Ba構型(E):以K構型為基礎改良的型號,加裝了AN/ALR-46(V)3雷達警示器、AN/ALE-40(V)7熱焰彈/干擾絲散佈器;與K構型一樣有風擋雨刷,雷達罩為黑色圓錐形與早期型的翼前緣延伸面。對地武裝增加AGM-65B小牛飛彈的發射能力。
C構型(E、E1、E2、E3、F1、F2):裝備AN/APQ-159(V)5雷達,AN/ASG-31前置光學瞄準器,AN/ALR-46雷達警示器,AN/ALE-40熱焰彈/干擾絲散佈器,無風擋雨刷,垂直尾翼頂端天線為"橫片"型式。應用F-20的發展成果,雷達罩改為灰色扁平鯊魚鼻形與較大型翼前緣延伸面。有30架C構型F-5F後座加裝AN/AVQ-27雷射目標指示器(LTDS, Laser Target Designator System),具導引雷射導引炸彈能力。
假C構型:塗裝使用C構型樣式,實際只有電戰系統提昇至與C構型相同。
F-5E/F進入中華民國空軍服役時已經過了台海熱戰期,因此在台灣沒有實戰紀錄。1980年代,F-5E/F與F-104是中華民國空軍當時主力戰機,相較於中共當時主力戰機:殲六(仿MIG 19)與殲七(仿MIG 21),F-104的高空性能足以對抗此兩型機種,F-5E則在中低空纏鬥佔有優勢。因此空軍的任務分配是F-104負責高空攔截,F-5E/F則擔負中低空空防與對地/對海攻擊。
1980年代初期中共與美國正處外交蜜月期,雙方更在1982年簽屬817公報,聲明美國不提供優於目前性能的武器給中華民國。加上此時台海雙方戰機性能中華民國空軍略占優勢,美國更有理由不提供新戰機給中華民國,陸續提出F-4、F-20、F-16的採購要求都被美國拒絕。無法購入新戰機,埋下1990年代機隊老化、F-104接連失事的遠因,也使空軍戰術發展落後世界進程。
雖然無法購得新戰機,空軍仍不斷精進飛行員訓練。1975年空軍派員至美國戰鬥機武器學校教官班受訓,之後在台南443聯隊成立"F-5E/F炸射班"負責戰術專精訓練。1984年,炸射班移駐臺東志航空軍基地,與737聯隊的46中隊合併改為46獨立隊,接手F-5E/F戰術專精訓練。
1985~1986年間,空軍聘用美國假想敵部隊退役教官,協助46隊建立假想敵訓練能量,模擬中共戰術戰法,實施對抗演練。1988年再引進ACMI(空戰演練儀系統),成立戰術中心下轄46隊與空儀組,提供飛行員更真實的實戰訓練。由於這是東亞第一個ACMI,新加坡等一些友好國家也曾派員至臺東,使用該系統作實戰演練。
在未能獲取更新的戰機情況下,空軍只能在現有戰機的操作與戰術作精進。據46隊退役教官回憶,在長年使用F-5E/F情形下,飛行員不但對她十分孰悉,也逐步探索極限。因此每年派訓至美國F-5國際炸射班的飛行教官,成績在各使用國中都名列前茅。而更早在1980年代初,到美國受戰鬥機武器學校教官班的飛行教官在與美軍F-4與F-15對抗中,就有成功"擊落"該二型戰機的紀錄,表示國軍飛行員的訓練扎實與飛行技術優秀。
在F-5E/F服役極盛時期空軍有5個聯隊裝備F-5E/F,軍容壯盛。每年夏季,各聯隊也會輪派戰機至澎湖馬公基地作前進佈署。1990年代空軍的F-104機隊老化,失事頻傳,F-5E/F成為空軍的主要戰馬。在幾次F-104天安特檢期間,F-5E/F更一肩挑起空防重任。
1994年起,455聯隊開始換裝F-16,之後443聯隊計畫換裝F-CK-1、401聯隊換裝F-16。因此各部隊除了一般任務外,也要抽派人員換裝新戰機。由於戰備壓力沉重,遽聞各聯隊挑選換裝人員往往選相對優秀的人員,最優秀的則要留著撐住戰備。出國換裝人員在國外接收新的觀念,回國擔任種子教官,傳授給留守人員。但部分留守戰備人員又認為出國受訓的人以前飛得沒自己好,而且戰備壓力這麼大,我們這樣也撐過來了,便對於新觀念有抗拒,在這情形下衍生出內部的競爭(或對立)。
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期間,由於F-16與Mirage 2000-5尚未到貨。中華民國空軍手上的戰機只有1個中隊的F-CK-1、少量老舊的F-104與F-5E/F戰機。當時中共軍機頻繁出海挑釁,F-CK-1與F-104擔負大部分攔截任務。F-5E/F除了分擔一些空防任務,也要準備反制攻擊。據媒體報導,當時計畫的攻擊航線不少超出F-5E/F的作戰半徑。擔任任務的飛行員要有回不來的心理準備,所幸後來情勢沒有進一步惡化。
1997年在RF-104G除役後,為彌補戰力空隙,中華民國委託新加坡改裝了7架RF-5E偵照機,撥交復編的第4偵照隊服役。後來在RF-16服役後,則編入第12偵照隊成為"虎眼分隊"。受限於政策,RF-5E並沒有進入中國大陸偵查的紀錄。
