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再見機器人》:謝謝曾經有你

更新於 2024/03/0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原著:莎拉·華倫《Robot Dreams》
導演:帕布羅·貝嘉
編劇:帕布羅·貝嘉
演員:伊凡·拉班達

一段深刻的愛,會是什麼樣子?如果錯過已經注定,分離已成事實,還需要挽回嗎?人生雖然相聚離開都有時候,但是當我們可以選擇放手的時候,我們真的放得了手嗎?這些問題,都是我在看完《再見機器人》之後,腦內不斷轟然巨響,然後擊潰淚腺,在夜晚街邊哭成一隻狗的自我對話。

《再見機器人》講述孓然一身的狗,因為寂寞的緣故,電話訂購一隻機器人送貨到府,並且親手組裝機器人,讓機器人跟自己作伴。狗和機器人一拍即合,兩人面對新鮮的生活充滿熱情,不但到處玩耍,也彼此依靠,但在某次兩人前往海邊遊玩時,機器人卻因為突然無法動彈,讓狗被迫把機器人暫時留在海邊,並且想盡辦法接回機器人。

(以下有雷,請斟酌閱讀。)

《再見機器人》劇照

《再見機器人》劇照

本片故事發生在1980年代的紐約,當時紐約的街道雜亂卻繽紛,有一種原始的美感,而標誌性的美國流行文化元素,也大多誕生於這個期間,讓本片充滿懷舊的美國風情。然而有趣的是,本片原著漫畫作者莎拉·華倫雖是美國人,但導演帕布羅·貝嘉是西班牙人,並且是與法國團隊合作,使得本片氛圍一直有著「很不美國」的悲傷底色。

電影的一開始,我們就看到狗一個人坐在沙發上,獨自玩著電視裡的「雙人遊戲」,並且望見隔壁鄰居伴侶的甜蜜互動,讓他心生羨意,而電視突然跳出的機器人廣告,很快就吸引他的注意,讓故事以非常簡單、俐落的開場,交代狗的生活及渴望。

隨著狗買來機器人,跟機器人開始生活,我們都很難斷定,他們究竟是友誼還是愛情,但正如本片的特色之一,是以「動物」和「機器人」為角色設計,在跳脫性別、種族、年齡的框架之際,更能純粹以感情論感情,不特別定義世俗的愛或情誼,讓觀眾回到兩人的相處關係,重新理解「陪伴與愛」的純粹。

《再見機器人》劇照

《再見機器人》劇照

但是隨著劇情發展,當機器人因為沒油沒電,甚至有可能因為浸水,所以在海灘上無法動彈,而狗試圖帶走機器人,卻因為自身力氣不足,只能作罷,又適逢海灘關閉到隔年六月,導致兩人註定分離之際,我才意識到,本片是要以大篇幅描繪「分離的過程」,而描繪的方式,就是「夢境」與「相遇」。

在狗和機器人各自生活的時候,兩人都做著類似的夢:機器人的夢,有《綠野仙蹤》和歌舞片的歡快元素、有回到家卻徒勞無功的失落,也有被另一個機器人取代的恐懼;而狗的夢,則是遇到新朋友卻不被珍惜的失落。但另一方面,兩人也有各自的相遇:狗試圖參加滑雪團,卻遭到同行者的霸凌,或是遇見鴨子,度過很多美好時光,卻接到不告而別的消息;而機器人則遇到見死不救的船員,還有啄木鳥媽媽跟牠的孩子們。

這些「夢境」與「相遇」,談的都是「對關係的渴望」以及「對分離的恐懼」,而類似情節的反覆出現,也一再提醒著觀眾,這就是生命的常態,就如同狗和機器人的分離,是人生有時候註定的無奈。所以當機器人被拾荒者撿去報廢,身體完全破碎,而狗好不容易回到海邊,卻遍尋不著機器人的時候,我們都很清楚,這是無可避免的分離,而且既殘忍又直接,有一種滲透靈魂的失落。

《再見機器人》劇照

《再見機器人》劇照

不過,既然是常態,分離之後也必然有相遇。機器人遇見重新組裝它的浣熊,而狗也遇見新的機器人,兩人的生活都有了新的伴,卻都不知道彼此過得如何、身處何處,直到住在樓上的機器人,突然望見走在樓下的狗。

機器人當然渴望再見到狗,而狗也當然渴望再見到機器人,但機器人知道,狗的身旁已經有新的伴,而它自己的身旁也有新的伴,這樣的相遇太過勉強,而且也是一種殘酷。於是,機器人用它身上的音響,播放球風火的經典迪斯可歌曲〈September〉,跟狗隔空合跳完他們的最後一支舞,然後沒有相見,各自去過彼此新的生活。

