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工業設計系,你會學到什麼?

2024/03/01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本文將以筆者個人經驗與觀察,透過歸納四年課程,來描述在讀完的工業設計系之後,你能夠學到什麼,同時也會描述在此科系的學習氛圍下,你也可能必須培養起的各種能力。希望透過這篇文章的介紹,讓不清楚在工業設計系能夠學到什麼的同學,有更具體詳細而不官腔的說法作為參考。

「設計」的核心能力

對設計系學生來說,重中之重莫過於「設計課」,就我的學校一到四年級的設計課分別為:基本設計、產品設計、工業設計及專題設計,而有些學校及科大則只分為:基本設計、產品設計及專題設計,但大體上只是課程名稱不同,學習內容實是大同小異。而教學模式大多採用「30%講授及70%討論」的方式進行課程,也就是老師或業師會進行簡單重點的教學,其餘時間大多則是利用課堂作業的內容,例如資料的分析、草圖、草模或3D模型等不同素材與老師進行討論,透過實作專案執行的方式來培養「設計」的能力。

基本設計

從大一的基本設計開始,透過點線面構成、美的形式原理及接觸不同素材(常見的素材有:紙板、壓克力、金屬及木頭)等作為教材,培養學生基本的美感掌握及實際操作的能力,作為入門設計的方式。

點線面構成及美的形式原理通常都是設計新鮮人首先要學習的課題

產品設計及工業設計

而到了大二的產品設計、大三的工業設計,就會開始真正進入到設計的主軸,會開始以設計「實際產品」作為目標,在一學期會做到一到三個不等的作品,由老師訂定題目、設定設計框架。並透過多次的討論、修正、討論、修正...不斷磨練的過程,可能每堂課會把重點放在設計環節的其中幾個步驟,漸漸的你就會掌握到關於產品設計各面向的要點及知識。

透過每次實作後討論設計的方式,逐步培養學生執行設計的能力

專題設計(畢業設計)

最後到了大四的專題設計,也就是設計系常稱作的「畢業設計」,通常會在一年的時間執行一到兩個不等的專案,從前期的題目定義、資料收集與分析,到中期的發展設計與造型,一直到後期的模型製作。等於說是把大學前三年學習的所有能力,盡可能的將其全部發揮在畢業設計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的設計相關科系都會參與一年一度的「新一代設計展」展示畢業設計作品,若有對於設計有興趣的同學,約莫都會在每年的五月底舉辦,規模相當盛大,且絕對有充足的設計作品讓你驚喜,請不要錯過了!

部分學生會在新一代設計展與觀展者解說自己的作品

部分學生會在新一代設計展與觀展者解說自己的作品

總結來說設計能力的培養,是透過學生不斷在設計課中實際操作,從完全沒有任何設計基礎開始,漸漸從美感與動手實際操作的過程作為設計入門。一直到畢業前透過畢業設計以自己的觀點,製作出完整的設計提案,包含:一定程度的資料分析、設計發想過程、造型的定義、模型表達製作及圖示化的說明展板,作為設計能力的最終展現。

設計上的「方法」

設計方法對於設計師來說是很重要的思維基礎

除了上述提到的設計實作外,在工業設計系中也有許多關於「方法」課程。像是有堂必修課就叫作「設計方法」,在此課堂中,能夠學習到諸多比較入門的設計方法,建立起學生對於設計思維的基本概念,例如:

  1. 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包含五步驟,同理(Empathize)、定義需求(Define)、創意發想(Ideate)、實作(Prototype)、測試(Test),建立起關於設計工作一套基本流程的概念。
  2. 雙鑽石模型(Double-Diamond Model):包含四D步驟,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Develop)、執行(Deliver),雙鑽石模型是在描述設計實踐過程中,透過兩次的「發散+收斂」的過程,如果有條理的執行設計,並區別不同的設計階段之思維模式。
  3. KJ法(KJ Methods):KJ法是針對設計師提供一種最基本的「發想」及「資訊整理」手段,透過分群、分類的方式進行。
  4. 人物誌(Persona):人物誌是一個透過「建立客戶具體形象」的方式,協助團隊對於目標客戶有一致概念的一種圖示化之方法。
  5. 情境故事法(Scenario)及故事腳本(Storyboard):透過具體的情景、故事情節手段,來進行設計表達的一種方法、手段。
  6. 使用者旅程地圖(User Journey Map):由時間軸、空間場域、接觸點(Touchpoint)以及使用者的體驗情況等項目,一環一環的將每種情境分割、羅列出來,進而尋找其中能夠導入設計的機會空間。

以上就是分享部分會在這堂課中會學到的基本方法,對就業多年的設計師來說,這些方法或許早已是內建的思維能力,但對於入門的設計系學生,全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

設計時具有正確的設計思維,也是十分重要的能力

人類因素學(人因工程)

除了這些基本方法之外,還有一門課叫作「人類因素學」,簡單來說就是常聽到「人因工程」的這個概念,因為設計師服務的客群主要是「人」,因此也要對於人類的生理結構、感知及認知等各面向初步瞭解,在這堂課會逐步建立起「如何符合人體工學」的理論,及如何透過這些理論、引用各項數據進行設計實踐。

人類因素學就是透過科學、統計的方式來歸納人的行為,以此作為設計之參考

產品繪圖及造型能力

產品除了透過功能解決消費者需求之外,「造型」也常是消費者決定購買之關鍵因素,工業設計受雇於工業,主要的目的之一即是「為感性經驗賦形」,因此造型設計的能力當然就十分重要。身為工業設計師,擁有足夠的造型設計能力也是必要的特質之一。

