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工廠
因為電影「辛德勒名單」由史蒂芬·史匹柏導演所拍攝而聲名大噪的辛德勒工廠,是由德國人-奧斯卡·辛德勒所經營。
在二戰納粹統治時期,本為了低廉勞力來到克拉科夫,雇用了大批猶太人製造戰爭用品希望賺一筆戰爭財。
然而設廠之際卻看到猶太人遭到大屠殺場面而於心不忍,開始運用開工廠名義買來了許多猶太勞工,以工作名義幫助猶太人逃難,
只要出現在工廠名單上就能避開死亡,辛德勒運用自己的人脈及情報,聘僱且庇護猶太人拯救了上千名猶太人性命。
他同時要替工廠內猶太工人購買物資,另一方面又要賄賂納粹軍官,辛德勒最終散盡積蓄因此破產,直至過世時下場並不好,但卻得到所有猶太人的敬重。
當時辛德勒營救了共約1,200名猶太人免於被送入集中營,而當年曾受辛德勒救助逃離納粹魔掌的猶太人,為了感謝辛德勒對猶太人所做的一切,在辛德勒過世後將他安葬於猶太聖地耶路撒冷。
以色列政府在1963年授予辛德勒國際義人的稱號,感謝他在戰時冒著性命危險,拯救猶太人免遭屠殺。
老鷹下藥局
位於克拉科夫猶太隔離區內的老鷹下藥局,也同樣扮演了營救猶太人的重要角色。
在德國納粹於Podgórze設立猶太隔離區後,由波蘭人-塔德伊斯·潘基維茲Tadeusz Pankiewicz藥師所開設,也是當時在猶太隔離區中唯一營業的藥局。
潘基維茲和員工在二戰期間幫助許多被隔離的猶太人逃離此地,以及提供免費的藥物醫療援助。
老鷹下藥局也提供隔離區內猶太人聯絡處,資訊中心、物資站,並讓藥局成為猶太人領袖的密會及藏匿地點。
1983年老鷹下藥局以博物館的面貌開幕,用以紀念Pankiewicz曾拯救了數千人們的這段歷史。以色列政府在1983年授Tadeusz Pankiewicz國際義人的稱號,感謝他在戰時冒著性命危險拯救猶太人免遭屠殺。
英雄廣場
位於老鷹下藥局旁的猶太英雄廣場,在德國納粹將此區改為猶太隔離區後,這裡成了許多猶太人的最後一站。
許多猶太人被送往集中營前都會被集合在此廣場等待,甚至有不少受害者會在此被槍殺處決。
而位在廣場旁的老鷹下藥局,自然很清楚發生的一切事實,讓藥師Pankiewicz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悲慘的歷史經過。
在2005年時,廣場上豎立了70張金屬造型椅子,每一張代表著1,000名的犧牲者,用以紀念這段殘酷的歷史。
卡齊米日區-猶太人隔離區
在二戰期間,生活在卡齊米日區的猶太人,被迫移動南邊的「Podgórze」為「山麓小丘」之意,因特殊地理條件在二戰期間被德國納粹作為「猶太人隔離區」,開啟克拉科夫猶太人的苦難歷史痕跡。
隔離區內有30條街、320棟公寓,當時有高達1.5萬名猶太人被迫擠進這裡,平均1間公寓容納四國猶太家庭,大多數的猶太人都在戰時被送往集中營或是死於隔離區中。
二戰之後卡齊米日區成為了一處荒廢地區,直到著名的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來此取景並獲得廣大迴響,才讓街區再度受到重視重建。
奧斯威辛集中營
這次旅行的重點行程,也是唯一一個照相不用笑的地方。
對集中營有印象是一齣20年前的日劇,白色巨塔。主角財前醫生站在比克瑙集中營鐵路口,對這一幕的地點產生好奇。
對集中營的想法只是關戰犯或勞改的地方,查了網路才知道奧斯威辛是一個猶太人滅絕營。有一個房間展示了2噸女性猶太人被剪下的頭髮(不能拍照),雖然早知道有這一幕,但看到的當下,心裡還是喊了一聲,乾..納粹真噁心。
集中營位於克拉科夫南方60公里的地方,車程約1.5hr,自由行旅客大多搭程當地公車Lajkonik Bus,搭車地點就在克拉科夫車站。
集中營小提醒:
1.去程公車可事前線上購票,回程建議不要先買票,我原本買16:30,後來15:30就結束行程,想說用16:30的票問司機可否改搭15:30的車,司機說不行,要我重新買票。
2.建議介紹書一進去就先買:紀念品店很妙,位在檢票口內,如果一進去沒去買介紹書(有中文版),事後就不用買了,因為結束後,就不能再進去。
這裡原本是默默無名小鎮,因為納粹集中營慘絕人寰的歷史,成為波蘭境內永遠的傷痕。納粹政府在此建立了超過40個營地,共有超過130萬猶太人在此慘遭殺害。
整個奧斯威辛集中營主要分為三大區,目前只能參觀奧斯威辛一號營及比克瑙二號營
1. 奧斯威辛一號營Auschwitzl
2. 比克瑙二號營Auschwitz II-Birkenau
3. 莫諾維茨三號營(沒開放參觀)
奧斯威辛1號營地-集中營的非人生活
1號營區建於1940年也是最早興建集中營
一開始原本是用來關政治犯,後來開始關押猶太人、蘇聯戰俘,最後擴展成為殺人工廠。不過在集中營被解放前,世人們並不知道集中營是一個猶太滅絕營,沒有人知道這邊發生了什麼事,即使集中營現在開放參觀,我們也只能看到一點殘骸。如果想更了解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朋友,可以去看奧斯威辛的刺青師這本書,這是一位倖存者的傳記,裡面記載著集中營慘無人道的故事。
