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邊/右向環境是非刺激的舒適放鬆環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源:互聯網/FB群組

圖源:互聯網/FB群組

圖源:互聯網/FB群組

圖源:互聯網/FB群組

圖源:互聯網/FB群組

圖源:互聯網/FB群組

圖源:互聯網/FB群組

圖源:互聯網/FB群組

(善意提示:一次只對一人一物一事。每次學一點新知識。若遇舊聞,溫故知新。遵循策略與內在自主權/權勢。永續解除制約。自我實踐設計本質。Ra Uru Hu: No Shame. No Guilt. No Choice. Love Yourself.)


當我們走向「右邊」的地方時,事情確實會改變。也就是說,活動水平不再存在。我們正在處理的是一種讓人放鬆的環境。這裡(左邊的環境)是一種刺激的環境,被氣味、味道、外部視覺所刺激。這全都是刺激。這(右邊)是關於通過內在視覺、感覺和觸摸來放鬆的。這是關於放鬆。這是關於舒適。這是關於一種環境,它滋養了不被困在脾臟中心(直覺中心)恐懼中的感覺。這非常、非常不同。

所以,當你看著任何一個將要有「右邊」環境的人時,這是其中一個基本的「路標」。如果你是「右邊」的環境,你的身體和你的過程充滿了緊張,有些事情是非常錯誤的,因為要成為「右邊」的環境實際上意味著你在這裡要非常舒適和放鬆,在你的環境中處於被動的狀態。

現在,這並不意味著你不做事情。但是你做的事情,例如,關於某人是一個沙發馬鈴薯的標準貶低評論。每個人都聽過這個詞「沙發馬鈴薯」。有人整天坐著看電視或玩電腦,無論情況如何。但是如果你在環境方面是一個「右邊」的存在,你是一個沙發馬鈴薯,那絕對沒有什麼錯。

事實上,這可能是你能成為的最好的事情。你是一個「右邊」的存在,你正在吸收大量的訊息,不僅僅是從你以被動的方式參與的東西中吸收電視或電腦的訊息,或者無論情況如何,但也是那些你可以放鬆的東西,你正在吸收最深層次的訊息。

這也意味著你的環境在那裡創造一種與他人的放鬆互動。如果你是「左邊」的,你的環境是為了刺激,積極的關係。而這是一種非常放鬆的關係,沒有帶來「左邊」緊張的策略性品質。他們非常不同。對於一個人來說,例如,誰是「右邊」的,誰在正確的環境中,只要與進入那個環境的人處於舒適狀態,並且沒有特別需要對他們在那裡的事實做些什麼。你知道那是什麼感覺嗎?

舉個例子,當你有客人來你家的時候。有兩種客人。有「左邊」的客人,也有「右邊」的客人。如果他們是「左邊」的,他們想要參與。他們想要被刺激,他們想要一種積極的關係,帶我四處看看,帶我去這裡,帶我去那裡,讓我們做這個,讓我們做那個。這就成為關係展開的方式。

但如果是「右邊」的,你只是進來做你的事情,好像這幾乎是你自己的家一樣。「右邊」並不在那裡以那種方式吸引你。它在那裡讓一切以一種非常平靜和輕鬆的方式展開。這是非常不同的。關於「右邊」的一切,我認為這是我在教授變數(Variable,四大箭頭)時提出的一個事情,你必須看到所有的「右邊」都是Rave的前驅;所有的「右邊」。

Rave是一種將會非常被動的東西,大多數人看著它會覺得難以理解這樣的生活如何能有意義,因為它是絕對的被動。而被動,並不是一個貶義詞,我也不是這麼認為。但畢竟,Rave的未來是什麼呢?Rave在那裡是為了放棄任何個人身份,放棄任何獨特的權勢,並作為一個資源供有意識的Penta(伍群)使用。就是那個有意識的Penta將直接利用Rave的「右邊」資源,而這些Rave是Penta的一部份。現在,這與我們無關。然而,我們所有人,在某種程度上,都在我們的設計中攜帶著「右邊」的性質。它就在那裡。這就是我們所有人都在向前進的東西。

