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上,真的有一班很生趣的火車。」阿公頓了頓拐杖,好似確定車廂的真實,才又說:「那是時間表上冇[1]的車喔!」[2]
當時,阿公得知阿婆出車禍命危,在夜裡拼命地奔向勝興站,只希望能見妻子最後一面,然而在十六份驛這樣的小站,要等到清晨才會有火車經過。當阿公絕望地、虔誠地向天祈禱時,一輛神祕列車映入眼簾,「『那真是令人著驚的火車姆呀!連鐵枝路都顛了起來咧!』[3]
阿公閉上眼睛說,『就這樣載轉屋家[4]咧!』」[5]。
阿公心中的神祕列車,究竟是什麼呢?如此美麗動人的故事,為何會成為家人避諱的話題呢?
甘耀明撰寫〈神祕列車〉的靈感來自一名愛火車的少年卡路里。
卡路里曾經在一篇文章描繪他深夜獨自搭火車的經歷。閱讀完他的文章後,甘耀明淚流滿面,不知是理解人執著某事物的情懷,或是感悟火車之於人的重要性,於是甘耀明便寫出〈神祕列車〉一文[6]。
若卡路里傳達的是少年對於火車的熱愛,甘耀明則是進一步將火車描繪為傳承白色恐怖歷史的載體。
原來,〈神祕列車〉中的阿公並沒有回家,他尚未踏入家門一步便被強行帶走,監禁在火燒島二十年,阿婆也沒有死於車禍,卻在無盡的等待中過世。
〈神祕列車〉中以阿公搭上列車消失的意象,象徵白色恐怖時期,人們隨時可能被警察抓走,並監禁多年,至過世前都無法見家人最後一面,彷彿搭上一班一去不回的列車。
由於戒嚴時期執政者嚴密封鎖囚禁政治受難者的紀錄,監獄外的人難以了解犯人們上列車後的遭遇。不過透過重建倖存者的回憶,人們逐漸還原出真相。
例如,知名文學家葉石濤就曾撰寫《臺灣男子簡阿淘》來記錄白色恐怖時期他遭遇的苦難。
書中簡阿淘的經歷,其實就是葉老的親身經歷。
在〈看「紅菱艷」那晚〉文中,他描繪身處戒嚴時期,只要聽到敲門聲,彷彿死神到訪,「從此失蹤不明是屢見不鮮的常事」[7]。
人們猶如畜生般被載往監獄,並受慘無人道的對待。
在偵訊階段政治受難者被施以種種酷刑,審判後被關進監獄。牢獄環境惡劣,內部空間溫度失調。
獄中的伙食更是使大家生出一身病,葉老形容「吃的是在來米飯,有時細粒的沙、石混在一起。吃多少並沒有限制。但是菜湯卻只是一碗。大多數都是南瓜湯,上面浮著厚厚的一層油」[8]。
供餐缺乏營養,又心力交瘁的情況下,最後人們各個得了一身病、精神萎靡。許多人在無公開審判的情況下被槍決,就此消失世上。儘管有人逃出人間煉獄,但回到家依然需面對人事已非的困境。
葉老回到家鄉後,發現家中土地變賣殆盡、父母年邁難以支持家計、親友聽聞他是政治犯走避不及,舊有的情人也已出嫁。
除此之外,一旦被貼上政治犯的標籤,便難以立足於社會:「在那白色恐怖的五〇年代,身無一技之長又是前政治犯,我被釋回之後在社會裡完全找不到賴以噉飯的工作。[9]」
葉老不禁感嘆道:「他們犧牲奉獻,爭取臺灣人『政治、經濟、社會』的解放」[10],難道錯了嗎?在謀生過程中,葉老曾自嘲既是「無用之人」,又是政治犯,此生注定只能當工友了:
在那荒蕪的五○年代裡,人能夠僥倖保存一條老命,從那惡魔島回來,也等於是獲得上帝的垂憐,又有什麼不滿可言?糟糕的是我跟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小知識份子一樣,身無一技之長,真是個「無用的人」。我之所以淪落到變成一個臨時工友也是理所當然[11]。
所幸最終葉老找到教職的工作,然而生活依然困頓。原本前程似錦的未來,轉眼間化為烏有,只能無奈於老大哥的操弄。牢獄之災對於葉老的影響,除了影響他的生計,更打擊他對創作的理想。由於擔心再度被警察盯上,葉老創作時難以施展長才。更殘酷的是,教職工作待遇並不優渥,他疲於養活一家大小,毫無心思寫作。1950年代對於葉老來說,是段愁悶的時光,文學彷彿是遙遠的夢,有十年的時間,葉老自認已被老天遺忘[12]。
如同〈神祕列車〉中到站回家的阿公,腦中充滿黑暗的回憶,於是只能出入夢境,一生盡是惆悵。這樣的心聲,又該如何訴說呢?
