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們可以如何期待台灣的音樂節目?2018-2023 年台灣音樂節目觀察報告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 我們想讓你知道

  • 2018-2023 年台灣有多少檔音樂節目誕生、熱門節目有哪些
  • 政府文化政策「匯聚臺流文化黑潮計劃」音樂面的重點及可能的影響
  • 我們可以如何期待台灣音樂節目


raw-image


說到台灣的音樂節目,你腦海裡浮現的名字是什麼?猜猜看近六年來,台灣有多少檔與音樂有關的節目播出?


對於台灣音樂節目的討論,不時跟著海內外節目的播出,成為產業熱議話題。有時候的討論會圍繞在期待台灣能夠推出針對特定音樂類型、亦或是提供音樂人表演舞台的節目,像是中國的《樂隊的夏天》、《中國有嘻哈》或是韓國的《Music Bank》、《Show Me The Money》並且在節目開播後,能夠擴散、吸引廣大觀眾,帶動討論。這幾年在台灣也開始出現具有觀眾規模、影響力的大型音樂選秀節目,如《聲林之王》、《大嘻哈時代》、《原子少年》。有時當出現與海外性質相仿的節目時,不免會被拿來比較其中的差異。我自己也不時在 YouTube 被演算法推薦由音樂媒體、廠牌、音樂人推出,與音樂相關的影音內容,舉凡 Live Session、音樂製作或是人物訪談都有。


在政府政策方面,文化部於 2023 年 9 月宣布規劃 4 年 100 億的「匯聚臺流文化黑潮計畫」並於 2024 年核定了 30 億元預算,預計用於藝術、出版、文創、影視音、文化科技、文化外交等六大文化藝術面向。2024 年 1 月也宣布音樂方面的主要目標為「拓展流行音樂國際市場、打造臺灣新世代巨星」期盼透過「 國際流行音樂節目徵案」支持國際流行音樂節目,創造更多讓藝人盡情展露才華的舞台,打造新世代巨星,進軍國際市場。為擴大節目渲染力與影響力,徵案也有設定申請條件,欲參加申請的節目,在製作規模上,總集數須達 10 集、每集平均製作成本為新臺幣 600 萬元以上。在過去,也有許多節目受到政府補助案的支持,提供了節目製作所需的經費。


承上的現象讓我們不禁好奇,台灣的音樂節目在近六年來發展為何?從這些資料可以整理出哪些觀察?並且在政府「匯聚臺流文化黑潮計畫」政策下,台灣音樂節目將會如何發展、我們可以如何期待?這篇文章企圖回應上述的議題。




關於「台灣音樂節目」之定義

由於從維基百科搜尋「台灣音樂節目」出現的資料,多為具有一定觀眾規模的音樂選秀節目,加上現在觀眾除了透過電視,也有不少人習慣從網路收看內容,我們希望能夠擴大觀察範圍,因此重新定義欲觀察的音樂節目為,包含但不限於以下條件的影音內容。

  • 開播時間:2018-2023 年
  • 最低集數:3 集(含) 以上
  • 節目內容:以音樂、音樂人為主軸,形式包含比賽、演出、製作、訪談、實境、綜藝、新聞
  • 收看管道:大眾可以透過「電視、YouTube、OTT」至少一個管道進行觀看

同時為了方便觀察,我們以單集時長 60 分鐘為界,將節目區分為兩種類型:時長 60 分鐘以下的為「小型節目」,時長超過 60 分鐘的為「大型節目」。




資料來源與搜集

搜集音樂人、音樂廠牌、音樂媒體 22世紀衛星 的社群回饋,以及文化部在 2018 年~2020 年以「發展數位文創」為重點的「流行音樂新媒體應用節目製播計畫補助案」、「新媒體跨平臺創意影音節目製作補助」(2019(108-4)、2020 (109-2,3,4)),以及「流行音樂跨界內容合製補助案」(2023(112-2))的公開資料,我們整理了一份總計 56 檔台灣音樂節目的總表。

本報告觀察之音樂節目總表

提醒:此份報告可能由於搜集的資料不夠全面,因而存在著誤差,但還是期待能夠藉由這些資料及觀察,一探台灣近六年音樂節目的變化,進而推測與期待接下來台灣音樂節目的發展。



💡 [高畫質簡報版] 2018-2023年台灣音樂節目觀察報告



我們可以如何期待台灣音樂節目?

