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願未央》、《我記得》談見證文學最好的時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他們在島嶼寫作三

他們在島嶼寫作三



  由朱天文親自執導的《願未央》,紀錄了三姐妹朱天文(1956-)、朱天心(1958-)朱天衣(1960-)回憶其父母朱西甯(1927-1998)與劉慕沙(1935-2017)從相識、相戀到成家的故事。而由林俊穎執導的《我記得》,則描述師城胡蘭成,至今仍從事創作的朱天文與朱天心的故事。


  朱西甯,1949年(22歲)應孫立人將軍招募入伍,並隨軍隊來台,1972年(45歲)上校退伍後專事寫作,代表作有《八二三注》、《冶金者》、《蛇》、《鐵漿》、《華太平家傳》。劉慕沙,從事日本小說翻譯,畢生翻譯六十多部,包括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石川達三、曾野綾子、吉本芭娜娜、大江健三郎、井上靖等的作品。朱天文,淡江外文系畢業,大學時期創辦了《三三集刊》(「三三」代表三民主義、或基督信仰的三位一體),代表作有《世紀末的華麗》、《荒人手記》、《巫言》,並多年擔任侯孝賢電影的編劇,如:《小畢的故事》(改編其短篇小說〈愛的故事〉)、《童年往事》、《悲情城市》、《刺客聶隱娘》等。朱天心,台大歷史系畢業,代表作有《擊壤歌》、《想我眷村的兄弟們》、《漫遊者》、《古都》。


  片中亦提及朱家與胡蘭成的關係,1974年,胡蘭成受中國文化大學之邀來台授課。1975年蔣介石去世,因曾在汪精衛政權工作,被指責為漢奸,遭文大解職。隨後於朱家開設私人易經課程,至1976年離台返日,其著作透過海外寄到台灣由《三三集刊》發表與三三出版社出版,至1981年逝世未再返台。


  「我覺得就是幾匹孤狼,巧碰在一個屋子底下,暫時共同生活,每個人都有一個很完整的世界,依著自己的夢想、信念或價值,我行我素,這可能是從我們第二代對第一代就已經體會非常深;會覺得父親不像父親,母親不像母親,他們是敷衍著做爸媽的,該盡的責任都有盡,可是你會覺得他們是心有遠意的,時時在想著,遠方的,也許是他們自己的文學大業、創作大業,都活得了。所以第二代選擇文學這條路好像也是再自然不過,他們這樣都活得了,我們有什麼好怕的。」


  「我們家好像有一點這種感覺。大家都不是很專心在現實的生活上。而是用生活裡的素材,蓋另外一個黃金國度,也就是每個人心中的那個小說的國度。」-朱天心


  「維吉尼亞・吳爾夫曾說:『書寫者需要一個房間』,只是那個房間老是關不緊;因為這樣,多年來被遵循得很好,否則沒辦法長年的進行(創作)下去,來自(朱)老師,就是彼此之間對創作的理解以及在創作上的平等。所以朱老師才笑這個家是,父不父子不子,相對於一般的親人,父女的身份,反而在生活裡面更多的是同業的身分,因此才會有太多非家庭的話題,多了很多理性。」-唐諾(本名謝材俊,朱天心之夫)


  雖然朱天心嘴上說父親不像父親,朱西甯亦自嘲父不父子不子,然而,這才是理想的「家」吧;家像一棵大樹一樣,包容彼此,讓每個家人皆能「如其所是」的成為自己、各有一方自由的天地。最幸福的家庭,亦不過如此;感受得到彼此的情感、友愛,卻又保有「適當」、亦師亦友的空間(關係)。子女能夠感受到父母的世界、身影,因而被吸引,想一探究,並從現實中獲取養分,以砌築自身的世界。


  筆者憶起小時候看著父親唸書準備國考及後來在職進修的身影,父親唸書的「四方」(書桌)就位於最熱鬧的客廳,書架的書亦是開放的,任何人都可隨意抽取閱讀。有時念書念累了,便會到客廳找父親聊天,父親總是來者不拒,願意花時間聆聽小孩的煩惱或眼高手低的目標,並給出意見,是家中的人生與心理諮商導師。


  朱家始終人來人往,如:管管、瘂弦、洛夫、楊澤等當年同船來台的患難兄弟、袍澤、文友、學生。朱西甯想到自己當流亡學生時多希望遇到老師點撥,所以推己及人,從不拒絕上門學生。


  筆者憶起小時候家中亦時常人來人往,有父親的大學同學、豐原青商會的會友、親戚朋友等。雖然不知道大人們在聊什麼(只關心有沒有伴手禮),但總在要睡覺時,客廳依舊傳來此起彼落、忽大忽小的討論聲。在現在手機通訊隨傳隨到的時代,登門拜訪似乎只剩下重要節日(送禮),與朋友見面亦多約在外面,而少有在家「宴客」的經驗。


