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木都 種一座森林、成一方閃耀小城,遇見嘉義市街區的質感與新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嘉義市這個百年「木材之都」正在發光,六千多棟木造老宅,一間一間被點亮,咖啡廳、民宿、與文化園區,各有各的新潮,卻不減時代刻印的風華。打開老屋裡頭的故事,漫步小城,擁抱木都獨有的情懷。


老屋經過卸妝露出原有樣貌,再經由店家巧手改造成質感新空間

老屋經過卸妝露出原有樣貌,再經由店家巧手改造成質感新空間


駐立在街角超過一甲子的兩層樓老舊木屋,拆除鐵皮外牆、漆上霧黑色木漆,以沉穩質感重新亮起招牌,成為了日式喫茶空間。蘭井街上的獨棟木屋,前身為販賣木柴的商社,經歷六十餘年時光,伴著嘉義木業的繁華與脈絡,換了幾種身份、也曾拉下過鐵門,直到將空間重新詮釋,厚重斑駁的鐵門換成輕透玻璃,掛上布簾,以木商之名再次復甦。


嘉義市地區於1704年以木柵築城諸羅,昂2024年將建城320週年,當時的嘉義形狀像是桃子,又有「桃城」一名。直至1906年嘉義地區發生規模7.1的梅山大地震,對於嘉義的房屋、經濟、產業都造成嚴重衝擊。

圖為由老屋改造的木商咖啡

圖為由老屋改造的木商咖啡


回望百年前的森林 六千棟木造老宅閃耀著小城


震災後的滿目瘡痍,成為日人實施「嘉義市區改正計畫」的契機,捨棄台灣傳統以土角厝建屋方式,極力推廣更耐震的木造建築;棋盤式的整齊街廓成為嘉義市新風景,嘉義市也搖身一變成為現代化都市。


作為阿里山的入口城市,隨著1912年森林鐵道的通車,貯木場、製材廠的落腳,嘉義正式進入了五十年的木產業榮景。1935年這座人口七萬,便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從事木業,更是當時全台第五多人的繁華城市。


「當第一聲蒸汽機汽笛響亮嘶鳴起,千年的時間與百年的空間相遇了,遙遠山上的森林與山下清代興築的諸羅古城結成不可思議的命運共同體。嘉義在逐漸加快的輪軸驅動下,一節節推進大伐木時代。」—《第二座森林—舊屋力十週年專刊》


日治初期嘉義市區改正計畫後的街景。(圖片提供:嘉義市文化局,取自嘉義寫真第五輯)

日治初期嘉義市區改正計畫後的街景。(圖片提供:嘉義市文化局,取自嘉義寫真第五輯)

雙層樓的木造房舍已佔多數,可見當時繁榮景象。(圖片提供:嘉義市文化局,取自嘉義寫真第五輯)

雙層樓的木造房舍已佔多數,可見當時繁榮景象。(圖片提供:嘉義市文化局,取自嘉義寫真第五輯)


木業拉起了嘉義市的經濟,民生商業也隨之興起,木材也成了普遍的建材融入市民生活,大量木造房舍形成熱鬧繁華街廓,50年的木業榮景也創造出「木材之都」。


「嘉義有兩座森林,一是眾所周知的阿里山,另一座也大約一千多公頃,是充滿木造建物的嘉義市。遍布市區的木屋,就是這座城市最經典的典藏;木都嘉義,是一座集眾人之力,用木頭種出來的城市。」—嘉義市政府《木都2.0宣言》
60平方公里的嘉義市留存了六千餘棟的木屋,密度為全國最高。


維持不變的舊城區 凍結住昔日情懷的小確幸


百年前的「嘉義市區改正計畫」奠定舊城區的空間基礎,昔日主流的都市發展觀點,是透過都市計畫手段帶動城市發展,經常拆掉老房子、蓋大樓、建賣場,而隨著近年地方創生風潮崛起,重視並回溯地方本質,各地方都在思考:該如何發展具有地方脈絡性的永續事業?而在此思維下,六千多棟的密集老屋,成為嘉義市最有自信、最光榮的存在。


回首這幾十年來,嘉義舊市區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拆除與都市開發,看似缺乏開發的過去,卻成了今日得以保存這六千餘棟木屋的重要幸福。


能不能想像 現在能生活在一座滿是木造老宅的城市?


