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霸中的惡霸-勞氏鱷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0 分鐘

書接上回,上一期和各位讀者介紹了偽鱷家族中的素食主義者-堅蜥目,同時也向大家簡單敘述了鱷魚所屬的家族-偽鱷類。這一期要和各位介紹的偽鱷,不同於現在的鱷魚與堅蜥,牠們是三疊紀的霸主,偽鱷中的鱷霸——牠們就是勞氏鱷科。

勞氏鱷藝術復原圖,感謝Paleocolour分享

勞氏鱷藝術復原圖,感謝Paleocolour分享


什麼是勞氏鱷科,牠們與鱷魚有什麼結構上的相同與差異

提到勞氏鱷科,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這是什麼動物?鱷魚嗎?」然而,當我們把牠們的化石展示給觀眾時,得到的答案卻往往是:「這不是恐龍嗎?四條腿站立的恐龍!」確實,相較於家喻戶曉的恐龍,偽鱷類(Pseudosuchia)的知名度低得多,以至於許多人並不知道,三疊紀其實是一個由偽鱷主宰的時代。而在這群橫行天下的偽鱷中,勞氏鱷科(Rauisuchidae)堪稱體型最大、最兇猛的類群。

勞氏鱷復原圖與比例尺,感謝Paleocolour分享

勞氏鱷復原圖與比例尺,感謝Paleocolour分享


那麼,勞氏鱷科究竟是什麼樣的爬行動物呢?勞氏鱷科是一類四足直立行走的偽鱷統稱,其代表物種是勞氏鱷(Rauisuchus tiradentes),屬名意為「Rau的鱷魚」,用以紀念德國古生物學家Wilhelm Rau博士。雖然名字帶有「鱷」字,勞氏鱷卻不是鱷魚,也不是鱷魚的直接祖先,頂多只能算是鱷魚的遠古親戚。牠們之所以與鱷魚同被歸入偽鱷類,是因為骨骼結構上的一些共同特徵。例如,勞氏鱷和許多三疊紀偽鱷一樣,擁有皮下成骨(dermal ossification)與鑲嵌踝關節(crurotarsal ankle),這些特徵在現代鱷魚身上也能找到。



有趣的是,與傾向水陸兩棲生活的鱷魚不同,勞氏鱷科的成員全是陸生動物,且在陸地上擁有驚人的運動能力。化石證據顯示,勞氏鱷科的成員普遍具備修長的四肢和強壯的胸帶(由鎖骨、喙骨和肩胛骨組成的結構),這些特徵表明牠們生前可能是積極獵食的掠食者。更特別的是,勞氏鱷還掌握了一種現代鱷魚所沒有的運動方式——直立雙足行走。

波斯特鱷骨骼復原圖,可以看到牠們強壯的四肢與胸帶(肩胛骨、鎖骨與鳥喙骨構成部分),紅色部分展現了偽鱷類獨特的股骨,感謝RobinGoodfellow_(m)分享

波斯特鱷骨骼復原圖,可以看到牠們強壯的四肢與胸帶(肩胛骨、鎖骨與鳥喙骨構成部分),紅色部分展現了偽鱷類獨特的股骨,感謝RobinGoodfellow_(m)分享


先前在介紹植龍(phytosaur)與堅蜥(aetosaur)的文章中提到,偽鱷類與鳥蹠類(Avemetatarsalia)的最大差異在於髖關節與骨盆結構。這兩大主龍類(Archosauria)分支在演化中分別採用了不同的直立方式:偽鱷類發展出「柱狀直立」(pillar-erect posture),而鳥蹠類則是「完全直立」(erect posture)。對勞氏鱷而言,牠們演化出的柱狀直立骨盆,讓牠們在快速衝向獵物時,能夠短暫解放前肢,用前肢直接壓制獵物。這種獨特的步態,使勞氏鱷得以成為三疊紀的主流掠食者。(想了解更多細節,可參考筆者之前的文章。https://vocus.cc/article/671cec20fd89780001af8c14

https://vocus.cc/article/67579b31fd89780001acb4b4。)

爬行動物的三種站姿,感謝Fred the Oyster分享

爬行動物的三種站姿,感謝Fred the Oyster分享


當然,光靠跑得快還不足以稱霸,勞氏鱷成功的另一關鍵在於牠們獨特的頭骨結構。與鱷魚細長扁平的頭骨相比,勞氏鱷的頭骨顯得高而短,顱骨上佈滿各種孔洞,外觀更接近後來出現的肉食性恐龍。這種相似其實是趨同演化(convergent evolution)的結果——這種頭骨結構恰好是肉食性主龍的最佳設計。