最終〈神祕列車〉的阿公透過幻想詮釋自己的過去,處理創傷,然而時常難掩悲傷,肩夾地哭起來。而葉老則是透過寫作,來自我療傷。
1960年代後,葉老逐漸有所感悟:「如果把時間這樣荒廢下去,我這一輩子碌碌無成,愧對養育我的臺灣這塊土地與人民,我必須對我熱愛的土地有所回饋[13]。」
另一方面,身邊的人也勸他應該努力往上爬,不該再自我墮落下去了。於是葉老毅然決然結束吃豬皮的日子,賣力的創作,並撰寫《臺灣文學史綱》紀錄臺灣文學的歷史。
儘管在所愛的文學之路邁進,葉老仍時常感嘆命運多舛,認為他的生涯旅程「充滿荊棘,並不完美。」
被神祕列車帶離家鄉的他們,回到故鄉、到站後,在眾人不諒解的眼光下,試圖撫平內心的悲愴,並努力回歸日常生活。
無論是透過重新編織回憶的方式,或是寄託於自己所愛之物,他們都盡力設法過日子。
也許人們始終難以體會他們的糾結、憂傷,也難以完全理解他們的心聲,不過都應體悟過去並未過去,而社會對於這些記憶的傳承才正要開始。
葉石濤,1925年11月1日生於臺南白金町,就讀臺南二中時期便開始創作,
早期嶄露寫作才華。葉石濤早期寫作風格浪漫唯美,中後期以鄉土、寫實筆法創作。1951年以「知匪不報」罪名被逮捕入獄,1954年獲釋,1965年開始積極撰寫臺灣文學史,影響臺灣文學的發展甚鉅。曾獲中國時報文化貢獻獎、鹽分地帶文藝營文學貢獻獎、國家文藝獎等。代表作品有《臺灣文學史綱》,小說集有《臺灣男子簡阿淘》、《葫蘆巷春夢》、《西拉雅族的末裔》等。
甘耀明,1972年2月29日出生於苗栗縣獅潭鄉,國立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所碩士畢業,曾擔任記者與老師,為「小說家讀者8P」成員之一。甘耀明擅長以魔幻寫實筆法,描繪臺灣風俗民情以及歷史傳說,為重要的臺灣鄉土作家。曾獲金典獎、聯合報文學大獎、紅樓夢獎等。代表作品有長篇小說《殺鬼》、《成為真正的人》等。短篇小說集有《神祕列車》、《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等。
宋繼旻,愛好歷史與歐洲文化,喜歡畫各種療癒的插圖,不定期分享在IG粉專「安比凱小世界」上。因緣際會成為文學少女,積極探索世界上新鮮的事物、並尋找生活中的美。
歡迎大家來聊天,若有任何合作邀約歡迎私訊小盒子。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mbikaiworld/
[1] 冇:沒有、不足的意思。
[2] 甘耀明,《神祕列車》
[3] 甘耀明,《神祕列車》
[4] 屋家:家裡。
[5] 甘耀明,《神祕列車》
[6] 李崇建,《不存在的教室》
[7] 葉石濤,《不完美的旅程》
[8] 葉石濤,《葉石濤全集‧隨筆卷》
[9] 葉石濤,《不完美的旅程》
[10] 葉石濤,《臺灣男子簡阿淘》
[11] 葉石濤,《臺灣男子簡阿淘》
[12]封德屏、彭瑞金,《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15:葉石濤》
[13]葉石濤,《不完美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