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美國總統❙ 大選預評估系列 (6)

2024/03/13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之六﹕超級星期二

參與 ❙超級星期二❙ 的16個州

參與 ❙超級星期二❙ 的16個州

一﹕有點複雜的總統初選過程

❙共和黨❙ 和 ❙民主黨❙ 兩黨通過總統初選 (presidential primaries) 決定其最終總統候選人。

這個說法不準確。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各州的 ❙共和黨❙人或 ❙民主黨❙人通過初選為該州選出他們的總統候選人。 

總統初選有兩個方法﹕ 

[1] 州初選 (state primaries)﹕屬直選﹔大多數的州在大選前 6 至 9 個月舉行初選,由已登記選民匿名選擇他們喜歡的候選人。但初選又分公開式初選 (open primaries) 和封閉式初選 (closed primaries) 兩類。各州自行規定。封閉式初選規定只有已登記為某黨黨員才有權投票選擇該黨的候選人。公開式初選則不分黨派,❙民主黨❙ 選民可投票選擇 ❙共和黨❙ 的候選人,❙共和黨❙ 選民也可投票選擇 ❙民主黨❙ 的候選人。譬如 ❙維吉尼亞❙ (Virginia) 便採用公開式初選,而 ❙維吉尼亞❙ 的 ❙民主黨❙人為了阻止 ❙特朗普❙ 出線,組成大軍投票支持 ❙特朗普❙ 的唯一「對手」❙妮基•海莉❙ (Niki Haley)。[這裡] 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特朗普❙ 的得票率是63%,在 ❙民主黨❙ 的支持下,❙共和黨❙ 總統候選人 ❙海莉❙ 也僅得35% [這裡]﹔由此可見 ❙特朗普❙ 如虹的氣勢。

[2] 黨團 (caucuses)﹕非直選。有一些州採用的是黨團會議制度。黨團會議是一個地方性會議,屬一種比較「原始」的民主程序。過程是城、鎮或縣的政黨成員們在圖書館﹑學校﹑體育館﹑教堂,或甚至某人家中聚集。到達議會場地後,這些人便按所支持的候選人分組。分組後,各組成員公開自由發言,舉證支持所喜歡的候選人。之後,主席宣告投票。如某候選人得不到至少15%的票率,支持該候選人的組別必須解散,其成員可以決定棄權,也可以加入其他組別。這個過程重復進行,直至剩下兩組。最後兩組對決便產生勝出的候選人。

各候選人根據其從選民那裡獲得的票數,按比例獲分配一定數量的代表 (delegates),這些代表將在其黨代表大會上投票給該名候選人。

上述是整個總統初選的架構。

那麼 ❙超級星期二❙ 是什麼東西呢?

所謂「超級星期二」(Super Tuesday) 是指3月第一個星期二舉行的多場總統初選活動(包括初選和黨團會議)。

❙超級星期二❙ 之所以「超級」有兩個原因:

第一,雖然有好幾個州已經各自舉行了總統初選,亦有了結果﹔❙超級星期二❙ 則是多個州同時舉行總統初選的盛事﹔

第二,雖然 ❙超級星期二❙ 之後還有好些州有待舉行總統初選,但超級星期二的結果一般具有決定兩黨各自的最終總統候選人的指標意義。

很多州在3月第一個星期二舉行初選是一個傳統,沒有特別的意義,而且參與 ❙超級星期二❙ 的州數亦不是每屆一樣。本屆有16個州參加。❙民主黨❙ 方面要選出1,420個代表,❙共和黨❙ 方面則要選出865個代表。然後這些代表再投票決定該州的選擇 —— 簡單多數勝出,即譬如候選人只有兩人,❙民主黨❙ 那邊誰得到711票便勝出,❙共和黨❙ 那邊則只需433票。

以上數字是指 ❙超級星期二❙ 州初選時候選人可取得的代表數。暫定於7月舉行的 ❙共和黨全國大會❙ (Republican National Convention) 上,代表總數是2,429,最終出線的 ❙共和黨❙ 候選人需要取得至少1,215名代表的票﹔暫定於8月舉行的 ❙民主黨全國大會❙ (Democratic National Convention) 上,代表總數是3,900,最終出線的 ❙民主黨❙ 候選人需要取得至少1,968名代表的票。

就在今晚 (美國時間),剛好是 ❙超級星期二❙ 一週後,❙特朗普❙ 已獲得1,228名 ❙共和黨❙ 代表的票,而 ❙拜登❙ 亦取得2,107名 ❙民主黨❙ 代表的票。但兩人要到各自的黨的全國大會正式宣佈後才能成為名正言順的最終總統候選人。

必須一提的是,總統初選屬黨內事務,主要由州政府及州法律規管。聯邦法律則規定公民的投票權等框架性事項。

二﹕議題分析

專注報導 ❙美國❙ 選舉結果的 Decision Desk HQ 做了一個票後民調 (exit poll),總括了 ❙超級星期二❙ 的投票議題。[這裡] [這裡]