所以,你必須能夠解構這個,並在九中心人類的語境中看到這個,並成為一個帶有「右邊」性質的九中心人類。它本質上是平靜的。它就是。它本質上是放鬆的。沒有緊張的需要,因為只有當一個人需要專注時,緊張才是必要的。這也意味著,在「右邊」的環境中,一個人永遠不會專注於另一個人;從來沒有。其他人可能會來與你接觸,畢竟「右邊」性質是一種資源。但是這種事情發生的方式是一種沒有任何焦點的事情,所以在這種意義上沒有壓力。這是一種非常、非常不同的東西。所以,當我們在看這些主題,並且我們在「右邊」看到它們時,我們必須看到它們為這些生物的環境運作方式帶來了一種非常特殊的品質。

avatar-img
100會員
583內容數
自學自修實踐及分享 Human Design 人類設計/人設圖/人類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獨一無二的Projector 的其他內容
我假設即將來臨的突變,向「全右向腦」的運動,這將不會是一個點。概念化的Mind將不再有價值。我們在談論的是一個不會對我們的細節感興趣的東西。所以,為了讓我們能夠前進,我們需要帶來被要求的細節,那就是可以通過正確運作的策略性Mind的運作來解開、揭示的細節。
他還描述了灰色的書籍,所有的知識都不是「可實驗的」,它聽起來像是關於宇宙的故事。宇宙學課程是其中的一大部份,但不是唯一的部份。「灰色課程」是一個系列,包括了幾個其他的課程,然後還有他描述著生與死的課程。
Ra Uru Hu於2010年情人節的演講實錄。HDS合成圖顯示的人際關係,都是簡單的機理,可分成:9和0走投無路、8和1好好玩、7和2有事要做、6和3最好是自由。
如果你有一個左向腦,必須一直保持活躍和刺激,一直刺激。你必須看到,這是必須得到適當的營養。否則你會有新陳代謝的問題,你會有直接影響甲狀腺系統的問題。
一個Projector需要一個系統,就像某些東西需要某些東西一樣,不管你想要與所有這些東西聯繫什麼。但是一個Projector需要一個系統,只有通過系統,Projector才能找到他們的安全感。他們需要調查,他們需要學習,他們需要深入瞭解事情,而且他們總是需要在外面衡量。
每個人都要經歷他們的動盪。每個人都要經歷他們的猶豫不決。每個人都要經歷他們的質疑。但現實是,是的,就是這麼簡單。我的意思是,就是這麼簡單。但簡單並不意味著容易。也不意味著你的Mind(頭腦思維)會放手。你的頭腦不會。你的頭腦會讓你發瘋,你知道的。你的頭腦永遠不會放過你。它就是不會。
我假設即將來臨的突變,向「全右向腦」的運動,這將不會是一個點。概念化的Mind將不再有價值。我們在談論的是一個不會對我們的細節感興趣的東西。所以,為了讓我們能夠前進,我們需要帶來被要求的細節,那就是可以通過正確運作的策略性Mind的運作來解開、揭示的細節。
他還描述了灰色的書籍,所有的知識都不是「可實驗的」,它聽起來像是關於宇宙的故事。宇宙學課程是其中的一大部份,但不是唯一的部份。「灰色課程」是一個系列,包括了幾個其他的課程,然後還有他描述著生與死的課程。
Ra Uru Hu於2010年情人節的演講實錄。HDS合成圖顯示的人際關係,都是簡單的機理,可分成:9和0走投無路、8和1好好玩、7和2有事要做、6和3最好是自由。
如果你有一個左向腦,必須一直保持活躍和刺激,一直刺激。你必須看到,這是必須得到適當的營養。否則你會有新陳代謝的問題,你會有直接影響甲狀腺系統的問題。
一個Projector需要一個系統,就像某些東西需要某些東西一樣,不管你想要與所有這些東西聯繫什麼。但是一個Projector需要一個系統,只有通過系統,Projector才能找到他們的安全感。他們需要調查,他們需要學習,他們需要深入瞭解事情,而且他們總是需要在外面衡量。