真鱷類頭骨,具體種類不詳,感謝quinet分享

真鱷類頭骨,具體種類不詳,感謝quinet分享

獸腳類恐龍-異特龍頭骨化石複製品,感謝brianbrarian分享

獸腳類恐龍-異特龍頭骨化石複製品,感謝brianbrarian分享


勞氏鱷之所以演化出短而高、佈滿孔洞的面部,是因為這樣的結構能最大化咬合肌肉的附著面積。例如,下頜孔(mandibular fenestra)能容納強大的下頜咬肌;眼框前的框前孔(antorbital fenestra)則減輕頭部重量,平衡頸部壓力。此外,勞氏鱷的眼框特別大,位於顱骨兩側靠近框前孔的位置,這賦予牠們類似恐龍的立體視覺,能精確判斷獵物的距離。(註:水生種類的植龍或現代鱷魚演化出靠近頭頂的眼睛,其視覺可能與勞氏鱷有所不同)






勞氏鱷的頭骨,可以配合上圖勞氏鱷圖片,看到不同於鱷類的框前孔與巨大的眼框骨,以及容納巨大嗅球的口鼻部,感謝mark byzewski分享

勞氏鱷的頭骨,可以配合上圖勞氏鱷圖片,看到不同於鱷類的框前孔與巨大的眼框骨,以及容納巨大嗅球的口鼻部,感謝mark byzewski分享


除了大眼睛,勞氏鱷的吻鼻部和牙齒也是獵殺利器。牠們巨大的吻鼻腔能容納更大的犁鼻器(vomeronasal organ,一種用於感知化學訊號與氣味的器官),讓牠們能輕易追蹤遠處的獵物。而匕首狀的牙齒,搭配鋸齒般的邊緣,則能輕鬆撕裂獵物的表皮與肌腱。值得一提的是,勞氏鱷的牙齒與現代鱷魚有很大不同:鱷魚的牙齒呈圓錐狀,新牙生長時舊牙不會脫落;而勞氏鱷的牙齒呈匕首狀,且必須等到舊牙完全脫落,新牙才會長出。

波斯特鱷牙齒,上面有細小的鋸齒結構,感謝Fossiladder13分享

波斯特鱷牙齒,上面有細小的鋸齒結構,感謝Fossiladder13分享

現代鱷類的口腔近照,可以看到其圓錐狀的牙齒,感謝PictureWendy分享

現代鱷類的口腔近照,可以看到其圓錐狀的牙齒,感謝PictureWendy分享


混亂的家族!關於勞氏鱷類譜系的解析與發現

如何勞氏鱷的譜系起源一直是古生物學界的一道難題。其化石形態與另外兩類偽鱷類(Pseudosuchia)——波波龍科(Poposauroidea)和迅猛鱷科(Prestosuchidae)——高度相似,這種形態上的趨同性使得分類工作異常複雜。長期以來,古生物學家在鑑定這些化石時屢屢受挫,尤其是迅猛鱷科與勞氏鱷科之間的骨骼特徵極度相似,以至於在早期研究中,如勞氏鱷、蜥鱷(Saurosuchus)以及椎體龍(Spondylosoma)等多個物種一度被錯誤歸入迅猛鱷科這一演化支。

簡易偽鱷演化樹,由左至右分別為堅蜥目、波波龍超科、迅猛鱷科、勞氏鱷科與真鱷類,感謝Nixillustration 分享

簡易偽鱷演化樹,由左至右分別為堅蜥目、波波龍超科、迅猛鱷科、勞氏鱷科與真鱷類,感謝Nixillustration 分享


早在1993年,古生物學家帕里什(J. M. Parrish)便敏銳地觀察到勞氏鱷與迅猛鱷之間的解剖學差異。他在研究中指出,勞氏鱷的頭骨後部(如方骨-翼狀骨複合體)與四肢骨骼(如股骨近端形態)展現出獨特特徵,與迅猛鱷科的典型模式有所區別。基於這些特徵,他提出將勞氏鱷科、波波龍科與迅猛鱷科從分類上拆分的假設。但由於三疊紀晚期化石材料的稀缺性,以及保存狀態的參差不齊,這一提議在當時未能獲得足夠的形態學證據支持,分類爭議因此懸而未決。

各種偽鱷類藝術復原,由上而下分別為迅猛鱷、勞氏鱷與波波龍,感謝Nixillustration 分享

各種偽鱷類藝術復原,由上而下分別為迅猛鱷、勞氏鱷與波波龍,感謝Nixillustration 分享


這個爭議一直持續到2011年,斯特林·內斯比特(S. J. Nesbitt)及其研究團隊發表了一項里程碑式的研究。他們採用種系發生分析(phylogenetic analysis),對現存主龍類(Archosauria)化石進行了全面的形態學比對,特別聚焦於頭骨的眶後區(Postorbital Region)與四肢關節的結構特徵。