觀察小結

近年來,台灣的音樂節目數量呈現上升趨勢,截至目前總數已達 56 檔,其中以 2021 年成長較為明顯。這些音樂節目多數受惠於政府補助案的支持,政府政策的積極推動有助於音樂節目的誕生,尤其對大型節目來說更是如此。

在小型節目方面,特色呈現多元、多樣化的趨勢,單一節目往往對主題有較深度、全面的討論。這些節目主要集中在 YouTube 平台上,可能受到觀看模式和演算法的影響,吸引特定受眾,但仍持續突破在內容和音樂風格上的多樣性。

相較之下,大型節目則以選秀節目為主,內容偏重於演出和比賽,但同時也會延伸其他影音內容,如幕後花絮、純享版等,以增加內容的多樣性,滿足不同觀眾的需求。這些大型節目通常跨平台播出,接觸受眾範圍更廣,因此有較大的可能能成為具有觀眾規模和影響力的節目。短期內,由於觀眾喜好相對固定,大型節目仍以選秀為主要內容佔,但可望在音樂風格的選擇上,能有所突破。

整體而言,台灣音樂節目的發展正在不斷向著更多元、更具創新性的方向前進,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補助案的推動,能夠促使其發展,我們可以期待未來台灣音樂節目,持續呈現更加豐富多彩的面貌。


政府政策「匯聚臺流文化黑潮計畫」下可能的影響

根據目前的觀察,台灣音樂節目在本土市場已經取得了一定的觀眾規模和影響力。這些節目通常以華語音樂為主,符合台灣音樂市場的特色和喜好。然而,隨著全球化的趨勢,台灣音樂產業也正積極嘗試進軍海外市場。

從台灣音樂積極出口海外、政府「匯聚臺流文化黑潮計畫」的計畫,都凸顯了對於台灣音樂節目、流行音樂未來發展的策略與期待 —— 進軍海外市場、更加的國際化。觀察報告中幾檔節目,似乎也有幾檔在進行相關嘗試,像是《原子少年》和來自韓國的編舞老師及音樂製作人合作,在音樂和舞蹈嘗試跨國合製,《你的島嶼我的家》則為台、紐原住民音樂人共同製作、於紐澳地區播出,企圖透過跨國合製外,也利用海外推廣內容的管道及資源。(關於台灣音樂出口的觀察可參考 這裡這裡

綜合以上觀察,我們可以或許可以期待未來將有更多符合國際市場、嘗試出口的音樂節目誕生!在節目內容上具體的調整,參考台灣音樂出口的觀察,可能會有加入他國語言的字幕和介紹、挑選符合國際趨勢的音樂風格、跨國團隊共同製作、在國際或海外平台播出⋯等等,當然這些內容上的調整,也代表了(或許會)更龐大的製作成本!


預測再預測!XD 如果上述的預測都沒有發生...那台灣音樂節目可能會如何出口?

若如上題推測,台灣音樂出口與音樂節目出口具有正相關,在無法調整音樂節目內容、製作費、宣傳的前提下,則可能需要期待台灣音樂出口能有所成效,才能帶動音樂節目出口。而屆時音樂節目仍然需要針對「如何有效觸及海外受眾、降低其觀眾收看門檻」方面,制定相關對策。


最後期待透過這份觀察報告,大家能夠突破演算法,找到感興趣的音樂節目,從更多元的面相認識台灣音樂🥸




後記

紀錄幾個在撰寫這篇內容時,跳出來與本文較無關的議題~


觀眾規模、影響力較大的節目有哪些?製作團隊是如何思考的?

