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周處除三害》串流怪現象亂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其實去年戲院公映時,已經有入場欣賞有香港血統(黃精甫為旅台港人)的台灣電影《周處除三害》。

說實話當時並沒有很喜歡,並非討厭血腥暴力,而是覺得兩名通緝犯的故事風格太割裂,難以融合為一部電影(雖然貌似很多人喜歡這種風格突變),亦不太喜歡王淨被浪費;不過比記憶中的黃精甫執導的《江湖》及《阿嫂》好太多,算是對他的印象稍微救回來(?),加上「新興宗教」的處理手法夠獵奇,整體來說還是可以一看。

沒想到最近網路上意外翻紅?!除了「竟然」突破限制於中國上映兼大賣之外,登陸Netflix串流平台亦意外贏得點擊率與口碑,與公映時略為慘淡的票房完全兩回事!「抄襲」風波未了解太多不敢亂評,反而想聊一下串流意外「好評」的聯想,還有去年看罷後就想到的「新興宗教」議題。

串流反轉口碑?戲院與家庭影院的角力

Netflix等串流平台雖然存在多年,要到疫情時代才正式成為大眾不可或缺的習慣,甚至取代傳統戲院的觀影體驗,亦衍生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戲院公映時與上串流平台後口碑及數字(票房或點擊率),竟然可以南轅北轍?

《周處除三害》公映時票房口碑平平,串流上架後情況大反轉?

《周處除三害》公映時票房口碑平平,串流上架後情況大反轉?

像《周處除三害》,公映時票房一般、口碑平平,串流平台上架後才備受追捧,還帶來強大的點擊率;當然亦有相反情況——公映時輿論尚可(甚至被專業評論讚好),上架後卻引來一面倒負評,例如2022年的《明日戰記》。資訊泛濫的現在,比起過去等候戲院公映、錄影帶/影碟發行及租賃,網路串流上數之不盡的戲劇資源垂手可得,當觀眾想根據「口碑」去選擇的時候,可以相信誰?

《明日戰記》則是相反例子

《明日戰記》則是相反例子

老實說,身邊有不少朋友已養成只看串流的習慣,就算看過電影後再多讚賞,亦聲言如無必要絕不會進戲院,原因千奇百怪,由最「正路」的衛生問題、「悶/爛片可以倍速」、隨時隨地隨心選擇想看的節目,到令人摸不著頭腦的理由例如:「我只想躺在床上看」、「我看電影要邊做筆記邊與朋友聊劇情」、「我看到偶像的帥顏要回看無數次及截圖」、「我要抓出劇組考證失當的證據」…

總之各種「?!」的情況出現後,導致大家越來越享受「家庭影院」,除非電影本身有「不得不到戲院」觀看的條件(例如是著重視覺及音響效果的《壯志凌雲:獨行俠》),否則寧願等待串流上架,以月費「合法」收看。所謂「堅守戲院文化」是否不合時宜?外國老早有很多討論,但華語地區始終未有正式面對這個問題,畢竟近年票房大賣的電影總是可以留在家居影院。

新興宗教崛起:如何判斷援手善惡有別?

本來就對港式黑幫打鬥還好,所以對《周處除三害》比較有感覺的部份,是後半部陳桂林(阮經天)亂入新興宗教團體「新心靈舍」,由自以為得到解救,後來發現被騙的真相後大開殺戒的荒謬殺戮場景。除了素淨場面與後來血腥的反差、看似導人向善的滿口歪理、從尊者(陳以文)到情人/信徒(曾珮瑜)各種人前人後大不同的荒謬表現外,對新興宗教(俗稱邪教)的描述亦令人深思。

《周處除三害》尊者的話術一度令陳桂林相信並順從

《周處除三害》尊者的話術一度令陳桂林相信並順從

雖然現在被各種解讀詮釋,「新興宗教」這個話題永不過時,因為人類的意志究竟要何等空虛脆弱的時候,才會對這種「信仰」全盤接受,甚至變得堅持信念?像《周處除三害》的陳桂林,因為被騙「身患絕症」,想先殺通緝排榜中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殺了排第二的,再想殺排第一那位的時候,「發現」他已經「死了」,然後身處於「新興宗教」和諧、素淨、祥和的環境下,聽了很多尊者「心靈雞湯」,加上自己的「絕症」疑似被醫好,令他認為有被尊者「拯救」,差點把身上的財物全部奉獻…如果不是他「意外」發現尊者與他的信徒斂財的真面目,未必會回頭大開殺戒!

