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前學測上大學後告訴自己這輩子不再為了考試而唸書

Kuan Ju Lee-avatar-img
發佈於文學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廢除大學聯25年 #自己的壓歲錢自己賺#筆者高中時還有三民主義課 #但老師上課都不講課本而是談論時事

#廢除大學聯25年 #自己的壓歲錢自己賺#筆者高中時還有三民主義課 #但老師上課都不講課本而是談論時事


  昨日(20)結束了為期三天的學科能力測驗(GSAT,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下稱學測),先辛苦所有監場員、考生、學校及家長,並預祝所有考生金榜題名、寒假愉快。


  筆者第一次擔任學測的監試委員(監試?監視?覺得這名稱不太優雅,考選部主辦的考試稱為「監場員」),之前則擔任過「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簡稱地特)、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普通考試導遊人員、領隊人員考試(簡稱導遊領隊考試)及敝校碩士班考試之監場員。


  上述考試之主辦單位各不相同,學測主辦單位為「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簡稱大考中心),該中心另負責高中英語聽力測驗、及大學入學分科測驗(以前七月的指考)。


  學測,作為我國大學入學三大考試之一(另兩大為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簡稱統測)、大學入學分科測驗(簡稱分科測驗);由報名人數可知,去年(2024)分科測驗為4萬2,141人,統測為6萬9,361人,學測為12萬172人。學測報名人數為三大考試之首,堪稱我國「高考」。該考試自然受到全國矚目,這三天每天都有新聞報導,從試場違規(帶手機、未帶有效證件等)、考題(難易、鑑別度、取材,如國綜的MBTI、國寫作文的「52赫茲鯨魚」等),到昨天考完後的分數預估等。


  其矚目或者稱壓力亦體現在監場員上,至少是筆者參與過最嚴格的考試,除了考生連水都不能帶進考場外,監場員也連坐罰的一併不能帶水進考場。還好考試是在冬天,實在難以想像夏天如何超過兩小時不喝水(監場員需於考試前30分鐘(含預備鈴),從試務辦公室領取試卷前往考場,若以學測最長的考試時間110分鐘為例,等於140分鐘未進水)。主辦單位的說法是,之前有監場員打翻酒精(疫情期間),污染考卷,所以任何液體都不准帶進場,實在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完美體現了公務員「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保守心態;為了那少數有心或無心之人的過錯,拿整體效率及多數人的權利陪葬。


  十八年前,2007年,筆者也是坐在台下的考生。那年共15萬3,364名考生報名,今年僅剩下12萬1,182名考生報名,少了21%(五分之一)。當年的考試共五科(必考),考兩天。如今則是採自由報考的方式,考三天。2019年起大學端最多參採四科,故可「五選四」報考,目的在鼓勵學生多元學習、選擇專業人才。另因應108課綱,2022年起考試日程由兩天改為三天。


  考科方面,當年共有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五科,如今則有國綜、國寫、英文、數學A、數學B、自然、社會七科。2018年起國文分為國文(2022年改為「國綜」,選擇題)及國寫,2022年起數學分為數學A(自然組)與數學B(社會組)。


  分數方面,兩者皆為級分制(七月舉辦的分科測驗亦由百分制改為級分制),當年是各科滿級分為15級分,總級分為75級分。如今各科滿級分同為15級分,唯採「五取四」制度後,滿分為60級分(國綜與國寫兩科測驗分數各占50%)。


  考試範圍方面,當年是考高一與高二的內容,如今除了數學、自然、社會考到高二外,國文與英文則考到高三上學期的內容。其連帶影響了七月的分科測驗(分科測驗不考國文與英文,考科由十科減為七科(今年將加入數學乙增為八科))。


  筆者這次監考的是每科(七科)均報名的試場,若僅報名自然組(數學A、自然)考科,或社會組(數學B、社會)考科,都僅需考兩天。該試場計36名考生,全程僅有兩位同學部分缺考,其餘均考完三天,735分鐘,12小時又15分鐘。這屆學生為2006年(民國95年)出生的Z世代(從小接觸網際網路和數位行動裝置的社會群體),隔年賈伯斯發表了第一代iPhone。


  以下是筆者不負責任的觀察:高中生九成都穿NIKE的鞋子(筆者當年是穿已開口笑的皮鞋)。九成都背後背包(當年高中都背側背包)。九成都用SDI手牌輕鬆按修正帶。九成九字都寫很醜&有錯別字(含標點符號,無疑是受手機輸入減少手寫的影響)。


  三天監考算平安度過,除了前兩天下午第一節考試都有同學打呼太大聲外,第三天下午第一節也是最後一節考試,有同學反應試卷有污點,還好不影響作答,而結束鈴聲響時只剩下三分之一的考生,其他都提早交卷。比較特別的是,聽說其他試場有考生流鼻血,或放文具的拉鏈壞了,最後跟監場員借文具,或結束鈴聲響後仍作答者。

#監考時提醒考生不能帶穿戴式電子裝置 #學生回說那可以帶電子煙嗎? #我就問未滿二十歲能吸煙嗎?

