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展覽】日常物件與聲音的轉譯,折射出具有空間感的展覽 :藝非凡美術館

2024/04/1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關於參展及邀展藝術家

小聲回收

「小聲回收」三位藝術家皆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分別是王嘉郁、朱紹筠、翁國愷,三人共同創立的新媒體藝術團隊。他們以日常物件為創作素材,並連結聲音,讓它作品化及媒體化;並思考觀者於展場中,如何從他們的作品,引發自己的日常記憶與情感波瀾。


石孟鑫

上次看到孟鑫的作品應該是在去年的嘉義美術館《非日常路徑》展覽中。他畢業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碩士,創作以雕塑、現成物、空間裝置等方式為主。對空間相當敏銳,透過裝置或廢棄物件,形塑以日常為主體的作品外,這些作品同時回應了我們已習慣的城市,將情感歸還於他。


關於 台南新藝獎 藝非凡空間

raw-image


上到二樓首先會看到這次得獎藝術家 #小聲回收 的作品,這次作品主要分成三個區塊。第一個區塊是 #另存舊檔。雖然是三件作品中最跳脫,但卻讓我感動的作品。另存舊檔主要有兩個裝置,一為以藍芽接收器收訊的自製馬達電動車,和繞了一圈的碳。另一則為播放著情感散文的喇叭。


這兩件看似無關的作品,卻因另存舊檔這題名而需同時觀之。建議的觀展步驟是先去聆聽那與感情有關的詩,再去操作自製馬達電動車,就會理解藝術家如何讓文本與物件的操作相關連,甚至雙關。而另存舊檔也是當代藝術中,少數將自己感情世界曝光於展場中的作品,作品青春有詩意,是我這次在新藝獎看到的驚喜之一。


raw-image


而在一上樓就會看到老斗櫃、紙箱、吉他、紅綠燈、行李箱、燈箱等日常物件,搭配著隨時出現的聲音。再經由藝術家透過聲音轉譯後,成為繼讓我們熟悉,卻又有趣的作品,可以試著一件一件聽看看。猜猜看紙箱會什麼聲音呢?

raw-image


上到三樓,原本各行其是的物件,在這裡形成一 #空集合 的八聲道,這八組有著不同使命的物件,合再一起會是什麼樣的生活聽感,不如就戴上耳機聽看看吧!


raw-image


我會喜歡藝非凡空間這檔展覽,除了新藝獎得主小聲回收的作品外,參展藝術家石孟鑫也透過簡單的作品,與小聲的日常物件作呼應,而非一分為二,還有尋找兩人為何放在一起原因的展覽。

raw-image


而孟鑫在考察過藝非凡的空間後,知道這裡有許多大小不一的開窗。利用建築給予空間的禮物,透過放大鏡,將窗(外)的現實藉由折射,引到展場空間中,呈現具有美學與存在主義巧思的作品。而與小聲的互動,更是神來之筆啊!


總結

以日常為主題的展覽與藝術家不少,而小聲回收在創意與情感間取得平衡,再加上參展藝術家對空間和小聲作品的獨到想法,而共創出雙方有火花的展覽。



雖然依舊隨風所欲在行旅中,也依舊嘗試不同面向的書寫與創作:旅行、地方、音樂、影劇、藝術、展覽、舞蹈,歡迎👏私訊或mail邀約 合作邀約:[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