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王牌電影製片人Peter Guber曾說過:「電影音樂是影片的心臟和靈魂。」電影主題曲、插曲或片尾曲不但可以成為觀影時的感情和情緒加速器,在旋律及歌詞的交互激盪下,也可以和觀眾緊密連結,產生意想不到的情感聯繫,更可以輕易地將觀眾帶入電影所建構的虛擬世界,直接打動人心。
以下即介紹80年代十部膾炙人口的經典電影及其插曲,當你(妳)聽到的時候,是否會想起這部電影的劇情,或想到自己當時正在經歷的一些事情而有所感觸呢?就讓大家一首接一首的回味經典吧!
1981年6月上映,是第十二部007系列電影,敘述龐德奉命找回因間諜船沈沒而失蹤的ATAC通訊器,因通訊器用於導彈發射,使用不當會使英國的中程彈道導彈報銷,最嚴重可令導彈攻擊英國,而在與蘇聯情報局經過一場爭奪後龐德最後終於銷毀了通訊器。同名主題曲由Bill Conti作曲、Mick Leeson作詞、英國歌手Sheena Easton演唱,神祕懸疑的曲風加上高亢清新的歌聲,也將此曲推上Billboard單曲榜第四名、瘋迷歐亞各國。
1984年3月上映,描寫一個失業的美式足球隊員Terry接下了前隊友Jake所提供的一個工作,他要Terry找到帶著一大筆錢逃到墨西哥的女友Jessie,但是當他找到Jessie後卻又情不自禁的愛上她,而Jake知曉後便派人要殺掉這一對亡命鴛鴦...。主題曲由Phil Collins創作及演唱,這首歌是在他和第一任妻子離婚後受到啟發所創作,推出後在Billboard單曲榜登上第一名,並獲得當年葛萊美最佳男流行歌手獎。
1984年6月上映,敘述三位超心理學教授因為失去研究補助金,於是便以自身對於超自然事物的知識發展出專門抓鬼的高科技設備,然後再到處幫人抓鬼獲取酬勞,最後也以此拯救了因幽靈怪物所引發的世界危機。同名主題曲是由Ray Parker Jr.創作及演唱,特殊的合成器音色加上舞曲旋律讓人不禁朗朗上口,也使此曲在Billboard單曲榜獲得連續三周的冠軍。
1984年6月上映,美麗的搖滾紅星Ellen跟桀驁不馴的Tom曾經是一對戀人,當艾倫遭暴走族綁架後,湯姆與朋友便攜手合作前往解救她,也展開一段不死真愛的冒險之旅,是一部結合搖滾樂元素的動作片。此插曲在原聲帶專輯是由Dan Hartman創作及演唱,在電影中則由虛構樂團The Sorels(四位黑人組成)所演唱,切分音的節奏令人聽著也跟著搖擺起來,此曲在Billboard單曲榜獲得第六名。
1984年7月上映,改編自1979年德國奇幻小說作家Michael Ende的同名小說,敘述一名喜愛閱讀與想像的男孩,他從書店偷拿了一本「說不完的故事」的書,在閱讀的過程中他發現了進入「幻想國」的關鍵,並且在幻想國中展開另一段追尋真實願望的冒險...。同名主題曲由義大利音樂家Giorgio Moroder作曲、Keith Forsey作詞、英國歌手Limahl及美國女歌手Beth Andersen演唱,編曲以合成器、音序器、鼓機、電吉他為主,在特殊的合成音效下,使歌曲呈現出魔幻神祕的感覺。
1984年7月上映,敘述木訥的建築師愛上住在隔壁的美女大提琴手卻不敢表白,不過在他的電腦因一場意外擁有人工智慧後,進而創作出優美的樂曲與大提琴手合奏,使他有了開始約會的機會,最後電腦也運用人工智慧幫助他追求成功,但當他以為大功告成時,卻發現電腦竟也對人類動了感情...
