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配樂的角度看電影: 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

2023/09/05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由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大白鯊、侏儸紀公園、慕尼黑),在1993年執導、改編自真實事件的「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深刻描述二戰時期,被納粹迫害的猶太人,全片更是以黑白片呈現,但就算是黑白、又長達三個多小時的電影,卻能讓人從頭入戲到尾,我也是長大後看了這部片,才真正感受到史匹柏身為重量級大導演的說故事功力。

「辛德勒的名單」更是在1994年橫掃奧斯卡六個大獎,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和「最佳原創配樂」。

作曲家

講到史蒂芬史匹柏,就一定要講到他長期的搭檔,配樂大神John Williams(約翰 威廉斯),雖然這位老爺爺不像碧昂絲之類的大明星一樣吸引目光,但是他的音樂可以說是在世界各地,從小朋友到大人都聽過也哼過,像侏儸紀公園、星際大戰、印第安那瓊斯、哈利波特、超人、ET,這些一看到片名就能聽到音樂在腦中響起的電影,都是出自這位老爺爺之手,有些好萊塢業內人士甚至直接叫他God。

John Williams深受第一代作曲家的風格影響,尤其是Erich Wolfgang Korngold(羅賓漢、海鷹),他的幾首配樂,像是星際大戰的主題曲,也很明顯可以聽到Korngold的影子。

這位作曲家同時也是目前在奧斯卡獎,除了迪士尼創辦人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以外,得到最多次提名的人,總共是52次提名,並贏了五座奧斯卡。到現在,每年夏天,洛杉磯著名的演奏場地Hollywood Bowl都會舉辦John Williams音樂會,大部分的觀眾都會帶著一隻星際大戰的光劍,有些人還會穿絕地武士袍去參加這場盛會,到了晚上光劍閃亮亮的場景,搭配交響樂團的音樂,非常夢幻壯觀,而且通常John Williams老爺爺也會親自到場,不過年紀太大了通常只能指揮個半場音樂會。

John Williams在看過「辛德勒的名單」之後,很沒自信的告訴史蒂芬史匹柏說「這故事你應該要找比我更棒的作曲家吧?」,但史匹柏回他「我知道,但他們都死光了」。

(出處: John Williams訪談

—!!!!!以下大暴雷!!!!————————————————

故事

「奧斯卡辛德勒」是一名想要賺戰爭財的德國商人,以納粹黨員的身分,加上投機賄絡許多軍方高層的手段,成功開設了一些提供軍方備品的工廠,而他的合夥人「伊薩克」則是一名猶太會計師,利用辛德勒開工廠的機會,假借雇用便宜人才的理由招募了許多猶太人,甚至為他們偽造文件,並以工廠為名義,為這些猶太員工提供庇護,辛德勒對此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他只要能獲利,什麼都沒問題。

直到變態殘暴的納粹軍官「阿蒙哥德」來管理新建的猶太人集中營,並在猶太區進行大屠殺,此時目睹一切的辛德勒才有所轉變,並開始一方面與伊薩克著手招募更多猶太人進工廠,另一方面持續賄絡軍方高層,並和阿蒙建立關係,讓他的庇護行動能更順利完成。不過就在此時,納粹高層傳來命令,下令所有還活著的猶太人,全部轉移到惡名昭彰的「奧斯維辛滅絕營」,意味著這些猶太人,要全部送去處死。

原本辛德勒的從商計畫是賺夠錢就回老家,但為了拯救工廠裡的猶太人,他欺騙並說服阿蒙哥德,讓自己高價買下這些工人帶回家,於是和伊薩克一起擬定了買下工人的名單,這也意味著這份名單是活下來最後的希望。

在救下了名單上的上千名猶太人後,辛德勒為了掩人耳目,仍繼續賄絡納粹軍官,並向其他的兵工廠購買槍砲,來假裝成是自己工廠生產的軍用品,直到二戰結束,辛德勒的財富也被用光。雖然在這些猶太人眼中,辛德勒是自己的救命英雄,但因為辛德勒的納粹黨員身分,在戰後還是得面臨被清算的命運,最終辛德勒落魄逃亡。而被他拯救的千名猶太人則為了感謝他,自詡為「辛德勒猶太人(Schindlerjuden)」,電影的最後一幕就是這些辛德勒猶太人的後裔,仍然定期成群結隊的前往辛德勒的墳墓致意,其中不少電影中人物的遺孀、子女。

配樂囉!