這樣的結局,當然是一種遺憾,但狗和機器人的相處,卻成為它們日後生命的養分。狗從此會保護另一個機器人,讓它在下水之前噴上機油噴霧,並且盡可能地不碰到水,而機器人從此在牽別人手的時候,也能夠用適當的力度,表達自己對對方的喜歡。這樣的成長,雖然微小卻很深刻,就像我們生命裡的每一段曾經,都成就我們如今的模樣。

另外,本片「機器人」的設定,很是呼應當代的AI伴侶議題,在純粹的感情之外,又多一層「消費者、擁有者」的探討層面,但是當我看完電影之後,我意外發現這種隱性的「從屬關係」,竟完全不影響感動。原來愛看似會包裝很多外在因素,卻也可以同時保留很純粹的喜歡和依賴。

尤其當狗聽見〈September〉,並且瞥見樓上機器人一閃而過的身影時,那壓抑許久的驚訝神情,更讓我看見愛的存在是永恆不滅,因為機器人早已住進它的心中,不論現在它身旁的伴是誰,而機器人對狗的體貼與表白,也是一種「謝謝曾經有你」的放手,原來愛不需要天長地久,原來愛的曾經,能夠迎來下一段同樣很美好的關係。

《再見機器人》全片沒有任何對白,但是角色神情的生動、80年代美國的懷舊氛圍,以及貫穿全片的歌曲〈September〉,都讓這份純粹可愛的情誼充滿厚度,無聲勝有聲,以至於電影裡的祝福和遺憾,都扎實地讓人心有所感,並且迴盪至我們生命中的許多片刻,然後我們才能真正長大,說好再見。


