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成本課題1】-負報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24.17%報酬率,該賣嗎?

打開投資交易時,如果是負的時候,你會怎麼選呢?

(1)登出不看

(2)賣掉

(3)加碼攤平

(4)其他


那8年下來,報酬率-24.17%,該賣嗎?

面對不好的感情,到底要不要直接分手?
還是因為習慣、救世主心態,相信有天浪子浪女回頭呢?繼續交往呢?


raw-image


2023/10/11,總報酬率直接來到-24.17%,我把一隻持有8年多的股票賣出。

這檔股票在104年8月買在最高點92.1

誰知道越跌越兇,到112年賣出時。

市價來到37.1



上面的問的三個選項,我每一個都做過了(つд⊂)。


(一)104年9月第三次進入時,直接買在高點,直接登出APP 3年,期待未來漲起來。(結果當然沒有啊!)。(104~107)

(二)107年單張加碼攤平(加一張後,遇到三個問題)

1.還是沒有攤平,2.沒有資金再投入,3.更沒有勇氣再加碼。

(三)109年因為手續費太貴,果斷轉換劵商,改做定期定額。

結果110年4月被通知,因為這檔股票被移msci成分股名單,不能再做定期定額。

對,三件最悲慘的事,我都碰上了(;´༎ຶД༎ຶ`),所以你絕對不孤單


每年都還有配股配股,還可以吧?

確實,幸好有配股配息,讓總報酬率只到-24.17%。


看到這樣報酬率,你會選擇

(1)繼續領息,當包租公,等著有天會漲起來

(2)繼續加碼,攤平加碼,有天會回來的

(3)直接賣掉



確實他可能會漲,但也別忘了,他也可能繼續跌,或者持平。

但最後我選擇,賣掉。


決定賣出的關鍵

【我已經找到提高報酬率的方法了】


也跟大家分享,我根據我個人屬性,分析考量點

這個機會成本包含了

(1)對該個股的不瞭解,(對產業沒有研究,只是單純因為家人會購買)=如果我要搞懂,我得花大量時間研究,我目前並沒有多餘時間研究它。

(2)等待該個股回正的時間成本。

(3)瓜分資金的機會成本。

(4)成功的投資,有三大要素:本金、時間與報酬率。

放棄糾結在沉默成本,不該在丟進資金跟時間去做不確定的事物。

(5)在投資市場中,要當贏家,而不是專家,8年時間,足夠。



贖回資金何去何從?

為了加速資金回血速度,將資金贖回後,換地方配置後,拆成單筆投入+定期定額。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反觀我賣掉的個股。

原本清倉收入是104,275元,持有股數2818股。

該個股股價截至目前(1130128)37.75=106380元。

假使放到現在在賣掉=少損失2105元。

換標的後,多賺16576元。


損失已經夠難過,但是如果損失又學不到東西,更令人生氣

(一)小心新手運。

前兩次買進賣出,讓我賺了9千多,還真的想說,這零用金真好賺!

結果第三次買在高點後,資金就被鎖在高處了......

(二)慶幸這8年時間沒有浪費,開啟了我對於金融世界的好奇,也讓我學到自己在投資市場的個性。

(三)會不會又重演新手運的情境?

有可能,只是8年前,我是100%新手運,0%分析,8年時間,我的新手運20%,80%分析能力。



投資不需要高智商,但要做好投資,你必須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跟判斷力。

並不是鼓吹大家看到負報酬,就要賣出,而是要取捨。

分享泰勒斯在紐約大學的畢業演講,成長就是要取捨。

透過每次經驗的迭代,更了解自己,擴大自己可控圈,減少自己不可控的範圍。


即便每次猶豫不決的,損失掉的是時間的機會成本,也沒關係,只要下一次猶豫時間時間越來越少,就很棒了。

我跟8年的股票提出分手了,相信你也可以好好面對的。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請記得準備三件事,資金、瞬間判斷力、專業力。




