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傳即自肥?!從說好自己故事開始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進入「九運」(喂)的香港電影變得不一樣,看慣過去娛樂商業片的觀眾,總覺得題材越來越…偏門?反正大家總愛說「香港電影已死」,新導演(不代表是業界新鮮人)如何計算都未必取得大眾歡心,還不如拍熟悉擅長的東西,先「說好自己故事」!大家以為「拍自傳」只會流於孤芳自賞、自我沉溺(俗稱「自肥」),其實可以從小見大,從個人片段窺探整個社會的軌跡,甚至贏得觀眾共鳴。

畢竟連葉偉信導演也曾經說過

「其實我們(導演)能夠拍到什麼片,是跟社會很大關係的。」
「我們做導演的,只拍自己最認識的東西。」

在金馬獎大出鋒頭的《年少日記》,就是滲入了很多導演個人的濃烈情感(懷緬自殺友人),卻意外勾起很多人童年面對成績及家庭壓力的回憶,從而取得成功。當然構不成因果關係,但看到越來越多新導演從個人角度出發創作故事,觀眾看到一部又一部屬於他們的「類自傳」,如何把「與我何干?」的故事說得有趣引起共鳴,難度其實比一般精心計算的商業電影還要高。

《填詞L》追夢者的失敗物語

《填詞L》開宗名義改編自導演黃綺琳的著作《我很想成為文盲填詞人》,毫不掩飾身為「自傳」的屬性,畢竟「追夢」故事很常見,被「現實勢利」香港人視為不切實際的職業亦很多,例如導演、編劇、農夫…但無論如何排不到「填詞人」,話說明明歌曲之所以「流行」,跟歌詞能否琅琅上口有很大關係,「填詞」卻從未被人表揚?不得不佩服黃綺琳從小就看出流行曲的「真正功臣」是誰。

《填詞L》鍾雪瑩飾演的女主角名字羅穎詩是黃綺琳英文名Norris的音譯,自傳成分極高

《填詞L》鍾雪瑩飾演的女主角名字羅穎詩是黃綺琳英文名Norris的音譯,自傳成分極高

電影調子活潑,縱使分明是「自傳」,卻沒有任何過份自我陶醉或沉溺的氣息;人物設計生動有趣,老爸(葛民輝)的爆笑「絕核」對白、發現同班同學(麗英)變「大嫂」的「荒謬」場景…原來通通來自黃綺琳的個人經歷!取材自生活不意外,如何把看似平凡的生活細節編進故事,很考驗編劇/導演的功力,尤其「填詞」比編劇、導演更為偏門,如何讓一般觀眾投入「不切實際」的「填詞人夢」是個大難題,黃綺琳卻沒有把「填詞」描述得太過深奧,雖然有些略為專業的用語如「0243」,不過整體結合曾經流行過的時代曲,份屬同世代的觀眾自有共鳴。

而且最有意思的地方,沒有強調「有志者事竟成」,多次翻轉到最後,也沒有讓女主角真正取得「成功」,每次看似達到目標時總有倒楣事發生,甚至沒有安排她在另一個領域取得成功以安撫觀眾(明明現實的黃綺琳就是在編劇與導演事業上取得成功),把「香港是懲罰追求夢想的人」的痛感貫徹始終,另類「打氣」方法於現今世道也許更為受落。

不斷追夢卻總是失敗收場,對香港人來說有另一番體會

不斷追夢卻總是失敗收場,對香港人來說有另一番體會

不能忽視的是,演員應該是《填詞L》最出色的一環:同樣身為填詞人的鍾雪瑩(筆名為「鍾說」),把女主角傻氣地堅持追夢的少女演得非常討喜,特別成功地呈現由中學開始演到成年人不同階段的分別,難怪無論金馬獎及金像獎都能夠成功被提名入圍。坊間有個說法,指「鍾說」的填詞事業比黃綺琳成功,所以找她演女主角算是「地獄」式選角(?)直接面對自己「追夢失敗」,但回味過程之餘更向大眾分享,黃綺琳這部「自傳」不只娛人娛己(甚至自肥),還有警世意義。

《但願人長久》父愛與城市的迷失

《但願人長久》故事橫跨香港二十年歷史,卻沒有涉及太多時事社會元素,專心講述這樣的故事 — — 一對從湖南移居到香港的姊妹,與父親(吳慷仁)愛恨糾纏的複雜情意結,調子亦意外不沉鬱,亦不像《天水圍的夜與霧》、《踏血尋梅》及《過春天》等涉及犯罪情節,就像是少女的成長回憶錄。

