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台灣在電影「週末夜狂熱」上映加上迪斯可舞廳的興起,帶來了風靡全球的迪斯可風潮,當時主要的西洋迪斯可音樂來源是唱片、廣播和電視節目的介紹,此外美軍俱樂部、餐廳裡的樂團演唱也有推波助瀾之力。而在國語歌壇部分,80年代初期的迪斯可歌曲大部分都是從西洋或日本歌曲翻唱而來,到了80年代中期之後,在陳復明、陳志遠、小蟲(陳煥昌)、庾澄慶等音樂人的創作下,迪斯可的自創歌曲也逐漸開花結果。
本文先介紹1980~2004年的二十首國語迪斯可代表作,閱讀文章前請先欣賞為您精心製作的「國語迪斯可歌曲介紹+連續組曲NON-STOP(上)」影片!觀賞影片請按此▶️。
愛你比海深/高凌風(1979年)
原曲〈I Was Made For Dancin'〉為1978年由當年17歲的Leif Garrett所演唱(他是5歲就開始演戲的童星,1977年推出首張專輯),推出後在英國單曲榜排名第4 、Billboard Hot 100排名第10名,在西班牙、澳洲、紐西蘭也都進入前三名。
隔年由晨曦填詞,高凌風也推出此曲的國語翻唱版,收錄於第一張迪斯可專輯裡。高凌風本名葛元誠,因其獨特的舞台動作與往內縮的頸部而被稱為「青蛙王子」,除了載歌載舞的表演風格,啟發自其母親越南口音的鼻音唱腔,也成為他的一大特色。
夕陽下山時/1980年
原曲為Boney M.於1979年推出的迪斯可舞曲〈Gotta Go Home〉,Boney M.是由德國唱片製作人Frank Farian所創建,他也是樂團的主要詞曲作者,此曲在德國排行榜獲得第一名,在荷蘭、比利時、芬蘭、南非的排行榜則皆獲得第二名的佳績。
此翻唱曲由莊奴填詞,收錄於高凌風的第二張迪斯可專輯,而同年他也開始在電視台主持「臨風高歌」、「鑽石舞台」等綜藝節目,並三度獲得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的提名,也主演多部的電影,成為影、歌、視三棲大牌紅星。
惱人的秋風/1981年
原曲為ABBA於1979年發行的迪斯可單曲〈Gimme! Gimme! Gimme!〉,推出後獲得比利時、瑞士、芬蘭、Billboard歐洲榜、日本公信榜等排行榜第一名,風靡全球!
此翻唱曲是由孫儀填詞,收錄於其第15張專輯「不一樣」,高凌風是國語歌壇唯一連續三年專輯皆以迪斯可歌曲為主打的歌手,也讓他的演藝事業再度登上高峰。
冬天裡的一把火/1982年
原曲是由愛爾蘭的四位姊妹檔團體The Nolans於1980年所演唱的〈Sexy Music〉,1981年她們參加東京音樂節獲得大獎,隨後在日本發行單曲並獲得公信榜的國際榜冠軍,而日文翻唱版則於1990年由雙人組合Wink所演唱。
高凌風於1982年翻唱此曲的國語版,由莊奴填詞、林國雄編曲,也是電影「冬天裡的一把火」的主題曲,而每當他在舞台上演唱到副歌的歌詞「一把火」三個字時,就會往前平舉打火機,用大拇指按鈕點火,也成為此曲的招牌動作!
