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52 傾聽 [靈感與創造力]

2024/03/0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W51 旅程VI - 滄浪與聲聲慢 線稿完成後遲遲沒能提筆上色,面對「局部細節」過多遇上難題就膽怯了,但想要實踐心中構想與願景,還是提筆摸索前進。琢磨四回合🌟,先告一段落,自然是可以再修,但為了不停在這裡,先跳下一號。


🫧 下一號W52,回到熟悉的荷花 |🫧完成更新 2024.0315

攝影&圖 YH.CC@W52水彩練習, 26x18cm, MAR2024

攝影&圖 YH.CC@W52水彩練習, 26x18cm, MAR2024




🎨水彩自學參考影片 - 📝notes

  • 水彩咖啡廳複製成功真的好嗎

    📝 關於創業者(entrepreneur)的反思,討論在品牌課程與教練指導的複製成功模式的策略,非關正確與否,而是複製這些成功的流程與方法,並不一定適合所有人。

    📝 複製成功的想法與做法的這樣心態,對「創造力與獨特性造成傷害」,試圖複製相同策略,導致失去原創和多樣性,形成審美疲勞。

    📝 複製成功是一種有效甚至合理的捷徑,但在過程中會忘記自己的定位,甚至沒能發覺自己的初心。

  • 藝術金鐘罩怎樣學畫,才能學到創造力?為什麼明明自己很努力畫圖,但是卻一直很難進步?為什麼學了畫圖,反而越來越不想再畫畫了?

    📝 省思「努力」與「達成目標」之間的關係。

    📝1990年代,瑞典心理學家愛立信(Anders Ericsson)團隊與柏林音樂學院合作,將學生分為A頂尖、B優秀、C普通三組,觀察每組學生練琴時數,5歲至20歲平均練習總時長:A組10000hr、B組8000hr、C組4000hr,「一萬小時理論」被挪用到其他領域,後來甚至成為「唯一規則」。一萬小時的盲點在於練習的品質,需針對特定目標刻意練習。

    📝為了讓技術精進反覆練習,導致越來越單一、規格化,過程中把自己練成了機器;若以無限重複來達成目標,人類比不過機器,是工業化之後衍伸的問題。藝術僅只是「技術」?人類藝術是否會被AI取代?

    📝 藝術培養人類創造性能力,單純重複的技術與「創造力」差別在於「藝術性的創造性思維」。創造是「藝術家和他世界的遭遇」-- 美國存在心理學之父羅諾.梅(Rollo May,1909-1994);藝術家把自然當成「彰顯自己世界語言的媒介」,藉大自然表達內心感受,透過藝術創作可觀察人類社會的情感與精神處境,自作品引發共鳴與感動。

    📝靈感」需全身專注思考問題,才在休息瞬間迸現;人類心靈需擺脫內在控制,在幻想或白日夢中鬆弛,讓不太熟悉的觀念得以浮現。透過繪畫藝術學習可以提升思考力、感官運作、提高記憶力;若單純練習重複動作,容易思考放空,無法產生靈感。


123會員
316內容數
這裡有畫、有歌、有詩,有關於跨域觀察,體驗藝術人文的細微,目前每週更新親近藝文的內容工具,提供您參考。我是CC/希浠 -- CC是帶著缺的兩個圓圈,是記錄跨域生活使用的符號,靈感取自〈圈兒詞〉宋代女詞人朱淑真一封作弄夫婿的信;希浠是一條載著希望的小溪,盼與您一起/持續交流學習,謝謝您的來訪回饋與關注支持 .♡.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