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已經介紹了投資等級債券的發行狀況,以及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的角色,並利用信用評等來評估債券的信用風險。信用評等可以分為投資等級和非投資等級,其中投資等級的債券代表著較低的違約風險,而非投資等級的債券則代表著較高的違約風險。
那麼,為什麼有人會想要投資於非投資等級的債券呢?非投資等級的債券有什麼特點和風險呢?又有哪些債券ETF可以讓我們投資在非投資等級的債券呢?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我將一一為您解答。
非投資等級的債券,又稱為高收益債券(High-Yield Bonds)或垃圾債券(Junk Bonds),是指信用評等在BB+/Ba1(含)以下的債券,代表著三大國際信評機構—標普(S&P)、穆迪(Moody's)和惠譽(Fitch),所給予較低的信用評級。
非投資等級的債券,通常是由信用狀況較差的政府、企業,或金融機構所發行的,因此違約的機率相對較高;也就是說,投資人有可能無法收回本金和利息。為了吸引投資人,非投資等級的債券通常會提供較高的票面利率,以提供較高的報酬率。
投資於非投資等級債券的最大優點,就是能有較高的潛在報酬率,尤其在低利率環境下,投資人可能會尋求更高的報酬,而非投資等級的債券就能提供這樣的機會。另外,非投資等級的債券通常存續期間較短,多是短期或中期的債券;因此受到利率變動的影響較小,相應承擔較低的利率風險。
非投資等級債券多為中短天期,可能因為以下三個層面的影響:
對投資人來說,將資產配置於非投資等級債券,比起投資等級債券的最大差異,仍然是信用風險,即發行人違約的風險。如果發行人無法償還債務,投資人可能會損失全部或部分的本金和利息,甚至可能面臨法律訴訟的風險。因此,投資非投資等級債券需要有足夠的風險承受能力和耐心,並且要密切關注發行人的信用狀況和市場動態。
在台灣掛牌的債券ETF中,有一檔非投資等級債券的ETF,即復華彭博非投等債(00710B),全名為「復華1至5年期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這檔ETF主要追蹤彭博1至5年期美元高收益債券(不含中國)指數,該指數包含了全球各地的非投資等級債券,並且以單一債券發行量高於5億美元、ETF配置單一產業之債券市值上限為10%,做為篩選條件,以確保債券的流動性和多元性。
截至2024/2/5,復華彭博非投等債的基金規模為57.1億元,成分債券的逾60%配置於BB級別之信用評級;同日,ETF之股價為18.72元,計算殖利率為5.56%。
然而,復華彭博非投等債也有其風險,例如,個別成分債券的發行人可能因為財務困難或其他因素而違約,導致債券價格下跌或無法收回本息;另外,由於該ETF的成分債券皆以美元計價,因此匯率的波動也會影響該ETF的表現,當美元貶值、台幣升值時,該ETF的淨值會下降,反之則會上升。
非投資等級債券ETF是一種提供高收益的債券產品,但也伴隨著高風險。投資人在選擇非投資等級債券ETF時,要充分了解其特性和風險,並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和投資目標,合理分配資產,並適時調整投資組合。
下一篇文章起,我們將接著討論債券型ETF的存續期間,以及對利率的敏感度分析。
針對上面的問題,也歡迎在留言區給作者或各位讀者一些反饋。
如果對這篇文章或主題有興趣的話,不妨追蹤我的方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