我們將播放平台不限於 YouTube,且於 YouTube 上節目頻道的訂閱數落在數十萬或數千萬的節目定義為觀眾規模、影響力較大的節目,回到資料我們可以發現像是《聲林之王 (2019)》、《菱格世代 DD52 (2020)》、《大嘻哈時代 (2021)》、《原子少年 (2022)》等都是其代表之一。從 Blow 吹音樂透過線上採訪《大嘻哈時代》幕後團隊的這篇文章,我們可以更了解團隊們在製作時到觀察和思考的。

  • 以下節錄專訪中的幾項重點:

節目的誕生緣由、初衷與核心

《大嘻哈時代》早在 2019 年便著手籌備,因為 2020 年的疫情,推遲至 2021 年才正式拍攝、播出。節目製作人之一的潘筱晴曾以《綜藝大熱門》獲得金鐘獎,2008 年也參與過台灣第一檔舞蹈選秀節目《舞林大道》。她坦言,自己雖不是嘻哈重度粉絲,也曾著迷過阿姆(Eminem)、肯爺(Kanye West)的歌;因為工作使然,在韓國《Show Me the Money》第一季播出後便開始追,《中國有嘻哈》、《中國新說唱》也有關注。她在觀賞過程便曾思考,為什麼台灣還沒有這樣子的節目?

潘筱晴從節目製作方的視角觀察,台灣一直都有許多不同類型的選秀節目,而唱歌、跳舞對於製作方、電視台與觀眾,相對「嘻哈文化」來說比較容易被理解:「以我接下節目製作的狀態,問過蠻多做選秀節目的前輩說:『因為嘻哈音樂我就不懂阿,我不知道怎麼做,我不敢做。』大部分的心態是這樣。我覺得 MTV、三立本身,看見這股趨勢,也很勇敢地一起努力合作,願意投資。不同以往大家都看見趨勢,卻沒人敢踏出第一步。」

潘筱晴認為,台灣當今的選秀節目要像當年《超級星光大道》成功造星並不容易。但選秀節目仍可以作用於,讓整個「文化」被看見,譬如她曾參與過的《舞林大道》,就曾吸引家庭觀眾在周末夜一起欣賞不同舞風的競賽,《大嘻哈時代》亦有類似野心:「當造星已經不是這麼單一從電視傳播就能成功的狀態下,怎麼用不同方式讓選秀節目更成功?我覺得節目在話題上的能量很重要,包括節目的成長、導師的人氣、選手的人氣都能往上升。整體來說,大眾有沒有想要討論才是現在做節目最重要的事情。」

海外同質性節目觀察:《Show Me the Money》VS《中國有嘻哈》VS《大嘻哈時代》

潘筱晴分析:韓國與中國節目的優勢在於,聲光、設備、硬體很能吸引「外行人看熱鬧」,即使觀眾不懂嘻哈,也會覺得是好看的秀。其中,韓國的饒舌選手不僅外型好,透過節目更能被放大、包裝成明星:「他們很成功的地方是塑造出明星。把一個素人變成話題人物,最後成為明星讓你從第一季追到第九季。」而中國節目的強項之一是高潮迭起的劇本設計,可以剪接出很多矛盾的、戲劇化的、重口味的故事結構,相對來說,「台灣的嘻哈歌手其實很 real,環境很 real,你不太可能操控他們想說什麼。這在節目上就很難達到觀眾要的戲劇化,這也是我們兩邊在執行上的最大差異。」

大支認為,韓國節目反映了他們造星產業的成熟度,中國節目則反映了選手的狼性文化,相較起來,台灣音樂人的狀態比較鬆。….像是夏令營。

MTV 頻道事業部總監 Kenny 認為《大嘻哈時代》裡的創作自由度,是其他華人選秀節目所看不到也難做到的。

製作面的預算及嘗試

《大嘻哈時代》在去年 3 月獲得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109 年度綜藝節目製作補助案」2,000 萬元補助。13 集製作預算總計 4,800 萬元,光是錄一集節目,不包含選手、導師,就有 135 位幕後工作人員參與。

阿潘認為,節目組在有限的預算裡,做了非常多有意義的音樂性嘗試,其中之一是廣納不同品牌的編曲人、beat maker 加入:「剛剛有講到裡面的 beat maker,如果以一個正常發包的形式,基本只會由同一間公司裡的編曲家來完成。可那時候我就想說,把編曲(工作)打散到各大品牌,讓不同品牌的編曲人、製作人,想支持這個(嘻哈)文化的全部進來。」

據官方統計,《大嘻哈時代》共有 21 位 beat maker 加入節目創作,在三、四集的「Cypher 饒舌接力」尤有精彩的發揮。阿潘笑著說,那位讓 Yappy、臭屁嬰仔等人傷透腦筋的 Dubstep beat,便是他的助理 CYH 的作品。


補充:《大嘻哈時代2》的製作費亦獲得文化部「111年度新媒體跨平臺創意影音節目製作補助案」2,000 萬元補助,以 6,000 萬元製作 13 集。




關於台灣音樂節目好少的錯覺!