過來人/楊美蓮(1982年)
原曲〈Japanese Boy〉為蘇格蘭歌手Mary Sandeman於1981年所演唱,但因她之前的形象與名字和這首歌不太相符,於是便改戴假髮、穿上和服,並把Anika中間的字母i改為e,成為藝名Aneka(比較有日本味),由於曲風充滿著東方神秘感,加上合成樂的完美搭配,推出後一炮而紅,在英國、愛爾蘭、比利時、瑞典的排名榜獲得冠軍,Billboard舞曲榜也獲得第15名。
楊美蓮因在劉黎瑛老師舞團旗下學跳現代舞和爵士舞被海山唱片發掘,而成為1970年代後期到1980年代以動感形象走紅歌壇的女歌手,由於她是中視的基本歌星又擅長快歌熱舞,所以常會隨著中視的勞軍團去表演,也成為當時最受阿兵哥歡迎的女歌手。此曲由陳彼得填詞並重新編曲,翻唱後大紅特紅,也是她最受歡迎的經典歌曲。
1982年此曲在孫儀填詞及重新編曲後,由高凌風翻唱為〈臉紅的時候〉,也成為一首詼諧有趣的舞曲,1983年鄭吟秋則在其翻唱專輯裡重唱楊美蓮版本的〈過來人〉,感覺上差異不大,之後S.H.E也於2004年再度翻唱此曲,歌名則為〈對號入座〉,但可惜編曲、歌詞及唱法已經跟80年代的各版本大不相同,也失去原曲的日本風味了。
城市少女/城市少女(1985年)
原曲〈Eat You Up〉是1985年由英國女歌手Angie Gold創作及演唱,推出後成為當時知名的歐陸迪斯可舞曲,並在美國Billboard舞曲榜獲得第30名,在日本更是獲得公信榜國際單曲榜連續4週冠軍。因在日本大受歡迎,荻野目洋子在同年11月翻唱,歌名為〈Dancing Hero〉,並成為她的招牌歌曲。
城市少女是台灣第一個女子組合團體,成員為況明潔和黃雅珉,1985年底發行首張專輯「拉手」出道,此翻唱曲即是收錄於這一張專輯。專輯中有多首歌曲搭配電影「黑皮與白牙」作為宣傳,兩位主唱同時擔任片中兩位女主角中學時代的角色,但市場上卻沒有預期的理想,反應平平,直到1987年的第二張專輯的同名歌曲「年輕不要留白」才真正走紅台灣歌壇,且1988年還受邀登上「NHK歌謠樂園」節目中演唱,成為第一個在日本電視台現場演唱的台灣女團,之後她們再推出四張專輯,於1990年3月宣布解散。
1987年錢幽蘭也在「未完成的夢」專輯裡自己填詞,重新翻唱〈Eat You Up〉,歌名改為〈玻璃舞鞋〉,由於編曲比較接近日本的翻唱版,搭配她較為輕音的歌聲,呈現出一種含蓄的律動感。
勁舞的女孩/藍心湄(1985年)
此曲由小蟲(陳煥昌)作詞/作曲、陳志遠編曲,收錄於其第二張同名專輯。藍心湄出生於雲林,因叔叔是「台灣三大鼓王」之一的藍宜慧,因緣際會於1984年以專輯「濃粧搖滾」出道,其精湛的舞蹈及動感有勁的演唱方式有別於當時的其他女歌手,也讓她在歌壇屹立不搖四十年。她至2012年為止已發行了21張專輯、主持過29個電視節目、參演18部電視劇、7部電影,並獲得1997年金鐘獎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獎,為橫跨影、視、歌的三棲紅星,在演藝界有「百變女王」、「藍教主」之美譽。
舞動的心/1987年
繼城市少女、錢幽蘭後藍心湄也在顧寧填詞、陳志遠編曲下,再度翻唱〈Eat You Up〉這首經典舞曲,在她充滿熱情律動的歌聲下則呈現出不同於之前兩位的風格。
而陳慧嫻也在翻唱粵語版的〈跳舞街〉後於1988年以同樣的歌詞及歌名翻唱了國語版,總計從1986至今在日本、香港、台灣、韓國共有11位歌手翻唱過此曲,也讓這首歌曲在亞洲傳唱了30幾年。
多情會有問題/馬玉芬(1987年)
作詞:林秋離、作曲/編曲:陳復明,收錄於其首張出道專輯,也是香港電影「精裝追女仔」的主題曲,此曲是台灣首度(也是唯一)以道地80年代歐陸舞曲風格創作的歌曲(曲風與當時德國團體Modern Talking類似),MV則遠赴埃及拍攝(電影男主角劉德華也有客串演出),一推出即轟動國語歌壇。而專輯中也將歌名及歌詞稍作修改,變成B面另一首歌曲〈多情沒有問題〉,並成為光陽機車Freeway的廣告曲。
馬玉芬(本名:馬毓芬)於1964年出生,輔大德文系畢業,是知名歌手與音樂製作人馬兆駿的妹妹,出道後在歌壇就一直都是以才女形象受人注目,她不僅填詞、作曲、合音,之後在1990年的兩張英文翻唱專輯也是由自己製作及演唱,其中的〈Sugar Sugar〉則是翻唱1969年The Archies的歌曲 ‧ 重新編曲後也成為一首輕快的歐陸舞曲!