想起了去年看過的日劇《隼消防團》,一樣以「新興宗教」為故事主題,借懸疑故事作為包裝,講述鄉郊小鎮被新興宗教入侵,女主角(川口春奈)後來表白自己如何於意志消沉時曾經被「拯救」,從而決心為新興宗教團體服務。看到她每段失落被安慰的時候,原來全是逐漸被導向那個信仰的深淵!如果比喻為於大海漂浮幾乎遇溺的人,她抓住的究竟浮木還是腐木?

《隼消防團》新興宗教「曬冷式」圍攻小鎮場面震撼

《隼消防團》新興宗教「曬冷式」圍攻小鎮場面震撼

可能有人認為,對「新興宗教」有興趣的話,還不如看紀錄片?畢竟更加「真實」,比戲劇更清楚展示其可怕的一面,而且具體的真實案例比虛構的戲劇畫面更加震撼;只是個人比較膽小,未能直接面對真實的衝擊,早前曾經在Netflix打開一部韓國紀錄片,企圖了解這回事,但只是5分鐘便看不下去了,畢竟「心靈控制」的部份實在太衝擊…所以暫時只能以戲劇為入口,認識信仰與人心的角力糾纏。

內容總結
電影
0
/5
avatar-img
70會員
185內容數
雖然偏好日本影視,亦會討論香港、台灣及海外的戲劇作品,觀點未必獨特創新,就是愛胡言亂語,希望能找到同好交流。
留言1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玖伊氏-avatar-img
2024/04/01
2
對戲院經營者確實很抱歉,不過非大場面的電影 ,確實在家看比較舒服.
2
大福同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看慣過去港產娛樂商業片的觀眾,總覺得題材越來越…偏門?反正大家總愛說「香港電影已死」,新導演(不代表是業界新鮮人)如何計算都未必取得大眾歡心,還不如拍熟悉擅長的東西,先「說好自己故事」!大家以為「拍自傳」只會流於孤芳自賞、自我沉溺(俗稱「自肥」),其實可以從小見大,從個人片段窺探整個社會的軌跡…
5/5電影
京都的傳統和菓子小店「御倉屋」在明星木村拓哉的推薦下人氣急升。這家店雖然隱世不顯眼,卻因其美味的甜點「黑糖旅奴」而受到追捧。文章中分享了木村拓哉推薦的這家店的故事以及甜點的口感及食用注意事項。
5/5旅行美食
今年三部賀歲片,原先最不被看好的,就是看似題材及演員陣容老舊、海報不吸引的《臨時劫案》,沒想到開播後經過口碑加持,聲勢上慢慢跟挾上集餘威的《飯戲攻心2》及以MIRROR掛帥的《盜月者》,票房後勁越來越強,值得欣慰!眾口皆碑的「哨牙郭富城」不用多談,反而想閒聊一下兩名電影稀客:張可頤及胡定欣。
0/5電影
對自認「很支持港產片」的人來說,不曾好好認識葉偉信才是「最失禮」的事吧!這篇文章介紹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今年舉辦的【爆裂小念頭──葉偉信電影回顧展】,並就三部葉導的電影進行深入分析,是以中年思維重新審視被少年錯過的電影,以現在的眼光來似乎會啟發各種思考,非常適合對港產片感興趣的讀者。
0/5電影
實不相瞞,縱使去了很多次日本旅行,卻鮮有嚐試「駅弁(鐵路便當)」。過去雖然試過從東京搭新幹線到名古屋(=長途車程),當時以為一個飯團就夠,而且那次是早上,一心想中午到了名古屋之後才享受午餐,為什麼要吃「冷飯菜汁」的冷便當?(失禮!)故此真的從未想過要吃鐵路便當…直到這兩次行程,無論從成田機場到岐阜…
5/5旅行美食
從不敢稱日本為「鄉下」,因為每個地方都有很多知識趣味有待發掘,正如去過京都多次,最近才從網友面書中得知:就麵包消費量而言,京都是全日本第一!京都的早餐都是吃麵包的!京都的麵包店比米飯店還要多!作為京都麵包的「初心者」,先接觸兩家京都「獨家」的連鎖店,好好認識京都麵包的獨特之處…
5/5日本旅遊
看慣過去港產娛樂商業片的觀眾,總覺得題材越來越…偏門?反正大家總愛說「香港電影已死」,新導演(不代表是業界新鮮人)如何計算都未必取得大眾歡心,還不如拍熟悉擅長的東西,先「說好自己故事」!大家以為「拍自傳」只會流於孤芳自賞、自我沉溺(俗稱「自肥」),其實可以從小見大,從個人片段窺探整個社會的軌跡…
5/5電影
京都的傳統和菓子小店「御倉屋」在明星木村拓哉的推薦下人氣急升。這家店雖然隱世不顯眼,卻因其美味的甜點「黑糖旅奴」而受到追捧。文章中分享了木村拓哉推薦的這家店的故事以及甜點的口感及食用注意事項。
5/5旅行美食