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原先並沒有想到從補助案下手,一開始僅靠著自己的記憶,落下幾個有印象的音樂節目,接著便開始詢問身邊的友人,但得出的結果,多圍繞著已經存在的答案。當時節目的總數還不到 10 檔,在年份上也相當分散,甚至還出現早於 2018 年非常多,於 2007 年開播的《超級星光大道》,亦或是 2013 年於東風衛視播出的「The Big Next Thing見證大團」。此時,我的腦袋也產生了一個錯覺是「台灣的音樂節目也太少了吧!」後來近一步整理補助案資料,才發現這個感覺與現實差距不小~但同時也讓我進一步思考,這樣的錯覺是源自於什麼呢?

或許這可能與我們對於音樂節目的期待有關,像是期待能看到更多不同類型和風格的音樂節目,而不同的觀眾對於節目一定會有不同的需求。另外,與國際上一些音樂節目相比,台灣的音樂節目在觀眾規模和影響力上可能還有一定的差距,這可能也是會讓人台灣音樂節目很少的原因之一。

加上現代人通常會根據個人的喜好和興趣來選擇觀看的節目,這可能導致我們主要關注特定類型或風格的節目,而忽略了其他類型的音樂節目。此外,大型的音樂選秀節目往往能夠得到平台的推薦和更多的曝光,因此更容易受到觀眾的關注,而其他類型的音樂節目則可能被淹沒在眾多的節目之中,難以被觀眾所發現。

因此,儘管台灣的音樂節目可能有很多,當但因為多數節目僅出現於單一的 YouTube 頻道、電視頻道,因此也會受個人的觀看習慣和演算法影響,而沒有收到節目的推播,以上幾點都有可能造成「台灣音樂節目很少」的錯覺。




擴散觀眾群,或許可以這樣嘗試!

觀察其他國家的音樂節目在台灣是怎麼開始出現討論度的,我們會發現當節目中出現台灣音樂人時,與節目相關的討論也隨之出現。舉例:日本索尼音樂旗下,以 YouTube 為主要播放管道的音樂節目《The First Take》播出蔡依林、韋禮安的集數時,在台灣的討論度明顯上升(見下圖)或許這也是節目擴散觀眾群的一種策略!