六千棟的木屋密集的落在城區中,不需要特意尋找,在一條巷弄、一個街角,只要你一抬頭,都能從這些漂亮的木造建物中一窺嘉義百年的經濟繁榮,除了支撐起居民生活的百工百業外,更有許多的木屋作為居所、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成長。這些使用珍貴木料建造的老木屋、承載的是一甲子的歷史,呈現的是繁榮經濟下最摩登的樣態。


「以前大家搶著拆老房子,現在這些木構造老屋卻很搶手。」這幾年曾經從地方人士口中聽到這樣的話。老房子的溫潤、質地、復古、情懷,卻是這個城市中獨有且難能可貴的美麗風景。


嘉義舊監宿舍群改建成實驗木場,在嘉義市的夜晚緩緩發光。

嘉義舊監宿舍群改建成實驗木場,在嘉義市的夜晚緩緩發光。


近年逐漸打開新視野的思考,嘉義市的城市新生,如何從「一座滿懷森林風味,處處可見木造老宅的小城」出發。


保存➔修復➔活化➔木都嘉義的再興起!


在推動木都城市的過程,公部門扮演示範的角色,帶頭改造日治時期留下的舊監獄木造宿舍群,是嘉義市現存最大的木屋群。年久失修的閒置房舍,曾經成為治安死角,屋頂塌陷、矮牆傾倒。


直至投入修復工作,一步步的清除雜亂、緩緩填補破敗的立面、移除增建,轉身成為木業新聚落,透過以修代租模式進行活化,加上改造後獲Good design大獎的實驗木場,宿舍群已成嘉義木都的經典成功案例。


嘉義市舊監宿舍群經過政府帶頭示範保存、修復、活化,目前為具有十足風情的聚落園區。

嘉義市舊監宿舍群經過政府帶頭示範保存、修復、活化,目前為具有十足風情的聚落園區。


嘉義市府更跨局處合作協助民間使用木屋,十年前(2014)文化局推出了舊屋力計畫,提供實質資源支持民間投入老屋的改造與活化,再加上「老屋卸妝」計畫為老屋卸下繁重妝容,脫掉多餘的鐵皮、漆面、招牌包裹,重現木構造立面美麗樣態。


針對較大面積與量體的木造老屋,都發處啟動了「嘉有木屋」木屋修復計畫,改善老房子的建築問題,加強防火、漏水、結構補強,幫老屋續命;而建設處則透過創業補助、店面改造等計畫,鼓勵青年使用木屋與城區作為經營事業場域,加速重啟活化。


私有老屋透過卸妝、整建等計畫,一棟一棟的以原有面貌呈現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私有老屋透過卸妝、整建等計畫,一棟一棟的以原有面貌呈現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老屋住進新靈魂,閃閃發光。

老屋住進新靈魂,閃閃發光。


以老屋新願景重新檢視空間並注入新創意。嘉義市一棟棟的老屋重新活了起來,透過各種對老屋的活潑想像,這些空間以復古卻新潮的姿態重新在小城中閃閃發光,每一棟老木屋都說著一段過往的精彩故事。


流淌在城市DNA中 帶著木造榮光前行的閃耀小城


十年後的今天,青創店家主理人這麼說著:「那一棟獨棟的木屋空間真的很美!我真的超級想要!」如今的木屋,可以是展覽空間、是甜點店、是書店,也可以是體驗懷舊風情的民宿、工作室。從搶著拆除蓋新大樓,到人們處處尋覓有緣老屋一起共創。


隨著老空間被注入創新的能量,嘉義市的木都想像也不斷的被翻新。將當時的時代紋理縮影保存,卻不止修舊如舊,而是以當代需求重新定義空間。嘉義市的木構空間一間一間被點亮、用十年堆疊的能量,讓今天嘉義市充滿木都未來想像。


在地青年以老木屋為創業基地,圖為hermit。

在地青年以老木屋為創業基地,圖為hermit。

raw-image
老木屋展開空間的各種想像,注入新的能量,圖為民宿有春枟宅、咖啡廳二屾Ershen。

老木屋展開空間的各種想像,注入新的能量,圖為民宿有春枟宅、咖啡廳二屾Ershen。


小城的都市風格,不一定要像其他城市一樣,走往高樓林立、擁擠密集的鋼筋水泥城市,也許立足於歷史,種在小城的六千多棟復古木造老宅,可以帶來未來無限可能,吸引更多青年發揮想像,成為一座有趣、帶著溫潤包容的氣息、與木造榮光繼續並行的新潮城市。




