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曾經遇過這樣的狀況,有時候無所事事、心裡感到空虛、壓力很大的時候就想要找東西來吃,可是吃完後不但沒有比較好,反而還會從心底產生一股罪惡感,於是心情就更不好了。
我就是會有這種狀況的人。
於是當我在選書時,看到這本書的標題,就覺得也許這會是一本可以讓我對於過度飲食的狀況有更多了解的一本書,所以這次就選了這本書來閱讀。
這本書雖然以「過度飲食心理學」為題,但實則是透過飲食這個行為去探討其背後的「大眾心理狀態」,並從中揭露會造成現代人過度飲食的主要原因與「消費主義」息息相連。
作者於書中常舉一位名為愛麗森的病患為例,她就是典型因為消費主義而陷入深淵仍不自覺的人,體重過重的她嘗試要減重,但卻被市面上五花八門的行銷手法給主宰行為,在開始減肥前就先花了一堆錢買課程、營養棒、蔬果汁,深信花錢就能買到纖瘦身材,殊不知最後不但無助於他減重的目標,反而讓她陷入另外一個瘋狂消費的循環。
然而,就是這種「以為消費才能達到什麼的」意識形態,正反映著當今社會中人們的慾望及空虛,大環境製造了「空的需求」,於是人們就容易一窩蜂的進行消費,事後又會因為內心無法被填補的空虛感,在這個時代裡,食物彷彿成為了一種物質追求上最低層次的慰藉。
覺得看完這本書後,心中浮現更多的想法是一種無助感。
活在消費主義的世界裡,我們擁有無數可以滿足快樂的方式,但達成後所產生的心理、生理後果,往往更具有毀滅性。造成其毀滅性的原因,除了空泛的追求以外,亦來自於過度快速、迫切的獲得,在這個世代裡,因為事事物物都過於立即、一切事物都被附加表層以外的含義(舉例:像是上知名餐館用餐象徵一種潮流或是地位感),造成我們無法只是「單純享受」而已。
雖然在此階段,要改變大環境塑造出的消費文化很困難,但我認為憑藉個人意志以及從生活中的小習慣著手還是有機會得到改善,像是辨別自己的需求、減少社群網路使用、專心享受當下,創造正面習慣等,其實還是能夠稍稍從這樣的環境中跳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