#監考時提醒考生不能帶穿戴式電子裝置 #學生回說那可以帶電子煙嗎? #我就問未滿二十歲能吸煙嗎?

raw-image


  自1994年「四一〇教改聯盟」發起大遊行,呼籲「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制定教育基本法」後,去年適逢教改三十年。眼下的問題是,超過十萬名的流浪教師。高教臨時工不斷增加;全國大專校院兼任教師109學年度(2020~2021)為4萬2,360人,近20年漲幅達56%。高教人口過多;大學學士畢業者從2011年304萬人增長至2022年的475.5萬人,導致學歷貶值。技職體系崩壞;技術學院升格為科技大學,重理論輕實務,要求教授具博士學位,學生亦廣納普高生,如:台科大普高生名額占35%。其他還有人才偏向單一產業(半導體)、城鄉差距、學非所用、教育商品化等問題。


  核心的問題在於,大學到底應該是菁英教育還是平民教育?若是菁英教育,大學錄取率不該這麼高,畢業起薪不應該這麼低,除了英文還要學第二甚至第三外語,持續就自身專業提出改善社會的批判與建議,並達到翻身、階級流動的目的。每個人是否都是想清楚後才念大學?背後牽涉到更大的問題是,教育的目的是什麼?人生的目的是什麼?

  監考時,總有幾位同學提早交卷,大多是不會寫,有的甚至連作文都完全空白(看不懂中文?),有的還在國文試卷上寫英文,或塗鴉。在少子化(2024年新生兒13萬4,856人)、廣設大學(112學年大專院校計145所)、大學錄取率94.62%(2024)、已廢除大學聯考(2001)25年的今天,學生的升學壓力真的有減少嗎?


  考科雖然減少,然而,全科報名者所在多有。根據兒福聯盟調查,全台至少六成的國高中生放學後要去補習,且現在除了比考試成績,還要比「校內外活動」、「志工服務」、「競賽成果」、「幹部經歷」、「檢定證照」等學習歷程,說好聽是「多元」入學,實則是「多錢」入學,到後來還是回到比成績。

  教育的減壓必須關聯於人生的減壓,社會現況是,不婚、不生者逐年增加、工時、房價持續創新高,萬物齊漲唯薪水未漲,背後都是種種壓力的結果。若不在體系、社會整體的「關係」中思考、解決壓力,教育不可能真正達到減壓的目的。


  然而,沒有壓力就真的好嗎?壓力並非完全負面的東西,適度的壓力可作為學習的動力,在苦盡甘來後獲得更大的快樂。懂得事物皆非理所當然的垂手可得,而是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並隨之而來的培養了知足、取捨與感恩的能力。


  綜上,筆者從高中生轉為高中教師,在十二個多小時的監考中,彷彿看見過去的自己;隨波逐流、升學至上、對未來茫然的自己。高中三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長則結交到一輩子的好友,短則作為大學的先修班。高中正值人生最精華的年歲,各種能力、體力、精力、魅力、活力、毅力都處於巔峰的年歲,升學不該是唯一的目的(比爾蓋茨、賈伯斯、祖克柏大學都沒畢業)。