本文同步刊登於「微笑台灣」

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684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郭軒志的沙龍
44會員
24內容數
走出大都市,新世代的人生舞台在台灣各地鄉鎮,換個視野與角度,用創新振興地方。從320年的諸羅古城出發,看老靈魂勇敢活出新生命,與有志投入地方活化的朋友作交流。
郭軒志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25
在嘉義市慢步而行,空間上依循著城市歷史與道路規劃,行進中細細品味巷弄中的古老廟宇、轉角處的質樸老木屋,更可靜下心來沈浸在這緩慢而真實的城市生活脈動,與自我內心連結,感受自由放鬆的氛圍。這是一趟發現的旅程,跨出的每一步都是外在環境的探險和內心世界的探索旅程。來一趟慢旅行,行進呼吸間找回自己。
Thumbnail
2024/01/25
在嘉義市慢步而行,空間上依循著城市歷史與道路規劃,行進中細細品味巷弄中的古老廟宇、轉角處的質樸老木屋,更可靜下心來沈浸在這緩慢而真實的城市生活脈動,與自我內心連結,感受自由放鬆的氛圍。這是一趟發現的旅程,跨出的每一步都是外在環境的探險和內心世界的探索旅程。來一趟慢旅行,行進呼吸間找回自己。
Thumbnail
2024/01/03
嘉義的晚上很無聊?不知道可以去哪裡?有一小群人,正透過 ”實驗” 玩出多元豐富的夜生活。#影城天台 #城市露營#夜間美術館 #夜間文青市集 #酒吧串聯 試著去創造一件好玩的事情,將會讓「嘉義市夜晚≠無聊」持續產生漣漪。「青春充滿了不眠,是為了追尋更多的明天」
Thumbnail
2024/01/03
嘉義的晚上很無聊?不知道可以去哪裡?有一小群人,正透過 ”實驗” 玩出多元豐富的夜生活。#影城天台 #城市露營#夜間美術館 #夜間文青市集 #酒吧串聯 試著去創造一件好玩的事情,將會讓「嘉義市夜晚≠無聊」持續產生漣漪。「青春充滿了不眠,是為了追尋更多的明天」
Thumbnail
2023/12/27
如何從過路客觀光,發展為城市的深度旅行,2019用美食召喚遊客、2020以人文吸引駐足、2021設計展打開城市、也開啟小城慢旅節奏,在2022城市創業能量爆發助攻,來嘉義市深度玩個兩、三天都很過癮。
Thumbnail
2023/12/27
如何從過路客觀光,發展為城市的深度旅行,2019用美食召喚遊客、2020以人文吸引駐足、2021設計展打開城市、也開啟小城慢旅節奏,在2022城市創業能量爆發助攻,來嘉義市深度玩個兩、三天都很過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熟悉又親切 嘉義布袋漁村是一個充滿濃厚生活氣息的小村莊,這裡的景象總是讓人感到既熟悉又親切。當你走進這個漁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看起來非常純樸的簡陋房子,這些房子大多數已經有些年歲,顯得略為破舊。屋頂上用磚塊壓住,以防風吹雨打,這種設計在這裡是非常常見的。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旁邊的小洋樓
Thumbnail
熟悉又親切 嘉義布袋漁村是一個充滿濃厚生活氣息的小村莊,這裡的景象總是讓人感到既熟悉又親切。當你走進這個漁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看起來非常純樸的簡陋房子,這些房子大多數已經有些年歲,顯得略為破舊。屋頂上用磚塊壓住,以防風吹雨打,這種設計在這裡是非常常見的。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旁邊的小洋樓
Thumbnail
隸屬於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的百年日式町屋宿舍群「0km山物所」,跟知名的勤美集團的合作,鄰近古亭捷運站且佔地寬廣的園區,真是近期最具美感設計的老屋整修! 除了將三棟百年木造建築整頓成為選物餐飲空間,也很講究於戶外綠地的規劃,分別以四個不同主題:複森林、裏花園、次森林與蒔光巷,做出別致的庭園景觀。