今年三部賀歲片,原先最不被看好的,就是看似題材及演員陣容老舊、海報不吸引的《臨時劫案》,沒想到開播後經過口碑加持,聲勢上慢慢跟挾上集餘威的《飯戲攻心2》及以MIRROR掛帥的《盜月者》,票房後勁越來越強,值得欣慰!眾口皆碑的「哨牙郭富城」不用多談,反而想閒聊一下兩名電影稀客:張可頤及胡定欣。
0/5電影
對自認「很支持港產片」的人來說,不曾好好認識葉偉信才是「最失禮」的事吧!這篇文章介紹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今年舉辦的【爆裂小念頭──葉偉信電影回顧展】,並就三部葉導的電影進行深入分析,是以中年思維重新審視被少年錯過的電影,以現在的眼光來似乎會啟發各種思考,非常適合對港產片感興趣的讀者。
0/5電影
實不相瞞,縱使去了很多次日本旅行,卻鮮有嚐試「駅弁(鐵路便當)」。過去雖然試過從東京搭新幹線到名古屋(=長途車程),當時以為一個飯團就夠,而且那次是早上,一心想中午到了名古屋之後才享受午餐,為什麼要吃「冷飯菜汁」的冷便當?(失禮!)故此真的從未想過要吃鐵路便當…直到這兩次行程,無論從成田機場到岐阜…
5/5旅行美食
從不敢稱日本為「鄉下」,因為每個地方都有很多知識趣味有待發掘,正如去過京都多次,最近才從網友面書中得知:就麵包消費量而言,京都是全日本第一!京都的早餐都是吃麵包的!京都的麵包店比米飯店還要多!作為京都麵包的「初心者」,先接觸兩家京都「獨家」的連鎖店,好好認識京都麵包的獨特之處…
5/5日本旅遊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黑白大廚節目中有超多美食都很受歡迎,其中港點女王鄭智善主廚的麻辣奶油金絲蝦球就相當有特色,這次跟餐廳合作來台推出,大家不要錯過快去訂位吃看看吧!
這是我近期的疑惑,有些動漫女性角色的聲音,聲音也太高,氣音也太多了吧?! 這樣真的有人看得下去嗎? 難道不會覺得耳朵痛嗎? 起因是我在 Netflix 上看到一部少女動漫作品。 這部作品的漫畫我之前有看過,角色塑造都很可愛,劇情也流暢,是一部看了會讓人心裡暖暖的作品。所以我一看到 Netflix
日本戀綜節目《離線找真愛》(Offline Love)的企劃概念,聚焦在找來10位彼此素未謀面的日本年輕男女,要求他們在禁用所有熟悉的3C 電子設備,隻身前進法國尼斯(Nice, France),在短短的十天旅程,僅靠手中一本旅遊指南作為彼此在街上偶遇相認的信物......
從影集《童話故事下集》探討現代人對於生育的觀點轉變,強調夫妻關係的重要性高於單純的「好爸爸」或「好媽媽」,並呼籲社會尊重個人生育選擇。文章也反思過去父母無意識的繁殖觀念與現代年輕人重視親子關係和自身身心狀態的差異。
你是否曾有這樣的感覺? 想像一下,你早上剛睜開眼,還沒起床就開始焦慮今天要處理的工作,回想昨天的錯誤,還糾結著上週開會時說錯的話。然後,你拿起手機,滑了幾分鐘社群媒體,結果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一小時。時間流逝,你卻發現自己還是原地踏步,什麼都沒做……這,就是 精神內耗 的典型表現。 現代社會不只內卷
傑西和維克特兩位天才的相遇與合作。最初傑西因追求重現魔法遭遇挫折,來自下層的維克特堅信海克斯科技可以改變世界。兩人共同開發,卻因理念不合和外部衝突導致關係緊張。維克特認為人性的不理性帶來毀滅,傑西則強調不完美也是美的一部分,最終兩人摧毀海克斯科技,尋求真正的解脫與和解,並為世界帶來新的希望。
黑白大廚節目中有超多美食都很受歡迎,其中港點女王鄭智善主廚的麻辣奶油金絲蝦球就相當有特色,這次跟餐廳合作來台推出,大家不要錯過快去訂位吃看看吧!
這是我近期的疑惑,有些動漫女性角色的聲音,聲音也太高,氣音也太多了吧?! 這樣真的有人看得下去嗎? 難道不會覺得耳朵痛嗎? 起因是我在 Netflix 上看到一部少女動漫作品。 這部作品的漫畫我之前有看過,角色塑造都很可愛,劇情也流暢,是一部看了會讓人心裡暖暖的作品。所以我一看到 Netflix
日本戀綜節目《離線找真愛》(Offline Love)的企劃概念,聚焦在找來10位彼此素未謀面的日本年輕男女,要求他們在禁用所有熟悉的3C 電子設備,隻身前進法國尼斯(Nice, France),在短短的十天旅程,僅靠手中一本旅遊指南作為彼此在街上偶遇相認的信物......
