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照顧怎麼做?如何讓親人舒適體面的離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講到臨終你可能會想到遺囑、遺產等關鍵字,對於殯葬這塊有些著墨的朋友可能會想到臨終諮詢或生前契約,這些都是大家在談到親人臨終時會先想到的事務。但今天要討論的臨終照顧卻鮮少有人提及,因為大家都覺得臨終照護/顧應該是醫師、護理師的職責。事實上家人和親屬在臨終的照顧上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畢竟對醫護人員來說,照料病人本來就是一個僧多粥少的工作,根本無暇去顧及每個病人的狀況。所以掌握一些臨終照護的觀念,更能讓親人在臨終時能舒適且體面的放心遠行。

圖 / unsplash

圖 / unsplash


臨終照顧6大步驟

  當親友即將離開人世,站在病床前的家人內心勢必百感交集,甚至煩亂心慌。但請先收起複雜的情緒,畢竟躺在病床上的人思緒可能更加混亂。其實家人能對病人做的遠比護理人員能做的還多,以下幾點提供給家人參考:

  1. 同理病人的心理和需求:同理是最重要的第一步,發揮你的想像力,假如現在躺在病床上的人是自己,你希望旁邊的人給你什麼?一段使人安心的話語、放一張自己以前愛聽的專輯、聞一聞自己用心照顧的花朵香氣,又或是在病床邊擺上一張張出外旅遊拍下的美麗風景。這些事務或許都能撫慰臨終者即將過世的緊繃情緒。
  2. 說話:你可能會想說,蛤?都昏迷了還要說話,他聽得到嗎?答案是肯定的,人在過世後最後一個消失的感官是聽覺,所以病榻前的關懷話語、四道人生(道謝、道歉、道愛和道別)其實臨終者都聽得一清二楚。
  3. 傾聽:還沒陷入昏迷的臨終者可能喃喃自語,分不清夢境和現實。但他們渴望說話,在僅存的時光中用聲音留下自己在世上的證明。家人們請別在這時打斷他們,只要當個好的聽眾,靜靜聽即可。當然要參與對話也沒問題,哪怕是雞同鴨講,多點互動也能讓臨終者更安心。
  4. 翻身:許多臨終者其實都已臥床多時,長時間的臥床最糟糕的情況下就是出現所謂的壓瘡(褥瘡)。這些壓瘡會造成病人疼痛,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建議照護的家人若隨侍在側可以三不五時地替病人翻身,降低壓瘡的風險。
  5. 滋潤口腔:臨終前病人由於腸胃機能已接近停擺,基本上不會有任何進食和飲水的慾望。但是口腔會因為乾燥而感到不適,最好的處理方式是用沾濕的棉花棒輕點病人的嘴唇和口腔。稍微滋潤一下就能讓病人的不適感大大減輕,而這樣的互動過程也能讓臨終者和照護者的關係更加緊密,甚至有助於減緩照護者的遺憾感受。
  6. 給予宗教的力量:對於有信仰的臨終者,可在床邊祈禱、低聲輕唱聖歌、念佛經又或是放佛歌,讓信仰的力量環繞在病人四周。有助於穩定臨終者的情緒,讓臨終者更安穩的離開人世。

相信沒有人想要面對親人走到生命末期,但這就是生命給人們的最後一堂課和最後一次考驗。不論是痛哭也好、放置不管也罷,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和做法。今天列出來的臨終照護步驟是我認為比較好的做法,當然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我所盼望的僅有每個離開世上的人能在最後的一段時光能以「人」,一個有尊嚴的「人」的身分走向人生最後一程。


