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所累積形成的個人習慣必須要經過頻繁不斷的接觸、甚至訓練至嫻熟境界
日積月累、聚沙成塔
才能成為個體在無意識之間就能做出的事情
才能被稱為習慣
宜經過一段有認知、有意識的察覺自己在做什麼的操作之後
因為高頻率的不斷接觸該領域的操作
熟能生巧、不斷累積自己的熟悉指數
直到自身逐漸可以不知不覺的就做出以往需要有意識、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認知才能做的事情
此時自己就已經養成了習慣(或慣習)
習慣的形塑並非一、兩天就能鑄成
甚至長期以來都在接觸、訓練也不一定能達到熟悉的地步
成為真正的慣習
也許每一次在做該事時還是會感到彆扭、卡卡不順手
還是必須要有大腦的認知介入、知道(而且是知道自己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為何
才能順利完成
然而習慣一旦養成後
即不需要藉由大腦干預、內心動力驅使
自己的身體就會發出一些訊息
敦促、致使自己做出一般人無法如此順利做到的事
因為此時動作行為已太過熟悉
不需要大腦的思索忖度、意識的存在與涉及、甚至內在的態勢與心境
因為已經成了習慣性動作
因此身體就會好似自己有了生命一樣做出熟悉的動作、行為舉止
有時回頭看
還會驚訝於自己怎麼順順的就做了這麼多
而自己在過程中卻渾然不知
甚至好像中邪或夢遊一樣無意識的做出了許多自己平常就會做、還十分熟稔的事
習慣應該是如此的自然、不假思索
並非在有大腦控制、介入思緒的情況下做出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事
許多人設立擘劃的每日必做待辦清單中的事項
雖然事物繁雜瑣碎、甚至有些小事微不足道、不做也沒關係(卻還是列入每日待辦清單當中)
但每個人卻還是都會照做
乖乖的根據步驟依序完成
絲毫不敢逾矩或有不遵守事情處理先後順序規則的心態與實際行為
畢竟這是自己規範、設定的計畫與規律事項
現今受到社會上大眾共同對於「自律」與「身心靈健康的生活」的想像
許多人都認為設立一個每日待辦清單
並且乖乖的依樣照做
就是叫做自律
甚至能使其成為習慣
讓自己通往時間管理大師的終極成功目標
或逼自己每天一定要運動幾分鐘
重訓、慢跑等等各種大眾推崇的「流行」運動方式
就叫做自律、規律健康的生活
他們以為只要遵循自己設立的規劃事項
時間到了就應該要做什麼事
長久這樣過下來
就可能成為習慣
甚至讓自己的生活規律、自在又健康
即使這些事項其中有某些根本雜碎細微、無助益於個人的身心靈成長、事業成就及生活品質
還是要照做
因為這樣才能叫做自律、規律
其實自律的定義已經被現在許多社群媒體或輿論大眾混淆誤解
撇除掉跟風
許多人認為的自律、規律太過單面向、淺層表象、扁平又只注意象徵性物件
只不過是將一件件事情堆疊在一起
說服、限制、逼迫自己每天都一定要做到這些事
才善罷甘休、心滿意足
不至於有罪惡感或愧疚、力不從心
這其實只不過是一種心態的建立與轉移而已
這種對於自律的謬論與錯誤思維
繼而影響大眾對於習慣的看法見解、觀點與解讀模式
認為每天做同樣的那些事
長時間攢累就會成為習慣
但其實習慣的定義有兩種
其一為是自體適應了某環境或事情的操持(某人習慣了做什麼事或習慣了在哪裡生活,但不在我討論範圍內)
另外一種概念是人當一件事情接觸的頻率夠多、程度夠強
久而久之自己就會無意識的操作
不需要大腦認知、心態干擾、意識到自己正在做什麼事物、做到哪裡
身體就會無意識做出平常都會做的事情
就代表已形成習慣
畢竟需要大腦介入才能做的事往往都是新穎、陌生的
以往沒有做過、身體感到不熟悉的才會需要大腦指導引領、告訴身體要有什麼動作
而習慣行為則不需要
但許多人認知中的自律
其事物的處理與活動實踐縱使也是長期照做、高度接觸
但其實還是有意識的操作
刻意安排時程與做事的項目
大腦意識無法真正「放下」、交由身體自己操使
也許若失去大腦操控與意識的主宰
自己根本就不會做那些事項
因為他們的自律只不過是自我束縛、自我規約
大腦要求自己在若干時間若干地方須做出某件事
不太可能成為真正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