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時事為本的一齣戲,劇本的鋪陳卻不如角色設定精細,偏離真實、過於卡通,使本劇劇情顯得薄弱、站不住腳。
臺灣自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歷經2年半兵荒馬亂的抗疫生活,終於在2023年5月1日防疫降級,漸漸恢復疫情前的生活模式。屋頂上複合劇場平台在2023年下半推出《愛 隔離》,以隔離與離婚為主題,算是符合「封城竟然提升離婚率」流行話題的時事之作。
本劇3位主要角色的基礎設定有模有樣。即將18歲的女兒是直播主,各種自拍與視訊通話,非常符合現代青少年的狀態,近乎成年的她有自己的社交圈,平時就算不出門也大多待在房裡做自己的事,不常與家人互動;父親長年在中國工作,和家人聯繫全靠電話、視訊,與家人實際相處的機會並不多;母親隻身待在臺灣,既要照顧公公起居,又要教育女兒成長,除了經濟完全依賴另一半、身為全職家管之外,幾乎處於偽單親狀態。因為婚姻血緣成為家人,卻不常實際相處的3個人,如今公公染疫送負壓病房,一家人與公公密切接觸必須居家隔離,一同困在住所24小時緊密相處,不免產生各種摩擦。
如此以時事為本的一齣戲,劇本的鋪陳卻不如角色設定精細,太多細節偏離事實、不合邏輯,甚至有些太過卡通。
比如,母親想要離婚的理由,長年為這個家付出,想過自己的日子,通常基於這樣理由想離婚的女性,是有工作的,有投資的,有資產的,或有私房錢的,離婚一個人過日子,首要的就是經濟上自給自足,然而在《愛 隔離》中,母親平時學的課程,不足以在離婚後當作事業或工作,她的社交圈與生活圈,也不足以達到經濟規模,而母親也沒有外遇,沒有遇到另一張長期飯票,這一切背景資訊讓母親這個角色開口閉口離婚缺乏合理基礎,太像發洩情緒、耍脾氣,完全看不出離婚的決心。
比如,父親完全不曾試圖理解母親想離婚最的根本理由,一昧說好話哄騙,讓人覺得父親根本吃定母親不會離開他,又比如父親不斷憶及與母親相識相戀時與婚姻初期,為母母親做了多少傻事,卻看不見眼前的婚姻出了什麼問題。在離婚協議書簽名處簽「我愛你」一點都不浪漫,只會讓一心想離婚的女子理智線斷裂暴怒,不可能挽回婚姻。
想離婚的與不想離婚的立足點都很薄弱,而偏偏本劇最大篇幅在處理異地夫妻忽然緊密相處帶來的不適應與衝突,尤其針對離婚與否的言語攻防,而使得這齣戲最大篇幅的部分都顯得薄弱、站不住腳、很虛,就算最終父親母親婚沒離成已在意料之中,但也不免覺得這樣的結局太過兒戲了。
一齣戲可以張狂誇飾,可以安靜壓抑,可以搞笑諷喻,可以夢幻迷離,不必拘泥於寫實,重點在於整齣戲的內在邏輯必須是統合一致的。《愛 隔離》的主題抓緊時事,笑話貼近事實,劇情卻與現實有些距離。內在邏輯不統一是《愛 隔離》最明顯的問題。
----------
藝術總監/製作人:陳琪
編劇/導演:樊光耀
排練助理:田艾倫
舞台監督:楊惠君
演員:張本渝、樊光耀、李芙蓉、葉信威、伍于安、黃煌龍、陳建翔
舞台設計:張致皓、莊知恆
舞台執行:張帆、徐鴻誠
燈光設計:廖俐琪
燈光執行:陳建宇、趙中澄
音樂設計:張藝
音響執行:莊富仁、張舒涵
音效、影像執行:李智翔、王宜禎
服裝設計:林俞伶
服裝管理:游宜芳
小道具/服裝助理:何詩婕
妝髮執行:徐語歆
平面攝影:康恩得
影像、平面製作:丁聖峯
行政經理:彭丞佑
行政執行助理:林育靜
行銷企劃:袁祥齡
行政票務:陳秋美、洪宇葳
工作人員:景瑞年、李筱蔚、邱浩瑜、黃湘芸、陳欣怡、陳凱莉、朱采育、包一妘、袁其宇、林沛豪、丁彥銘、潘彥伶、吳浩辰、陳冠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