在F-CK-1與F-16漸次服役後,443、455、401聯隊逐步將所屬的F-5E/F飛往屏東的第一後勤支援指揮部檢整,並將機務較差的飛機封存。2004年828聯隊裁撤,除了偵照隊的RF-5E外,737聯隊成為最後一個使用F-5E/F的單位。
2005年,SU 27系列戰機成為中共主力戰機,F-5E/F無法模擬其性能,因此假想敵任務移交401聯隊的17隊(使用F-16)。ACMI系統也由中科院自力研發的TAS(戰術分析系統)取代。台東的737聯隊成為純粹的部訓隊。
2022年,由漢翔(原航發中心)生產的新型教練機:T-BE-5開始交機,預計於2024年完全取代F-5E/F的部訓任務。
F-5E/F發生過兩次飛行員叛逃飛往中國大陸的事件:
第一是在1981年8月8日,空軍少校黃植誠擔任前座教官,負責考核後座飛行員許秋麟儀表飛行能力。在許秋麟拉上考核用布幕後,他便駕駛本軍序號5361的F-5F低空飛至大陸上空。許秋麟發現狀況有異時,詢問黃植誠位置後,大吃一驚,並表示不願與他一起叛逃。黃植誠為避免許秋麟在後座干擾飛行,便飛到東引讓他跳傘離機。之後黃植誠將飛機降落在福州機場。雖然當時已經不是兩岸熱戰期,但中共仍大肆宣傳該事件。黃植誠除獲65萬人民幣獎金外,並安排進入解放軍空軍服役。1995年黃植誠晉升少將,擔任北京軍區擔任空軍副參謀長。其當年飛行的F-5F,被陳列於北京昌平小湯山的中國航空博物館。
許秋麟跳傘後落海被蛙人部隊救起,後來仍在空軍發展,官至佳山基地基訓部上校指揮官,於2008年退役。
黃植誠叛逃原因有一說是因為積欠賭債;中共宣傳是說他因在酒吧與日本遊客衝突,被警察逮捕並被長官批判,心生不滿。加上對台灣政府與軍方失望,而產生"投誠"的想法。
第二起是在1989年2月21日,空軍中校林賢順利用當日序列的飛行員還未到機庫之前,到序號5120的F-5E旁告知地勤人員他要飛行。地勤人員因林賢順時任輔導長,錯信他補飛行時數的理由,未細查便協助其起飛。
林賢順起飛後,即以低空飛行躲避雷達偵測。空軍很快發現林賢順打算叛逃,緊急派遣12架戰機攔截,但未追上。林賢順因低空飛行耗油較多,最後油盡棄機跳傘,飛機墜毀於廣東省豐順縣。林賢順在解放軍官至北京軍區空軍大校參謀長助理。
林賢順叛逃原因,台灣說法是他在韓國受訓返國後,與妻子感情生變、沉迷賭博,積欠賭債(也是欠債?)。而中共說法是林賢順受黃植誠的"投誠"事件啟蒙(兩人曾一同在401聯隊任職過),因與妻子感情生變,加上不認同國民黨的軍中思想教育,進一步萌生回歸祖國的想法。(結論:兩岸的宣傳都沒什麼創意)
在林賢順叛逃後,空軍發現對於低空飛行物的偵測漏洞,尋求補強對策,因此引進了E-2空中預警機。
在F-CK-1、F-16、Mirage 2000-5服役後,空軍原本計畫保留90架F-5E/F繼續服役(之後剩52架)。漢翔公司(原航發中心)認為空軍會有F-5E/F性能提升的需求,便開始規劃相關方案。起先規劃與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合作,引進該公司的Tiger IV方案。但因沒有獲得美國國務院出口許可,便改為自行研發。漢翔改以F-CK-1與F-16的航電與武器系統為基礎,構建出稱為"Tiger 2000"的升級方案。
漢翔與空軍協調後,空軍同意自撥交1架編號為5308(C構型)的F-5E戰機作為Tiger 2000計畫的原型機。主要升級內容如下:
原型機於2002年完成首飛,漢翔並請知名軍事繪畫家許良啟先生設計彩繪塗裝,彰顯該機不同於其他F-5E/F。不過該計畫最後未獲空軍採用,原型機於2008年展示於漢翔的翔園航太實習園區。
空軍未採用Tiger 2000方案一般認為有以下原因:
雖然Tiger 2000方案沒有進行,但空軍在2001年即跟隨美國的腳步,將還在役的所有F-5E/F的雷達升級為AN/APQ-159(V)5,也算是作了一點點的小提升。
2021年,因兩起F-5E飛安事故造成三名飛行員殉職,為提升飛行員逃生存活率,將現存的16架F-5E與27架F-5F換裝馬丁貝克公司的Mk16彈射椅(共70具),預計於2022年完成。由於F-5E/F計畫於2024年退役,空軍對外解釋Mk16彈射椅後續可用於新購飛機,避免浪費之虞。外界認為應該會用於之後引進(或自製)的初級教練機。
F-5E/F雖然性能不出眾,在台灣也沒有實戰紀錄。但其在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後的艱難時期,與F-104共同扛起空防著實功不可沒。航發中心(後改組為漢翔)經過F-5E/F的授權生產,也奠定之後發展AT-3與F-CK-1的基礎。另外藉由參與F-5國際炸射班的訓練,空軍可以維持與美軍或其他國家的交流,也是F-5E/F衍生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