此插曲由Giorgio Moroder與英國電子樂團Human League的主唱Philip Oakey共同創作,是以合成器、鼓機、電吉他編曲而成的輕快舞曲,加上乾淨熱情的歌聲,成為史上第一首描述電腦AI與人類音樂互動的經典名曲。
此插曲由Giorgio Moroder作曲,乃取樣Christian Petzold所作曲的〈巴哈G大調小步舞曲〉(因1970年代以前誤認為是巴哈作曲,便以此命名),再與電腦合成樂合奏而成的電子舞曲,出現在女主角以大提琴與電腦AI音樂共同演奏的情節。
此插曲由英國Culture Club樂團的Boy George創作及演唱,曲風融合英國新浪漫主義及北方靈魂樂,在片中為呈現兩人熱戀後與電腦AI之間三角關係的一首抒情插曲。
由英國歌手Jeff Lynne創作及演唱,是一首快節奏的合成電子樂舞曲,在電影中出現在男女主角約會、一起外出同遊的愉悅情節。
1984年7月上映,為Prince的半自傳式電影,敘述一名叫做Kid的落魄歌手逐漸成為成功音樂人的故事,片中也呈現了Prince他小時候從罹患先天性癲癇、樂手父母離異以至於寄人籬下,到長大後在樂壇的發展歷程。由於電影和其同名專輯一起發行,搭配造勢相當成功,使得此專輯在Billboard專輯榜雄霸榜首長達24周,全球累計銷售超過2500萬張,成為史上最受歡迎的專輯之一。
此插曲在片中是以演唱會形態呈現,編曲結合了搖滾,流行樂以及福音音樂的元素,前奏以電吉他獨奏開始,接著出現鼓、BASS與弦樂,搭配Prince感情滿溢及聲嘶力竭的歌聲,充滿了叛逆與平靜的衝突感,而尾奏絕妙的吉他獨奏、弦樂伴奏與無歌詞的哼唱,感情表達力不輸有歌詞的主副歌,此曲除了登上Billboard單曲榜第二名外,也獲得當年的奧斯卡獎最佳配樂獎。
此插曲是搭配電影裡Kid的父母暴力相向與他混淆的愛情觀劇情片段,編曲特色為重擊性的節奏和不和諧音伴奏,而所有樂器皆由他自己演奏錄音,由於沒有BASS的低音線,僅以吉他、鍵盤合成器和鼓機為主,再搭配Prince強烈的喉音更顯得鮮明獨特,此曲在Billboard Hot 100連續五週位列第一,也是當年美國最暢銷的單曲。
此曲為電影的開場曲,歌曲除了具有搖滾及舞曲風格外,最後一段使用Distortion效果器的吉他獨奏亦為其特色,並登上Billbaord單曲與舞曲榜雙榜首。
1984年10月上映,敘述一位因丈夫不解情趣而深閨寂寞的人妻,將平日無法滿足的幻想都記錄在日記中,某日家中遭小偷光顧後她的日記竟消失不見,在此同時她也邂逅了一位神祕的英俊男子,原來他正是闖空門的竊賊,因為當日對她的畫像一見鍾情,在詳讀日記後化身她的夢中情人,目的是為了偷取她的芳心....。同名主題曲由Giorgio Moroder作詞作曲、Melissa Manchester演唱,歌詞與劇情極為契合,而一開始的鼓點伴隨鍵盤樂前奏則讓人印象深刻,渾厚帶點神祕的歌聲更讓電影增添一份懸疑感。
1985年2月上映,敘述一位摔角選手為了進入高中的角力隊,他日夜運動減重,目標是降低兩個體重級別,向全美最厲害的角力冠軍挑戰,但在此時他也愛上了一個大他三歲的女孩,逐漸荒廢了日夜苦練的角力,這一段愛情是否會阻撓他的角力冠軍夢呢...
主題曲由John Bettis作詞、Jon Lind作曲、Madonna演唱,在片中為男女主角在Pub相遇時由Madonna(客串扮演駐唱歌手)獻唱此曲,由於是Madonna首次為電影演唱主題曲,也是她的第一首抒情曲(之前都以舞曲快歌為主),推出後好評如潮,也順勢登上Billboard單曲榜的冠軍。
此插曲由Journey樂團創作及演唱,歌詞鼓勵年輕人對未來的目標要勇敢前進,旋律輕快、朗朗上口,與電影主旨極搭,推出後獲得Billboard單曲榜第9名。
1985年2月上映,講述五個高中生被副校長罰周六留校,在這共處的一天當中,身份性格迴異的五個人從漠不關心到相互敵對、到逐漸敞開心扉,最終成為交心的好友...電影呈現青少年面對社會眼光、家庭暴力、學業壓力以及同儕間的矛盾與掙扎。主題曲由Keith Forsey和Steve Schiff創作、英國樂團Simple Minds演唱,編曲以合成器搭配中快板的清澈鼓點,成為一首浪漫又帶點憂鬱的舞曲,也呈現出電影中青少年的內心憂慮與期盼,推出後在Billboard單曲榜上連續霸佔三周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