avatar-img
109會員
361內容數
主要更新極短篇小說欄位,但不定期更新個人影評、電視電影編劇寫作技巧、提案技巧、其他電影知識......希望有需要的人可以參考、分享或收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觀影囈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夢行者保羅》從高概念出發,探討明星身處流行文化的大起大落,卻仍不忘回到人性底層的慾望,重新理解媒體的本質不是邪惡,而是使用媒體的方式,讓我們迷失自己原本的渴望。如果哪天初嘗爆紅滋味,面對眾人眼光的犀利時,我想,保持清醒、清楚自己是誰,才不會莫名變成他人口中的噩夢吧?
《馬克斯,我的愛》從「人獸戀」的角度,犀利批判資產階級的虛偽跟脆弱,而典雅的高級室內場景,配上一隻野蠻黑猩猩的叫喊竄動,也讓空間裡的所有人類經常不知所措,展現出莫名荒謬的喜感。倘若「人獸戀」情節的呈現再進一步,或許本片就不只是荒謬,而是真正的詭異吧?
《夏日殤痕》以現實與超現實的劇情交錯,呈現童年帶來的傷痛恆存,雖然結局的收尾稍嫌倉促,但以導演西蒙·希特的首部長片作來看,電影完成度相當高,且富有詩意與美感,可預期導演未來必能更上層樓,而兩位親生兄弟演員的精采表演,也為本片的血色更添真實,感受愛與恨的共生關係。
《親密》從兩位小男孩的情誼上,看見世俗的枷鎖與束縛,但若當友情走向終點,再也無法挽回的時候,我們又是否願意回到那個當下,重新做出不一樣的選擇呢?我想這是里奧一直在思考的,也是我們觀眾都應該要思考的。畢竟,我們改變不了世界,但我們可以從自己開始改變。
《日麗》是一部相當生活化的電影,它沒有明確的敘事脈絡,也沒有戲劇性的轉折或發展,但在導演夏洛特威爾斯的編排之下,電影的私密性與憂傷情緒,深刻地纏繞著觀影後的感受,因為那些來不及挽回的,還有共同經歷的,都喚醒了我們心中隱隱刺痛那塊遺憾,悄然無聲。
《我的鯨魚老爸》有太多優秀的特點值得細說,包括各種文學隱喻、宗教意象,或是視覺元素等,各個形象鮮明又意味深長,而布蘭登費雪睽違多年擔綱主角,卻直接挑戰生涯顛峰的表演層次,更是本片最大亮點,讓人無法將目光從他身上移開,並且對角色有著難以忘懷的同情同理,直到燈亮散場之後。
《夢行者保羅》從高概念出發,探討明星身處流行文化的大起大落,卻仍不忘回到人性底層的慾望,重新理解媒體的本質不是邪惡,而是使用媒體的方式,讓我們迷失自己原本的渴望。如果哪天初嘗爆紅滋味,面對眾人眼光的犀利時,我想,保持清醒、清楚自己是誰,才不會莫名變成他人口中的噩夢吧?
《馬克斯,我的愛》從「人獸戀」的角度,犀利批判資產階級的虛偽跟脆弱,而典雅的高級室內場景,配上一隻野蠻黑猩猩的叫喊竄動,也讓空間裡的所有人類經常不知所措,展現出莫名荒謬的喜感。倘若「人獸戀」情節的呈現再進一步,或許本片就不只是荒謬,而是真正的詭異吧?
《夏日殤痕》以現實與超現實的劇情交錯,呈現童年帶來的傷痛恆存,雖然結局的收尾稍嫌倉促,但以導演西蒙·希特的首部長片作來看,電影完成度相當高,且富有詩意與美感,可預期導演未來必能更上層樓,而兩位親生兄弟演員的精采表演,也為本片的血色更添真實,感受愛與恨的共生關係。
《親密》從兩位小男孩的情誼上,看見世俗的枷鎖與束縛,但若當友情走向終點,再也無法挽回的時候,我們又是否願意回到那個當下,重新做出不一樣的選擇呢?我想這是里奧一直在思考的,也是我們觀眾都應該要思考的。畢竟,我們改變不了世界,但我們可以從自己開始改變。
《日麗》是一部相當生活化的電影,它沒有明確的敘事脈絡,也沒有戲劇性的轉折或發展,但在導演夏洛特威爾斯的編排之下,電影的私密性與憂傷情緒,深刻地纏繞著觀影後的感受,因為那些來不及挽回的,還有共同經歷的,都喚醒了我們心中隱隱刺痛那塊遺憾,悄然無聲。
《我的鯨魚老爸》有太多優秀的特點值得細說,包括各種文學隱喻、宗教意象,或是視覺元素等,各個形象鮮明又意味深長,而布蘭登費雪睽違多年擔綱主角,卻直接挑戰生涯顛峰的表演層次,更是本片最大亮點,讓人無法將目光從他身上移開,並且對角色有著難以忘懷的同情同理,直到燈亮散場之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1953年的電影《小逃亡者》當中,七歲男孩喬伊逃亡的目的地,正是紐約布魯克林區的旅遊勝地康尼島,經典地標摩天輪以及一整排的遊戲攤販,最壯觀的是假期湧入沙灘上的滿滿人群,喬伊在此被迫長大,學著撿拾玻璃瓶換錢來養活自己,他的成長也延續到《再見機器人》當中,《再見機器人》帶領觀眾來到1980年代的康尼島,
Thumbnail
最近上映的兩部電影「再見機器人 」和「火上鍋 」都是令人期待的作品,兩部分別以動畫和料理為主題,以深刻、多重情感來描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化。同時,影片中的對白被省略,觀眾需要透過角色和情節的互動來品味當中的價值,兩部片雖然感性,但卻同樣擁有很高的娛樂價值。
Thumbnail
韓國的流行文化於COVID-19疫情前後仍然廣泛傳播於世界各地,其中不能不提的就是韓國電影。不過,韓國電影在疫情前後的風光背後正面臨重大危機,電影工業的發展岌岌可危。電影業在面對什麼困難致出現負面效果?未來該如何確保電影工業能夠可持續發展?
Thumbnail
從《情書》、《青春電幻物語》到《花與愛麗絲》,岩井俊二總是能描繪青春和愛戀殘酷又美好的模樣。尤其是《花與愛麗絲》,將女孩心事體現得極其細緻,使人心酸卻又喜歡。飾演花的鈴木杏與愛麗絲的蒼井優,更在片中留下了最清澈、靈動的綺麗身影。​
