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的派福利守則|《怪物樵夫》這樣改就令女性心動?

偶像的派福利守則|《怪物樵夫》這樣改就令女性心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偶像的派福利守則>系列之二

雖然很多影迷一看到「導演.三池崇史」的名字便嚇得退避三舍,平心而論根據倉井眉介同名小說改編的《怪物樵夫》效果尚算中規中矩:動作戲不多,以文戲(口水戲)為主,但整體故事仍算緊湊流暢,血腥度亦沒有辜負期待,令人自然入戲;當然宣傳主打「心理變態VS連環殺人犯」只屬幌子,實際上還是兒童被欺凌的悲劇,從而衍生「人性會被先天還是後天影響?」「被扭曲的人性能否透過意志撥回正軌」等議題討論,看完亦有省思空間。

就是結局有股難以言喻的違和感。

=========以下含劇情雷,如介意者請迴避=========

一語成讖・冷血對白的反轉?

Psychopath(反社會的病態人格)的男主角二宮(龜梨和也)自從腦晶片掉落後,開始產生同理心、對未婚妻映美(吉岡里帆)有異樣感(情愫),更變得喜歡與她在一起的感覺;後來他與連環殺人犯劍持(中村獅童)對峙,發現大家同為「東間事件」(孩童被強行植入腦晶片變成Psychopath)的受害者,體會到「重拾」人性的糾結,再幹不出Psychopath時期毫不手軟的冷血行為。

可是兩人對峙時,二宮自爆殺害映美父親,更一直蒙騙著她,甚至企圖挾持她,裝作一副Psychopath的冷血模樣,說「被所愛的人殺死很浪漫吧?」讓映宮知悉其惡行後心生失望厭惡,最後捅了他一刀!

Psychopath的二宮(龜梨和也)連未婚妻映美(吉岡里帆)都要挾持?

Psychopath的二宮(龜梨和也)連未婚妻映美(吉岡里帆)都要挾持?

此時二宮仍然表現得像個心理變態,「大開殺戒」企圖鍊死映美,在她頸上留下深深的瘀痕,然後…忽然鬆手,對她說「這樣就可以當成正當防衛,你快點找那名女警(指菜菜緒飾演的戶城)吧!」

果然已經回復人性的二宮,對映美心存愧疚,甘心讓她對自己復仇,亦擔心她會因此被控謀殺,故此製造他想殺害映美的「證據」(頸上瘀痕),讓她能夠以「正當防衛」為理由攻擊自己,之後更拒絕救援,留在原地慢慢流血不止而死掉…原來「被所愛的人殺死很浪漫吧?」有另一層含義,「一語成讖」(特別是女性)觀眾自然更為扼腕!

可是如此「首尾呼應」實在太過工整,顯得不太自然,忍不住去想「原著究竟是怎樣的?」上網一查原著故事,發現果然又被「魔改」!

配合原著假設・女性更心動?

原著的二宮雖然是Psychopath,但沒有殺死映美的爸爸…沒有這段「恩怨」,映美自然沒有向二宮復仇的「需要」!事實上當二宮與劍持對峙的時候,映美就已經全程昏迷,自然沒有被挾持,更加沒有「被所愛之人殺死很浪漫吧?」的對白。

小說結局就止於二宮掙扎「做回Psychopath,還是繼續做普通人?」,因為此時憶起映美的歌聲,他腦裡出現了「幸福」的感覺,就算看到劍持重拾人性後「引火自焚」,但因為覺得「幸福並不可怕」,最後拒絕接受晶片重置手術,二宮甚至沒有死掉!以上這些電影都有,但是只放在魔改部分的前面…

有技巧地增加男主角與未婚妻的相處戲碼,亦是討好女粉絲的手段之一。

有技巧地增加男主角與未婚妻的相處戲碼,亦是討好女粉絲的手段之一。

為什麼要這樣改編呢?因為飾演二宮的叫龜梨和也擁有強勁的女性粉絲族群(並非所有舊J社偶像都有強勁的女性粉絲基礎,但暱稱kame的龜梨絕對以女粉為大宗),她們可以接受Kame演反社會人格的心理變態,但不能接受他對未婚妻無情,尤其劇情描述他已經重拾人性,對殺害未婚妻父親感到愧疚,所以甘願被復仇,甚至為她製造「自衞」證據,然後自願地死得其所。

與《黃金少年》強行增加原著沒有的男女關係不同,《怪物樵夫》是以原著情節為基礎再改編 ——二宮的確因為已覺醒,慢慢感到自己有人性「並不可怕」,甚至對未婚妻的歌聲生出「幸福」的憧憬,電影改編只是基於原著情節作出「假如」的延伸;只是讓二宮最後如此收場,似乎抹煞小說想把這號人物繼續下去的可能性?不過劇組既然無意拍續集,也不介意這樣收尾。

而且劇組肯定不會承認,如此改動是為了討好龜梨的女粉絲——曾經冷酷無情、殺人不眨眼的Psychopath恢復人性後,就選擇為所愛之(女)人「賠上性命」,適當時候還能夠讓龜梨露出讓女粉絲心動的表情,完全為她們度身訂造!這就是女粉絲要求的「偶像派福利」醍醐味,龜梨亦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在其他戲劇層面上盡情「大開殺戒」,突破偶像框框,某程度上算是各取所需的平衡策略?