這位刺青師叫Lali,是一位斯洛伐克的猶太人,因為有語言天份,所以進去集中營後,被選為刺青師,專門幫新來的囚犯們刺上編號。而刺青師這份職位是幫政治部工作,所以Lali能夠獲得比別人多一些的食物,也能夠住在單人房裡。
戰爭初期,納粹德國規定,每個猶太家庭要交出一個年齡超過18歲的孩子為德國政府工作。如果有孩子符合條件沒交出來,那全家都會被送去集中營。
初期被騙來集中營的猶太人都以為是真的來遠地工作,準備的大大小小行李,在一下火車時,納粹軍官就會叫你把行李都放下,直接排隊進入集中營,當然你帶的行李永遠不會回到你身邊。
這些失去主人的衣物、鞋子、皮箱、眼鏡、鍋具,最後會被集中分類處理。如果找到值錢的鑽戒耳環珠寶皮衣等物件,就要上繳納粹軍官。集中營裡的囚犯們,就稱分類的營房為「加拿大」,因為囚犯們夢想著有一個自由不受拘束,且豐盛富足的地方,而這個地方叫「加拿大」。
刺青師Lali當時能夠交易各種物資,就是認識在加拿大工作的女囚,女囚有機會就偷一些值錢物資,Lali便運用這些物資跟當地進去集中營工作的工人交換藥物、巧克力、食物等。也用這些物資去買通一些營房管理,讓自己或朋友能有一些額外資源。
多數囚犯必須忍受長期在戶外勞動,夏天要面對酷暑,冬天要想辦法抵抗寒冬,這些囚犯沒有更多的保暖衣物,許多人因無法忍受酷寒而喪命。當時除了囚服,納粹德國也會給囚犯們穿蘇聯軍的軍服,以便能羞辱蘇聯軍。
集中營囚犯每天必須面對飢餓、死亡、勞動、被毆打,根據幸存者口述,集中營囚犯早上是一杯淡如水的咖啡或茶,午餐、晚餐是沒什麼料的湯及一塊麵包,這些伙食無法支撐每天大量了動力,許多後來被救出來的幸存者體重不到40kg。
集中營慘無人道的懲罰
這些猶太人歷經被奴役、過度勞動、飢餓、長期營養不良、毒打、環境衛生惡劣及病痛的折磨,根據1945年蘇聯紅軍解放奧斯威辛集中營時的紀錄,僅剩7000多人倖存。
淚牆(死亡之牆) 位於奧斯威辛一號營的10號與11號營房之間空間,有一個被稱為淚牆(死亡之牆)地方,許多囚犯被槍決、鞭打或是吊死,由於過程太殘忍,10號營房窗戶都被木板封死,不讓囚犯見到行刑過程,根據倖存者回憶,當時只要經過淚牆附近,地上總是流著血水。刺青師Lali:他不明白為什麼一個人能沒來由地這樣對待另一個人。
當時毒氣室裡有兩個同樣編號的囚犯,納粹軍官為了分清楚到底是哪裡出了錯,於是找Lali去看,是不是編號的刺青有問題。分辨完成後,納粹軍官跟Lali開了一個很諷刺的玩笑。
納粹軍官:Lali啊,你可能是唯一一個能活著走出毒氣室的猶太人。
比克瑙二號營
勞動與滅絕營
專門載運猶太人的牲畜用列車
為什麼知道這是牲畜用列車呢?因為Lali當時搭的這火車,裡面還有牲畜的大便。火車載猶太人上車,沒有窗戶通風,沒有給水與食物,火車上的人多到沒有空間可以坐下,大家只能互相依靠在一起。
奧斯威辛集中營火車鐵軌終點站,也是許多生命最終站,比克瑙二號營,猶太人必需從歐洲各地搭乘「畜用」火車至此,一間車廂通常擠滿80-100人,猶太人上車後車門就會被完全封住,途中沒有配給食物、沒有飲水、廁所只能以一個小木桶將就使用,這樣舟車勞頓數天才會抵達目的地,許多老弱婦孺根本承受不住這樣折磨,還沒抵達營區就已經死在列車上。撐下來的,抵達集中營便會被趕下車,到月台列隊站好,由納粹軍進行分類,能勞動的登記後轉移到勞動營,大約90萬人直接送到毒氣室殺害。可謂是一條是地獄,另一條也不是天堂。
比克瑙集中營佔地面積175公頃,區內有300棟木造與磚造營房,還有數十座焚化爐、毒氣室,二戰時期有百萬人命喪於此
來到比克瑙集中營後,黨衛軍會篩選適合留下來勞動的人,其他沒有利用價值的老弱婦孺,直接送進毒氣室,利用克隆B氟化物將這些人全部毒殺,再將堆積成山屍體焚燒。
根據集中營指揮官魯道夫霍斯供詞,高達75%猶太人一下火車就被送進毒氣室受死,
倖存下來的囚犯也沒有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他們被安排在馬廄改建寢室,原本可養52匹馬的馬廄,硬是被改造成容納400名囚犯牢房。
其他猶太人被安排在另外擁擠營房中,營房內通常有三層木架床,每一層擠15人,一排三層床架總共要被塞入180人連翻身都困難,夜晚大家只能貼緊身子將就休息,白天再面對無盡的勞力工作。
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奧斯威辛集中營不久後,波蘭國會即立法將集中營改為納粹大屠殺博物館,除了見證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暴行,讓後世能永遠記得這段慘痛的歷史。
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奧斯威辛集中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2005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1月27日訂為國際大屠殺紀念日,紀念二戰期間被德國納粹大屠殺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