#沒有大道理,只有在日常生活看到道理

#生活中發現商業思維

#日常底層邏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雜學生
6會員
42內容數
因為相信【道,在日常生活中】 善於挖掘新事物的雜學 想知道愛學人生,能否闖出一片天 歡迎跟我一起廣泛學習冒險。 ★你的經驗,我幫你寫。★ 合作邀約: solaiawork@gmail.com
雜學生的其他內容
2024/11/12
3個層面 1.實務層面─ 2.成本概念─ 3.時代轉換的剛性需求─
Thumbnail
2024/11/12
3個層面 1.實務層面─ 2.成本概念─ 3.時代轉換的剛性需求─
Thumbnail
2024/11/09
從台灣銀行匯率資料來看 美元的價差最低 開發中國家最差,像是泰銖、比索、印尼盾,價差高達41.67%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價差呢? 以下三點,會有銀行買賣價差的因素 -----------------------------------------------------
Thumbnail
2024/11/09
從台灣銀行匯率資料來看 美元的價差最低 開發中國家最差,像是泰銖、比索、印尼盾,價差高達41.67%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價差呢? 以下三點,會有銀行買賣價差的因素 -----------------------------------------------------
Thumbnail
2024/10/26
2024/01/28年初,我出掉了一個-24.17%的投資部位,股價在37.1 2024/10/25,回去查股價,仍在37.65上下徘徊  【機會成本課題1】-負報酬,內文有詳細說明 9個月的時間,轉投資的資金,已經獲利超過7%以上    -------------------------
Thumbnail
2024/10/26
2024/01/28年初,我出掉了一個-24.17%的投資部位,股價在37.1 2024/10/25,回去查股價,仍在37.65上下徘徊  【機會成本課題1】-負報酬,內文有詳細說明 9個月的時間,轉投資的資金,已經獲利超過7%以上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很多人開始買股票後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股票漲了後,該不該賣出、獲利了結呢?但一旦賣出後,有可能再也買不回當時的價格了;但是不賣出的話,難保有一天不會跌落,損失財富。老實說這個問題的煩惱其實還蠻奢侈的,因為代表股票沒有套牢,反而上漲,才有這種奢華的煩惱。但停不停利其實網路上說法很多,沒有標準答。
Thumbnail
很多人開始買股票後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股票漲了後,該不該賣出、獲利了結呢?但一旦賣出後,有可能再也買不回當時的價格了;但是不賣出的話,難保有一天不會跌落,損失財富。老實說這個問題的煩惱其實還蠻奢侈的,因為代表股票沒有套牢,反而上漲,才有這種奢華的煩惱。但停不停利其實網路上說法很多,沒有標準答。
Thumbnail
在股票市場,若要能大幅的獲利,關鍵應該不是買更多是什麼時候可以賣出 有一位朋友,他說他的股票在最近的一波漲了蠻多的決定要賣出了 我就說「太好了,大概賺了多少」 他說「賺了約 5 %,但是最多的時候,有賠到了30%」 而在剛解套的時候,他覺得有賺就好了 漲高是否就要獲利了解呢
Thumbnail
在股票市場,若要能大幅的獲利,關鍵應該不是買更多是什麼時候可以賣出 有一位朋友,他說他的股票在最近的一波漲了蠻多的決定要賣出了 我就說「太好了,大概賺了多少」 他說「賺了約 5 %,但是最多的時候,有賠到了30%」 而在剛解套的時候,他覺得有賺就好了 漲高是否就要獲利了解呢
Thumbnail
用三種不同的報酬率算法,來看看今年度的績效如何。
Thumbnail
用三種不同的報酬率算法,來看看今年度的績效如何。
Thumbnail
投資須審慎思考後再執行,衝動多半沒好下場。
Thumbnail
投資須審慎思考後再執行,衝動多半沒好下場。
Thumbnail
台股與美股今年都漲了不少,應該不少人的荷包都變厚了點,至少帳上的數字變好看了。最近陸續有人問我,股市漲了這麼多,是不是該獲利了結了? 獲利了結?你認為該獲利了結的標準是甚麼? 個股帳上獲利超過10%或20%了?看大盤漲很多,好像快漲到過去高點了?手上個股已漲超過你預估的合理價了?還是怕帳上獲利吐回去
Thumbnail
台股與美股今年都漲了不少,應該不少人的荷包都變厚了點,至少帳上的數字變好看了。最近陸續有人問我,股市漲了這麼多,是不是該獲利了結了? 獲利了結?你認為該獲利了結的標準是甚麼? 個股帳上獲利超過10%或20%了?看大盤漲很多,好像快漲到過去高點了?手上個股已漲超過你預估的合理價了?還是怕帳上獲利吐回去
Thumbnail
一位朋友跟我討論,近期台股有過熱跡象,是否應該獲利了結?否則會跟去年2022年一樣,從高點1萬8千多點直接下跌到1萬2千多點,只要沒逢高出場,終究只是紙上富貴,看得到吃不到。 存股,真的很令人困擾, 跌幅過大,開始思考是不是買錯標的,想著是否停損? 漲幅過大,開始擔心是不是居高思危,想著是否停利?
Thumbnail
一位朋友跟我討論,近期台股有過熱跡象,是否應該獲利了結?否則會跟去年2022年一樣,從高點1萬8千多點直接下跌到1萬2千多點,只要沒逢高出場,終究只是紙上富貴,看得到吃不到。 存股,真的很令人困擾, 跌幅過大,開始思考是不是買錯標的,想著是否停損? 漲幅過大,開始擔心是不是居高思危,想著是否停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