奇尼瓜迅猛鱷骨骼復原,可以看到與勞氏鱷極度相似的結構,感謝RobinGoodfellow_(m)分享

奇尼瓜迅猛鱷骨骼復原,可以看到與勞氏鱷極度相似的結構,感謝RobinGoodfellow_(m)分享


研究發現,勞氏鱷科與迅猛鱷科共享若干祖徵(如直立的姿態與強化的踝關節),因而被定位為同一演化支內的姐妹群(Sister group)。與此同時,波波龍科則因其獨特的骨盆形態與較為多樣化的牙齒結構,被證實與前兩者存在更遠的親緣關係。為進一步驗證這一假設,團隊引入貝葉斯種系發生推斷法(Bayesian inference),通過概率模型重建了這些類群的分支。這一方法不僅量化了形態特徵的演化趨勢,還為勞氏鱷科的獨立性提供了統計學支持,暫時平息了長達數十年的譜系爭議。

筆者根據S.J. Nesbitt對主龍類論文,描繪關於勞氏鱷的種系發生樹狀圖(S.J. Nesbitt,2011),感謝水也佑協助繪製

筆者根據S.J. Nesbitt對主龍類論文,描繪關於勞氏鱷的種系發生樹狀圖(S.J. Nesbitt,2011),感謝水也佑協助繪製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的學術討論中,有學者提出勞氏鱷科內部的多樣性可能被低估。例如,波斯特鱷是否應獨立於勞氏鱷科,仍是未解之謎。內斯比特等人在後續論文中也承認,化石記錄的碎片化可能掩蓋了更細緻的分類單元,未來若有新的完整標本出土,這一“混亂家族”的故事或許還會迎來新的篇章。

勞氏鱷從何而來?勞氏鱷科何時消失?恐龍如何取代牠們?

有鑑於上述譜系的混亂,勞氏鱷科從何而來一直是古生物學中的一大謎團,其譜系關係因化石記錄的破碎而顯得混亂。根據種系發生學(phylogenetics)的推估,勞氏鱷科與其近親迅猛鱷科的共同祖先,可能源於早三疊世(Early Triassic,約2.52億至2.47億年前)的小型主龍類(Archosauria)。這些祖先可能包括斯基泰鱷(Scythosaurus)和提馬鱷(Teyumbaita)之類的物種,其外貌或許與當時的其他早期主龍類(如古鱷屬,Proterosuchus)相似。此時,地球剛從二疊紀大滅絕(Permian-Triassic Extinction Event)中復甦,盤古大陸(Pangaea)上遍布乾燥的沙漠與惡地地形。曾經的生態霸主合弓綱(Synapsida)僅剩二齒獸類(Dicynodontia)與犬齒獸類(Cynodontia)苟延殘喘。取而代之的是引鱷科(Erythrosuchidae),這類體型龐大的早期主龍類取代合弓綱稱霸著荒蕪大地。我們的主角勞氏鱷的祖先——小型主龍類,卻只能在這些兇猛巨獸的陰影下求生存。

引鱷(Erythrosuchus)復原圖,引鱷科是恐龍與偽鱷出現前最大型的爬行動物掠食者,牠們在二疊紀大滅絕後迅速接手肉食合弓綱留下的生態位,感謝Nobu Tamura分享

引鱷(Erythrosuchus)復原圖,引鱷科是恐龍與偽鱷出現前最大型的爬行動物掠食者,牠們在二疊紀大滅絕後迅速接手肉食合弓綱留下的生態位,感謝Nobu Tamura分享


即便在這片惡劣環境中,這些小型主龍類卻依然展現了驚人的適應力。它們逐漸演化出更靈活的四肢與關節,並在早三疊世發展出一項改變命運的「黑科技」——雙足直立(bipedalism)。這一特徵為後來的演化奠定了基礎。到了中三疊世(Middle Triassic,約2.47億至2.37億年前),引鱷科因其原始的身體構造逐漸衰退,被更靈活的偽鱷類(Pseudosuchia)取代。然而造化弄人,首批接替引鱷科的主龍類並非勞氏鱷科,而是它們的近親迅猛鱷科。迅猛鱷科憑藉柱狀直立的結構,能以靈巧身手制服草食動物,像是面對肯氏獸(Kannemeyeria)這類大型食草動物,牠們也能輕鬆獵殺。在迅猛鱷科的生態壓力下,勞氏鱷科只能長期居於次要地位。只有在那些缺乏迅猛鱷科的區域,牠們才能發展出較大型的物種。這種由迅猛鱷科主導的生態格局,一直持續到三疊紀拉丁期晚期(Late Ladinian)與三疊紀卡尼期早期(Early Carnian,約2.37億至2.33億年前)。在拉丁期晚期,劇烈的氣候變化導致乾旱加劇,迅猛鱷科因無法適應而逐漸衰亡,許多物種一一倒在乾涸的河床上,這樣巨大的改變使得勞氏鱷科的生存空間終於迎來轉機。