飾演少年版姐姐的謝咏欣以《但願人長久》勇奪金馬獎「最佳新演員」

飾演少年版姐姐的謝咏欣以《但願人長久》勇奪金馬獎「最佳新演員」

觀眾為何要看一對(其實是一名)少女的「成長心事」?除了大家都喜歡的吳慷仁從年輕演到老,飾演為染上毒癮的「監躉」爸爸入木三分之外,身兼編、導、演的新導演祝紫嫣把故事處理得饒有趣味,對敏感的新移民題材拿捏得宜,就算並沒有新移民背景、認識相關人士經驗,亦能夠感受到她們對身份認同的焦慮,身處於無根又要奮力生存的環境裡頭,懷有各種糾結。

相對於父親二十年來由同一人飾演,兩姊妹則分成三個階段、六名演員擔演(成年版姐姐由祝導親身上陣),剛好完美詮釋她們對父親不同時期的態度:從小時候仰慕的目光,到少年時的嫌棄疏遠,然後成年後千帆過盡,發現自己的人生軌跡(喜歡的異性類型、選擇的工作及生活等等)與老父不能分割,再加上看到他垂老的背影,「恨到盡頭還是愛」,所有事情都變得雲淡風清。

成年版姊妹分別由導演祝紫嫣及袁澧林飾演,對屢次入獄的爸爸各有情緒

成年版姊妹分別由導演祝紫嫣及袁澧林飾演,對屢次入獄的爸爸各有情緒

縱使祝導堅稱本身與父親關係良好,戲中不少情節「純屬虛構」,但主要角色仍然讓觀眾感受到很多「個人色彩」,尤其成年版的姐姐有過多services shot設定(如日本外景、秀日語及大尺度床戲),觀眾根本難以忽視的「自肥」感(!),反而加深了導演的個人痕跡,觀眾亦於短短兩小時內看到她的「少女心事」,感覺奇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大福同學的沙龍
74會員
210內容數
雖然偏好日本影視,亦會討論香港、台灣及海外的戲劇作品,觀點未必獨特創新,就是愛胡言亂語,希望能找到同好交流。
大福同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05
本文比較兩部以聾人為題材的電影:《聽見兩個世界》與《看我今天怎麼說》,探討其敘事方式、主題聚焦與觀眾感受的不同。前者著重親情,以CODA兒子的成長經歷為線索,展現親子關係的轉變,後者則聚焦聾人的身份認同議題,探討人工耳蝸、手語與口語之間的衝突。兩部電影各有千秋,不應以優劣論之。
Thumbnail
2025/03/05
本文比較兩部以聾人為題材的電影:《聽見兩個世界》與《看我今天怎麼說》,探討其敘事方式、主題聚焦與觀眾感受的不同。前者著重親情,以CODA兒子的成長經歷為線索,展現親子關係的轉變,後者則聚焦聾人的身份認同議題,探討人工耳蝸、手語與口語之間的衝突。兩部電影各有千秋,不應以優劣論之。
Thumbnail
2025/01/29
九龍城寨之圍城電影佈景展覽,香港限定沉浸式體驗,細節考究,搭配〈風的形狀〉背景音樂,現場觀賞更能體會感動。
Thumbnail
2025/01/29
九龍城寨之圍城電影佈景展覽,香港限定沉浸式體驗,細節考究,搭配〈風的形狀〉背景音樂,現場觀賞更能體會感動。
Thumbnail
2024/11/25
近期香港的奇案電影熱潮引起廣泛關注,這些電影以千禧年後的真實案件作為背景,反映出當下社會的情感與思考。導演翁子光在《爸爸》中採用非線性敘事手法,深入探討家庭關係與悲劇的複雜性。文章分析了電影背後的社會意義,以及演員表現對情感傳遞的重要性,並鼓勵觀眾對悲劇有更多的反思。
Thumbnail
2024/11/25
近期香港的奇案電影熱潮引起廣泛關注,這些電影以千禧年後的真實案件作為背景,反映出當下社會的情感與思考。導演翁子光在《爸爸》中採用非線性敘事手法,深入探討家庭關係與悲劇的複雜性。文章分析了電影背後的社會意義,以及演員表現對情感傳遞的重要性,並鼓勵觀眾對悲劇有更多的反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釀電影想邀請你們一起——寫下你/妳曾經見過的香港,或是帶給你的生命重要轉變的香港電影。 活動即日起至 2024 / 9 / 09,本次獎項共有 3 名,將得到《釀電影》vol.16「香港幻象」雜誌 1 本。
