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的字詞雕琢&目標主義的形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痛定思痛之後

是不是決定以後應該不再矯揉造作的鑽刁字句、細啄鐫刻?

每每書寫創作的時候

都會面臨許多困難的抉擇

無論是風格的樹立轉變

還是文筆的「美妙」與否

都會讓自己陷入無窮無盡的窘境當中

無從解脫、拋開束縛

因為每次只要一碰到文字

就會感覺有強迫症、完美主義的負面症狀、病灶似的

每次踏入寫作的動與工事時

就會不知不覺的卯足全力、戮力拚命

絞盡腦汁的想要將所有能用的華麗晦澀、專業艱難的字詞全都用上

甚至會將詞語拆解、切分

壓捏成各種不同的不規則形狀的碎屑文字單詞

而後再沒有系統、邏輯的胡亂、囫圇拼湊

排列組合

只要能夠組裝出新的詞彙

就算世界上沒有這個詞

辭典上也查不到

甚至詞不達意、無法確切精準地表明我想要傳達遞輸的概念想法、觀點見解

讓讀者/接收者摸不著頭緒

那也無妨

好似所有「新的」名詞、形容詞、動詞、副詞等等都是無所謂的

一切都依我為準

儘管這個詞語在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存在過

但是可以自己發明、創造

沒有什麼不可以、不可能的

畢竟就是自己的創作

自我主義、自我中心的思維跟想像本來就沒有什麼問題

即便在創作的過程中生成了許多他人看不懂、根本沒有這個字的字/詞

那也好像沒關係、無傷大雅

就只需要注意是否能準確清楚、明晰透徹的將自己所要傳遞表述的理念、意象、觀念、意見、看法

沒有阻礙、沒有屏障、滑暢順遂的敘明即可

只要是在自己的「領土」之內

自己就是創作本身的主人

有權利全然100%自由的主宰自己所要產製的文本內容

沒有什麼限制

也不應該要有限制

即便文辭艱澀、罕稀的詞綴密集的排滿、佔據整體文章

使人一時之間難以輕鬆閱讀、難以流利飛速的看完

必須要細細咀嚼、品嚐每個文字的重量與能量

以緩慢、但持重沉穩的步伐閱讀完整個文本內容

適時停下腳步

不要倉促匆忙、庸碌躁動的急切想要一口氣讀完

也許產出這種類型風格的文句也有好處吧

就是能讓讀者細嚼慢嚥的思索、忖度、考量

確保自己充分吸收、包納內化於心之後

才能進到下一個階段、步驟

繼續閱讀下去

如今有很多人都追求「速讀」

也就是盡可能的用自己最快的時間閱讀完整篇文章

但是這樣除了「快」之外

對自己的吸收、內化有什麼幫助、益處嗎?

