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 Facebook 上看到有人提到要珍惜有「業務思維」的行銷人才,這讓我想起自己以前專注於內容創作和社群互動,時而感覺自己的努力沒有獲得應有的認可。
做 B2B SaaS marketing 一年多後的今天,我才真正理解到連續創業家 Allan Dib 著作《決戰同溫層:用九宮格思維,贏得分眾市場商機》強調的重點:行銷不僅是技巧,更是企業的核心槓桿。尤其對於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來說,書中的「直效回應行銷」是最有效的行銷策略,甚至被形容是替自己印製鈔票一樣。
這篇文章記錄我讀《決戰同溫層》的讀書筆記,我覺得直效回應行銷實際上就是在行銷中體現業務思維的方式。
行銷人都知道,行銷成功的關鍵在於對市場的深刻理解、溝通訊息的精準度以及媒體渠道的恰當選擇;但是要轉化成具體的行動和成果卻是一大挑戰,Allan 提供了明確的方法論:
使用「一英呎寬、一英哩深」的定位策略找出分眾市場商機。這裡的一英呎寬指的是要能和其他次領域嚴格區別;而一英哩深則意味著要深入了解這個分眾市場,成為解決大家都關心的特定問題的專家。
在我的工作中,就遇到要同時進攻多個不同產業,但是在行銷面上很難收斂出通用情境,所以我們試著把產業進行更細致的劃分,並針對這些細分市場進行研究,尋找能夠帶來較大市場機會的特定分眾。
基於對分眾市場的研究,找出那個許多人都關心的特定問題,直效回應行銷就是專注在溝通這個問題和解決方法。在這個過程中,話術和手法的目標都是激發 TA 的情緒反應。
這讓我想到《文案力》強調的:表達有力道差異,更有效果差異。有效的溝通不僅僅在於訊息內容本身,更是在於如何更有「重量感」的表達方式。
書中提到,有效的媒體策略至少要包括五種不同的方式來吸引新顧客,而且這些方法最好是付費的。為什麼要選擇付費媒體呢?主要有兩個原因:
對我這個一直在做內容行銷的人來說,這真的是思維一大轉變!現在的我更認真、仔細地檢視付費廣告的成效,包括關注整個銷售過程。這種轉變讓我更全面地理解行銷。
靠廣告不是為了立即成功銷售,而是要找出對於自家產品和服務有興趣的對象。因為如果想單靠廣告就成交,代表眼中只有那百分之三會立即購買的人,而錯失了另外九七%的可能。廣告應該將視野從短期的 3% 能立即成交的買家之外,擴大到長期來說可能購買的 40% 市場,等於廣告成效提升 1333%。
找到潛在客戶以後,就應該把他們加入到顧客資料庫,然後努力建立長期關係。這過程需要持續的追蹤和互動,這樣當我們的產品或服務滿足客戶需求時,銷售過程就會順利進行。
我一直很困惑,因為我們的業務主要專注在那些可能立即成交的 3% 客戶身上,認為其他名單都是不好的。不過從行銷的角度來看,我發現有些客戶,雖然可能不會立即購買,卻具有可以成為未來銷售的機會。
看完《決戰同溫層》後,我才明白這種現象與業務的績效評估有關;而在行銷方面,我認知到書中所強調的「想賺錢就必須積極追蹤」的重要性,所以開始對收到的這些行銷名單做有效分類以及研究,透過持續的溝通找出關鍵轉換時機。
這本書讀了三遍,讓我反省自己過去的行銷工作方式。以前都是用人工的方式來應對每一次的溝通需求。但是隨著涉及的主題和受眾變得更多,以及需要持續溝通的頻率增加,用人工的方式進行每一次溝通和追蹤變得愈來愈困難。
成功的企業不僅需要提供優質的產品或服務,還需要建立有效的營運系統。
當產品或服務達到一定水準時,進一步提升可能變得困難,因此系統的建立變得至關重要。透過科技的運用,我們能夠減少提供穩定服務所面臨的困難。這營運系統包括行銷、銷售、落實和行政:
行銷系統:穩定帶來源源不絕的客源
銷售系統:有效管理客戶的經營、追蹤和交易
落實系統:確保必要的工作得以完成,以賺取客戶的信任和錢財
行政系統:會計、接待、人力資源等對其他所有營運項目的支援
對於追求高成長的新創公司,我們首先關注當前營收表現。隨著公司的發展,我們也逐漸增加了對長期價值的重視。
就算交易的帳目金額一模一樣,僅止於消費的顧客和死忠粉絲差異卻極大,原因在於並非所有的營收和成長都是正面的,成長如果來自受污染的營收也會是企業的致命傷。
我覺得這一觀點非常關鍵,即使交易的金額在數字上相同,顧客之間的差異可能導致長期來看極大的不同。《決戰同溫層》書中將顧客分為四種 :
追隨型:這類顧客的經營培養正是成長再成長的致勝關鍵
流失型:無論是時間還是金錢,這些客戶實際上無法負擔你的產品或服務
嗜血型:這些顧客對資源的消耗很大,應該儘早擺脫這些問題顧客
雪豹型:是最珍貴的顧客,為公司帶來大量營收,而且合作愉快。一般來說,這種客戶相對少見,因此難以成為理想的增長目標。
期望自己能夠開始學習評估增長來源,這涉及到的不僅僅是一時的營收數字,還包括客戶品質和忠誠度等等,因為這些因素共同決定了一個生意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成功的企業將行銷視為日常營運的核心,而不是完全忽略行銷,或是毫無計劃或架構地亂槍打鳥。行銷人透過業務思維,才能更好地深入理解市場、傳遞精準訊息、選擇合適媒體,以及建立強大的營運系統,實現更出色和持久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