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再觀照"

2024/02/2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言

前文提及我對《時間,才是最後的答案》描述的濃烈、黏膩的情感,感到不舒適,甚至有點嫌惡。我同意之前看過的說法:所有會讓你動情的—不管是喜怒哀樂—都表示它與你內心的某個什麼起共鳴了,它促發到你內心中—也許藏在幽暗處的—某種情感或想法了。也因此,我也試著據以檢討自己平常的情感反應。嗯,還滿有意思的。

透過金庸的自省

首先浮上心頭的是金庸小說。我最喜歡的人物是令狐沖,可是他的(或對他的)愛戀對象,不管是任盈盈、岳靈珊或是儀琳,我都覺得不自然,不舒服;楊過最令人印象深刻是在《風陵夜話》中的描述,但不管是與小龍女也好,跟郭襄也罷,其用情都讓人覺得不自然,不舒服,原因就在太過黏。金庸描述男性對男性之間的互動,都讓人感佩,但只要描述男女之間的深情,我都不是很能接受。(為何會如此呢?有待再探討。)

打桌球的自省

其次,目前與人互動較多的是打桌球,我對桌球的態度好像也和別人有差異,例如我不喜歡和風細雨,拖泥帶水般的與人對拉(不必費力的你打過來我打過去,耗時長,又黏);我喜歡的是像狂風驟雨般全力功擊,時間短,但力道足,大概十分鐘左右就氣喘噓噓了;我對有人黏膩的老是想找你打球,也覺得反感,有空碰到了,很好;直接找定你,很不好。有的球友對新手極有耐心,能溫柔的陪練,但我沒有那個耐心,也沒法那麼溫柔。

與家人的自省

對兒女好像也與人不大一樣,我認為兒女長大就是獨立個體了,彼此的關係有些像是友人了。有事彼此通知,再相互協助,沒事則各顧各的。我很少有主動探望兒女的念頭—怕打擾他們,也怕他們為難—。我對他們沒什麼要求也沒什麼需求,網路上有跟兒女要安家費什麼的,我從沒想過,也不覺得有那個必要(我想兒女也不覺得有那個必要)。也有把兒女家當成自己家一樣的,我也做不到,兒女家就是兒女家,怎麼會是自己家?在兒女家我都覺得自己像在做客。兒女主動買給我什麼,或者主動請我吃飯等等,我都感謝,但迄今不知如何回應較佳。兒女回家,我歡迎,但也希望他們事先告知行程,好做好因應打算。有的朋友,家人每天固定時間相互問候,我佩服此舉,但從未羨慕,也不覺得有此必要……

小結

觀照自己,好像有許多待釐清的地方,好像有許多待商榷的地方,好像有許多待改進的地方…,嗯,不必急,就先從遇事時的覺察內在開始吧……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