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大錢購買的名刀竟然是偽物

雜刀所改造的康繼

這是一則真實發生的事,以下以第一人稱來表述。

期待每月一次參加日本刀鑑賞會。參加幾次後越來越有一種強烈的願望,就是帶著自己的愛刀來參加鑑賞會,讓大家羨慕揚眉吐氣一番。

幾天前,終於花了350萬日圓買了一把名刀匠「康繼」打造的長刀。這把刀經過刀根磨上,刀根表面刻有金象嵌「康繼」刀匠銘,刀根裡面則同樣為金象嵌的寬文年號,甚至還刻有「三ツ胴 截断山野加衛門永久」的試切銘文。刀身長約2尺3寸5分(70公分左右)的康繼風格雄偉刀姿。入手後立即把它帶到鑑賞會上,鑑賞時每個人都印象深刻並發出讚嘆道:「哇,康繼原來長這樣阿。」

幾個月後,邀請了東京總部的一位老師,來我們這裡舉辦並主持入札鑑定會(蓋住刀根上作家銘,猜作者是誰),一如往常會員都帶上愛刀與會。我當然也帶上新入手又最得意的康繼刀請老師過目,刀才接過手,這位東京來的老師竟立刻告訴我「這把刀不太對」。

接著說明,雖然這是越前一帶打造新刀期作品,時代也跟康繼是同一時期,但工藝水平與康繼是完全不同,應歸類為不知名刀匠(或者是銘鑑漏列刀匠)的雜刀類別。我真的感到很驚訝又失望。

刀根落金象嵌銘刻的名刀要特別注意

市面上蠻常見以金象嵌在刀根落刀匠銘,多少跟「本阿弥家」慣用作法有關,若一把刀的刀根經大磨上後會以金象嵌落刀匠銘(=鑑定銘),刀根未經磨上等改造生莖無銘刀根,則為以朱漆落款。因此,寬永以後,沿襲本阿弥家家族的習俗,大多在生莖刀根上落上朱漆銘文,在大磨上的刀莖則刻上金象嵌銘文或金粉銘文,以表明刀匠為誰。

本阿弥家大磨上刀莖刻金象嵌銘文

本阿弥家大磨上刀莖刻金象嵌銘文

同理可證,一把刀如果以金象嵌落刀匠銘,就說明它不是未經磨上生莖的刀根,而是經過改造經大磨上的刀根。真正需要落上金象嵌落刀匠銘者,大多僅限於南北朝時代或室町時代初期製作,刀身非常長的打刀,限於種種原因,經過磨上改短,以致成為無刀匠銘的刀,需要本阿彌家等鑑定家來鑑定。

室町時代中期以後打造的刀(末古刀),已經是以打刀為主,到了江戶時代初期更確立了配戴大小兩刀長度,刀身2尺3寸成為標準長度(定寸)。室町時期的末古刀即使為了符合江戶時期的定寸而改造長度,大概也只會以磨短刀根或者區送(自刀履區往上磨短刀身)等方式,估計約截短1至3寸的加工即可,實在少有大磨上後變成無銘刀,大多數能在刀莖上保留刀匠銘。

購買大磨上無銘刀要注意先觀察刀姿

因此,案例中的大磨上無銘康繼,就其長度為2尺3寸5分看來,推斷未被磨上前的刀身長度為2尺8~9寸以上,這麼長的刀,首先會聯想到它原為奉納神社之特殊用途而打造的,不太可能直接拿來磨短成為一般武士的定寸佩刀。

若是經過大磨上者,往往可以自刀姿(是元反?還是腰反?)觀察出來,所以,當我們看到這樣的作品時,請先仔細檢查刀姿,觀察看看生莖刀姿或是磨上的刀姿。案例中這類金象嵌刀匠銘的偽刀,為了變造成大名刀,往往刻意切掉生莖的原刀根,並以銼刀重新修整刀根鑢目,使這些刀看起來像大磨上無銘刀。故再度強調,當我們看到一把金象嵌刀匠銘刀,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先觀察刀姿。