首先大一開始會有專門的繪圖課程,教導學生如何使用「透視法」來繪圖,以及之後會教所謂的「表現技法」,學習如何使用圖面的方式來表達設計上的想法等課程,建立學生使用「圖面」來表達想法的基本功。

而同時也會在系上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培養造型能力,除了在設計課中與老師討論的過程中藉由草圖不斷的討論之外,系上也有相關的電繪、造型設計等選修課程,磨練學生的造型能力,不只美感上能夠符合期待,同時也考量基本的生產限制條件。相信隨著課程中反覆的練習及討論,都讓產品的提案最後都能擁有一個「最合適」的造型成果。

汽車常是設計上功能與外觀結合的最佳展現的產品之一

CAD建模能力

產品生產時是透過機械化的方式製造,因此需要機械能夠讀取的數值,設計師也就必須具備CAD建模能力。每個工業設計或產品設計科系會學的軟體像是有SolidWorks、Rhino、Pro E等建模軟體,這是現代設計師必須擁有的能力之一,因此系上會有專門的課程讓學生熟悉軟體及學習一些工程知識。此能力也會隨著經歷不同課程而有更多練習的機會,透過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會不斷的成長、精進。

(補充一提,職場現況多數的工業設計師,絕大多數時間就是在使用CAD軟體進行其工作內容。)

建模能力是成為工業設計師的必要條件之一

簡報及海報的製作能力

設計產品時各階段需要不同程度的溝通與表達,也就要求了設計師在簡報及海報製作上相關的能力。隨著課堂到了期中或階段性需要發表時,學生經常要透過簡報來分享自己的各項資料的分析結果及產品概念。且通常在期末時都有期末發表(或稱作評圖),作為檢視設計成果的方式,除了產品模型之外,還需要搭配海報的設計說明來向評審傳達自身的設計構想。

也因如此,雖然系內通常都沒有特定課程教導學生如何製作簡報及海報,但由於常有期中、期末發表的需求,學生就要在課堂中或自行利用課餘的時間,磨練自己在簡報及海報製作的表達能力,且在此環境下有同學與學長姊能夠互相交流學習,算是能夠在這種半強迫的氛圍中讓你能夠獲得一定的圖面表達的能力。

展板作為設計表達的一種很典型的媒介

展板作為設計表達的一種很典型的媒介

材料、生產製造的入門概念

對於工業設計師來說,因為諸材質適合使用的產品類別、時機及耐受度等都有所不同,以及生產製造對於產品來說可是必經的環節,因此,具備充足的生產知識肯定是成為一名優秀工業設計師的必要條件之一。但由於每個學生之後進入職場後會從事設計的產品類別五花八門,適用的工法及材質也不盡相同,所以系上通常只會對於各種工業常用的材質做比較概括的說明,主要只針對金屬、塑膠兩種材質,及各種現代化生產常見的工法做為課程內容,至於更細節的相關工程與材料方面的知識,則需要同學透過寒暑假的實習、或者設計課上與老師討論過程中逐步習得。

簡單來說,在學校內只會有幾門課會對於材料及生產製造有粗略的介紹,不過鑒於同學們之後就業的方向都不盡相同,且學生時期實作的程度有限,因此這部分的內容總體上並不會有太多著墨,但相信若你本身有興趣或需求,還是能夠獲得許多資源的協助。

關於生產製造的知識並不是工業設計系所著重的教學重點,但會建立起基本的工程概念

課程一覽(依我的科系為例)

必修課一覽(大部分工業設計系無微積分、普物及統計課程)

大一:基本設計、設計概論、圖學、繪畫、表現技法、色彩學、計算機概論、專題模型製作、微積分、普通物理學

大二:產品設計、設計方法、統計方法、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人類因素學、材料與製造程序

大三:工業設計、機構學

大四:專題設計、校外實習

選修課一覽

機械設計原理、造型設計、設計創業基礎實務、電腦輔助圖形設計、體驗設計、設計行為、產品企劃、使用者研究、考古與設計、設計史、設計實務、國際設計競賽...等更多元的課程面相

說明

鑒於從課程名稱上去理解可能會有所落差,所以此篇文章花費較多筆墨用統整及較為通俗的方式,來說明在工業設計系大學部中能夠習得的內容,不過在最後,這邊仍附上課程名稱,作為更直接的參考依據。

參考上方課程一覽,可以發現從大一入學開始,花費很多的時間在建立學生基本的實作能力;到大二開始才會進入到產品設計的主軸;大三大四則多為讓學生自行選修不同課程的時間,部分學校會將大三直接作為實習課程的安排,而大四大部分的學生則會將全部的心力著重在畢業設計上,因畢設似乎象徵了四年的成果展現,所以備受關注。

總結

工業設計系作為一門較偏向較實踐的學科,與其他科系最不同的是,大部分在就學期間學習到的能力可以直接回應到工作上的需求。也就是說,在經歷四年工業設計系的薰陶下,大致上能夠具備基本的設計實作能力,此能力中由「設計方法(思維)」及「造型設計能力」作為兩大支柱,同時也會有部份生產製造的知識。而就直接獲得的硬實力來說,則有「手繪表達能力」、「3D建模能力」及「圖像化傳達能力」等面向構成。

個人認為與業界的較大落差可能只在於「著重的設計點」及「工程條件的知識」需要去磨合,其他大方向的基本的實作能力都是可以在學校中的學習獲得;其次,就是在該產業內的經驗需要一定時間去積累。

3會員
20內容數
歡迎交流討論!目前文章主題內容:設計、哲學與美學、當兵小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