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的眼齒鳥復原圖(感謝Han Zhixin提供)
就在這篇研究發表的隔天便出現質疑的聲浪,約一個禮拜的時間內,同為中國的其他古生物學者位於BioRxiv資料庫上發表針對眼齒鳥研究質疑的論文。他們表示眼齒鳥的顱骨有太多與恐龍不相同的地方,最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化石沒有眶前孔,鳥類直至今日還依然保留主龍類的眶前孔;大部分鳥類的上顎骨後端都止於眼眶下前方,但眼齒鳥的上顎骨已經延伸至眼眶下方超過一半。加上上述提過的鞏膜環與牙齒形態,無庸置疑全都是屬於有鱗目的蜥蜴特徵,跟主龍類摸不著邊。發表於BioRxiv的作者諷刺到,眼齒鳥的眼睛跟牙齒充分地證明它根本就不是一具鳥類化石。於同年七月,聲稱眼齒鳥為鳥類的研究論文被撤回。
正確的眼齒鳥復原圖(感謝Clumsystiggy提供)
身為古生物學家的邢立達,讓我們難以想像他會做出如此明顯的錯誤。如果只是起初化石誤判,那他本人以及審閱論文的人員的專業度都非常有問題。不過隨著事件的發展,出現了另一個除了頭顱外還有一小段身軀的琥珀化石,更加證明蜥蜴的說法。有人懷疑邢立達早就看過另一具化石,只是為了吸引古生物學界的目光,假裝糊塗以博得眼球。但破綻實在太多,搞得自己被冠上學術不端的標籤。
較為完整的眼齒鳥琥珀化石(感謝Mónica M. Solórzano‑Kraemer, Enrique Peñalver, Mélanie C. M. Herbert, Xavier Delclòs, Brian V. Brown, Nyi Nyi Aung & Adolf M. Peretti提供)
眼齒鳥的拉丁文屬名就是oculu-(眼),dent-(齒),-avis(鳥),就算眼齒鳥已被證明是一種長喙的蜥蜴,發現者依舊不願意改名。所以這隻蜥蜴永遠帶著”鳥”的名號。
作者:水也佑
參考文獻:
Xing, L. et al. (2020). Hummingbird-sized dinosaur from the Cretaceous period of Myanmar. 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