  在筆者任教的課堂中,透過教育哲學反思,刺激學生思考為何要念大學?想念什麼科系?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過什麼樣的生活?等問題,期待在綿密的教育體系中,能留一點時間給自己,給不確定的自己,如國外流行的空檔年(Gap Year),透過新的體驗、經驗,思考、認識自己,活出屬於自我的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辯證人生
54會員
589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辯證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5/02/11
  《消逝的德國人》(Kopfgeburten oder Die Deutschen sterben aus)出版於1980年。作者為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鈞特・威廉・葛拉軾(Günter Wilhelm Grass,1927—2015)。   1980年代,那是個東西德尚未統一的年代
Thumbnail
2025/02/11
  《消逝的德國人》(Kopfgeburten oder Die Deutschen sterben aus)出版於1980年。作者為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鈞特・威廉・葛拉軾(Günter Wilhelm Grass,1927—2015)。   1980年代,那是個東西德尚未統一的年代
Thumbnail
2025/01/25
音樂請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dZ1_hoNgZ8 「不論夜有多,深腳步多沉重,有人在等你回家。」   這首歌多少首體現了,去年下半年平日晚上上德文課(臺北歌德學院),回到家常已近十一點的情境。感謝內人始終為我留一盞燈。   年
Thumbnail
2025/01/25
音樂請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dZ1_hoNgZ8 「不論夜有多,深腳步多沉重,有人在等你回家。」   這首歌多少首體現了,去年下半年平日晚上上德文課(臺北歌德學院),回到家常已近十一點的情境。感謝內人始終為我留一盞燈。   年
Thumbnail
2024/11/05
  本書作者為網路作家、恐怖小說作家兼YouTuber的神秘蒙面作家雨穴。會得知此書是因為今年去日本逛書店時,看到排行榜前兩名的小說分別是《詭屋》(変な家)和《詭屋2》(変な家2),且第一集剛好有中譯本(沒想到圖書館超多人預約),及今年五月底亦在台上映了小說改編的電影《詭異之家》(The Flo
Thumbnail
2024/11/05
  本書作者為網路作家、恐怖小說作家兼YouTuber的神秘蒙面作家雨穴。會得知此書是因為今年去日本逛書店時,看到排行榜前兩名的小說分別是《詭屋》(変な家)和《詭屋2》(変な家2),且第一集剛好有中譯本(沒想到圖書館超多人預約),及今年五月底亦在台上映了小說改編的電影《詭異之家》(The Flo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昨日(20)結束了為期三天的學科能力測驗(GSAT,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下稱學測),先辛苦所有監場員、考生、學校及家長,並預祝所有考生金榜題名、寒假愉快。   筆者第一次擔任學測的監試委員(監試?監視?覺得這名稱不太優雅,考選部主辦的考試稱
Thumbnail
  昨日(20)結束了為期三天的學科能力測驗(GSAT,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下稱學測),先辛苦所有監場員、考生、學校及家長,並預祝所有考生金榜題名、寒假愉快。   筆者第一次擔任學測的監試委員(監試?監視?覺得這名稱不太優雅,考選部主辦的考試稱
Thumbnail
🤣什麼標題嘛~ 對高中生而言,"大魔王"一定是學科能力測驗! 不是暑假的分科測驗 (就是早期的指考、或是更早期的大學聯考), 真的是"學測"! 因為現代少子化, 粥多僧少, 學生閉著眼睛就可以上大學了 (噓~不要太早讓孩子們知道此事!)!
Thumbnail
🤣什麼標題嘛~ 對高中生而言,"大魔王"一定是學科能力測驗! 不是暑假的分科測驗 (就是早期的指考、或是更早期的大學聯考), 真的是"學測"! 因為現代少子化, 粥多僧少, 學生閉著眼睛就可以上大學了 (噓~不要太早讓孩子們知道此事!)!
Thumbnail
  首先,預祝不管是連考5天高普考、3天高考或2天普考,在辛苦大熱天考試的考生們,金榜題名!小弟這次有幸監考這比大學指考報名人數還多的高普考(108年大學指考約4.9萬人報名、高普考約8.6萬人報名),雖然因為是第一次監考,所以試水溫的只報了普考,但竟然就被分配到了三合一的教室(人事行政、客