❙民主黨❙ 選民將墮胎列為優先事項,27% 的選民將其視為首要議題﹔經濟排名第二,佔25%﹔教育排名第三,佔11%。

❙共和黨❙ 選民關心的議題沒有意外。他們最擔心的是開放邊界問題,44% 的 ❙共和黨❙ 選民視非法移民為首要議題﹔其次是經濟,有28%。

選前 ❙美國❙ 評論界預期進步派 (progressive) 選民會比較關心 ❙拜登❙ 在 ❙以色列❙/❙加薩❙ 衝突問題上的立場,但實際上卻只有 9% 的 ❙民主黨❙ 選民將外交政策列為他們的首要議題。在整體排名中,外交政策僅為第五。

這個民調結果顯示 ❙拜登❙ 不必像選前那麼擔心 ❙哈馬斯❙ 支持者選票的流失而他亦無需刻意與 ❙哈馬斯❙ 支持者保持良好關係。選前,❙哈馬斯❙ 支持者搞了一個「不承諾運動」(Uncommitted Movement: 民主黨選票上有「不承諾」一項可選) [這裡] [這裡] ——即要求 ❙拜登❙ 政府施壓 ❙以色列❙,逼迫 ❙以色列❙ 停火 —— 民調結果顯示整個「不承諾運動」是失敗的。

激進分子的聲音總是很大,但他們熱衷的議題往往不是一般人關心的議題。

兩黨選民的投票取向突出了一個相當明顯的差異。

❙民主黨❙ 選民比較小眾,比較意識形態導向。在混亂的世局中,他們最關心的是墮胎,經濟排在第二位,教育排第三。就教育而言,❙民主黨❙ 的教育政策基本上是進步派的教育政策,旨在在小中學推行 ❙批判性種族理論❙ (Critical Race Theory)﹑多性別(gender)理論﹑多樣-均等-包容 (Diversity-Equity-Inclusion) 理論等流行理論。移民問題若非不上榜則頂多位列第四﹑五。對 ❙民主黨❙ 選民來說,非法移民問題之所以不成問題是因為進步派/自由派主張開放邊界政策。大量非法移民 (數以百萬計!) 對國家經濟構成嚴重壓力是常識,但 ❙民主黨❙ 選民卻將經濟列作第二重要議題。這種矛盾的出現只能歸因於他們的比較意識形態導向,而不是按實際社會狀況思考政策利弊。

按今次的票後民調看來,❙共和黨❙ 選民則比較理性,亦比較一致。開放邊界問題排在首位,經濟次之﹔如前述,是比較合理的思考方向。

三﹕兩個事件

第一個事件

❙超級星期二❙ 在3月5日舉行,同一日,❙米莎爾‧奧巴馬❙ (Michelle Obama) 的辦公室通過 NBC 明確宣佈不會參加 2024 年 ❙美國總統❙ 大選 [這裡],印證了我們上個月的推測—— 「但從最近的走勢看來,❙米莎爾‧奧巴馬❙ 很可能是一個轉移視線的操作…」[〈2024 ❙美國總統❙ 大選預評估系列 (5)〉]。換句話說,加州州長 ❙葛文‧紐森❙ 接替 ❙拜登❙ 成為 ❙民主黨❙ 的最終總統候選人的可能性變得更加可能了。❙民主黨全國大會❙ 在8月舉行,如無意外,拜登「因故」退選的時間應在5月前後。

第二個事件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超級星期二❙ 前兩日,即星期日,❙伊隆•馬斯克❙ (Elon Musk) 到 ❙佛羅里達州❙ 的 ❙棕櫚灘❙ 與 ❙特朗普❙ 私下會面。[這裡]《紐約時報》猜測官司纏身的 ❙特朗普❙ 資金短缺,亟需身家達2000億美元的 ❙馬斯克❙ 的財政支緩。但 ❙超級星期二❙ 的翌日,❙馬斯克❙ 在其 𝕏 的個人帳號上發文表示﹕「需要明確澄清一下,我不會向任何一位美國總統候選人捐款」(Just to be super clear, I am not donating money to either candidate for US President)。這個貼文明確否定了《紐約時報》的揣測。我們亦不認為 ❙特朗普❙ 在「最後時刻」特別需要 ❙馬斯克❙ 出手幫忙渡過財務上的困境。這不是 ❙特朗普❙ 的行事方式。作為一個我們認識的商人,❙特朗普❙ 應該已有安排,而他背後應有不少商界大佬默默支緩。

那麼,兩人週日會面時談了什麼?

我估計 ❙特朗普❙ 和 ❙馬斯克❙ 談了兩個話題﹕一,政策,其中涉及 ❙中國❙﹔二,初選後大選的選舉安全 (election security) 問題,其中涉及如何防範2020的種種「舞弊」重演。譬如本屆 ❙超級星期二❙ 的選舉,在 ❙民主黨❙ 勢力龐大的 ❙加州❙,有登記為 ❙共和黨❙人的選民發現被人擅自改為無黨派。[這裡]

三﹕小結

本屆 ❙美國總統❙ 大選可能是 ❙美國❙ 選舉歷史上最重要 (就特朗普的內外政策以言!) 及最變幻莫測的選舉。

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

19會員
167內容數
國際 + 政治, 還有文化論述。 政治沒有巧合; 不作預測的政治評論都是廢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