迅猛鱷家族狩獵二齒獸類肯氏獸,感謝Matheus Fernandes分享

迅猛鱷家族狩獵二齒獸類肯氏獸,感謝Matheus Fernandes分享


雖然迅猛鱷的缺席為勞氏鱷造就巨大的機會,但真正改變勞氏鱷命運。卻是筆者之前在植龍篇提過的卡尼期洪積事件(Carnian Pluvial Event)。這場持續數百萬年的降雨改變了盤古大陸的生態系統,豐沛的雨量促進了植被繁榮,進而提升了植食性動物的多樣性。面對大量新興獵物,勞氏鱷科迅速崛起,出現了提基鱷(Tikisauchus)、勞氏鱷(Rauisuchus)、七鱷(Heptasuchus)等大型掠食者,填補了迅猛鱷科留下的生態位空缺。

偽鱷類波羅尼鱷與恐龍型類的西里龍(Silesaurus)復原模型,兩者都是波蘭利索維斯盆地常見的主龍類,感謝Hiuppo分享

偽鱷類波羅尼鱷與恐龍型類的西里龍(Silesaurus)復原模型,兩者都是波蘭利索維斯盆地常見的主龍類,感謝Hiuppo分享


在此後的三千萬年間,勞氏鱷科各大成員一路高歌猛進,並成為各大生態系的頂級掠食者。與此同時,草食性動物如史達克勒獸科(Stahleckeriidae)的布拉塞龍(Placerias)與堅蜥目的體型逐漸增大,勞氏鱷科的成員也不斷的向巨大化邁進。最終誕生了波斯特鱷(Postosuchus)、波羅尼鱷(Polonosuchus)、巨齒鱷(Fasolasuchus)等著名掠食者。

波斯特鱷、鏈鱷與布拉塞龍化石複製品,三者皆為三疊紀北美的常見動物,感謝Richie Diesterheft from Chicago, IL, USA分享

波斯特鱷、鏈鱷與布拉塞龍化石複製品,三者皆為三疊紀北美的常見動物,感謝Richie Diesterheft from Chicago, IL, USA分享


但勞氏鱷科在三疊紀晚期(Late Triassic,約2.33億至2.01億年前)的輝煌不過是偽鱷類的最後迴光返照。從瑞替期晚期(Late Rhaetian,約2.05億年前)開始,火山活動加劇,改變了森林分佈,許多草食動物因無法適應新植物與環境而滅絕,包括勞氏鱷科賴以為生的二齒獸類與堅蜥目。與此同時,一個新興族群——恐龍(Dinosauria)開始崛起。相比蹠行(plantigrade)且四肢移動的勞氏鱷,恐龍以雙足行走與趾行(digitigrade)模式更具靈活性,不僅能輕鬆捕食草食動物,部分種類甚至轉向植食生態位。更重要的是,部分恐龍發展出氣囊呼吸系統(air sac system),這種高效呼吸模式能將新鮮空氣暫時儲存在氣囊中,只在呼吸的過程中將新鮮空氣經過肺部。這種呼吸模式的好處在於運動時隨時能有新鮮空氣進行氣體交換,而非像其他動物那樣會有部分二氧化碳殘留在肺部。相比之下,缺乏氣囊的勞氏鱷科顯得笨拙而落後。在多重打擊下,勞氏鱷科及其偽鱷類同胞在三疊紀末的數萬年間逐漸被恐龍取代,最終淡出歷史舞台。

鳥類(恐龍)氣囊的運作原理,在鳥類吸氣時,這些氣囊可作為新鮮空氣的暫時儲存區。在鳥類呼氣時,氣體可以透過擠壓氣囊,源源不斷的流經肺部,感謝Shyamal分享

鳥類(恐龍)氣囊的運作原理,在鳥類吸氣時,這些氣囊可作為新鮮空氣的暫時儲存區。在鳥類呼氣時,氣體可以透過擠壓氣囊,源源不斷的流經肺部,感謝Shyamal分享


晚三疊世諾利期北美的生物群像,當時的偽鱷類與合弓綱動物逐漸被外來的恐龍型類所取代,最終走向衰亡,感謝RobinGoodfellow_(m)分享

晚三疊世諾利期北美的生物群像,當時的偽鱷類與合弓綱動物逐漸被外來的恐龍型類所取代,最終走向衰亡,感謝RobinGoodfellow_(m)分享


勞氏鱷科與人類。關於勞氏鱷如何進入大眾文化

早在1940年代,人們就在巴西發現了第一具勞氏鱷的化石,這是該科成員最早的發現紀錄。然而,由於當時化石保存零碎,且古生物學的科普尚未起步,這項發現並未引起廣泛關注。