avatar-img
46會員
112內容數
齁-是當你接到一屁股鳥事的時候會發出的嘆息。黑-是在看見人性陰暗時黑化的過程。給自己一個機會記錄下殯葬業的見聞,也讓大家了解這些英挺西裝背後藏著的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麟生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韓國電影破墓在台灣衝出不錯的票房,在史詩科幻大片沙丘2的檔期內也算殺出一條血路。既然講到墳墓,那勢必得來蹭一波熱潮了。當然寫影評我是鐵定辦不到的,但根據影片中的內容分享一些墓葬的習俗和小知識還不成太大問題。今天就來分享我在破墓中所看到的一些有趣細節並分享華人的喪葬文化吧!
生死這兩個觀念是並行存在的,有生必有死,這也是亙古不變的硬道理。談到一個地方的生活機能,我們一定優先考慮食衣住行育樂,明明死亡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大家都避而不談,想當然爾,把殯儀館蓋在你家旁邊大家鐵定Say No。舉個例子,彰化到現在還沒有自己的火葬場,若有火化需求得送台中或南投。
哀悼科技(Grief Tech)可不是個新名詞,實際上他是個行之有年的產業。過去只存在於科幻電影或小說中的題材,近年來也逐漸躍然紙上,成為一種新興科技產品。
有兩種產業的人會有法醫好友,第一是警察,第二是禮儀公司。法醫在醫界是個獨特的存在,以前大家為了高薪一窩蜂地想擠進外科。近年來的訴求則是錢多事少責任少,所以醫美的學系一位難求。但法醫學系就可算是門可羅雀了。
紅衣女鬼可說是鬼片及恐怖故事的經典元素。民間傳說也提到穿紅衣自殺的鬼戾氣最重,因此許多自殺的民眾也紛紛效仿,為了就是在死後能對生前討厭的對象報仇雪恨,但真的有效嗎?
講了不少冥婚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冥婚的要件就是一個活人搭配一個逝者或是兩個逝者。可怕的是,在中國的農村,居然出現人為加工的冥婚事件...。
韓國電影破墓在台灣衝出不錯的票房,在史詩科幻大片沙丘2的檔期內也算殺出一條血路。既然講到墳墓,那勢必得來蹭一波熱潮了。當然寫影評我是鐵定辦不到的,但根據影片中的內容分享一些墓葬的習俗和小知識還不成太大問題。今天就來分享我在破墓中所看到的一些有趣細節並分享華人的喪葬文化吧!
生死這兩個觀念是並行存在的,有生必有死,這也是亙古不變的硬道理。談到一個地方的生活機能,我們一定優先考慮食衣住行育樂,明明死亡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大家都避而不談,想當然爾,把殯儀館蓋在你家旁邊大家鐵定Say No。舉個例子,彰化到現在還沒有自己的火葬場,若有火化需求得送台中或南投。
哀悼科技(Grief Tech)可不是個新名詞,實際上他是個行之有年的產業。過去只存在於科幻電影或小說中的題材,近年來也逐漸躍然紙上,成為一種新興科技產品。
有兩種產業的人會有法醫好友,第一是警察,第二是禮儀公司。法醫在醫界是個獨特的存在,以前大家為了高薪一窩蜂地想擠進外科。近年來的訴求則是錢多事少責任少,所以醫美的學系一位難求。但法醫學系就可算是門可羅雀了。
紅衣女鬼可說是鬼片及恐怖故事的經典元素。民間傳說也提到穿紅衣自殺的鬼戾氣最重,因此許多自殺的民眾也紛紛效仿,為了就是在死後能對生前討厭的對象報仇雪恨,但真的有效嗎?
講了不少冥婚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冥婚的要件就是一個活人搭配一個逝者或是兩個逝者。可怕的是,在中國的農村,居然出現人為加工的冥婚事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生離死別是人生中必然會遇到的課題,但每個人的狀況都不盡相同。有的家庭對因病離開的往生者或多或少都有心理準備,但當往生者是因為意外而離開,往往令家人感到措手不及。在往生者離開後,家庭沉浸在悲傷之中,但還是要打起精神準備後事,希望往生者能夠早日安息。 家人過世後怎麼做? 在家人過世後,大多數人都是想
Thumbnail
在殯葬業工作期間的思考與感悟,探討生死與後事處理的重要性及對親友間的溝通與理解。提供四個步驟與三個重要事項,鼓勵讀者以輕鬆方式討論生死議題。
Thumbnail
人生走到最後,「回家」是所有人最中的渴望,回到家中與家人相伴,度過人生最後的日子,居家安寧已越來越普及,但當親人在家中過世時,應該如何處理?要聯絡哪些人?萬事達小編帶您從3個步驟一步一步不慌張,告訴您如何處理當親人在家中過世時的處理步驟。 親人在家中過世該怎麼辦? 疾病逝世者 (1)記
Thumbnail