raw-image



11會員
1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紫色的抽屜 的其他內容
音樂作為一件商品,提供給我許多的價值,像是當腦海中有無法言表的情緒,音樂成了我的一個出口;當我處在焦慮不安的時刻,音樂能撫平這些情緒;不知道和朋友聊些什麼,分享音樂便是我開啟社交的方式。隨著數位時代的到來,多數音樂在視覺呈現上的配方隨之改變,從有實體的模樣,變成了手機裡串流 App 上的一張圖片搭配
本文同步刊載於:[ 佳 ]音文樂刊 2022.1月號 當我們回顧今年音樂產業的事件,幾乎很難避開用線上活動、NFT 和元宇宙的角度去討論。因為疫情的關係,今年的音樂產業面對的是大半來自現場演出、商業活動而來的收入消失,在這些沒辦法表演的日子裡,有些人埋頭寫歌做作品,有些人開始在線上認識過去沒有試過
推薦給:對自己沒自信,想學習察言觀色的人 無論你賣弄什麼技巧,只要你的內在不具個人魅力,你就無法真正說服人。
每個人都有著兩種面貌,像月亮般有著經年累月的痕跡。一面是太陽照射的反射太陽光的亮,另一面則是陰暗乾冷的狀態,記號士停留在這裡,用音樂為這些晦暗不明加上註解。
詮釋臺語的搖滾樣貌 撫平焦慮的「白噪音」 對台語歌曲的印象有時是直爽充滿力道的口氣,有時是延續日本演歌注重演唱技巧的詮釋方式,最近又有像玖壹壹這種台味十足中英夾雜的獨特唱法。由吉他、貝斯、合成器、鼓組成的川秋沙,同樣以臺語為創作媒介。
音樂作為一件商品,提供給我許多的價值,像是當腦海中有無法言表的情緒,音樂成了我的一個出口;當我處在焦慮不安的時刻,音樂能撫平這些情緒;不知道和朋友聊些什麼,分享音樂便是我開啟社交的方式。隨著數位時代的到來,多數音樂在視覺呈現上的配方隨之改變,從有實體的模樣,變成了手機裡串流 App 上的一張圖片搭配
本文同步刊載於:[ 佳 ]音文樂刊 2022.1月號 當我們回顧今年音樂產業的事件,幾乎很難避開用線上活動、NFT 和元宇宙的角度去討論。因為疫情的關係,今年的音樂產業面對的是大半來自現場演出、商業活動而來的收入消失,在這些沒辦法表演的日子裡,有些人埋頭寫歌做作品,有些人開始在線上認識過去沒有試過
推薦給:對自己沒自信,想學習察言觀色的人 無論你賣弄什麼技巧,只要你的內在不具個人魅力,你就無法真正說服人。
每個人都有著兩種面貌,像月亮般有著經年累月的痕跡。一面是太陽照射的反射太陽光的亮,另一面則是陰暗乾冷的狀態,記號士停留在這裡,用音樂為這些晦暗不明加上註解。
詮釋臺語的搖滾樣貌 撫平焦慮的「白噪音」 對台語歌曲的印象有時是直爽充滿力道的口氣,有時是延續日本演歌注重演唱技巧的詮釋方式,最近又有像玖壹壹這種台味十足中英夾雜的獨特唱法。由吉他、貝斯、合成器、鼓組成的川秋沙,同樣以臺語為創作媒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 當我們面對恐嚇時該如何做呢? 一、學習實踐孔子所教誨的[ 四科 ]生活智慧才藝。四科是什麼呢 ? 二、不要相信自己的感覺情緒及想法。( 這是胡說八道嗎?) ※那我們又該如何讓這些恐嚇惡行遠離我們呢? 學因果智慧、學武術、學法律來保護自己!!
Thumbnail
💣有雷。劇情討論&更多💣 十七十八歲的我們,正面臨到大考、成年等問題,在這時上映的新電影也因為名稱「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成為我們討論的話題。但是朋友們好像很頭痛這部電影,象徵的部分讓人摸不著頭腦,以至於做出各方的褒貶意見可能傾向於模糊帶過且不特別
Thumbnail
一個人自認快樂與否有三種決定因素:幸福設定點,生活環境以及意向活動。 幸福設定點決定了將近一半的快樂因素,這跟個人特質一樣,會隨著一個人成長成熟而變得穩定,可以說是先天的因素。 生活環境只佔百分之十快樂與否的決定因素。生活環境包括了正面或負面的事件(一個快樂或受創的童年,有高學位或慘遭退學……)婚姻
Thumbnail
媽咪要向孩子請假, 可以嗎 ? 當孩子把你的愛視為理所當然, 對你有不禮貌時, 我們可以如何引導呢 ? 當孩子被伴侶責罵而情緒大哭時, 我們可以如何安撫與引導呢 ? 兩位媽咪的真實故事, 希望對你們家庭,也有不同的啟發