1977年發現的七鱷化石素描,和多數勞氏鱷科成員一樣,化石相當破碎不完整,感謝AFranz-Josef分享

1977年發現的七鱷化石素描,和多數勞氏鱷科成員一樣,化石相當破碎不完整,感謝AFranz-Josef分享


真正讓勞氏鱷科進入大眾視野的,是後來發現的波斯特鱷。1980年代,古生物學家大衛·蓋爾(David Gillette)與其團隊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波斯特採石場(Post Quarry)發掘出這種偽鱷類化石。波斯特鱷以其保存完好的標本和豐富的數量迅速脫穎而出,成為偽鱷類的代表性物種。如今,各大博物館在復原勞氏鱷科形象時,多以波斯特鱷為藍本,其明星地位可見一斑。

波斯特鱷的幾個主要產地,感謝Blank_US_Map.svg分享

波斯特鱷的幾個主要產地,感謝Blank_US_Map.svg分享


1993年,電影《侏羅紀公園》的熱映將古生物學推向大眾視野。受此啟發,英國廣播公司(BBC)決定製作一部與恐龍相關的紀錄片,於是誕生了經典之作《與恐龍共舞》(Walking with Dinosaurs)。為了呈現三疊紀早期的生態,劇組選擇波斯特鱷(劇中譯為「後鱷龍」)作為開篇主角。其怪獸般的形象與引人入勝的復原,讓波斯特鱷一舉成名。此後,在BBC的科幻影集《史前公園》(Prehistoric Park)以及國家地理頻道的《史前掠食者》(Prehistoric Predators)中,波斯特鱷也多次亮相,成為螢幕上的常客。這或許得益於《與恐龍共舞》的成功,也可能是它那獨特的掠食者魅力令人難以忘懷。

《與恐龍共舞》第一集《新希望》中的場景,該影集是首次以3D方式重建恐龍的影集,該場景描述一群腔骨龍(舊譯:虛形龍)圍攻波斯特鱷(舊譯:後鱷龍),感謝RobinGoodfellow_(m)分享

《與恐龍共舞》第一集《新希望》中的場景,該影集是首次以3D方式重建恐龍的影集,該場景描述一群腔骨龍(舊譯:虛形龍)圍攻波斯特鱷(舊譯:後鱷龍),感謝RobinGoodfellow_(m)分享


隨著對三疊紀地層研究的日益深入,越來越多的勞氏鱷科成員被陸續發掘。這些新發現的化石為我們揭示了更多關於這一群體的秘密。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勞氏鱷科的「新星」也能像波斯特鱷一樣,登上電視螢幕,向我們訴說屬於牠們的霸主傳奇。

禮品店常見的等比例縮小波斯特鱷模型,深受古生物愛好者與孩子喜愛,感謝RobinGoodfellow_(m)分享

禮品店常見的等比例縮小波斯特鱷模型,深受古生物愛好者與孩子喜愛,感謝RobinGoodfellow_(m)分享

作者:Rodrigo

參考文獻

  1. Benton, M. J.(1984).Rauisuchians and the success of dinosaurs. Nature. 310: 101.
  2. Olsen, P. E.; Kent, D. V.; Sues, H.-D.; Koeberl, C.; Huber, H.; Montanari, E. C.; Rainforth, A.; Fowell, S. J.; Szajna, M. J.; and Hartline, B. W.(2002) .Ascent of Dinosaurs Linked to an Iridium Anomaly at the Triassic-Jurassic Boundary. Science. 296: 1305–1307.
  3. S. J. Nesbitt. (2011). "The Early Evolution of Archosaurs: Relationships and the Origin of Major Clades."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352: 1-292.
  4. J. M. Parrish. (1993). "Phylogeny of the Crocodylotarsi, with Reference to Archosaurian and Crurotarsan Monophyly."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13(3): 287-308.
  5. D. J. Gower. (2002). "Braincase Evolution in Suchian Archosaurs (Reptilia: Diapsida): Evidence from the Rauisuchian Batrachotomus kupferzellensis."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36(1): 49-76.
  6. Chatterjee, Sankar.(1985). Postosuchus, a new Thecodontian reptile from the Triassic of Texas and the origin of Tyrannosaurs.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 Biological Sciences. 309 (1139): 395–460.
  7. Peyer, Karin; Carter, Joseph G.; Sues, Hans-Dieter; Novak, Stephanie E.; Olsen, Paul E.(2008) A new Suchian Archosaur from the Upper Triassic of North Carolina.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8 (2): 363–381.
  8. Haines, Tim.(Retrieved 10 April 2016.) "The Making of…Walking with Dinosaurs".


