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自己習慣於某種特定的論述模式以及文法結構、語言方式
就會不知不覺得將自己困在這種模板框架中
無法多元化的順勢開發出更多彩繽紛、與眾不同的文筆風格與論述方式
也許換一種方法(甚至細到抽換詞彙字眼、句法章節)
能讓整體內容看起來更加與以往不同
由於短時間內無法做大幅度劇烈的變換與輸出模式的轉動
又加上要求自己每日高頻率的產出文本
就更難在有限的時間內
多方、全面、顧及大局而不偏頗的吸收接納、包容搜羅各種與自己不同的語境/語彙/語言
文字的多樣性是必須透過時間的流動、光陰的遞嬗遷移
而漸漸緩慢的發展進程
無法在短期內就立即見效
若希望自己在短時間內就培養出擁有累積成的海量詞藻庫
好讓自己隨時都可拿取在若干時刻想要的語詞
並且運用在文本表述當中
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為人的大腦無論再怎麼狀態良好、開發完善
都不可能將世界上所有可用的文字或詞彙淋漓盡致、挖鑿竭盡的想到
並非腦容量有限、聰明才智程度甚至智商高低的緣故所導致
這是人的天性、本來就是每個人皆然
人類在某特定時間範圍內能想到的所有字詞本來就有限
雖然中文詞語中互為同義字/詞者非常多、近乎無限數不清
但正常人的腦袋也無法在短時間內全部都想得到
並採用挪至文本內容
即便個體再怎麼努力拚命的挖掘自己在當下現今所擁有的語料庫中的文字
所能攫尋的也就只有那幾個滾來滾去而已
不會再出現有創意或新穎的沒有見過的文字
一切都是熟悉的、以往曾經用過的文字群
存放於目前腦中商品櫃的最前端、大方公開、最顯眼耀目的架上
且隨時可以拿來使用
甚至有時候自己還會因為這些同義字們沒有在同一個內容中全部被用上、被推上文字展演平台
而感到力不從心、愧疚懊悔、甚至憤恨生氣
然而這些情緒的衝出
都是自己造成的
也是人腦自然的行為與狀態表現
並不能怪罪於誰
更不需要埋怨自己的能力不足、程度不好
才無法創作出詞藻富饒華麗、文法靈活多樣的內容
因為在短時間內要做到這些幾乎不可能
如果逼迫自己在每日的輸出中都一定要符合這些條件
那就等同於將自己的腦中所能使用的語詞榨乾
馬上就消耗殆盡了
甚至淪於矯揉造作
為了文詞的華麗與新奇
而不管不顧才最重要的自我主觀的想法觀念、意見、評論與建議
本末倒置
因此
若觀看每日(也不一定每天,只要是在某特定時間段內高頻率的展顯自己的文本或創作內容就算)產出語錄或短篇散文的文字工作者今天與昨天所產出的內容
其用字、修辭、文章結構、概念意識
甚至觀點、見解想法其實都大同小異
因為人是緩慢進化的
而且最深層、內在的自己是趨向穩定的
真切的希冀自己找到一個模式後就永遠不變
因此往往無法在短時間內就產出與不久的過去變卦如此劇烈、差很多的想法與文字輸出
稍微細緻的端詳探析
就會發現在短期之內
人們都會被自己的語境、文字限縮箝制
因此有些文字工作者選擇休息停筆一段時間
或有連續一陣子的作品空白期與斷層
就是為了儲備文字多樣性的養份而刻意留白
再隨著時間、環境人事物與自身遭遇、經歷的變化而自然的坦露出逐漸更變的文字樣貌與型態
並且在再次產出文本創作內容時
能讓接受者耳目一新
讓他們感受到創作者的轉變與進展
畢竟文字的抽換、用字遣詞、口吻語氣、文采筆調、章式結構等形式上的蛻換改變
是需要時間的淬鍊與陳釀的
需要歷練、學經歷與親身體驗的洗刷與冶製
以及認知上的愈漸成熟、嫻雅
有邏輯、系統性的建構屬於自己的想法理論
隨著年月歲數的增長
創作與表達的能力會漸趨完整多元、豐富精準、縝密嚴謹
最終達至除非到了那個年齡否則一般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因此在輸出文本的同時
心態要調正
勿急忙、勿沒耐心或汲汲營營、迫切的追求文字的多樣性
約束自己在短時間內就必須擁有廣袤遼闊的字詞可供使用
進而絞盡腦汁
只為了想出更多的同義字詞
一切都必須靠時間的慢慢攢積
才能日益擴撐、龐大自己的語詞倉庫
隨著人類自然天性的進化與拓展
成為具備豐厚字詞與完熟結構的獨樹一格的文字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