Thumbnail
  首先,預祝不管是連考5天高普考、3天高考或2天普考,在辛苦大熱天考試的考生們,金榜題名!小弟這次有幸監考這比大學指考報名人數還多的高普考(108年大學指考約4.9萬人報名、高普考約8.6萬人報名),雖然因為是第一次監考,所以試水溫的只報了普考,但竟然就被分配到了三合一的教室(人事行政、客
Thumbnail
考完了然後勒 考完試以後,大部分高中生大學都會有幾個機制, 第一個是甄試簡單來說就是學校版的職場面試, 你必須準備你的被審資料還有參考正式的衣服前到學校來面試, 我那個時代真是一共有三個學校可以選,通常好的學校都會有甄試第二個就是填學校, 一共會有100個空格,依照你的成績機率來選學校,第
Thumbnail
考完了然後勒 考完試以後,大部分高中生大學都會有幾個機制, 第一個是甄試簡單來說就是學校版的職場面試, 你必須準備你的被審資料還有參考正式的衣服前到學校來面試, 我那個時代真是一共有三個學校可以選,通常好的學校都會有甄試第二個就是填學校, 一共會有100個空格,依照你的成績機率來選學校,第
Thumbnail
從科舉制度以來,華人對於考試制度就很熟悉,然而我們想討論的是學測的信度與效度如何?學測成績牽涉到學生申請大學「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及「考試分發」、「四技申請」、「軍校正期班」、「警察大學」等入學管道招生使用,重要性不言可喻。   從科舉制度以來,華人對於考試制度就很熟悉,然而我們想討論的是學
Thumbnail
從科舉制度以來,華人對於考試制度就很熟悉,然而我們想討論的是學測的信度與效度如何?學測成績牽涉到學生申請大學「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及「考試分發」、「四技申請」、「軍校正期班」、「警察大學」等入學管道招生使用,重要性不言可喻。   從科舉制度以來,華人對於考試制度就很熟悉,然而我們想討論的是學
Thumbnail
從小一至小六之間,歷經了無數次的考試與測驗,這些都是我成長的原動力。 而每到考試之前,壓力就會跟隨著我們,還記得第一次考試的時候,寫得很順手,信心滿滿的就交出去了。 然而,考試這件事情也漸漸習以為常,甚至沒有感覺。 經歷了無數次的考驗、無數次的失敗、無數次的壓力,每次都努力學習,每次都很認真,但就是
Thumbnail
從小一至小六之間,歷經了無數次的考試與測驗,這些都是我成長的原動力。 而每到考試之前,壓力就會跟隨著我們,還記得第一次考試的時候,寫得很順手,信心滿滿的就交出去了。 然而,考試這件事情也漸漸習以為常,甚至沒有感覺。 經歷了無數次的考驗、無數次的失敗、無數次的壓力,每次都努力學習,每次都很認真,但就是
Thumbnail
上週日剛考完日檢N1,好像1月下旬就可以線上查成績,3月寄出成績單。
Thumbnail
上週日剛考完日檢N1,好像1月下旬就可以線上查成績,3月寄出成績單。
Thumbnail
群組裡出現這張照片,現在國中升高中要透過教育會考,據說是5月,在21、22日舉辦。 三十多年前,一試定終身的年代,那叫聯考。每年升學考試季從7月1日開始,一連串的,大學聯考、高中聯考、五專聯考、高職聯考等等,7月燠熱的天氣,考上加烤。
Thumbnail
群組裡出現這張照片,現在國中升高中要透過教育會考,據說是5月,在21、22日舉辦。 三十多年前,一試定終身的年代,那叫聯考。每年升學考試季從7月1日開始,一連串的,大學聯考、高中聯考、五專聯考、高職聯考等等,7月燠熱的天氣,考上加烤。
Thumbnail
各位學測戰士,你們也五科全考嗎?😊 學科能力測驗,臺灣學生大學入學最重要的考試,即將在1月22-23日登場。 學測從民國83年開始舉辦,至今已快滿三十年。官方宣稱的目標是要「測驗考生是否具備高中生應有的基本學科知能」,但大家都知道,實際上就是大學入學考。
Thumbnail
各位學測戰士,你們也五科全考嗎?😊 學科能力測驗,臺灣學生大學入學最重要的考試,即將在1月22-23日登場。 學測從民國83年開始舉辦,至今已快滿三十年。官方宣稱的目標是要「測驗考生是否具備高中生應有的基本學科知能」,但大家都知道,實際上就是大學入學考。
Thumbnail
其實將筆試成績做為門檻,多年來已逐步在推動,從當初聯考滿分七百分分計較,到PR值為一百等分,學測級分的十五等分,甚至現在國中的會考分為三等級,概念就是不斷模糊考試成績。 今年高中學測成績公布,數學科題目太簡單,滿級分的人數太多,高分群考生的鑑別度不足,負責出題的大考中心主任因而請辭下台。  我理解那
Thumbnail
其實將筆試成績做為門檻,多年來已逐步在推動,從當初聯考滿分七百分分計較,到PR值為一百等分,學測級分的十五等分,甚至現在國中的會考分為三等級,概念就是不斷模糊考試成績。 今年高中學測成績公布,數學科題目太簡單,滿級分的人數太多,高分群考生的鑑別度不足,負責出題的大考中心主任因而請辭下台。  我理解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