收聽平台 Spotify | Apple Podcast | SoundOn | KKbox | Youtube | Google Podcast 這篇文章簡記 Podcast 《我們如何發現》ep7 的內容,也將我們對談中提到的書籍列出來,方便所有聽眾回想Podcast 內容。 Q:節目有什麼調整
Thumbnail
人會老去人們需要永續收入的保障 人們付出太多的時間工作,而多數的收入不成比例 老闆的思維總是要壓榨員工的分分秒秒 人們所創造的價值遠高於老闆願意給付的酬勞 太多的工作把人的價值貶低為成本,人才是主體、主流
Thumbnail
你時常找不到自己寫下的筆記嗎?這篇文章是我個人研究筆記管理超過 5 年的經驗整理,看完後可以用另一種視角- 「由下至上」的來整理筆記。制定好固定的筆記格式,然後不斷的積累來收納新資訊,到了一定程度時就能形成對一個主題的深入了解。
Thumbnail
最近,受到中山醫學大學的邀請,分享《關懷學生辨識與敏感度訓練》自殺防治守門人的課程。 我在準備的過程中,剛好收到病友琪琪的訊息,她向我坦露不堪病痛折磨,萌生去意。而她的先生除了自己慌張,也不忍心自己的老婆受苦,忍不住說:「老婆,這陣子妳太辛苦了,如果真有一天妳撐不住了,先走了,我不會怪你的,但我得留
Thumbnail
詩人馬雅‧安哲羅(Maya Angelou)的一句話:「我理解到的是,人們會忘記你說過什麼﹑做過什麼,但他們永遠不會忘記你帶給他們的感受。」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 當我們面對恐嚇時該如何做呢? 一、學習實踐孔子所教誨的[ 四科 ]生活智慧才藝。四科是什麼呢 ? 二、不要相信自己的感覺情緒及想法。( 這是胡說八道嗎?) ※那我們又該如何讓這些恐嚇惡行遠離我們呢? 學因果智慧、學武術、學法律來保護自己!!
Thumbnail
💣有雷。劇情討論&更多💣 十七十八歲的我們,正面臨到大考、成年等問題,在這時上映的新電影也因為名稱「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成為我們討論的話題。但是朋友們好像很頭痛這部電影,象徵的部分讓人摸不著頭腦,以至於做出各方的褒貶意見可能傾向於模糊帶過且不特別
Thumbnail
一個人自認快樂與否有三種決定因素:幸福設定點,生活環境以及意向活動。 幸福設定點決定了將近一半的快樂因素,這跟個人特質一樣,會隨著一個人成長成熟而變得穩定,可以說是先天的因素。 生活環境只佔百分之十快樂與否的決定因素。生活環境包括了正面或負面的事件(一個快樂或受創的童年,有高學位或慘遭退學……)婚姻
Thumbnail
媽咪要向孩子請假, 可以嗎 ? 當孩子把你的愛視為理所當然, 對你有不禮貌時, 我們可以如何引導呢 ? 當孩子被伴侶責罵而情緒大哭時, 我們可以如何安撫與引導呢 ? 兩位媽咪的真實故事, 希望對你們家庭,也有不同的啟發
收聽平台 Spotify | Apple Podcast | SoundOn | KKbox | Youtube | Google Podcast 這篇文章簡記 Podcast 《我們如何發現》ep7 的內容,也將我們對談中提到的書籍列出來,方便所有聽眾回想Podcast 內容。 Q:節目有什麼調整
Thumbnail
人會老去人們需要永續收入的保障 人們付出太多的時間工作,而多數的收入不成比例 老闆的思維總是要壓榨員工的分分秒秒 人們所創造的價值遠高於老闆願意給付的酬勞 太多的工作把人的價值貶低為成本,人才是主體、主流
Thumbnail
你時常找不到自己寫下的筆記嗎?這篇文章是我個人研究筆記管理超過 5 年的經驗整理,看完後可以用另一種視角- 「由下至上」的來整理筆記。制定好固定的筆記格式,然後不斷的積累來收納新資訊,到了一定程度時就能形成對一個主題的深入了解。
Thumbnail
最近,受到中山醫學大學的邀請,分享《關懷學生辨識與敏感度訓練》自殺防治守門人的課程。 我在準備的過程中,剛好收到病友琪琪的訊息,她向我坦露不堪病痛折磨,萌生去意。而她的先生除了自己慌張,也不忍心自己的老婆受苦,忍不住說:「老婆,這陣子妳太辛苦了,如果真有一天妳撐不住了,先走了,我不會怪你的,但我得留
Thumbnail
詩人馬雅‧安哲羅(Maya Angelou)的一句話:「我理解到的是,人們會忘記你說過什麼﹑做過什麼,但他們永遠不會忘記你帶給他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