投票

下次想了解哪一種動物?

  • 名字很可愛的波波龍
  • 不是迅猛龍的迅猛鱷
  • 不怕下雨的大頭引鱷

  • 你對古生物了解多少呢?在進入這個領域之前這裡提供古生物學的基本認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如果我穿越過去 怕是活不過一秒
    Rodrigo-avatar-img
    4
    Rodrigo-avatar-img
    發文者
    3 天前
    1
    林燃(創作小說家) 那就變成三疊紀開心農場了🤣🤣🤣 Rodrigo
    1
    Rodrigo-avatar-img
    4
    看復原圖+頭骨外型的話,比起現代鱷魚,真的完全更接近恐龍呢 跑得快+高咬合+前肢可短暫攻擊,好強大的掠食者
    Rodrigo-avatar-img
    4
    Rodrigo-avatar-img
    發文者
    3 天前
    2
    對啊!勞氏鱷這個類群不愧為三疊紀末霸主😆!! 可惜因為身體結構與環境關係,最後還是競爭不過更加先進的恐龍😢 Rodrigo
    2
    一語-avatar-img
    2 天前
    Rodrigo-avatar-img
    1
    感謝詳細的介紹~
    Rodrigo-avatar-img
    1
    Rodrigo-avatar-img
    發文者
    2 天前
    一語 不會~能夠分享這些知識是我最快樂的事😆 Rodrigo
    Moonrogu-avatar-img
    2 天前
    Rodrigo-avatar-img
    1
    勞氏鱷科是惡霸的話那這樣算不算是一種 勞霸
    Rodrigo-avatar-img
    1
    Rodrigo-avatar-img
    發文者
    2 天前
    Moonrogu 那要看牠是哪一種了,波斯特鱷是波霸😆 Rodrigo
    恐龍是地球演化史上最成功的的類群之一,直到今日都還有多達一萬種以上的現生恐龍(鳥類)生存著,並幾乎主宰了整片天空,然而我們其實一直不清楚早期恐龍的輻射演化是怎麼發生的。 近期有一項研究,分析了來自波蘭的500多副包含恐龍及其他同時期動物的消化物化石(被稱為bromalites,包含糞便、嘔吐物、還有
    蛇類在爬蟲類中因其特殊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徵而廣受矚目,也時常成為一些人類文化中的特定象徵。現生蛇類已經發現超過4000種,牠們是爬蟲綱有鱗目(Squamata)之下的蛇亞目(Serpentes)成員,占了有鱗目約35%的物種。有鱗目除了蛇亞目外,還包含了雙足蜥(Dibamia)、壁虎(Gekkota
    身為一種偽鱷,堅蜥目可以說長得十分與眾不同。和大部分偽鱷不同,堅蜥目的成員體態渾圓,頭部狹小,全身佈滿甲冑,外觀上十分類似後世的甲龍。
    生物的演化速度能有多快?這一直都是科學家很好奇的問題,尤其當演化速度牽扯到滅絕事件後,生物填補生態空缺所需的時間時,這個問題就又更顯得重要了。 地球自古生代開始之後總共出現過五次大滅絕事件,其中第三次大滅絕,發生在約2億5千190萬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 Permian–Triassic e
    上一期跟各位讀者介紹關於植龍的故事,不曉得大家還記得嗎?那是一群長相酷似鱷魚的的原始主龍形類。牠們彼此之間的關係大概就像兔子和天竺鼠,起碼彼此之間還在同一個演化支內。但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動物的身世可不像植龍那麼簡單,這支動物長的像鱷魚,但血緣上跟鱷魚完全沒有關係,而且身世及其複雜
    恐龍是地球演化史上最成功的的類群之一,直到今日都還有多達一萬種以上的現生恐龍(鳥類)生存著,並幾乎主宰了整片天空,然而我們其實一直不清楚早期恐龍的輻射演化是怎麼發生的。 近期有一項研究,分析了來自波蘭的500多副包含恐龍及其他同時期動物的消化物化石(被稱為bromalites,包含糞便、嘔吐物、還有
    蛇類在爬蟲類中因其特殊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徵而廣受矚目,也時常成為一些人類文化中的特定象徵。現生蛇類已經發現超過4000種,牠們是爬蟲綱有鱗目(Squamata)之下的蛇亞目(Serpentes)成員,占了有鱗目約35%的物種。有鱗目除了蛇亞目外,還包含了雙足蜥(Dibamia)、壁虎(Gekkota