Thumbnail
釀電影想邀請你們一起——寫下你/妳曾經見過的香港,或是帶給你的生命重要轉變的香港電影。 活動即日起至 2024 / 9 / 09,本次獎項共有 3 名,將得到《釀電影》vol.16「香港幻象」雜誌 1 本。
Thumbnail
💉極度主觀!極度主觀!極度主觀! 選出的十部為電影台重播就會看的片,屬於耐看型。
Thumbnail
💉極度主觀!極度主觀!極度主觀! 選出的十部為電影台重播就會看的片,屬於耐看型。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Thumbnail
在當代港產電影中,《潛行》的出現可能是對港片的某一種致敬,也是對港式警匪片傳統的一次回味。然而,這部影片也無形中凸顯了香港電影的多重困境和挑戰,以及在數位時代下的文化定位和市場變遷。
Thumbnail
在當代港產電影中,《潛行》的出現可能是對港片的某一種致敬,也是對港式警匪片傳統的一次回味。然而,這部影片也無形中凸顯了香港電影的多重困境和挑戰,以及在數位時代下的文化定位和市場變遷。
Thumbnail
看慣過去港產娛樂商業片的觀眾,總覺得題材越來越…偏門?反正大家總愛說「香港電影已死」,新導演(不代表是業界新鮮人)如何計算都未必取得大眾歡心,還不如拍熟悉擅長的東西,先「說好自己故事」!大家以為「拍自傳」只會流於孤芳自賞、自我沉溺(俗稱「自肥」),其實可以從小見大,從個人片段窺探整個社會的軌跡…
Thumbnail
看慣過去港產娛樂商業片的觀眾,總覺得題材越來越…偏門?反正大家總愛說「香港電影已死」,新導演(不代表是業界新鮮人)如何計算都未必取得大眾歡心,還不如拍熟悉擅長的東西,先「說好自己故事」!大家以為「拍自傳」只會流於孤芳自賞、自我沉溺(俗稱「自肥」),其實可以從小見大,從個人片段窺探整個社會的軌跡…
Thumbnail
我本來就愛看電影。電影彷彿是另個世界,讓人可以隨著銀幕上的角色一同喜怒哀樂,演員、聲光、故事、剪輯、特效,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不同的手法、多變的題材、濃縮的故事,短短2小時的體驗,有時離開電影院後,仍舊念念不忘、甚至跟朋友討論上好幾個月。
Thumbnail
我本來就愛看電影。電影彷彿是另個世界,讓人可以隨著銀幕上的角色一同喜怒哀樂,演員、聲光、故事、剪輯、特效,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不同的手法、多變的題材、濃縮的故事,短短2小時的體驗,有時離開電影院後,仍舊念念不忘、甚至跟朋友討論上好幾個月。
Thumbnail
如果你跟我一樣沒看預告或太多宣傳的話,不要期待它是一部爾虞我詐或是結局逆轉的懸疑港片。本片一開始就將所有主要角色的底牌掀開,各個立場顯而易見。
Thumbnail
如果你跟我一樣沒看預告或太多宣傳的話,不要期待它是一部爾虞我詐或是結局逆轉的懸疑港片。本片一開始就將所有主要角色的底牌掀開,各個立場顯而易見。
Thumbnail
說來有趣,因為手上有三張電影票買一送一券,偏偏年底爆忙,實在沒什麼時間看電影,下班也只想休息,好不容易終於在最後一天把工作趕完,可以放鬆。 結果去看了這麼沈重的片子…… 老實說,若不是衝著影帝,基本上這不是我會想去電影院看的片子,而看完之後,就覺得還好有來電影院看。 這樣說好了,這是個非常傳統
Thumbnail
說來有趣,因為手上有三張電影票買一送一券,偏偏年底爆忙,實在沒什麼時間看電影,下班也只想休息,好不容易終於在最後一天把工作趕完,可以放鬆。 結果去看了這麼沈重的片子…… 老實說,若不是衝著影帝,基本上這不是我會想去電影院看的片子,而看完之後,就覺得還好有來電影院看。 這樣說好了,這是個非常傳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