每個人都要經歷他們的動盪。每個人都要經歷他們的猶豫不決。每個人都要經歷他們的質疑。但現實是,是的,就是這麼簡單。我的意思是,就是這麼簡單。但簡單並不意味著容易。也不意味著你的Mind(頭腦思維)會放手。你的頭腦不會。你的頭腦會讓你發瘋,你知道的。你的頭腦永遠不會放過你。它就是不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不知何時開始 內在常駐某種緊繃的模式 應該是經由長期累積起來的 就連休息時也一樣 但我在 此刻 能做到 在當下有意識地更放鬆 或許挑個純海浪聲一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vImGW1kIwY很專注地讓自己當下 更放鬆  專注到緩慢而微微放
Thumbnail
平靜與情緒之間,有種奇妙的平衡
Thumbnail
例如,外向者喜歡說話,內向者卻喜歡透過文字細細的溝通;外向者喜歡一大群朋友熱熱鬧鬧,內向者只喜歡一兩個好朋友深入的交流。 若將自身的能量形容為電池,外向者充電的方式是約一群朋友去KTV高歌,但這對內向者而言卻是極度消耗能量,只會讓他最後精疲力盡。
每個人都應該審視一下自己是不是活在舒適圈?舒適圈會讓人懈怠、沒有危機意識,因為舒 適圈總有吸引人的地方,讓人很難離開、不想離開。
Thumbnail
無論何時何地 我都想自己一個人靜靜的獨處 不管喜怒哀樂 能夠有一個人的空間 有何不可......思考著 現在....過去....未來 走的每一步獨處 都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更加的沉穩理性...... 也要讓自己心更廣闊與平和
人們常說每當自己到了一個環境
人的習慣性選擇,會往舒適地方靠攏,舒適的人、舒適的環境 .. 用在生活、在工作、在寫作(互動)⋯
Thumbnail
內向的夥伴們,我們通常踏入一個陌生或不熟悉的環境時,多半話少少,採取觀察的方式,先感覺一下這個場合的調調,接下來,隨著待在那個環境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才能越來越放鬆,話也會變多,也慢慢提升安全感。 很多時候,最快的方式,還是有活潑人帶領著我們去認識環境,去認識人,可以加速我們適應的時間。想想我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不知何時開始 內在常駐某種緊繃的模式 應該是經由長期累積起來的 就連休息時也一樣 但我在 此刻 能做到 在當下有意識地更放鬆 或許挑個純海浪聲一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vImGW1kIwY很專注地讓自己當下 更放鬆  專注到緩慢而微微放
Thumbnail
平靜與情緒之間,有種奇妙的平衡
Thumbnail
例如,外向者喜歡說話,內向者卻喜歡透過文字細細的溝通;外向者喜歡一大群朋友熱熱鬧鬧,內向者只喜歡一兩個好朋友深入的交流。 若將自身的能量形容為電池,外向者充電的方式是約一群朋友去KTV高歌,但這對內向者而言卻是極度消耗能量,只會讓他最後精疲力盡。
每個人都應該審視一下自己是不是活在舒適圈?舒適圈會讓人懈怠、沒有危機意識,因為舒 適圈總有吸引人的地方,讓人很難離開、不想離開。
Thumbnail
無論何時何地 我都想自己一個人靜靜的獨處 不管喜怒哀樂 能夠有一個人的空間 有何不可......思考著 現在....過去....未來 走的每一步獨處 都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更加的沉穩理性...... 也要讓自己心更廣闊與平和
人們常說每當自己到了一個環境
人的習慣性選擇,會往舒適地方靠攏,舒適的人、舒適的環境 .. 用在生活、在工作、在寫作(互動)⋯
Thumbnail
內向的夥伴們,我們通常踏入一個陌生或不熟悉的環境時,多半話少少,採取觀察的方式,先感覺一下這個場合的調調,接下來,隨著待在那個環境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才能越來越放鬆,話也會變多,也慢慢提升安全感。 很多時候,最快的方式,還是有活潑人帶領著我們去認識環境,去認識人,可以加速我們適應的時間。想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