康繼刀匠小傳

康繼的刀匠銘從室町時代末期的文祿時代(1592-1596)一直傳承延續到明治維新,初代康繼名叫下坂市左衛門,住在近江國下坂村。出生於濃州赤坂千手院系的鍛冶世家,文祿時代康繼移居至越前一乗谷,不久又移居至北之莊(福井市)。

移居越前時期,受到丹羽長秀、結城秀康等大名的庇護下鍛造刀劍,並獲得了肥後大掾之受領銘,這段時期作品落的「肥後大掾藤原下坂」刀匠銘。在慶長十年(1605)年時,被德川家康雇用,成為德川家的御用鍛冶。家康將自己名字的「康」字贈與後改銘為康繼,並允許他在作品上刻上葵紋,每隔一年往返於越前和江戶之間,繼續鍛造刀劍。最後在元和七年九月九日卒。

二代康繼是初代康繼的長子,名叫下坂市之丞。他在江戶神田紺屋町和越前都有宅邸,和初代康繼一樣,每隔一年往返於江戶和越前之間鍛造刀劍。晚年皈依佛教,號康悅。

正保三年二代康繼過世後,因長子右馬助康繼還年幼,與二代康繼的弟弟四郎右衛門康継之間發生了繼承糾紛。

右馬助康繼最終繼承了江戶第二代康繼,而四郎右衛門康継則繼承越前第二代康繼,分別被稱為江戶第三代康繼和越前第三代康繼,自此康繼一分為二,成為江戶康繼和越前康繼。兩個系統傳承都持續到江戶時代末期。

康繼刀根金象嵌試斬銘

康繼刀根金象嵌試斬銘



康繼作刀風格

康繼的許多作品都受到關(美濃)傳系的強烈影響,很可能是初代康繼移居到越前後,與同樣受領肥後大掾的兼法一門有著深厚的交流,故康繼被認為是越前關的代表刀匠之一。

康繼作品刀姿

康繼作品刀姿

刀姿及地肌

地肌部分,初代康繼的作品與慶長新刀刀姿相似,刀身寬度較寬,全部寬度直到刀尖寬度相差不大,帽子往往是大切先。 地肌主要為流動感的板目肌、鎬地則為柾目肌,整體來看地鐵顏色偏暗,而且地肌明顯,並帶有一些地沸,是其主要特徵,應該是和南蠻鐵結合使用的結果,因此作品常添加「以南蠻鐵」等等銘文。

刃紋變化及帽子

燒刃部分,常見直刃裡帶有一些灣刃、灣刃裡帶有互之目、互之目大亂刃、皆燒刃等等非常多樣的刃紋,特別是初代康繼,曾復刻了不少相州傳上位刀工作品,深受德川家康讚賞。故作品中往往帶有相州傳技法,如刃紋中會呈現流沙或金筋,大亂刃則呈現荒沸等刃中變化(働き)。

刀尖(帽子)可見到先彎刃再以尖刃收尾,或者是先亂刃再以圓形收尾,刀尖收尾處往往略帶有掃掛風。

雕物

刀身雕刻部分,初代康繼作品特別是短刀或脇指,可見不少精緻的雕刻,乃是出自於越前的雕刻家「喜內」一門之手,不少被列為重要文化財指定、重要美術品。三代以後就很少看到有刀身雕刻的作品,而且鍛刀功力也不如初代康繼了。

越前雕刻家「喜內」一門作品

越前雕刻家「喜內」一門作品

銘字辨識

各代康繼銘文共同的特點都是用「繼」字,大致可以透過(繼)字特徵來理解銘文的防偽,謹列出了主要的不同供參考。(全文完)

raw-image







21會員
27內容數
世界上沒有其他兵器與日本刀有相同製作工序。 世界上亦可見各類以黃金和珠寶裝飾的美術刀劍,而日本刀則是因為玉鋼為材料,且未經溶解直接摺疊段打,造就出堅固,韌性且鋒利的美術品。 刀可以是殺人刀;也可以是活人劍。云「破邪顕正」,鑑賞刀匠注入靈魂所鍛打之名刀時,能去除心中的邪念使人思無邪,正是隱藏在日本刀的神祕力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