在開始講音樂之前,先來講兩個小知識。

Score(配樂) vs. Source Music

電影音樂分為兩種,一種叫做Score(配樂),指的就是一般的配樂,不過電影裡的角色都聽不到這些音樂,而另一種則叫做Source Music,我不確定有沒有對應的中文術語,但是通常這種音樂指的是電影裡的角色「聽的到」的音樂,例如收音機、iPod耳機、電視、或電影中彈奏場景等等所出現的音樂。

越真實配樂越少

在縱觀眾多電影配樂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套類似淺規則的情況,當某一幕越想讓你感受到「真實」的時候,用的配樂會越少,為的是希望單純能藉由畫面、故事還有角色等等,把觀眾拉進當下的情緒裡。

舉例來說,在「辛德勒的名單」中有一幕,壞軍官阿蒙哥德想要槍斃處決一個猶太老人,正要開槍的時候槍又卡彈,重新上膛,要再開一次槍的時候,槍又卡彈,就這樣來來回回好幾次,這場戲緊繃到我在看電影的當下都把眼睛蒙起來了,但這一幕卻完全沒有任何配樂,為的就是不要有任何渲染的,讓你感受到納粹軍官的殘暴,還有老人面對死亡時,卻不斷被打斷、重新面對、被打斷、又重新面對的恐懼。

配樂份量與辛德勒的名單

辛德勒名單音樂出現的戲份並不多,195分鐘的片長,音樂只佔了77分鐘,而且其中大部分的音樂都還是Source Music不是配樂,除了其中幾幕Source Music也有配樂襯托情緒的效果,其他許多場景都沒有音樂,我想原因就如上面講的,史蒂芬史匹柏想要讓觀眾感受到的是,當時被驅逐、屠殺的猶太人所感受到最「真實」的無助和恐懼。

而通常音樂一少,免不了會讓電影有點沉悶、步調緩慢,但這情況並沒有發生在這部電影,就算一大部分的情節都沒有音樂輔助情緒,辛德勒的名單不論是說故事的方式、或是剪接都非常順暢,而配樂該出現的地方也都非常精準的帶你更融入電影裡,這也是看了這部片之後,我才體會到史蒂芬史匹柏身為大導演功力的原因。

意第緒音樂

在電影中,不論是配樂或是Source Music,都聽得見意不少第緒語音樂,「意第緒(Yiddish)」除了是一種語言之外,這個字原本的含意就是「在德國的猶太人」,用意第緒民族音樂在這部電影裡自然是再適合不過了。

紅衣女孩

上面這首前半部的Oyfn Pripetchik原本就是意第緒民俗音樂,當壞軍官阿蒙在猶太區大屠殺的時候,剛好被正在山上騎馬作樂的辛德勒目睹,這個片段是這部電影充滿象徵性的「紅衣女孩」出現的場景,也是這首歌謠出現的地方。

在這個大屠殺的片段,辛德勒看到鎮上一個紅衣女孩在混亂中竄逃,最後逃進了一個房子裡的床下躲起來,殊不知在後面一點的片段,辛德勒看到了紅衣女孩堆在上萬具屍體之中。對於紅衣女孩的象徵大家各有論述,總之就是一個帶給辛德勒重大轉變的關鍵人物。

猶太歌謠Oyfn Pripetchik

Oyfn Pripetchik這首歌是猶太人的流行歌謠,歌詞內容原本指的是一位導師在教小朋友字母,直到後面的一句歌詞「當你長大你才會了解,有多少眼淚藏在這些字,還有多少哭泣」,才知道這是一首猶太悲歌,暗示「猶太人的歷史是由眼淚寫出來的」,這首歌謠放在猶太區大屠殺的場景,除了製造出和血腥場面的反差,歌本身的含意更是讓這幕城鎮屠殺更深層、更悲傷。