也許就只是目標導向的看重點

略過一些細節與瑣碎的過程

直接跳到最終的結果層面去看而已

導致現今有許多人現實、利益取向

想用最短的時間、最容易簡單的方式就獲得最好的成果

一味的詢問「結論是什麼?」

卻忘卻了其實在閱讀的過程中享受、感受

在這種情境場域之內徜徉、體驗

才是最有價值與意義的

其他的結果並不是最重要、占最大比例程度的元素之一的

但很多人都本末倒置的只追求結果論的好壞

直接用評比、分數、成績、名次等利益導向的指標

來設定自己的學習計畫與超持事務、從事行業的規準

好像一切都要有一個固定框架、僵化的模板才得以行事

執行若干意願的學習或工作

他們認為這是具體、實際

但卻導致什麼事情都要比個輸贏

競爭從來就不是良性的

也不可能會是良性的

「比賽會刺激個人的鬥志與動機」這種說法是片面的、以偏概全的

當然有這些情況之下

各體的身心靈狀態會因為比賽的外部壓力、刺激

而促使自己更加努力

追求社會世俗共同建構的所謂「成功」的定義

但這種案例是適用在對自身有要求、能自律的自設目標、積極主動向上的人身上的

一般人(或者大部分的人)一旦不適合這樣的環境

就會造成惡性循環

導致內心的價值觀腐敗、朽壞

普世的人們視名次、成績如命

為了這個目的可以不擇手段、走旁門左道

就是一定要成功、要贏

這種偏差乖離的思想是社會歷年來久而久之洗染成的普遍樣子

而且隨著雪球越滾越大

會有越來越多人被捲進這樣的漩渦、巢穴當中

跟著一起變得現實、利益導向

因此為了要「扭轉頹勢」

只有自己內心堅定的認為

這些結果都比不上在過程中付出的心力、時間、精神

縱使最終的成果表現不盡理想

但至少在過程中有努力過

就能問心無愧

擁有這樣的意識

就能幫助自己免於遭受社會現實的洗禮

同時又能融入集體社會的險惡環境而安全脫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entzeur(aka 邱胤瑋)的沙龍
9會員
840內容數
房間1 - 文明思維:探討現代都市人的思維邏輯、生活方式,內含主觀評論、犀利批判的成分,請斟酌吸收思量。 房間2 - 命運說:自我對人生的體悟,隨筆記事、心情實錄。 房間3 - Kentzeur 文章選集 (2022/4/25~ ):集結Kenteur 2022/4/25至今的詩、評論、札記選集。
2024/06/14
我們似乎都難以做到就事論事、「不以人廢言」的原則。
2024/06/14
我們似乎都難以做到就事論事、「不以人廢言」的原則。
2024/06/10
「萬事起頭難」這句話一點都沒錯。
2024/06/10
「萬事起頭難」這句話一點都沒錯。
2024/06/09
每個人在若干時刻都能選擇自己想要做的事,
2024/06/09
每個人在若干時刻都能選擇自己想要做的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一個人故事的發展過程中 總是會有許多出奇不易 在寫了這麼多文章與文字當中 充滿了 當時無助與悲歡心情中 適時盡情釋放這些 所謂負能量 無論好或壞 是時候 去找尋下一個窗口了
Thumbnail
一個人故事的發展過程中 總是會有許多出奇不易 在寫了這麼多文章與文字當中 充滿了 當時無助與悲歡心情中 適時盡情釋放這些 所謂負能量 無論好或壞 是時候 去找尋下一個窗口了
Thumbnail
連寫文章都感到羞恥,因為我好像沒有新的東西可以寫出來給大家看了。
Thumbnail
連寫文章都感到羞恥,因為我好像沒有新的東西可以寫出來給大家看了。
Thumbnail
若遺憾遺憾 若心酸心酸 又不是非要圓滿
Thumbnail
若遺憾遺憾 若心酸心酸 又不是非要圓滿
Thumbnail
我煩躁鬱悶又哭笑不得,竟然被一個看不到的東西制約。
Thumbnail
我煩躁鬱悶又哭笑不得,竟然被一個看不到的東西制約。
Thumbnail
作者的話: 關係界限也是好大好麻煩一難題。
Thumbnail
作者的話: 關係界限也是好大好麻煩一難題。
Thumbnail
世上有的傷痛是無法被安慰的, 只能靠自己想辦法克服;唯有當自己有能力克服了,才能跨越那種恐懼…
Thumbnail
世上有的傷痛是無法被安慰的, 只能靠自己想辦法克服;唯有當自己有能力克服了,才能跨越那種恐懼…
Thumbnail
高山低谷/你掙扎著 想攀越愛恨情愁的磨難 無一可成 遍體鱗傷/已然 忘卻我安靜地 包容著/等待 你~心的復原
Thumbnail
高山低谷/你掙扎著 想攀越愛恨情愁的磨難 無一可成 遍體鱗傷/已然 忘卻我安靜地 包容著/等待 你~心的復原
Thumbnail
很久沒有畫情緒比較強烈的圖了 試著用簡單的顏色和構圖 就算生活再怎麼好轉 還是要在心裡留住那種難過呀無奈呀憤怒之類的情緒 一定要對這個世界、對自己有所不滿的 是要連神都給拋棄的那種
Thumbnail
很久沒有畫情緒比較強烈的圖了 試著用簡單的顏色和構圖 就算生活再怎麼好轉 還是要在心裡留住那種難過呀無奈呀憤怒之類的情緒 一定要對這個世界、對自己有所不滿的 是要連神都給拋棄的那種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2.25 #從心所欲 新的一年剛開始,就面對許多挑戰和試煉。經歷許多磨練之後,所有發生的事,都能從容以待!也相信<所有發生的事都是好事,不是給自己成長,就是一份禮物。>沒有經歷過千難萬苦,無法脫繭高飛。 年前完成第一階段化療後,在家療養休息,化療後伴隨許多副作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2.25 #從心所欲 新的一年剛開始,就面對許多挑戰和試煉。經歷許多磨練之後,所有發生的事,都能從容以待!也相信<所有發生的事都是好事,不是給自己成長,就是一份禮物。>沒有經歷過千難萬苦,無法脫繭高飛。 年前完成第一階段化療後,在家療養休息,化療後伴隨許多副作
Thumbnail
雖然抱著十二萬分的遺憾和不捨,該來的還是來了。
Thumbnail
雖然抱著十二萬分的遺憾和不捨,該來的還是來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