百分之百的男孩/裘海正、方文琳、伊能靜(1988年)
原曲〈Magic Eyes〉為奧地利三人組合Joy於1986年所演唱,1984年他們推出首張專輯即在歐洲大受歡迎,1987年也分別在曼谷、香港、新加坡、台灣和首爾舉行了亞洲巡迴演唱會,吸引了超過6萬名觀眾,獲得亞洲粉絲的追捧。
國語版於為陳樂融填詞、陳志遠編曲,於1988年由飛鷹唱片旗下的三位女歌手:裘海正、方文琳、伊能靜(當時媒體將她們稱為「飛鷹三姝」)所合唱,歌名為〈百分之百的男孩〉,同時收錄於裘海正的第二張專輯「跟夏天說再見」和方文琳第二張專輯「送我回家」,此曲除了是當年上映的電影「隔壁班的男生」的主題曲,也讓她們三位的知名度更上一層樓。
維納斯/楊林(1988年)
最早的歌曲原型是1963年由The Big 3演唱的〈The Banjo Song〉,1969年荷蘭搖滾樂團Shocking Blue稍微修改旋律並重新編曲後,歌名改成為〈Venus〉,1986年以歐陸舞曲形式重新編曲後由英國女子團體Bananarama演唱,由於朗朗上口的旋律加上輕快的舞曲節奏,推出後在Billboard單曲榜奪冠。
日文翻唱版於1986年由長山洋子及荻野目洋子推出,1988年國語版則由小蟲填詞、陳志遠編曲、楊林翻唱。楊林在高中時期被綜一唱片發掘接受劉家昌的培訓,1983年推出首張專輯,此曲則收錄於第十張專輯「別把夢帶走」,在編曲及唱法上與荻野目洋子版本較為接近,而其甜蜜又帶點性感的歌聲則是魅力十足!
忘情森巴舞/草蜢(1991年)
原曲為德國雙人組合Micro Chip League(MCL)於1990年所演唱的歐陸迪斯可歌曲〈Blame it on the Samba〉,MCL是由Talla 2XLC(Andreas Tomalla)和Axel Henninger於1987年創立,後來他們開創了Techno/Trance的電子音樂新曲風,也成為這個音樂流派的先驅者。
草蜢是香港的男子唱跳組合,成員有蘇志威、蔡一智和蔡一傑,三人自小為同學及鄰居,由於三人姓氏的部首都是艸(草)部,於是在1985年便以「草蜢仔」為團名參加無綫電視舉辦的第4屆新秀歌唱大賽,雖然最終落敗(當屆冠軍為杜德偉),卻獲得梅艷芳邀請成為其演出時的伴舞,1988年推出第一張粵語專輯「草蜢」,之後即以勁歌熱舞在流行樂壇中受到歡迎。此曲收錄於草蜢的第四張國語專輯,原唱與翻唱都深具活力熱情,是一首聽了會跟著忘情搖擺的舞曲!
別走(Funky版)/庾澄慶(1998年)
此曲收錄於其第二張的EP「別走」,原曲是庾澄慶自己於1986年首張專輯裡所演唱的搖滾版〈別走〉,在此專輯中他重新以迪斯可編曲,加上復古有勁的舞蹈,再次詮釋這首「老歌」,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歡迎光臨Disco/2001年
庾澄慶在就讀台北工專時便組樂團駐唱,1986年發行出道專輯「傷心歌手」,由於精通多樣樂器及創作曲風廣泛,有「音樂頑童」的稱號,1996年拿下美國「告示牌音樂獎」的第三屆「年度亞洲傑出創作藝人獎」。他在2001年的第十四張專輯「海嘯」也推出另一首迪斯可舞曲〈歡迎光臨Disco〉,旋律、節奏、唱法都呈現著70年代的美式迪斯可曲風,他也因此專輯獲得2002年的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演唱人獎。
愛的主打歌/蕭亞軒(2004年)
此曲為迪斯可旋律、節奏+電音曲風的舞曲,由周耀輝作詞、陳偉作曲、呂紹淳編曲,收錄於蕭亞軒的第五張專輯「愛的主打歌·吻」,推出後專輯蟬聯G-MUSIC銷量冠軍五週,全亞洲銷量超過130萬張。蕭亞軒出生於桃園,1998年在溫哥華留學時參加新時代電視舉辦的「新秀歌唱大賽」時受到注意,之後被姚謙簽約至維京唱片,隔年發行首張專輯,於2001年獲得世界音樂獎全球年度銷售最佳華語歌手獎,由於精湛的舞技與時尚的裝扮,她也因而獲得「時尚舞后」及「摩登天后」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