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緒論超重要!—架構、邏輯、立場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上個月再次地把緒論修改好,還算順利地繼續往下,突然發現原來第一章真的很重要,同時也最難動筆,一字一句都舉步艱難(但過了之後就覺得海闊天空)。

在這之前,也瀏覽過了不少其他論文作為參考,但很可惜的,並沒有看到什麼令人滿意且可以借鑑的範本,雖然說目前也並不是完成了多完美的版本,但在這一長段時間的反覆磨練,有些感悟想做為紀錄和分享,或許能早點知道的話,可能也不必繞了這麼遠的路、花了那麼久的時間了啊啊~




(前提:適用於文組生)

作為論文的緒論,有三件事非常重要—「架構、邏輯、立場」,在論述過程中,除了自己要有一個清晰的架構再下筆之外,也必須利用段落之間的邏輯性來讓讀者清楚明白你所將表達的立場和主軸問題。


緒論所要包含的內容主要有「三個部分」


1.問題意識

必須解釋清楚撰文這篇論文,為了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或是要「討論什麼樣的問題」(大多是一個主題,並不是為了解決,而是為了有條理的討論並給出結果)

在碩士階段,教授通常的建議都是不需要創新,但需要的是「好好講清楚一件事」,所以,這時候並不需要有些什麼「要解決自古至今難解問題」的偉大抱負,只需要你清晰有條理地把一件事,好好地討論和交代清楚就好,但是,主題也盡量不要重複性太高,一方面做得無聊,也不大有意義,能討論的就那些東西,除非有與他人不一樣的看法。

這部分,大多都會以動機、目的、主題等方式呈現。
可能因為從哪裡獲得了什麼樣的動機(發現問題需要解決),因此有怎麼樣的目的(目標),或是直接切入核心主題。


2.文獻回顧

曾看過有些人會將這個部分獨立成一章節(也就是不包含在緒論之中),但也是視主題決定,如果是從某些文獻進而衍伸的討論主題,或許就有獨立一章節的必要吧。

因為文獻回顧的意義在於,凸顯自己這篇論文內容的特點,或許主題太特別,找不太到太多相關的文獻也沒關係,至少也要把相關的都提一遍,有交代清楚就可以,這樣至少也能展現到「獨特性」的價值所在。

至於回顧方式,若是以「專書、論文、學位論文」之類的常見分類方式,也是相較來說沒有特色和突顯特點作用,如果能夠以和論文相關的主題作為分類來提點文獻,更能展現出對過往研究的掌握度和了解程度。


3.方法和架構

指在這篇論文中,將利用哪種方法的討論,以及根據方法所設定出來的章節架構。

常見被寫作為方法的幾個,應該在各學位論文、一些論文寫作書籍中可查閱到,但務必要確保的是,是否有符合「後文所安排及架構的內容」。當然也可以去多方參考一些談方法論的書籍,進一步的去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方法。

在這部分,想得嚴密、謹慎,對於論文的立場及邏輯也是很有幫助的。

這部分除了方法和架構之外,也會包含範圍和限制在內(如果有需要的話),可以事先澄清、劃分某些界線,否則相關的資料有時是無窮無盡的。





要在論文還沒開始寫,就要把整體樣貌給描繪出來本來就是一件不簡單的任務,但這也是必要的,因為你必須知道「現在在做什麼」、「接下來怎麼做」,論文必須有自成一體的邏輯性。

所以,緒論不順利沒關係,多花點時間琢磨,對於後面的內容都會有加速加成效果的!GOGO!



23會員
23內容數
沙龍新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之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