    身為一種偽鱷,堅蜥目可以說長得十分與眾不同。和大部分偽鱷不同,堅蜥目的成員體態渾圓,頭部狹小,全身佈滿甲冑,外觀上十分類似後世的甲龍。
    生物的演化速度能有多快?這一直都是科學家很好奇的問題,尤其當演化速度牽扯到滅絕事件後,生物填補生態空缺所需的時間時,這個問題就又更顯得重要了。 地球自古生代開始之後總共出現過五次大滅絕事件,其中第三次大滅絕,發生在約2億5千190萬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 Permian–Triassic e
    上一期跟各位讀者介紹關於植龍的故事,不曉得大家還記得嗎?那是一群長相酷似鱷魚的的原始主龍形類。牠們彼此之間的關係大概就像兔子和天竺鼠,起碼彼此之間還在同一個演化支內。但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動物的身世可不像植龍那麼簡單,這支動物長的像鱷魚,但血緣上跟鱷魚完全沒有關係,而且身世及其複雜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送禮」是電商業界的月經文,是不是就要拿出來討論,但總會有一種聲音:「送貨地址填朋友家就可以了吧?」所以電商做送禮業務一直讓人覺得有點多此一舉。 令人意外的是,在電商環境時移勢易的今天,送禮卻成了淘寶解決當前電商難題的一劑良藥。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流浪者,不是在流浪就是在準備流浪的路上。 平常肉身被困在辦公室的時候,只能用Google map靈魂旅行,於是知道許許多多的冷門國家,總是好奇在世界另一個角落的人是怎麼生活的。 某次看到一則新聞:一天之內跨年兩次。狂男在雪梨跨年完後直接飛到庫克群島再跨年一次,才知道世界上有一個這樣的國家(狂
    有位學生曾問我:該怎麼創作內容? ​ 這問題,讓我想起 村上春樹 的「寫作秘密」 ;村上春樹,早期開始寫小說,一直有個困擾,他腦中畫面太多,情緒也太滿,結果一寫下去——卻是密密麻麻的形容詞、冗長的對白、複雜的句子...
    此篇文章提供寶可夢集換式卡牌遊戲最新擴充包的資訊,包含上線日期、特色卡牌、活動內容、新周邊以及收集建議等,幫助玩家做好準備迎接新卡包。
    田中達也的微縮攝影,不只是童趣,而是一場日常物件的顛覆性變革。 他運用日本「見立」概念,將筷子變成跳高竿、刮鬍刀變雪山,創造出全新視角的奇幻世界。本篇文章深入解析他的視覺傳達、創意思維與高產法則,探索他如何將設計發想課的思維融入日常,透過每天一張作品,將創意變成生活習慣。快來揭開這場微縮藝術的秘密!
    「送禮」是電商業界的月經文,是不是就要拿出來討論,但總會有一種聲音:「送貨地址填朋友家就可以了吧?」所以電商做送禮業務一直讓人覺得有點多此一舉。 令人意外的是,在電商環境時移勢易的今天,送禮卻成了淘寶解決當前電商難題的一劑良藥。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流浪者,不是在流浪就是在準備流浪的路上。 平常肉身被困在辦公室的時候,只能用Google map靈魂旅行,於是知道許許多多的冷門國家,總是好奇在世界另一個角落的人是怎麼生活的。 某次看到一則新聞:一天之內跨年兩次。狂男在雪梨跨年完後直接飛到庫克群島再跨年一次,才知道世界上有一個這樣的國家(狂
    有位學生曾問我:該怎麼創作內容? ​ 這問題,讓我想起 村上春樹 的「寫作秘密」 ;村上春樹,早期開始寫小說,一直有個困擾,他腦中畫面太多,情緒也太滿,結果一寫下去——卻是密密麻麻的形容詞、冗長的對白、複雜的句子...
    此篇文章提供寶可夢集換式卡牌遊戲最新擴充包的資訊,包含上線日期、特色卡牌、活動內容、新周邊以及收集建議等,幫助玩家做好準備迎接新卡包。
    田中達也的微縮攝影,不只是童趣,而是一場日常物件的顛覆性變革。 他運用日本「見立」概念,將筷子變成跳高竿、刮鬍刀變雪山,創造出全新視角的奇幻世界。本篇文章深入解析他的視覺傳達、創意思維與高產法則,探索他如何將設計發想課的思維融入日常,透過每天一張作品,將創意變成生活習慣。快來揭開這場微縮藝術的秘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蛇,野生的優秀獵人。 決定最強蛇類的激烈大戰即將在此揭開序幕! 在最強戰鬥系列系列中,我們認識了許多危險生物、看了許多甲蟲、了解了許多神話中的生物,系列第四本即將迎來爬蟲類具代表性的生物——蛇! 全球的蛇類有各種不同的特色,有些具有毒性,有些則有強壯的身軀,有些則是靈活的身體,讓我們一邊享受魄力滿