當然劇組亦不會承認改編藏了這種小心思。

內容總結
電影
5
/5
avatar-img
大福同學的沙龍
72會員
187內容數
雖然偏好日本影視,亦會討論香港、台灣及海外的戲劇作品,觀點未必獨特創新,就是愛胡言亂語,希望能找到同好交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大福同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偶像」和「演員」之間的觀眾期望有所不同。比起演員,偶像需要更多滿足受眾的想像與期待。目標觀眾需要被滿足,偶像應該讓迷妹覺得被安慰,有被「派福利」的感覺,這樣迷妹才會接受偶像作出「突破」!改編劇本中的細微更動對粉絲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文章介紹了電影《黃金少年》如何進行劇本改編的關鍵,以討好迷妹需要。
5/5電影
去年入場觀賞臺灣電影《周處除三害》,雖然當時票房和口碑平平,但近期在Netflix上架後卻意外贏得點擊率與好評。串流平臺的崛起是否意味著戲院文化的不合時宜?現今觀眾更趨向家庭影院。此外,劇情中對新興宗教的描述也引發了深思,如何判斷善惡有別?這些議題都值得探討。
0/5電影
看慣過去港產娛樂商業片的觀眾,總覺得題材越來越…偏門?反正大家總愛說「香港電影已死」,新導演(不代表是業界新鮮人)如何計算都未必取得大眾歡心,還不如拍熟悉擅長的東西,先「說好自己故事」!大家以為「拍自傳」只會流於孤芳自賞、自我沉溺(俗稱「自肥」),其實可以從小見大,從個人片段窺探整個社會的軌跡…
5/5電影
今年三部賀歲片,原先最不被看好的,就是看似題材及演員陣容老舊、海報不吸引的《臨時劫案》,沒想到開播後經過口碑加持,聲勢上慢慢跟挾上集餘威的《飯戲攻心2》及以MIRROR掛帥的《盜月者》,票房後勁越來越強,值得欣慰!眾口皆碑的「哨牙郭富城」不用多談,反而想閒聊一下兩名電影稀客:張可頤及胡定欣。
0/5電影
對自認「很支持港產片」的人來說,不曾好好認識葉偉信才是「最失禮」的事吧!這篇文章介紹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今年舉辦的【爆裂小念頭──葉偉信電影回顧展】,並就三部葉導的電影進行深入分析,是以中年思維重新審視被少年錯過的電影,以現在的眼光來似乎會啟發各種思考,非常適合對港產片感興趣的讀者。
0/5電影
今年ViuTV的兩部港劇,很巧妙地結合了日本的影視元素,吸引了大眾的注意。但這些劇集絕非直接的抄襲,而是將日劇元素消化後轉化為香港特色的作品。《和解在後》帶來了古早職場日劇的感覺;而《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更像是屬於香港的《大逃殺》。而劇中的演員也是由大量新人演員組成,引發了人們對他們未來的期望。
「偶像」和「演員」之間的觀眾期望有所不同。比起演員,偶像需要更多滿足受眾的想像與期待。目標觀眾需要被滿足,偶像應該讓迷妹覺得被安慰,有被「派福利」的感覺,這樣迷妹才會接受偶像作出「突破」!改編劇本中的細微更動對粉絲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文章介紹了電影《黃金少年》如何進行劇本改編的關鍵,以討好迷妹需要。
5/5電影
去年入場觀賞臺灣電影《周處除三害》,雖然當時票房和口碑平平,但近期在Netflix上架後卻意外贏得點擊率與好評。串流平臺的崛起是否意味著戲院文化的不合時宜?現今觀眾更趨向家庭影院。此外,劇情中對新興宗教的描述也引發了深思,如何判斷善惡有別?這些議題都值得探討。
0/5電影
看慣過去港產娛樂商業片的觀眾,總覺得題材越來越…偏門?反正大家總愛說「香港電影已死」,新導演(不代表是業界新鮮人)如何計算都未必取得大眾歡心,還不如拍熟悉擅長的東西,先「說好自己故事」!大家以為「拍自傳」只會流於孤芳自賞、自我沉溺(俗稱「自肥」),其實可以從小見大,從個人片段窺探整個社會的軌跡…
5/5電影
今年三部賀歲片,原先最不被看好的,就是看似題材及演員陣容老舊、海報不吸引的《臨時劫案》,沒想到開播後經過口碑加持,聲勢上慢慢跟挾上集餘威的《飯戲攻心2》及以MIRROR掛帥的《盜月者》,票房後勁越來越強,值得欣慰!眾口皆碑的「哨牙郭富城」不用多談,反而想閒聊一下兩名電影稀客:張可頤及胡定欣。
0/5電影
對自認「很支持港產片」的人來說,不曾好好認識葉偉信才是「最失禮」的事吧!這篇文章介紹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今年舉辦的【爆裂小念頭──葉偉信電影回顧展】,並就三部葉導的電影進行深入分析,是以中年思維重新審視被少年錯過的電影,以現在的眼光來似乎會啟發各種思考,非常適合對港產片感興趣的讀者。
0/5電影
今年ViuTV的兩部港劇,很巧妙地結合了日本的影視元素,吸引了大眾的注意。但這些劇集絕非直接的抄襲,而是將日劇元素消化後轉化為香港特色的作品。《和解在後》帶來了古早職場日劇的感覺;而《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更像是屬於香港的《大逃殺》。而劇中的演員也是由大量新人演員組成,引發了人們對他們未來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