從影集《童話故事下集》探討現代人對於生育的觀點轉變,強調夫妻關係的重要性高於單純的「好爸爸」或「好媽媽」,並呼籲社會尊重個人生育選擇。文章也反思過去父母無意識的繁殖觀念與現代年輕人重視親子關係和自身身心狀態的差異。
你是否曾有這樣的感覺? 想像一下,你早上剛睜開眼,還沒起床就開始焦慮今天要處理的工作,回想昨天的錯誤,還糾結著上週開會時說錯的話。然後,你拿起手機,滑了幾分鐘社群媒體,結果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一小時。時間流逝,你卻發現自己還是原地踏步,什麼都沒做……這,就是 精神內耗 的典型表現。 現代社會不只內卷
傑西和維克特兩位天才的相遇與合作。最初傑西因追求重現魔法遭遇挫折,來自下層的維克特堅信海克斯科技可以改變世界。兩人共同開發,卻因理念不合和外部衝突導致關係緊張。維克特認為人性的不理性帶來毀滅,傑西則強調不完美也是美的一部分,最終兩人摧毀海克斯科技,尋求真正的解脫與和解,並為世界帶來新的希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今天來聊一部在台灣上映時沒什麼熱度,但在中國卻莫名竄紅的台灣犯罪劇情片,《周處除三害》。 「周處除三害」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源自《晉書周處傳》和《世說新語》,情節大致在敘述原本自身也是一害的周處,在他人慫恿下滅除了其他二害(猛虎、蛟龍),隨後幡然自新,改惡從善的故事。
Thumbnail
我昨天在Netflix上看完周處除三害,我非常感動。這是一部很清醒,很專注的黑色幽默電影...
Thumbnail
  我不想去硬說哪個觀點比較正確,但是我自己的解釋比較簡單:《周處除三害》在中國大賣,是因為中國沒有電影分級制度。對,我覺得就是這樣而已。
Thumbnail
2024年3月,台灣電影《周處除三害》在大陸爆紅,不僅連續多日拿下單日票房冠軍,總票房更在17日衝破5億人民幣,擊敗《沙丘2》,成為台片在大陸票房的歷史第二高。
Thumbnail
因為最近討論度太強了,只有打開臉書就會看有人在討論。於昨天晚上,開了網飛看了一回。 就是以台灣社會為背景的香港黑道槍戰電影,而且和周潤發等級的片子相比還弱了點。評價應該是:還好還好。 大家也都會帶一下:為什麼中國會放行這部電影在中國上映,同時造成票房大買呢?大部分的評論是說:中國吸引以此片來形塑
Thumbnail
《周處除三害》作為港產導演在台作品,雖然大部分班底來自台灣,但整體都有著傳統港產江湖片的感覺、節奏,更重要是過癮! (下有微劇透)
Thumbnail
今天來聊一部在台灣上映時沒什麼熱度,但在中國卻莫名竄紅的台灣犯罪劇情片,《周處除三害》。 「周處除三害」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源自《晉書周處傳》和《世說新語》,情節大致在敘述原本自身也是一害的周處,在他人慫恿下滅除了其他二害(猛虎、蛟龍),隨後幡然自新,改惡從善的故事。
Thumbnail
我昨天在Netflix上看完周處除三害,我非常感動。這是一部很清醒,很專注的黑色幽默電影...
Thumbnail
  我不想去硬說哪個觀點比較正確,但是我自己的解釋比較簡單:《周處除三害》在中國大賣,是因為中國沒有電影分級制度。對,我覺得就是這樣而已。
Thumbnail
2024年3月,台灣電影《周處除三害》在大陸爆紅,不僅連續多日拿下單日票房冠軍,總票房更在17日衝破5億人民幣,擊敗《沙丘2》,成為台片在大陸票房的歷史第二高。
Thumbnail
因為最近討論度太強了,只有打開臉書就會看有人在討論。於昨天晚上,開了網飛看了一回。 就是以台灣社會為背景的香港黑道槍戰電影,而且和周潤發等級的片子相比還弱了點。評價應該是:還好還好。 大家也都會帶一下:為什麼中國會放行這部電影在中國上映,同時造成票房大買呢?大部分的評論是說:中國吸引以此片來形塑
Thumbnail
《周處除三害》作為港產導演在台作品,雖然大部分班底來自台灣,但整體都有著傳統港產江湖片的感覺、節奏,更重要是過癮! (下有微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