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鳥的火種》:捕捉亞斯伯格與思覺失調者的生命樣態

《蜂鳥的火種》:捕捉亞斯伯格與思覺失調者的生命樣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遇人不淑的絮,在工作上認識了思覺失調患者文時,受到他的溫柔體貼吸引。某天絮終於受不了債台高築又不負責任的老公,帶著兒子出逃到亞斯伯格症的弟弟恆的家暫住。  

在絮困頓時,幫助她的是經常困守在個人世界中的兩個人,他們三人互相取暖,漫長而光亮的冬眠,也成了最好的時光。

書中以極致細膩的筆法敘述亞斯伯格和思覺失調患者的日常,每個情境都栩栩如生,刻畫動人,彷彿作者真的與他們生活過,看得見他們令旁人難以明白的行為背後的純粹和艱辛,並投以滿溢的溫柔和理解。 

全書從頭到尾都充斥著華麗詞藻堆砌,文筆很卓越,尤其轉化修辭使用得爐火純青,但就是氾濫得使人疲乏。坦白說故事本身並不有趣,平平淡淡的開始,平平淡淡的結束,畢竟它的定位不是大眾文學,但仍可不時找到令人驚喜的感動瞬間。 

她看到的恆喜愛尊重各種微小的生命,對牠們充滿熱切的好奇,從不消退。只要他生命中充滿信任重量的人,他會傾盡所有地付出善意和他可以做到的全部。他要在這個對他而言永遠無解的世界生存下來是如此的艱辛。這些其他人從來都不願意看見,只專注在他醒目的那一塊缺角。
自己落淚,從來不是因為別人形容的那種強烈的、從內部崩解一樣的悲傷,而是因為無能為力。無能為力於理解他人,也無能讓他人了解自己。



avatar-img
沐謙的小地方
76會員
111內容數
這裡書評最多,也很誠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沐謙的小地方 的其他內容
「很大程度來說,《黃色臉孔》是個恐怖故事,有關身處一個激烈競爭的產業中,所感受到的孤獨。」這句話確實令人很有感觸,初翻開這本書也覺得對寫作不得志和出版業生態的描述好中肯、好一針見血,但看到後來,覺得真的tooooo much!整本書可能有七八成都在敘述主角出書後得到了那些批評、酸民又說了什麼...
這本書可能要讀到接近尾聲才覺得有意思。前面會有點困惑主軸到底是連續凶殺案的犯罪心理調查,還是主角的幻覺疾病?職場鬥爭?或童年創傷?看到超過一半了,後者這些元素還是佔了大半篇幅(尤其是幻覺的情境描述,比重有點太多),於是只好轉變心態,可能重點本來就在這些地方,應該是我期待方向錯誤。
封面聲稱是17個真實故事,我覺得不太OK。每個篇章、以及整本書的串聯,很明顯都是設計精巧的小說情節。只有後記輕描淡寫地提到這本書是真實故事改編,並沒有在書封或任何較醒目的地方強調它的虛構性。  主角以精神病院實習生的身分,敘述所見的個案故事。作者文筆很好、敘事流暢,每個案例都很好看且極具故事性...
「很大程度來說,《黃色臉孔》是個恐怖故事,有關身處一個激烈競爭的產業中,所感受到的孤獨。」這句話確實令人很有感觸,初翻開這本書也覺得對寫作不得志和出版業生態的描述好中肯、好一針見血,但看到後來,覺得真的tooooo much!整本書可能有七八成都在敘述主角出書後得到了那些批評、酸民又說了什麼...
這本書可能要讀到接近尾聲才覺得有意思。前面會有點困惑主軸到底是連續凶殺案的犯罪心理調查,還是主角的幻覺疾病?職場鬥爭?或童年創傷?看到超過一半了,後者這些元素還是佔了大半篇幅(尤其是幻覺的情境描述,比重有點太多),於是只好轉變心態,可能重點本來就在這些地方,應該是我期待方向錯誤。
封面聲稱是17個真實故事,我覺得不太OK。每個篇章、以及整本書的串聯,很明顯都是設計精巧的小說情節。只有後記輕描淡寫地提到這本書是真實故事改編,並沒有在書封或任何較醒目的地方強調它的虛構性。  主角以精神病院實習生的身分,敘述所見的個案故事。作者文筆很好、敘事流暢,每個案例都很好看且極具故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