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向世界的臺灣特展 3/23佛館開幕(上)

2024/03/0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文/圖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raw-image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2023年7月26日與海洋科技博物館,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雙方締結為文化交流友好博物館,一山一海共同推動淨零願景。今3月23日起首次合作展覽「航向世界的臺灣特展」,南部民眾能就近觀賞到北部海科館的展覽,也是一大幸福事。


臺灣,無論從時間、從空間的角度切入,在在突顯著海洋之於臺灣之獨特性與重要性。從生物地理學與遺傳學的觀念來看,從臺灣出發,沿著海路經過印尼、新幾內亞到遠大洋洲,大洋洲南島語族起源於臺灣的「出臺灣說」,透過構樹的研究得到佐證。

臺灣,具有垂直分布、熱暖溫寒兼具的氣候帶特色,廣納了大陸性與島嶼性物種,共構出不可思議的動植物樣貌,以及極為獨特的臺灣特有種。19 世紀臺灣四個港口的開放,吸引了西方學者們來臺進行採集與研究,也讓臺灣站上世界的自然史舞台。在標本師的巧手之下,栩栩如生的各式標本得以保存,進而成為生物研究與展示的重要基礎。

遠溯自 17 世紀開始,四周環海的臺灣便已是海上貿易運輸的東亞轉運站,大航海時期的臺灣海域總是帆檣林立,造船、漁業、貿易蓬勃發展,促進了經濟的成長;對海神的敬畏與祭拜,加深了宗教的信仰。

臺灣,是世界的臺灣,讓我們將夢想化身為一 只瓶中信,從臺灣出發,飄洋過海而無遠弗屆。


臺灣,是世界的臺灣

透過研究在臺灣常見的「構樹」,佐證了「出臺灣說」,大洋洲南島語族的原鄉——極可能正是我們這座美麗的島嶼。臺灣,四周環海,17世紀大航海時代時,便經常可見商船熱絡,而臺灣的蔗糖、茶、樟腦等也被運到亞洲、歐洲各地,四百多年來,臺灣在海洋史上始終是不可取代的貿易據點。

壯闊的越洋遷徙:
南島語族是少數以島嶼為主要居所的人類族群,在過去幾千年間,憑藉高超的航海技術移民各地,並將南島語系的語言,散佈到遍及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廣大海域。然而南島語族的原鄉在何處?臺灣的「構樹」,或許是解開謎底的關鍵!

構樹 樹皮布

構樹 樹皮布

構樹裡的秘密:
構樹(學名 Broussonetia papyrifera),在臺灣俗稱「鹿仔樹」,是適應力極強的桑科植物。近年來學者透過分子親緣分析與植物分類學研究,從構樹的分佈,標記出南島語族(構樹的栽培與 使用者)的起點與遷移路線,佐證了大洋洲南島語族起源於臺灣的「出臺灣說」。

進入世界舞台的臺灣

進入世界舞台的臺灣

進入世界舞台的臺灣:
在 16 世紀後半期到 17 世紀初期,世界局勢發生著巨大變化,17 世紀歐洲人在臺灣周圍海域上的活動轉趨頻繁,臺灣開始出現在葡、西兩國人所繪製的地圖中被稱為美麗之島(Ilha Formosa)。此外,武裝化的私人海商集團(俗稱的「海盜」)也正影響著臺灣,他們往往亦商亦盜,一面貿易一面從事走私甚至是劫掠。這時期海面船舶熱絡,常見的船型如克拉克帆船、蓋倫帆船、中國古式木造帆船——戎克船等,揭示著海上商路的活躍。

貿易與交流:
在大航海時代,東亞最具價值的商品是中國的絲、日本的銀以及南洋的香料,臺灣位於三地之輻輳中心,成為轉口貿易的據點。早期臺灣主要輸出品以茶葉、樟腦、蔗糖為大宗,當時稱為「臺灣三寶」。

茶葉:
清治時期,茶是最大的生產和出口品之一,1860 年代英國商人約翰.杜德設精製廠並外銷茗茶,使得臺灣茶「Formosa Tea」在海外一砲而紅。日治時期的海山茶廠,更是當時東亞的最大茶廠。鐵觀音、烏龍茶、阿薩姆紅茶、紅玉、綠茶⋯⋯直到 21 世紀的今天,依然是我們每日不可或缺的生活飲品。

蔗糖:
自荷蘭人佔領臺灣後,積極鼓勵臺人種蔗,使得糖產量大增。鄭成功驅逐荷人後,臺灣糖業亦漸具雛形,糖產更為當時對外貿易的大宗。整個 19 世紀下半葉,糖是臺灣最重要的出口品,1939 年更創下產量 141萬8731公噸的最高紀錄。接著受到二戰影響而產能衰退,1960年代食用糖品出 口比重降低,臺灣也從昔日的出口地轉變為進口地了。

樟腦:
臺灣樟樹可提煉兩種產品,一是樟腦油,一是白色結晶的樟腦,可製成粉劑或丸狀。早年化學工業不發達,是藥材、香料、殺蟲劑的重要原料。17世紀初鄭芝龍與日本交易,臺灣樟腦就是項目之一。日治時期,樟腦產量更是世界第一,每年生產世界總產量的70%,這種優勢一直延續到二戰後才被化學品取代了。

(未完待續......)

勵志、激勵人心的正能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