  「電影在劇本構思的過程是活的,在劇本的作業(施工藍圖)中死了,在拍攝的當下復活了,又在底片中死了,最後在剪接中又復活了。」-布列松


  如同建築,在概念發想時是活的,在畫圖、做模型時死了,在施工的當下復活了,又在竣工時死了,最後在使用中又復活了。活的時候是最有意思、最有可能性的時候,然而,透過死的時候、定著的時候,讓我們有停下來反思的可能。


  「寫劇本時其實只動到腦皮層,只有寫小說、使用文字的時候,才是動員整個人。」-朱天文


  同樣身為文字創作者,也擁有自己的四方天下(書桌),重要的不是桌子多大、用料多講究,而是有一方可看向遠方自己的天地,並從事對生命本身最細緻、最細膩的好奇與梳理。人是很容易停滯甚至倒退的,當我們不再學習、不再創作,而是日復一日的重複枯燥、瑣碎的事務,我們的心靈將逐漸乾枯、逐漸感受不到希望、意義,不再被文學所感動,此時,我們也就不再年輕了。

優人物/文學家庭的培養 天文天心不同的創作路

優人物/朱西甯、劉慕沙與一屋子孤狼 朱天文、朱天心記錄文學朱家

2022/10/16

avatar-img
49會員
578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張雨生的〈河〉音樂請下:   1997年10月20日凌晨,張雨生因疲勞駕駛撞上安全島,在淡水馬偕醫院搶救了23天後,11月12日深夜,因引發肺部感染,享年31歲。   再幾天就是張雨生車禍的日子,今年正好滿25年,剛好最近去了一趟澎湖,參觀了篤行十村裡的張雨生故事館;張雨生在此出生,
  上週末參加了哲學研究所的迎新活動(碩專班、碩士班、博士班),不同於6年前碩專班新生的身份,作為博士班新生,是人生另一個階段的開始,是更長期、更深入的投資(把時間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而回顧過去34年的人生,「第一天」總是令人難忘及具標誌意義。   然而,「第一天」並不同於「第一次」
●時間:登山計14小(2:00~16:00,含會師1小),武陵農場小木屋計3天2夜 ●路程:約17k,2:00武陵橋--1°10’→3:10池有登山口--1°40’→4:50日出--1°45’→6:45三叉營地--45’→7:30池有名樹--40’→8:10池有山(3303M)--3°
「下台!」─5/11陳時中視察北榮遭嗆 「早上有沒有人去排隊啊?有沒有搶購啊?中午打來問現在賣了多少?」─5/18張惇涵上Yahoo TV《齊有此理》表示蔡總統狂call幕僚詢問快篩 「晉惠帝何不食肉糜,蔡惠帝有人排隊嗎?蔡總統你竟然昏庸到問幕僚說有人在排隊嗎?」─5/19《飛碟
  為響應五一勞動節,原定今日回台中的車票,也因疫情升溫退票了(免手續費)。身為臺鐵的「老乘客」,與臺鐵的回憶最早可溯及幼稚園時的戶外教學,老師帶著全班買票搭車。而臺鐵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則是到高中時期,因當時周五都會和同學到廟東晚自習,晚自習後便會一同走至車站搭車,印象中晚上9點多的區間
  在本書後記中,作者顏擇雅提到,羅蘭‧巴特〈艾菲爾鐵塔〉是她很喜歡的散文,讀第一遍充滿推理上的驚喜,讀第二遍雖不再驚喜,卻仍然可感受到詩意美、哲思美,於是期許自己也能寫出這樣晶瑩剔透的思考文。我想,她成功了,本書由許多篇小散文構成,書名「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便是其中一篇談論康德的最高道德
張雨生的〈河〉音樂請下:   1997年10月20日凌晨,張雨生因疲勞駕駛撞上安全島,在淡水馬偕醫院搶救了23天後,11月12日深夜,因引發肺部感染,享年31歲。   再幾天就是張雨生車禍的日子,今年正好滿25年,剛好最近去了一趟澎湖,參觀了篤行十村裡的張雨生故事館;張雨生在此出生,
  上週末參加了哲學研究所的迎新活動(碩專班、碩士班、博士班),不同於6年前碩專班新生的身份,作為博士班新生,是人生另一個階段的開始,是更長期、更深入的投資(把時間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而回顧過去34年的人生,「第一天」總是令人難忘及具標誌意義。   然而,「第一天」並不同於「第一次」
