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 成為顯學,但我不投資 ETF 的 3 個原因

2024/03/3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年初的資本市場很不一樣,掀起了一股 ETF 風潮, 00940 募集短短 5 天吸金 1752 億(可能是怕 1748 億不好聽),一舉刷新台灣投信天花板,後續至少還有 9 家業者搶進。

raw-image


根據統計,今年 1 月底 ETF 市場規模已突破 4 兆,台股高息 ETF 更達到 1 兆,佔台股 ETF 比重達 6 成,統一投信的 00939 、元大投信的 00940 搶得先機,甚至連和尚尼姑都想開戶,而幾乎每家投信業者都規劃衝刺市場, 4 月要加入戰場的投信野村臺灣趨勢動能高股息ETF(00944)、兆豐台灣電子成長高息等權重ETF(00943)、 群益台灣科技高息成長ETF(00946),而台新投信、新光投信也在規劃中,如看到 5、6 月排程,凱基、國泰、中信、富蘭克林等也都有產品排隊等上市。

資料來源:鉅亨網

資料來源:鉅亨網


當然,以 00939 接近 600 億, 00940 接近 1750 億的規模來看,後續募集的 ETF 可能很難超越,且後續的 ETF 還是聚焦在電子類股+月配息,會不會有審美疲勞,甚至導致各家投信又陷入捧自己殺別人的績效競技場?值得持續關注。


而在這麼多的 ETF 爭鳴之下,許多好久不見的朋友也跟我討論起申購、或是買哪隻好的議題,甚至問我意見......基本上問我能不能買一律是有錢可以買,問我會不會買一律是不會買。畢竟大家喜好不同,我不會對你的熱情潑冷水,總之大家皆大歡喜。


而不投資 ETF 的原因為何呢?我主要有以下幾點考量:

1.內扣費用相對高

國內的 ETF 相較於國外,管理費都是相對不親民的,像是保管費、經理費、換股時的證交稅+手續費等,從近期很夯的 ETF 看出來,還有需要一些額外的經理費與保管費。

資料來源:數位時代

資料來源:數位時代


2. 選股邏輯雷同,集體納入/剔除風險

裡面的成分股,特別是近期發的高配息,由於選股邏輯可能都差不多,因此可能出現 ETF 同時選種某公司的可能性,為了那樣的配息,必須建立部位,導致大量買盤買進後推升股價,反而讓殖利率相對沒有這麼"高"了,也就變得沒有這麼物超所值。

資料來源:今周刊

資料來源:今周刊


3.投資組合分散,爆發力期待性有限

ETF 成分股賣點通常以分散持股,來降低市場波動的風險,但如果對主動投資有研究著墨,可以知道,往往股票的"資本利得",也就是價格的波動,才是大賺的機會,以美股 NVDIA 來說,如果買進個股主動投資的投資人,獲利相對上來說會比買進可能建立 NVDIA 的 ETF 還要好;又以台股的電機股華城(1519)來說,從 30 元附近到逼近千元,也不過就不到 2 年的時間;因此 ETF 很穩健,但對積極進取、還想要拚成長股的我來說吸引力較小。

資料來源:元大投信

資料來源:元大投信


ETF 能不能買?適合誰買?

雖然我的投資組合裡面不會有 ETF ,但不代表他就是不好的商品,而且從歷史走勢來看,高息 ETF 的淨值也是會持續往上的(當然漲幅可能略遜於部分成長股),對於投資想要相對簡單的人來說,其實買這類的 ETF 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如果沒有對產業與財報、甚至是未來趨勢特別感興趣而去做很多研究,討論股票也可能只是想要 4 位數字,那其實買投信經理人幫整理一籃子股票的 ETF 是相對安全許多,至少少了亂聽名牌歐印,結果爆炸甚至負債的風險。


有些高薪、高資產的投資人,想研究投資卻有心無力,沒有時間去研究股票與產業,也擔心單一個股大幅下跌導致資產減損,那麼,定期定額買 ETF ,持續累積資產,長線以打敗定存、通膨為目標,替自己的退休專戶多打拼,這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103會員
9內容數
台股紀錄與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