Thumbnail
以下可能牽涉劇透,請斟酌閱讀。 看完電影後,朋友問:「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我說:「方雅各這個角色。他給我感覺好衝突,教育上受過傷、卻成為深愛孩子的老師;看似衝勁很敢,骨子卻是乖乖牌;一直給出能量,卻也不停承接別人的情緒跟責任。而且他的情緒好平、好違和,像是一種壓抑跟害怕。」
Thumbnail
倘若我們將平地的語言、指揮家的演奏方式及鋼琴等樂器,視為外來者對原住民文化的侵入,那我們就能很輕易地了解到電影《聽見歌再唱》中的方雅各與布農族,正在透過參加合唱團的這個過程中,找到了與外界切割,並從中找到了自我文化的認同感。
Thumbnail
在12月29日時我有分享關於《愛在日落巴黎時》的觀後感,導演Richard Linklater執導的「愛在」系列三部電影,《愛在黎明破曉時》、《愛在日落巴黎時》、《愛在希臘午夜時》都很經典,大家可以趁目前電影重新上映,去欣賞大螢幕的畫面及聲音。
Thumbnail
我不太喜歡把女主角不斷輪迴今日,解釋成為了解救另外一個人,這樣的說法太英雄主義,太自我滿足,我反而想把這樣的現象解讀成,靈魂意外死亡後因為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而不斷尋找出口的過程。 「因為莫名其妙地死去,還有很多事情還不明白,因此在平行時空向度中,尋找答案的過程。」
這部電影說的是一個女高中生重複過著同一天的故事。 一早主角起床,和好朋友一起去上學,到晚上參加派對,派對結束後在回家的路上車禍。醒來後,發現過著和 "前一天" 一樣的生活...
Thumbnail
  ●2004日本電影【現在很想見你  Be With You 藉著雨點說愛你】那一年雨季帶來的六週奇蹟(竹內結子 中村獅童 武井證)   這部也是不能錯過片頭的電影。這樣說,是因為日片常常從回憶開始說故事。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1953年的電影《小逃亡者》當中,七歲男孩喬伊逃亡的目的地,正是紐約布魯克林區的旅遊勝地康尼島,經典地標摩天輪以及一整排的遊戲攤販,最壯觀的是假期湧入沙灘上的滿滿人群,喬伊在此被迫長大,學著撿拾玻璃瓶換錢來養活自己,他的成長也延續到《再見機器人》當中,《再見機器人》帶領觀眾來到1980年代的康尼島,
Thumbnail
最近上映的兩部電影「再見機器人 」和「火上鍋 」都是令人期待的作品,兩部分別以動畫和料理為主題,以深刻、多重情感來描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化。同時,影片中的對白被省略,觀眾需要透過角色和情節的互動來品味當中的價值,兩部片雖然感性,但卻同樣擁有很高的娛樂價值。
Thumbnail
韓國的流行文化於COVID-19疫情前後仍然廣泛傳播於世界各地,其中不能不提的就是韓國電影。不過,韓國電影在疫情前後的風光背後正面臨重大危機,電影工業的發展岌岌可危。電影業在面對什麼困難致出現負面效果?未來該如何確保電影工業能夠可持續發展?
Thumbnail
從《情書》、《青春電幻物語》到《花與愛麗絲》,岩井俊二總是能描繪青春和愛戀殘酷又美好的模樣。尤其是《花與愛麗絲》,將女孩心事體現得極其細緻,使人心酸卻又喜歡。飾演花的鈴木杏與愛麗絲的蒼井優,更在片中留下了最清澈、靈動的綺麗身影。​
Thumbnail
以下可能牽涉劇透,請斟酌閱讀。 看完電影後,朋友問:「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我說:「方雅各這個角色。他給我感覺好衝突,教育上受過傷、卻成為深愛孩子的老師;看似衝勁很敢,骨子卻是乖乖牌;一直給出能量,卻也不停承接別人的情緒跟責任。而且他的情緒好平、好違和,像是一種壓抑跟害怕。」
Thumbnail
倘若我們將平地的語言、指揮家的演奏方式及鋼琴等樂器,視為外來者對原住民文化的侵入,那我們就能很輕易地了解到電影《聽見歌再唱》中的方雅各與布農族,正在透過參加合唱團的這個過程中,找到了與外界切割,並從中找到了自我文化的認同感。
Thumbnail
在12月29日時我有分享關於《愛在日落巴黎時》的觀後感,導演Richard Linklater執導的「愛在」系列三部電影,《愛在黎明破曉時》、《愛在日落巴黎時》、《愛在希臘午夜時》都很經典,大家可以趁目前電影重新上映,去欣賞大螢幕的畫面及聲音。
Thumbnail
我不太喜歡把女主角不斷輪迴今日,解釋成為了解救另外一個人,這樣的說法太英雄主義,太自我滿足,我反而想把這樣的現象解讀成,靈魂意外死亡後因為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而不斷尋找出口的過程。 「因為莫名其妙地死去,還有很多事情還不明白,因此在平行時空向度中,尋找答案的過程。」
這部電影說的是一個女高中生重複過著同一天的故事。 一早主角起床,和好朋友一起去上學,到晚上參加派對,派對結束後在回家的路上車禍。醒來後,發現過著和 "前一天" 一樣的生活...
Thumbnail
  ●2004日本電影【現在很想見你  Be With You 藉著雨點說愛你】那一年雨季帶來的六週奇蹟(竹內結子 中村獅童 武井證)   這部也是不能錯過片頭的電影。這樣說,是因為日片常常從回憶開始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