●時間:登山計14小(2:00~16:00,含會師1小),武陵農場小木屋計3天2夜 ●路程:約17k,2:00武陵橋--1°10’→3:10池有登山口--1°40’→4:50日出--1°45’→6:45三叉營地--45’→7:30池有名樹--40’→8:10池有山(3303M)--3°
「下台!」─5/11陳時中視察北榮遭嗆 「早上有沒有人去排隊啊?有沒有搶購啊?中午打來問現在賣了多少?」─5/18張惇涵上Yahoo TV《齊有此理》表示蔡總統狂call幕僚詢問快篩 「晉惠帝何不食肉糜,蔡惠帝有人排隊嗎?蔡總統你竟然昏庸到問幕僚說有人在排隊嗎?」─5/19《飛碟
  為響應五一勞動節,原定今日回台中的車票,也因疫情升溫退票了(免手續費)。身為臺鐵的「老乘客」,與臺鐵的回憶最早可溯及幼稚園時的戶外教學,老師帶著全班買票搭車。而臺鐵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則是到高中時期,因當時周五都會和同學到廟東晚自習,晚自習後便會一同走至車站搭車,印象中晚上9點多的區間
  在本書後記中,作者顏擇雅提到,羅蘭‧巴特〈艾菲爾鐵塔〉是她很喜歡的散文,讀第一遍充滿推理上的驚喜,讀第二遍雖不再驚喜,卻仍然可感受到詩意美、哲思美,於是期許自己也能寫出這樣晶瑩剔透的思考文。我想,她成功了,本書由許多篇小散文構成,書名「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便是其中一篇談論康德的最高道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鑑於帳號的文章主題過於分散,似乎還是有必要建立架構和統一風格。接下來,我將系統性地整理幾位文學作家和作品分析,就從比較簡單易讀的開始。第一篇將為台灣文壇早期的著名作家朱西甯。 為什麼是朱西甯?除了對浪漫年代的深深迷戀,能順便聊聊朱家和鄉土文學也是原因之一。
Thumbnail
臺灣的詩人學者,現任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余光中在評析她的詩時說:「她是繆思最鍾愛的幼女。」名小說家朱西寧在談到她的散文時說:「她日常生活里的敏思,一滴清露,一粒河砂,在她皆是山川日月,人世無限⋯⋯她的文章好,根子裡自是成於天趣者更多。」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所長朱炎則在替她的小說作序時形容:「可曾
Thumbnail
回首三十歲的歲月,你想到了什麼? 是曾經相戀又離去的愛人背影,還是撲鼻而來讓人宛若置身天堂的氣味,還是那執拗堅不認輸的性格? 翻開《三十女子微物誌》的扉頁,映入眼簾的是「獻給吳清海」的字句,私以為是一本作者吳緯婷獻給父親的情書。雖說書名看似描寫三十代女子的微物情懷,我想也是身為女兒藉
Thumbnail
看到這本書名,最先想到的是越南古典詩歌《金雲翹傳》,剛好是三位主角,一男二女的名字。其後聯想到陳若曦的小說《慧心蓮》,一方面書名鑲嵌主角母女的名字,另一方面內容跟現代女性遁入佛門有關。不過本作的視野並沒有離開世俗,而是始終駐足在家庭內裡,印證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話:「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我從
Thumbnail
這次《逆流:鍾理和與鍾肇政書信錄》的發行,我好奇的將已經絕版的《臺灣文學兩鍾書》找來閱讀,過程中彷彿閉上雙眼就能穿越時空看見他們伏在案上寫信給對方的模樣,好幾度,那些或是隔空打氣、或是訴說頹喪的情感,一再如力透紙背般的渲染上我眼眶裡,令淚濕衣襟。
Thumbnail
內容主要環繞在蔣南孫與她的閨蜜朱鎖鎖踏入社會的辛苦與心酸 也描述兩個閨蜜之間友好
Thumbnail
致朱文雄: 稱呼你為朱爺爺,一方面有鑑於老家的鄰居,跟外公外婆的關係不錯,二方面尊重你是長輩,這兩方面建基於我對於過去身世種種完全不了解的情況下的稱呼。 14歲那年,老爸在天人交戰的情況下,告訴我: 「我是蘇慶儀跟朱文雄相愛下生出來的。」 那天我知道了,原來我有兩個媽媽、兩個爸爸,當下的感覺很
Thumbnail
《陳夫人》是日本時代在臺日人庄司總一所撰寫、以臺日聯姻為主題的長篇小說。作者庄司總一的父親與妹妹與劉家關係密切,他想像著劉氏大家族中的日籍夫人寫出《陳夫人》。 小說背後的真實模特兒劉貞到底是何許人也?