Thumbnail
隸屬於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的百年日式町屋宿舍群「0km山物所」,跟知名的勤美集團的合作,鄰近古亭捷運站且佔地寬廣的園區,真是近期最具美感設計的老屋整修! 除了將三棟百年木造建築整頓成為選物餐飲空間,也很講究於戶外綠地的規劃,分別以四個不同主題:複森林、裏花園、次森林與蒔光巷,做出別致的庭園景觀。
Thumbnail
現代社會為了商業利益不斷開發大自然讓原本是農田與森林的地方消失不見了。但是當這些農田與森林的地方不見之後,人們又渴望回歸大自然。如此矛盾心態一直影響人們的生活。隨著氣候變遷下、賴養維生的農業生產出現糧食危機。在都市叢林中農園一直是農業生懺幕後一股力量。可以說,都市中的社區農園是社會基礎設施的具體
Thumbnail
現代社會為了商業利益不斷開發大自然讓原本是農田與森林的地方消失不見了。但是當這些農田與森林的地方不見之後,人們又渴望回歸大自然。如此矛盾心態一直影響人們的生活。隨著氣候變遷下、賴養維生的農業生產出現糧食危機。在都市叢林中農園一直是農業生懺幕後一股力量。可以說,都市中的社區農園是社會基礎設施的具體
Thumbnail
滿舖樹冠或地表都是美麗風景 晚春清早綠光中流連桐花小徑 一宿幸福過客退房後不思重返 走訪南苑與蔓森活為明年打算
Thumbnail
滿舖樹冠或地表都是美麗風景 晚春清早綠光中流連桐花小徑 一宿幸福過客退房後不思重返 走訪南苑與蔓森活為明年打算
Thumbnail
溫潤的木頭,總能讓人感受到最原始的情懷。看著它質樸的紋理與安穩的色澤,總能感受到安定的力量;摸著它細滑的手感與溫暖的質地,總能體會到生命的感動。無論世界如何進步,我們總是無法抵抗木質元素帶來的氛圍。透過展現不同的木質樣貌,木育森林打造了一個寓教於樂的環境,期盼小朋友透過活動和遊戲,重拾那最純真的感動
Thumbnail
溫潤的木頭,總能讓人感受到最原始的情懷。看著它質樸的紋理與安穩的色澤,總能感受到安定的力量;摸著它細滑的手感與溫暖的質地,總能體會到生命的感動。無論世界如何進步,我們總是無法抵抗木質元素帶來的氛圍。透過展現不同的木質樣貌,木育森林打造了一個寓教於樂的環境,期盼小朋友透過活動和遊戲,重拾那最純真的感動
Thumbnail
茂密的森林插畫,色彩豐富,樹木多樣,植物繁多,營造出自然的場景。 這張影像捕捉了森林的多樣性,前景中樹葉和植物的細節,高大的樹木輪廓增加了背景的深度。其中一棵大樹建立一間樹屋,帶有一種異想天開的感覺,一棵大而多節的樹,有拱形木門,懸掛的燈籠,藤蔓,鬱鬱蔥蔥的綠葉,柔和的光線透過樹葉,迷濛的樹林,高大
Thumbnail
茂密的森林插畫,色彩豐富,樹木多樣,植物繁多,營造出自然的場景。 這張影像捕捉了森林的多樣性,前景中樹葉和植物的細節,高大的樹木輪廓增加了背景的深度。其中一棵大樹建立一間樹屋,帶有一種異想天開的感覺,一棵大而多節的樹,有拱形木門,懸掛的燈籠,藤蔓,鬱鬱蔥蔥的綠葉,柔和的光線透過樹葉,迷濛的樹林,高大
Thumbnail
站在圓山的小山頂上,我望向腳下廣袤的民俗村,一筆一筆的畫著,心中不禁生起一股敬畏之情。這個村落如同一座古老而美麗的城市,蜿蜒曲折的街巷彷彿融入了歷史的痕跡,仿佛每一塊石頭都述說著遠古的故事。 這裡的建築,一棟棟連在一起,蔚為壯觀。古樸的木屋、磚瓦舖就如同一幅幅畫卷,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獨有的光彩
Thumbnail
站在圓山的小山頂上,我望向腳下廣袤的民俗村,一筆一筆的畫著,心中不禁生起一股敬畏之情。這個村落如同一座古老而美麗的城市,蜿蜒曲折的街巷彷彿融入了歷史的痕跡,仿佛每一塊石頭都述說著遠古的故事。 這裡的建築,一棟棟連在一起,蔚為壯觀。古樸的木屋、磚瓦舖就如同一幅幅畫卷,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獨有的光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