    Thumbnail
    海洋霸主虎鯨實際上是媽寶? 虎鯨會把大白鯊當零食嗑?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今天咱們來講有趣的東西,講講辣個古生物界的超級明星,人類史上第一種被3D動畫畫的巨型獸腳類恐龍,也是所有從小看
    Thumbnail
    大家有看洛基影集嗎? 各種變體洛基,讓影迷都覺得有趣! 不過近日傳出鱷魚洛基失蹤消息,一起來研究發生什麼事吧!
    Thumbnail
    呀本來是要寫古生物小百科的,結果一個不小心寫太長,感覺放討論區不太適合,所以就直接拉過來當一般文章啦……不過這個主題應該叫什麼呢?古生物大百科?(誤 鋸刃異齒滄龍(Xenodens calminechari) 滄龍體型巨大似乎是一個既定印象了,尤其侏儸紀系列電影上映更是讓人感受到何謂龐然大物
    Thumbnail
    牠變成一種神獸或卡通怪獸,變得太過強壯帥氣。查網路才發現牠本尊虛弱得要命。 因為牠長得可愛,像總是在笑的小恐龍,所以就算瀕臨絕種,原生的湖裡一隻也不剩,卻被改良成膚色明亮粉紅的寵物。...
    Thumbnail
    來養一只龍龍陪伴活個半世紀 守宮~是可以活到40歲 活化石 鱷類與鳥類的關係更親近 現代爬行動物棲息於每個大陸養爬蟲類好處:
    Thumbnail
    Keichousaurus hui Reptilia 爬行綱    Sauropterygia, 鰭龍目      Keichousauridae, 貴州龍科        Keichousaurus 貴州龍屬 年代:中三叠纪拉丁尼階 (Middle Triassic , Ladi
    Thumbnail
    「麝,一種上古神獸──獨居的小型鹿,特徵包括斑點皮毛、大耳朵。智人使用林麝膽囊的氣味讓自己的費洛蒙更上一層樓。」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蛇,野生的優秀獵人。 決定最強蛇類的激烈大戰即將在此揭開序幕! 在最強戰鬥系列系列中,我們認識了許多危險生物、看了許多甲蟲、了解了許多神話中的生物,系列第四本即將迎來爬蟲類具代表性的生物——蛇! 全球的蛇類有各種不同的特色,有些具有毒性,有些則有強壯的身軀,有些則是靈活的身體,讓我們一邊享受魄力滿
    Thumbnail
    海洋霸主虎鯨實際上是媽寶? 虎鯨會把大白鯊當零食嗑?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今天咱們來講有趣的東西,講講辣個古生物界的超級明星,人類史上第一種被3D動畫畫的巨型獸腳類恐龍,也是所有從小看
    Thumbnail
    大家有看洛基影集嗎? 各種變體洛基,讓影迷都覺得有趣! 不過近日傳出鱷魚洛基失蹤消息,一起來研究發生什麼事吧!
    Thumbnail
    呀本來是要寫古生物小百科的,結果一個不小心寫太長,感覺放討論區不太適合,所以就直接拉過來當一般文章啦……不過這個主題應該叫什麼呢?古生物大百科?(誤 鋸刃異齒滄龍(Xenodens calminechari) 滄龍體型巨大似乎是一個既定印象了,尤其侏儸紀系列電影上映更是讓人感受到何謂龐然大物
    Thumbnail
    牠變成一種神獸或卡通怪獸,變得太過強壯帥氣。查網路才發現牠本尊虛弱得要命。 因為牠長得可愛,像總是在笑的小恐龍,所以就算瀕臨絕種,原生的湖裡一隻也不剩,卻被改良成膚色明亮粉紅的寵物。...
    Thumbnail
    來養一只龍龍陪伴活個半世紀 守宮~是可以活到40歲 活化石 鱷類與鳥類的關係更親近 現代爬行動物棲息於每個大陸養爬蟲類好處:
    Thumbnail
    Keichousaurus hui Reptilia 爬行綱    Sauropterygia, 鰭龍目      Keichousauridae, 貴州龍科        Keichousaurus 貴州龍屬 年代:中三叠纪拉丁尼階 (Middle Triassic , Ladi
    Thumbnail
    「麝,一種上古神獸──獨居的小型鹿,特徵包括斑點皮毛、大耳朵。智人使用林麝膽囊的氣味讓自己的費洛蒙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