Thumbnail
《文心》是寫於1930年代初的一本書,書中有三十二篇故事,圍繞着幾位中學老師和學生們的故事,學生們由第一篇剛上國中,到最後一篇國中畢業,作者濃縮了三年的國文課,寫成了這些短篇故事,借此帶出一些中國語文與文化的常識,並用輕鬆的筆調向讀者介紹如何學好國文。
《華太平家傳》作者朱西甯,1980年起筆,七度易稿、九度起筆,十年之間完成五十五萬字,1998年三月二十二日離世,全書未竟。我手邊的版本是聯合文學出版社2006年初版二刷。 文中第一人稱華太平,至少是第三代基督徒,行文之間,鋪張飽滿對父祖叔的孺慕之情、深深思念。從一個小屁孩的眼光,以仰望、平視的角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鑑於帳號的文章主題過於分散,似乎還是有必要建立架構和統一風格。接下來,我將系統性地整理幾位文學作家和作品分析,就從比較簡單易讀的開始。第一篇將為台灣文壇早期的著名作家朱西甯。 為什麼是朱西甯?除了對浪漫年代的深深迷戀,能順便聊聊朱家和鄉土文學也是原因之一。
Thumbnail
臺灣的詩人學者,現任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余光中在評析她的詩時說:「她是繆思最鍾愛的幼女。」名小說家朱西寧在談到她的散文時說:「她日常生活里的敏思,一滴清露,一粒河砂,在她皆是山川日月,人世無限⋯⋯她的文章好,根子裡自是成於天趣者更多。」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所長朱炎則在替她的小說作序時形容:「可曾
Thumbnail
回首三十歲的歲月,你想到了什麼? 是曾經相戀又離去的愛人背影,還是撲鼻而來讓人宛若置身天堂的氣味,還是那執拗堅不認輸的性格? 翻開《三十女子微物誌》的扉頁,映入眼簾的是「獻給吳清海」的字句,私以為是一本作者吳緯婷獻給父親的情書。雖說書名看似描寫三十代女子的微物情懷,我想也是身為女兒藉
Thumbnail
看到這本書名,最先想到的是越南古典詩歌《金雲翹傳》,剛好是三位主角,一男二女的名字。其後聯想到陳若曦的小說《慧心蓮》,一方面書名鑲嵌主角母女的名字,另一方面內容跟現代女性遁入佛門有關。不過本作的視野並沒有離開世俗,而是始終駐足在家庭內裡,印證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話:「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我從
Thumbnail
這次《逆流:鍾理和與鍾肇政書信錄》的發行,我好奇的將已經絕版的《臺灣文學兩鍾書》找來閱讀,過程中彷彿閉上雙眼就能穿越時空看見他們伏在案上寫信給對方的模樣,好幾度,那些或是隔空打氣、或是訴說頹喪的情感,一再如力透紙背般的渲染上我眼眶裡,令淚濕衣襟。
Thumbnail
內容主要環繞在蔣南孫與她的閨蜜朱鎖鎖踏入社會的辛苦與心酸 也描述兩個閨蜜之間友好
Thumbnail
致朱文雄: 稱呼你為朱爺爺,一方面有鑑於老家的鄰居,跟外公外婆的關係不錯,二方面尊重你是長輩,這兩方面建基於我對於過去身世種種完全不了解的情況下的稱呼。 14歲那年,老爸在天人交戰的情況下,告訴我: 「我是蘇慶儀跟朱文雄相愛下生出來的。」 那天我知道了,原來我有兩個媽媽、兩個爸爸,當下的感覺很
Thumbnail
《陳夫人》是日本時代在臺日人庄司總一所撰寫、以臺日聯姻為主題的長篇小說。作者庄司總一的父親與妹妹與劉家關係密切,他想像著劉氏大家族中的日籍夫人寫出《陳夫人》。 小說背後的真實模特兒劉貞到底是何許人也?
Thumbnail
《文心》是寫於1930年代初的一本書,書中有三十二篇故事,圍繞着幾位中學老師和學生們的故事,學生們由第一篇剛上國中,到最後一篇國中畢業,作者濃縮了三年的國文課,寫成了這些短篇故事,借此帶出一些中國語文與文化的常識,並用輕鬆的筆調向讀者介紹如何學好國文。
《華太平家傳》作者朱西甯,1980年起筆,七度易稿、九度起筆,十年之間完成五十五萬字,1998年三月二十二日離世,全書未竟。我手邊的版本是聯合文學出版社2006年初版二刷。 文中第一人稱華太平,至少是第三代基督徒,行文之間,鋪張飽滿對父祖叔的孺慕之情、深深思念。從一個小屁孩的眼光,以仰望、平視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