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閒聊過現在的木桿桿頭都走高容錯的風格和功能,而我最近也去試試這些新的木桿實際使用的感覺和想法,讓我可以瞭解這些桿頭的特性、回饋和如何進行客制的配置。基本上現在主流幾個品牌的木桿類都是有高容錯的產品,Callaway Ai Smoke, Taylormade Qi 10、Titleist TSR2、Ping G430 10k。這些桿頭都有一個共同特色;就是桿頭扁平設計!
沒錯!就是要去犧牲美感,得到高容錯的副作用。對我個人來說;太扁的桿頭真的不是很好看,視覺上會覺得桿頭很大,尤其我的木桿都不會設定太長,這樣裝起來打,在pre-shot setup/準備擊球的時候,桿頭很像一個蛋餅。實在不是很舒服!我實際去比對我其他木桿,對比Ai smoke的前2代Rogue ST,Rogue也沒有那麼扁,視覺比較舒服。就算我裝44“的長度,Rogue ST還是非常舒服。
再對比Taylormade Stealth, 要比新Qi10要小多了。雖然說都是460cc,但Stealth的體積藏的很精巧。Qi 10真的大很多。另外Ping G430 10K和G410來說,差不多,因為它們家就是扁平的血統,非常一致的御飯糰頭型。Titleist的2號款式本來就是走易打、容錯高,也就是比較扁。沒有特別外型上的差別。
簡單說,這次的Qi 10是最跳痛/tone。Ai Smoke其實和前幾年的Mavrik 扁的差不多,所以Ai Somke這次的型,我是不會嚇到。這次去試Qi 10和Ai Smoke最大感覺就是Qi 10的原廠規格長度真的很長。46”真的耍大刀,球一直會帶點右旋,都可以接受。看來MOI 1萬是“右”加持了,因為如果這樣長度,可能都會偏個20~30碼,現在差不多在10~15碼,縮一號了!
相對打Ai Smoke,雖然比較短0.25“,但我整個就“Pro降駕”,怎麼打就是直球和小左曲。應該我是Callaway的clubfitter,對Callaway木桿特性比較熟。我打Qi 10和Ai Smoke都是用Fujikura的Ventus 5S桿身,Ai Smoke得到的Spin rate最好都在2000~2400rpm範圍,而Qi 10就很不穩,像心電圖一樣,一下2400多,一下又到3200,範圍可以差1200rpm,真的是丟搞。
但打出來的最遠距離卻是Qi 10.這也不奇怪,因為我之前打Rogue ST和Stealth的時候,Rogue就超穩的,很無聊,Stealth就是會小右曲,但不時會搞個距離破表。應該說,Taylormade的桿頭,如果你打到對的位置,那種距離真的就是中樂透。感覺還好,但到球的位置會嚇到。想不到Qi 10也有這個隱藏祕技,如果不用個半年、一年的還真不知道要怎麼開掛。
還有一個我個人對Qi 10覺得不舒服,就是它這次的桿面的弧形近乎是直線。在桿頭的設計上,桿面需要設計一個弧線,桿面中間部位是弧線的突出點,因為這樣可以炸裂出最好的桿面彈性。但相對如果你不是打在中間位置,打在根部或趾部就會產生比較多的側旋。可能是為了讓非桿面熱區的擊球可以把方向偏差率壓到最低。你從產品照片或網路上看起來還好,但實際把桿頭放在地面擊球位置,就真的很平。那是要怎樣打cut和draw啊...只能用LS版了。
我個人是感覺,這次的Qi 10的桿頭外型真的和之前TM的桿頭改變很多。把桿頭擺在地面上,如果不說,我真的不覺得是Taylormade的的driver。但Qi 10的製作細節和產品完成度要比Stealth要高很多。Qi 10的結構和外型弧線很流暢和紮實。這是我看到Qi10的沖動和想擁有的動機!
Ai Smoke的底座煙硝色,確實很搶眼。這點已經跳脫目前桿頭在配色上的單一無趣窠臼。這也是我鎖定這兩款木桿打算來購入其中之一,作為2024的先發主力。我個人的八字和Smoke是絕配,做為保底的木桿來用,絕對不怕。Qi 10就是要馴服的野馬,比較有挑戰和樂趣。以外型和質感來說,Qi10是完勝。不然打算年初買其中一支,到9月後再買另一隻。
你今年有沒有打算買隻不會亂飛的driver?今年的木桿都是走高MOI特性,如果你的木桿已經用了6、7年了,那今年的桿子打下來,會讓你超有感。如果是10年以上的木桿和今年的比較,你應該會有直接帶走的沖動。科技確實在進步,但始終必須和人結合,而這個結合似乎越來越好!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