上萬具屍體場景

不是我要把標題打得這麼聳動,這幕就是大屠殺以後,德軍燃燒的上萬具屍體,是非常震撼的一幕,也是辛德勒看到紅衣女孩屍體的一幕,由於畫面不是太舒服,想看的話去Youtube找「Schindler's List Immolation scene」,這首Immolation就是這一幕的配樂。

合唱團(Choir)配樂

上面Immolation用的主要樂器就是合唱團(Choir),一直以來,不管是預告片、配樂、遊戲配樂,我們都常常聽到合唱團的聲音。

其中一個效果是提供浩大的感覺,例如你我都看過的千百支預告片,其他例子還有John Williams在星際大戰裡面決鬥的配樂「Duel of the Fates」裡面,歐比王、魁剛金和達斯魔超史詩的光劍決鬥場景。


另一個效果就是「人」,不論是宗教、生死、人性和歷史等等,這些關於「人」的主題出現時,都常常聽見合唱團的配樂。

在這幕燃燒上萬具屍體的畫面中,合唱團就達到了上面的兩種效果,一個是表現出屍體堆積如山的浩大,另一方面就是呈現生死、德軍在屠殺後逼近瘋狂的人性,還有猶太民族本身濃濃的宗教感。

主題曲

「辛德勒的名單」主題曲是John Williams所有作品裡面,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首,他用一把獨奏小提琴、簡單、高重複性的旋律、沒有太複雜的和弦進行、加上在小提琴主旋律背後,支撐陪襯的配器方式,寫出這首幾乎完美表現了由猶太人的歷史、二戰背景、離家、還有辛德勒的善行所組成的悲歌。

片中出現的場景

這首主題曲在片中出現過幾次,每次都有不同的配器方式來呈現這首曲子,有時用法國號、有時用吉他、有時用弦樂、鋼琴等等,直到最後「辛德勒猶太人」獻花的場景,才配出上面那首最知名的小提琴獨奏。

這幾首都是出現在猶太人命運被掌握的時候,當他們被迫搬離家園,趕去猶太區(Ghetto)的時候、辛德勒用僱員方式救了一對老夫妻的時候、辛德勒把員工們從火車送錯的地方救回來的時候、直到最後他們在辛德勒墳前獻花的時候。

這些場景不論是好是壞,都是在講述命運被操縱在他人手裡的猶太人,而我自然就把這首主題曲當作「猶太人的命運」,曲子裡悲傷的情緒更對上面提到的民謠「Oyfn Pripetchik」歌詞中,「猶太人的歷史是由眼淚寫成的」互相呼應。

配器

主題曲的獨奏小提琴是由著名的猶太小提琴家Itzhak Perlman彈奏,除了獨奏小提琴之外,其他樂器不是那麼明顯聽出誰是誰,但我們還是可以大概聽到多半是弦樂家族、木管家族、和豎琴。

這首主題曲其實沒有太複雜的配器,幾乎從頭到尾,獨奏小提琴都是主角,而木管和弦樂團就像雲一樣飄在後面,用音樂術語來說的話,有點類似Pad的效果,就是一個背景長音遠遠的彈奏和聲,偶爾當獨奏小提琴結束一個段落的時候,樂團裡的木管或弦樂再跳出來彈奏一些對應弦律,這個手法不論是流行樂、百老匯音樂、古典樂都非常常見唷。

我也非常喜歡豎琴(Harp)的聲音,在這首幾乎都是很慢Attack組成的樂器中,豎琴出來點綴和弦,對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片黑色的夜空中,輕輕點上星星一樣,而這種豎琴用法也是非常常見的。

後世影響

「辛德勒的名單」這首主題曲現在已經是世界大小演奏會的常客了,如LA愛樂、倫敦交響樂團、荷蘭交響樂團都有演奏過,許多cover版更是雨後春筍,例如兩個拉大提琴的帥哥2cellos等等。

不久之前,電影音樂都還是被古典樂界視為「不入流的商業音樂」,要他們演奏這些音樂根本不太可能,直到近年各種電影音樂會、電玩音樂會漸漸普及化,而John Williams的配樂絕對是在這個轉變中的其中一個關鍵。

6.5K會員
136內容數
成為Film Music 101會員即可收到【每週輕鬆學作曲電子報】&【每週作曲練習】 讓你學配樂和作曲的同時和其他作曲家交流作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