雖有「安寧緩和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兩個善終法,但更重要的是生命活著的意義,瞭解何時應該放手。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讓醫護人員與家人清楚患者對自己生命末期的決定,把握最後時光,與家人好好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不留遺憾的人生四道備忘錄)。
Thumbnail
讓長輩在熟悉的家臨終,聽起來簡單,但執行起來卻不容易,更常聽到的,是在醫院嚥下最後一口氣;又或者是,從醫院返家的途中斷氣。而「在家離世」這件看似簡單不過的事情,變成許多長者遙不可及的夢想。
Thumbnail
照顧無負擔、照顧小撇步 照顧管家團隊帶您探索家庭幸福之道,打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生活" 全面照顧解決方案" 我是照顧管家李管家,我有多年的照顧經驗,目前還在學習長照方面的知識,就讀空大社會科學系,我曾經照顧過中風、失智、癌症等各種狀況的家人,我也曾經面臨過各種照顧的困境和壓力。我想要分享給您一些我
Thumbnail
母親病逝後,我按她的要求處理後事,遭到親戚的非議。透過這段經歷,我反思葬禮的意義以及我們對逝者的尊重。
Thumbnail
「每次你來我們家,媽媽就特別開心。」「你來了之後,我們鬆一口氣,終於有了解的人了。」以上這些話,真實地發生在照顧的家庭裡。除了提供實際的照顧專業服務,照服員的來訪,對於許多長輩與家屬而言,都是默默支持的力量。
Thumbnail
在照顧病人時發現病症變化時,需要好好溝通家屬,提醒家屬及時帶病人去看醫生,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合作與溝通是保障病人健康的重要因素。
生離死別是人生中必然會遇到的課題,但每個人的狀況都不盡相同。有的家庭對因病離開的往生者或多或少都有心理準備,但當往生者是因為意外而離開,往往令家人感到措手不及。在往生者離開後,家庭沉浸在悲傷之中,但還是要打起精神準備後事,希望往生者能夠早日安息。 家人過世後怎麼做? 在家人過世後,大多數人都是想
Thumbnail
在殯葬業工作期間的思考與感悟,探討生死與後事處理的重要性及對親友間的溝通與理解。提供四個步驟與三個重要事項,鼓勵讀者以輕鬆方式討論生死議題。
Thumbnail
人生走到最後,「回家」是所有人最中的渴望,回到家中與家人相伴,度過人生最後的日子,居家安寧已越來越普及,但當親人在家中過世時,應該如何處理?要聯絡哪些人?萬事達小編帶您從3個步驟一步一步不慌張,告訴您如何處理當親人在家中過世時的處理步驟。 親人在家中過世該怎麼辦? 疾病逝世者 (1)記
Thumbnail
雖有「安寧緩和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兩個善終法,但更重要的是生命活著的意義,瞭解何時應該放手。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讓醫護人員與家人清楚患者對自己生命末期的決定,把握最後時光,與家人好好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不留遺憾的人生四道備忘錄)。
Thumbnail
讓長輩在熟悉的家臨終,聽起來簡單,但執行起來卻不容易,更常聽到的,是在醫院嚥下最後一口氣;又或者是,從醫院返家的途中斷氣。而「在家離世」這件看似簡單不過的事情,變成許多長者遙不可及的夢想。
Thumbnail
照顧無負擔、照顧小撇步 照顧管家團隊帶您探索家庭幸福之道,打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生活" 全面照顧解決方案" 我是照顧管家李管家,我有多年的照顧經驗,目前還在學習長照方面的知識,就讀空大社會科學系,我曾經照顧過中風、失智、癌症等各種狀況的家人,我也曾經面臨過各種照顧的困境和壓力。我想要分享給您一些我
Thumbnail
母親病逝後,我按她的要求處理後事,遭到親戚的非議。透過這段經歷,我反思葬禮的意義以及我們對逝者的尊重。
Thumbnail
「每次你來我們家,媽媽就特別開心。」「你來了之後,我們鬆一口氣,終於有了解的人了。」以上這些話,真實地發生在照顧的家庭裡。除了提供實際的照顧專業服務,照服員的來訪,對於許多長輩與家屬而言,都是默默支持的力量。
Thumbnail
在照顧病人時發現病症變化時,需要好好溝通家屬,提醒家屬及時帶病人去看醫生,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合作與溝通是保障病人健康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